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之丘

《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个人资料
梧桐之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用“物哀”阅读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

(2025-07-22 05:52:21) 下一个

《源氏物语》这部长篇小说写于1000多年前,作者日本人,女士,笔名紫式部。

同时代的平安朝还有女作家清少纳言的散文《枕草子》。

两位的文学作品奠定了1000年前平安时代日本文学基础,享有日本文学巅峰的美誉。

现代中日比较文学最大看点就是日本的《源氏物语》与中国的《红楼梦》,堪称世界级宝藏巨著。然而,前者却早于后者700多年。

《源氏物语》一个最大特点,是其开辟了长篇小说先河,可以说创立了长篇小说写作的规范制式。之所以这样说,是我参考被美国好莱坞奉为圭臬《作家之路》最著名的7步写作格式,发现与《源氏物语》格式完全吻合。

中唐诗人白居易在日本文学界是神级文人。日本不崇尚李白、杜甫,唯独欣赏白居易的原因是作者的写实风格,接近《诗经.风》的真实性,语言朴素直白,不追求玄虚华丽,普通人也能朗朗上口。尤其是朝廷难以听到平民百姓的述求,白居易的写实诗歌便成为了反应社会真实面目的最好奏折。

日本文化崇尚《四书五经》,接受儒教,以至于学界曾经以儒教来解读、衡量、评价这本长篇小说。犹如现今中国大陆以阶级、阶级斗争为纲,评判中国历史名著《红楼梦》相似。

儒教“劝善惩恶”的理念一直占据日本治学理论主导地位,文学皆必须以儒家的概念与政治理念为前提进行讨论。直到此书成就400年后的江户时代,日本学界创建了自己的国学“物哀”物の哀れ,或者“知物哀”美学理论,成为理解平安王朝文学的主流审美理念。

物哀:“感知外在事物,对物移情产生的幽情、哀伤等情绪,以及对人世无常的感慨。”《源氏物语》则被定为“物哀”的典范。

知物哀:世上万事万物,形形色色,不论是目之所及,抑或耳之所闻,抑或身之所触,都收纳于心,加以体味,加以理解,这就是感知‘事之心’、 感知‘物之心’。

日本国学家发现“物哀”,否定了以儒学解释文学作品,找回“文学作品作为艺术的自律性。”文学作品不是宣传道德,为统治者服务,套用清规戒律的御用文学。

《源氏物语》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受到了作品时代的思想、风土、政治的影响,不再从作品之外的价值观、目的意识来阅读,而是以物语本身的内在价值看待《源氏物语》。

这种“文艺自律性”演化出“日本物哀”。

“物哀”理论先驱本居宣长指出,能够感知“物哀”的心,即“知物之心”,正是人与禽兽不同之处。知物哀(もののあはれをしる),便是因理解人心,触景而生情,将此种感动呈现出来,使人能感同身受。

学术研究可以是多样化的,包括阶级斗争学说。

事实是,全世界基本认同“物哀”理论,作者对物的感知亦即内心感受和想象力才是小说作品的本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云霞姐姐 回复 悄悄话 梧桐这个名著读书笔记系列特别好,我们星坛网友特别幸运,先睹为快,已经跟读好几篇了,支持公开博客,让博友们也都能跟读欣赏这好作品,谢谢桐兄分享!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梧桐周到,简写 《源氏物语》好!跟读,学习!
梧桐之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这次是大块头。不过,每星期只读5000字,还是可以的。
梧桐之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边红树' 的评论 : 读者支持就是俺的动力,谢谢。
梧桐之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硅谷居士' 的评论 : 居士好,谢谢支持。
梧桐之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亮亮妈妈总是不吝支持,让俺高兴,多谢啦。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1

好,准备跟着梧桐作家认真学习,上次学的是《四书五经》,赞梧桐兄!
海边红树 回复 悄悄话 好文,谢谢敞开一个窗口浏览名著,跟读。欣赏了,平安是福。
硅谷居士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期待大作!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我和麦姐挤沙发读梧桐的大著,一定跟读。谢谢你,周中快乐!
梧桐之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麦姐好。“物哀”确实很神,能够解释很多国人不能理解的日本文化现象。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坐沙发跟读名著,学了新词物哀。
梧桐之丘 回复 悄悄话 诸位:下周起,每个星期二,我将推出“周二读书笔记:《源氏物语》”导读一个章回。以最高5千字为线,将全文100万字原文改编成20万字简读,分次发表,减少读者压力。你每周最多花半个小时阅读一次,便可以轻松读完并基本了解这本文学爱好者必读的文学巨著,肯定有益。谢谢跟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