我是一个追梦人,虽然我并不多梦。现在追的,有的还是年轻时的旧梦。
八十年代后期,《读者》上面有一篇方励之教授写的《重访卡普里》,不多时又在《英语世界》上读到巫宁坤教授的英译。这篇文章给我很深印象。正是从文章中,我第一次知道《重归苏莲托》这首歌和苏莲托这个地方。我记得方教授提到卡普里岛上那座太阳天文台,更忘不了文章结尾“对自由的追求”那一行醒目的字。
那时我年轻,苏莲托、卡普里和自由成了我的梦。这梦在当时显得有些遥远,但我一直梦想着能实现它。
2019年故乡爆发新冠瘟疫的时候,我们正在欧洲旅游。巴塞罗那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里人山人海,回想起来,那似乎是最后的自由。不多久瘟疫传到欧美,熟知的人中有亲友染疫去世。一开始还能到比较偏僻的步道散步。后来当局号召居家防疫,只好坚壁清野,一切网购,靠每天到后院打羽毛球锻炼身体、接受阳光。
到2022年初夏,我们已经戴了两年多口罩、打了全套疫苗。是时候了。我跟家人提起苏莲托,他们毫无概念。好在是旅游胜地,不需要我做说服工作。我们决定到那里小住。这不是第一次到苏莲托,因为她一直在我梦中。几十年的风吹雨打,虽然梦的螺丝锈迹斑斑,但在我心中已经生根、越结越牢。重归苏莲托,是实现多年旧梦,是找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自由。
苏莲托进进出出都方便。乘坐公共交通不出一个来小时,既可以往北到那不勒斯、维苏威火山、庞贝古城,往南到美丽的阿马尔菲海岸,也可以到第勒尼安海里的卡普里岛或伊斯基亚岛。租车自驾并不划算,而且有相当风险。不绝的山峦和惊险的海岸线之间,山路蜿蜒而狭窄,在拐弯处错车、来来回回,并享受不到自驾的乐趣。我们一直坐公交。
不谈周边的风景名胜,苏莲托本身就是世界级的目的地。小城坐落在山海之间,一边是海景,一边是山景。日日夜夜,山海之间都是熙熙攘攘。游客来自世界各地,街上摩肩接踵。此地气候温和,夏天阳光明媚、空气干燥。我们在那儿呆了三个星期,只在一天晚上下过雨。当然这里也无法游离于全球气候之外,按当地标准,今夏热得反常。这里盛产柠檬和柠檬甜酒,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柠檬味儿。柠檬树和橄榄树的墨绿,点缀在五颜六色的建筑物之间。无需破费,餐馆常免费提供柠檬甜酒。
我们的爱彼迎在橘街边、四楼,火车站就在街对面。宾至如归,接下来可以作从容的逍遥游。难怪乐不思蜀。每天早上,我们的早餐都有音乐伴奏,火车站里手风琴师不知疲倦地演奏《声声慢》(Despacito)的曲调。我喜欢看周游列国的旅人拉着沉重的行李箱进出车站,只要不是我自己。夜夜笙歌,夜晚经常在盛大的焰火晚会中结束,大概是从大码头那儿发射的。我们的阳台是绝佳的观景台,但是直到离开,我们也没闹明白,到底为什么动不动就燃放焰火。
在苏莲托观赏日落,是份独一无二的体验。当地气候条件稳定,但是每个日落都各有不同。天幕的成色、云彩的形状和颜色、太阳的大小、海上的迷雾、远处的岛屿和船只,变幻莫测。唯有日落能让这座小城暂时停止喧嚣。临了,集体静默总要被观看日落的人群散开前的鼓掌声打破。但是,苏莲托的日落真正不寻常的地方,在于它持久的余晖。八点半日落,但是到九点半余晖才完整,环绕整个那不勒斯海湾。其时海面全黑,而中天蔚蓝,蔚为壮观。
跟日落一样多变的,是您对这座梦幻小城的观感。您对海岸线的观感取决于您所处的位置和高度。您对小城的观感却决于您离海岸线的距离。橘街以西直到海岸是旅游区,是五湖四海、川流不息游客无尽的狂欢。橘街以东直到山麓才是居民区,宁静平和、脚踏实地、原汁原味的意大利。
好几次,我们深入当地人的领地。到接近山脚的时候,已经见不到游客的踪迹了。民宅散布在山坡上,有时还很陡峭。蜿蜒在高墙之间的夹道,心如止水。偶尔可以瞥见人家的院落和花园。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到了公用通道的尽头,山顶只在一箭之遥。眼前一栋很像样的宅子,花园很大。那家的闺女从阳台上给我们招手,“哈罗”,而不是“笨猪罗”。我们得以就近察看山顶豪宅,而平时只能在远处发挥想象。返身下山,整座城都在夕阳中燃烧。我们以几滴汗的代价,看到了千金不换的景致。
