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墟

廣漠寒山碧海蒼天,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正文

林则徐禁烟前后的信息缺失:后果和因由(3/3)

(2023-01-12 09:18:25) 下一个

清朝怎么这么闭塞呢?这至少得从康熙说起。

清朝建立之后,较早跟洋人通商的是郑成功。康熙二十二年,他的孙子郑克塽降清,台湾归顺大清。而早先二年,清朝已经平定了三藩之乱。所以康熙在二十三年(1684)取消了先前的禁海令:“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开海贸易。” (张廷玉 1958, 《市籴》二,考五一五七上)第二年,清朝在江苏松江(今属上海)设江海关、浙江宁波设浙海关、福建泉州设闽海关、广东广州设粤海关。当时开放的大小港口上百。清朝本来是有胸襟的。在鸦片战争之前,一般任用西人担任钦天监监正。康熙帝尤其开通而好学。他对西方传教士有好感,在三十一年(1692)发布了容教令。而在此前后天主教会在华的活动都带来一些摩擦,主要问题之一是教会禁止华人祭祖尊圣,这当然是很伤害民族感情的。所谓礼仪之争愈演愈烈,分别上达教廷和清廷 (黄伯禄 1894, 550-52)。

康熙帝不胜其扰,最终在五十九年腊月(1721)朱批:“览此条约,只可说得西洋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之大理。况西洋等人无一通汉书者,说言议论,令人可笑者多。今见来臣条约,竟与和尚道士异端小教相同。彼此乱言者,莫过如此。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钦此。” (陈垣 1974, 70-71 & 96)康熙帝是满人,汉语言文化靠后天学习,当然有资格这样批评洋人。他的这段朱批是清代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虽然接下来康熙帝对西方传教士还算客气,继续利用他们的专业技能,但是他就此奠定了清朝外交的一个基调,那就是西人多事,须得排抑。

雍正、乾隆二帝延续了这样的外交政策。清朝禁教,持续到鸦片战争以后,直到道光二十四年(1844)在《中美望厦条约》中才开始放松。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朝开始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的政策。两年后发生英商洪任辉(James Flint)事件,清朝明确限定广州一口通商 (Hsu 2000, 139-42)。其间广州当局发布的《防夷五事》规条,后来不断完善,甚至包括不许洋人买中文书、学习中文的禁令 (萧一山 1962, 836-37)。一口通商的政策,到鸦片战争之后才无以为继。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访华。乾隆帝在发给英王乔治三世(King George III)的一道敕谕中说,“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清实录馆 1986, 183-85)这不仅反映清朝当时对洋货的总体态度,而且这种态度左右着对外贸易和外交政策,并一直延续到了鸦片战争。

有清以来、一直到鸦片战争,清朝的外交基本上是有来无往,不断有洋传教士、医师甚至外交官到中国来,但清朝并不派人出国了解外部世界,象西汉张骞、东汉班超、明朝郑和那样。而除了服务宫廷的少数几位传教士,清朝对于来华的绝大多数西洋人,坚持拒之以千里之外的态度。实行一口通商政策之后,更是这样。清朝体制禁止官员私下跟洋人接触,官员中基本上没有跟西人有深入交流的。就是像林则徐这样较开明、有胆识的官员,也不敢贸然跟洋人有直接、深入的交流。1839年下半年,林则徐托人找伯驾治过疝气。配合适的疝带需要本人出面,但林则徐始终没有露面,全是通过中间人 (Parker, Tenth Report of the Ophthalmic Hospital, Canton, Being for the Year 1839 1840, 636-37)。清朝一方面有来无往,另一方面拒人千里,闭目塞聪,又怎么能够了解西方呢?进入十九世纪,西方已经发生工业革命了,清朝还没有觉醒,继续强力推行锁国政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因为闭关锁国而遭受的损失。

1721年康熙的禁教令和1757年乾隆的一口通商政策,奠定了鸦片战争前清朝外交闭关锁国的基调。这个基调是在康乾盛世奠定的,不可以模式化地以“清政府腐败无能”概括,也不能简单地以明主、昏君来论定。清朝自绝于工业革命之外,与西方列强此消彼长,丧失竞争优势,陷入衰败,最终崩溃,祸根早在康乾时期就埋下了,责任不全在后来的道光、慈禧等人。1794年1月,马戛尔尼离开中国前不久在日记中写道:“大清帝国是一艘老旧而狂野的一流战舰,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当中,前后一系列干练而机警的能臣努力保持它浮在水面、并以其体貌震慑邻国。但是一旦碰到由一位不称职的人掌舵,不注意行船纪律和安全,它可能不会马上沉没,而会在失事之后继续漂流一些时间,最终在完全解体之后漂到海岸;不要指望在旧船底的基础上实现重建。” (Robbins 1908, 386)清朝后来的历史大体证实了他的预言。

