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思家堡城堡下的勃朗特墓和旧书店代表着文明,城堡本身则代表着野蛮。
思家堡可不只是一个倒买倒卖、寻欢作乐的地方,它曾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1920年代考古发掘表明,在如今城堡所在岬角上曾建有一座山丘堡垒,年代在公元前900至500年,属于青铜晚期、铁器早期。同一时期的考古发掘也发现了公元4世纪罗马人修建的信号塔。
1138年,约克伯爵威廉·勒格罗斯在岬角修建了一座木质防御工事。
从1157年起,亨利二世采用石材重修城堡,建造了三层主楼(the Keep,残迹仍为城堡最显要建筑),并用石墙取代了木栅栏城廓,思家堡城堡成为英王室北方战略要塞,共花费682英镑15先令3便士。亨利二世在位期间年平均收入约为10,000英镑。
其后约翰国王(1199-1216年在位)的统治遭到北方贵族激烈反对,思家堡城堡重要性更加突出。约翰在位期间曾四访城堡,并在城堡上花费了2,291英镑3先令4便士。他在1202-12年间修建了西侧和南侧的幕墙,并修建了行宫(King’s Chambers,今天只剩墙根)。
亨利三世(1216-72年在位)尽管没来过思家堡,但为城堡维护花费了相当资金。此时思家堡已成为一个繁荣的海港。山高皇帝远,腐败由此滋生。1270年代,总督威廉·德·珀西在通往思家堡的要道设置关卡,强征通行费。
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在位)1275年和1280年在此主持朝政。1295年,他将征服威尔士战役中的人质关押在城堡里。
思家堡曾是羊毛贸易的重要港口,因此在百年战争(1337-1453)期间多次遭到攻击。理查三世(1483-85年在位)是最后一位亲临城堡的君主,在1484年住进城堡,组建舰队跟都铎王朝作战,次年战败身亡。到1538年,主楼墙壁已开始倒塌。
在1642-48年的英国内战期间,原为保皇党重镇的思家堡成为议会党的主要争夺目标,双方反复争夺,城堡七易其主,最终议会党获胜,直到1660年君主制复辟,城堡复归王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舰攻击思家堡,造成不少人员伤亡,全英国都震惊了。
千百年来,思家堡的那“一英亩土地”反复浇灌着血腥。
在城堡遗址草坪上,我们提醒一位老妪,她的夹克掉在了地上。“谢谢!你们打哪儿来?”她是英国口音。新英格兰,波士顿。“到这儿来干什么?”我们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是不是担心英格兰会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五十二个州?
离开思家堡城堡,我恍然大悟。那四种香料,原来都跟战争有关。欧芹,在古希腊、古罗马代表死亡和重生,通常用于葬礼。鼠尾草,罗马人用它止血。迷迭香,用于洒向坟墓纪念阵亡战士。百里香,中世纪女人给战士送百里香,激发勇气。
我们坐火车去伦敦,在约克中转。到伦敦的火车晚点,不是被堵在城堡之外,而是遇到一群绵羊在铁轨上漫步。人类可以给一群绵羊让步,但还是止不住自相残杀,而且武器越来越先进。
狗狗小时候上学前班,回家经常唱《伦敦桥儿正下垮》:“伦敦桥儿正下垮,正下垮,正下垮。伦敦桥儿正下垮,我美丽的姑娘。”两三岁的小男生,唱这首歌,好笑不好笑?这首歌的涵义,不要说小孩不懂,连大人也说不清。
我们在伦敦,就住在泰晤士河南岸伦敦桥火车站附近。今天的泰晤士河上,塔桥可是要比上游的伦敦桥神气多了。塔桥1894年开通,现行伦敦桥1973年开通。伦敦桥历史悠久,屡建屡毁。最早由罗马人在公元一世纪中叶修建,并在附近定居,这座桥在公元61年被摧毁。公元9世纪撒克逊人迁入并在某个时候重修了伦敦桥,这座桥在1014年被拆除。亨利二世决定采用石材重建伦敦桥,这座桥从1209年开通,到1831年拆除,前后600多年。桥面有房屋,住着几百人。拆旧桥之前,新桥已修好。到1890年代,伦敦桥越来越拥挤,不堪重负,发生沉降。本来须要拆除,但伦敦市议员伊万·卢金(Ivan Luckin)提出卖桥。他没疯,美国人疯了。1968年美国企业家罗伯特·麦卡洛克(Robert P. McCulloch)以246万美元的价格将桥买下。上万吨花岗岩石块被编号拆卸、重新加工,运到亚利桑那州哈瓦苏湖,填充新修的横跨布里奇沃特水道的空心钢架混凝土结构桥梁,1971年完工,今天仍在使用,桥名:伦敦桥。