面对当地美食,我们无异饕餮(tāo tiè)。当地人自认是那不勒斯人,但是我宁肯相信他们的烹饪要比那不勒斯正宗。像那不勒斯那样的大都市易受外来影响,而像苏莲托这样的小城偏居一隅,往往能更好保持自己的传统。本地产的柠檬和橄榄油、海里刚捞起的水产品,外地厨师做梦也别想。新鲜的橄榄油入口清冽,余味辛辣。我们的最爱,有海鲜什锦、海鲜面和猪肉小方饺等。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品尝尽可能多样的食物,我们有意不做回头客,即便好吃。
但是波波罗酒家让我们欲罢不能,先后去了三次。到后来,我们都能分辨出,谁是店主、哪几位伙计是一家人。这家一家拥有、几家合开的餐馆代表苏莲托传统家庭厨艺的精华。这个地方总是宾客满座,但是运转井井有条。每位员工、包括店主,各司其职。餐品常来自出其不意的地方,而入口出人意料地美味。冷切柜的老伙计先送一袋面包,再递来火腿奶酪拼盘。男侍应生从一个方向端来色拉,女侍应生从另一个方向端来意面。然后店主从厨房将我们的爆蒜蛏(razor clams)递给他女儿,她的装扮、神态和语气都有着村姑的诚朴。全体员工配合得天衣无缝,犹如交响乐团。不少客人跟我们一样,很欣赏他们的表演。
弗兰克披萨店食品哲学分店有本地最好吃的披萨。他们算是悟透了披萨里的哲学。
我们没上过烹饪班。有段时间我们在两个不同的时区远程工作,得在当地时间七点以前吃完晚饭。但七点半以前没有餐馆开门。那些天里,我们自己做晚饭。一盘卡普里色拉,或者蔬菜色拉。一盘生菜,撒上胡椒粉和帕尔马干酪粉,淋上橄榄油和香脂醋,就是本地的蔬菜色拉,简单、好吃还健康。本地人不做凯撒色拉,我们后来才知道那是意裔美国人的发明。我学着做奶酪胡椒意面,有时加些肉末。吃的人说不比餐馆差。本地人只把面条煮到八成熟,吃起来有嚼劲。本地买不到阿尔弗雷多酱,那也是意裔美国人发明的。
在一家叫菲利普的餐馆,食客多是美国人。我们旁边,一对意大利夫妇面前一大盘煎鱼,还有别的菜,正吃得津津有味。我们不禁眼馋,陷入《当哈利遇到萨利》的时刻。“对不起,您说英语吗?”一位女士,三十出头,打断他们,“你们吃的叫啥,我想点你们点的。”脸皮子这样地薄,哪有美国人做不出、做不成的事?
坐船去卡普里只要半小时,我们去了两次。岛上有两个镇,卡普里和阿纳卡普里。因为地形陡峭,而且景点分散,一天游完全岛比较困难。从大码头可以坐巴士去阿纳卡普里。我们坐升降椅登上太阳山。路上一群年轻姑娘即兴演唱《我欲凌空》。她们唱得真好,而且山坡有回音,空中没有障碍,音效无与伦比。在山顶可以看到卡普里岛的全景。海雾环岛游弋,来去不定,犹如风中面纱,制造出一种仙境的效果。我们腾云驾雾。
我们坐巴士去的蓝洞。洞内空间有限,入口比水面只高一英尺。多数游客是坐船来的,而我们在岸上排队。一艘小船将我们先送到一艘大船缴费,然后进洞。阳光里的红光被海水吸收,而蓝光折射和散射进入原本黑暗的岩洞,洞内水体泛着一汪蓝色的光。蓝洞让船工变成安德烈·波切利,高歌《飞翔》(Volare),它自己是多好的一个回音腔啊!人们不禁跃入水中。岩洞里生成了属于自己的大气层,由黑暗、光波、声波和动感组成。
在岛的东南角,耸立着三座高大的石柱,由海浪侵蚀而成。位于中间的“次高音”高达269英尺。我们从卡普里镇中心走到特拉加拉观景台,拾级而下,一直走到特拉加拉点,好从近旁领略这奇观。其中一天,回苏莲托的船还有俩小时,我们想打的去约维斯庄园。卡普里的士很招风,有敞篷的,也有软顶的。司机不带我们,去庄园的路只能步行。我们时间不够,漫无目的步行到了坎农点观景台,看蓝色海洋里,象牙一般的石柱。
甭管您在岛上呆多久,最好坐一趟环岛游的船。在船上,我们看到海水对岩石缓慢而可见的侵蚀。船不小,似乎比“次高音”的拱门还要高大,正犯愁看骆驼如何穿过针眼,骆驼已来到针眼正中,太阳先被遮挡、然后重现,不啻一幕意大利喜剧。同样富有戏剧性的,是横陈在半椭圆形洞穴竖直蛋壳上方的郎世宁庄园,这种巧夺天工达到了犯罪级。不坐这船,就看不到完整的“犯罪”现场。游船经过耸立在阿纳卡普里西南角的卡雷那点灯塔,回到大码头,卡普里满幅画面尽在眼前。
方教授考察过的那座天文台,在蓝洞正上方不远处。先生羽化,天文台早已废弃。但是只要梦还在,心就不会死。只要心在跳,对自由的追求就不会停。
“重归苏莲托,让我痛快地活!”
20230210
-----------------
我不是唯一的追梦人。文学城有人去卡普里找那座天文台,找了两天,遍寻不得。您如果一定要去,其准确地址为Via Grotta Azzurra, 1, 80071 Anacapri NA, Ita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