清朝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跟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信息隔绝。鸦片战争到来之前不能预见,到来之后一败涂地。其中的失败,不是个人的,而是系统性的。系统性的失败,不能简单责怪个人,包括康乾、林则徐等君君臣臣,而应该去寻找更深层、系统方面的原因。虽然个人责任不能逃脱,但是具体到康熙、林则徐等个人,他们因应中外往来,基本合乎情理,不能过分苛求。而当时中国社会是一个封闭系统,基本与外界隔绝,中外物资、信息交流都大受限制,可能才是问题的关键。在人我强弱对比、对外交流利弊的范畴之外,一个社会应该有一个基本价值取向,而这个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是开放的。只有保持系统开放、保障信息流通,这个社会才会长治久安、健康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教训。

References

Berridge, Virginia. 1978. "Victorian Opium Eating: Responses to Opiate Use in Nineteenth-Century England." Victorian Studies 21 (4): 437–461.

Block, Brian, and John Hostettler. 1997. Hanging in the Balance: A History of the Abolition of Capital Punishment in Britain. Waterside Press.

Bolt, Jutta, Robert Inklaar, Herman de Jong, and Jan Luiten van Zanden. 2018. "Rebasing ‘Maddison’: new income comparisons and the shape of long-run economic development." Maddison Project Database, Version 2018. Janurary.

Bridgman, Elijah C. 1940. "Foreign Relations with China." The Chinese Repository, May: 1-9.

Bridgman, Elijah Coleman. 1839. "Remarks on the Present Crisis in the Opium Traffic." The Chinese Repository, May: 1-8.

Chang, Hsin-pao 张馨保. 1970. Commissioner Lin and the Opium War. New York: The Norton Library.

Chen, Li. 2009. "Law, Empire, and Historiography of Modern Sino-Western Relations: A Case Study of the "Lady Hughes" Controversy in 1784." Law and History Review 27 (1): 1-53.

Deetz, Kelley Fanto. 2017. "Finding the Bones of Nat Turner, American Rebel." National Geographic History.

Gulick, Edward V. 1973. Peter Parker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su, Immanuel C.Y. 徐中约. 2000. 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6th. New York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a, Anne. 2006. Gladstone and Women. London & New York: Bloomsbury Academic.

Lin, Tse-hsu 林则徐. 1840. "Letter to the Queen of England." The Chinese Repository, Feb: 497-503.

—. 1939. "Letter to the Queen of England." The Chinese Repository, May: 9-12.

Parker, Peter. 1840. "Tenth Report of the Ophthalmic Hospital, Canton, Being for the Year 1839." 628-39.

Parker, Peter, and Dehui Yuan. 1875. Huada'er Geguo Lvli滑达尔各国律例 The Law of Nations by de Vattel. Vol. 83, in Haiguo Tuzhi 海国图志 [The Illustrated Treatise on the Maritime Kingdoms], by Yuan Wei. Pingqingjinggu Dao, Gansu.

Robbins, Helen H. 1908. Our First Ambassador to China: An Account of the Life of George, Earl of Macartney. London: John Murray.

Vattel, Emeric de. 1844. The Law of Nations. Translated by Joseph Chitty. Philadelphia: T. & J.W. Johnson.

吴坤修等. 2012. 大清律例根原. Edited by 郭成伟. 上海辞书出版社.

张廷玉, ed. 1958. 清朝文献通考. Vol. 33. 台北: 新兴书局.

清实录馆. 1986. 清实录. Vol. 27. 北京: 中华书局.

茅海建. 1995. 天朝的崩溃. 北京: 三联书店.

萧一山. 1962. 清代通史. Vol. II. 台北: 商务印书馆.

陈垣, ed. 1974. 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 台北: 文海出版社.

黄丹. 2018. "1840年以前清代制作、私贩、买食鸦片罪的法制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 203-213.

黄伯禄. 1894. "正教奉褒." In 中国天主教史籍汇编, edited by 陈方中. 台北: 辅仁大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