您要是住在泰晤士河边,有2000岁,看伦敦桥下垮的次数,数不胜数。即使您只有60岁,在您的童年,也能看到伦敦桥天天下垮。但狗狗不到20岁,我问他谁是你“美丽的姑娘”,他一笑置之。
我以前没真正到过英国,但我学过《新概念英语》,伦敦的名胜都似曾相识。当年在书上读到泰晤士河、大本钟和海德公园等,觉得它们遥远。现在可以亲眼看看。
走过塔桥,北岸就是伦敦塔,正式名称为“国王陛下的王宫和伦敦塔堡垒”。名义上还是王宫,虽然从十七世纪国王就不住那儿了。从功能上来讲,现在实际上就是皇家博物馆,收藏皇家道具,王冠、权杖之类。我们看到了著名的光之山宝钻,白看、不许拍照。
过威斯敏斯特桥,到泰晤士河东岸,隔河望去,西岸的威斯敏斯特宫壮观得很。一转身,国立新冠纪念墙上满墙一颗颗红心,让人感到悲凉,也感到温暖。威斯敏斯特宫现在是英国议会所在地,大本钟是它北面的钟楼。西敏寺在它西边。
四月不到,圣詹姆斯公园的樱花开了,柳叶绿了。天气晴好,游人不少也不多。正赶上白金汉宫前面皇家卫队举行仪式,游人都在这儿呢。再好的国王,美国人也不稀罕,今年是美国革命爆发250周年。我以为领头的骑兵会是一位高大威猛的男骑士,结果是一位娇小玲珑的小姑娘。海德公园很大,马克思、列宁和奥威尔都安息了,演说者之角寂然,人们就算从旁走过,也不会觉察它的存在。
大英博物馆的确伟大,让世界各地文物,包括希腊神庙雕塑、中国敦煌经卷和埃及罗塞塔石碑,免遭自然和人为摧残,得到恰当保护。是掠夺吗?但掠夺者懂得文明的价值,将别人的国宝当作自己的国宝来保护。卢芹斋保护了中国文物,破四旧的人才是野蛮人、败家子。大英博物馆图书馆曾接待国际知名的异见分子,包括马克思、孙中山。
我们特意打车去海格特墓园,而不是坐公交车,以证明资本主义依然安好;从伦敦桥到海格特墓园6.6英里、45分钟的车程,花费21.95英镑。墓园收费,成人7英镑一人,当然是因为马克思。马克思生前写《资本论》,专门批判资本主义,他实际只看到了幼年时期的资本主义,就断言它必然走向灭亡。燕妮死的时候,他可以选择近处免费的公家墓园,但他选择花钱在海格特买一块私人墓地,用于安葬她、自己和家人。他是全世界无产者的领袖,也做不到纯粹,要买私人墓地、违背自己废除私有制的主张,死后要跟家人葬在一起、放弃了废除家庭的理想。人性的力量,要高过政治。但他还是有虔诚的信仰者。一位老先生,大概来自东欧,站在墓前,一人高唱《国际歌》。我不怀疑他的真诚。
1881年卡尔替燕妮买的墓地,只需3几尼(等于3.15英镑),相当于今天的326.25英镑,一直属于他们的继承人私有。1954年马克思及其合葬者移葬,离原墓不远。1956年新墓纪念碑落成,花费12,500英镑。新墓属于马克思墓信托基金会所有。今天马克思墓附近墓地价格在32,580英镑以上,永垂不朽的马克思一直在给墓园创造剩余价值。
马克思生前不得安生,遭各国驱逐,在伦敦依然遭普鲁士和英国政府监视,他有时抱怨。他死后也不得安宁,不断有人破坏他的墓,马克思墓信托基金会不得不在墓地安装监控摄像,他入土130多年后还难逃受监视的命运。要是在美国,卢比奥国务卿一定会取消他的签证,然后由执法部门将他驱逐出境。
海格特墓园还安葬过一些其他历史人物。赫伯特·斯宾塞墓在马克思墓对面,他们死后继续作对。乔治·艾略特墓也在这一块,她以男性笔名行世,以避免人们对女性作者偏执的成见。她的墓对面,是一位电工的墓,墓碑比她的还要高一点。英国无产阶级的地位不低。
从英格兰回到新英格兰,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也可以加点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202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