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碼農學寫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成败之间,甘迺迪的两个决定

(2023-10-07 06:42:35) 下一个

成败之间,甘迺迪的两个决定

 

 

 

美国和古巴的纠结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今天只提从1952年开始的几个大事件,先把舞台布置好了,才能解释甘迺迪就任之后对古巴的第一个决定。

 

1952年和美国联盟的独裁者Batista发动政变推翻当时的总统Prio。这一次政变激发了卡斯楚后来的7-26-运动(26th of July Movement),1958年卡斯楚成功完成了古巴革命。

 

卡斯楚一上台就把美国在古巴的产业国有化,包括银行、炼油厂、蔗田、和咖啡豆农场,这些可都是古巴的经济命脉。美国不甘心,1960年中情局在艾森豪总统的允许下开始推翻卡斯楚的计划。卡斯楚自然向美国的头号敌人苏联靠拢。

 

有一群在美国的古巴流亡者成立了反革命军。中情局出资把他们送到瓜地马拉秘密训练。 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尼克森作为艾森豪的继承者,以为自己会妥妥地当选,中情局大约也是这么想的,那么他们就可以安心的继续在瓜地马拉的反革命军训练。不曾想,一个不知从麻州哪个旮旯里冒出来的年轻参议员打败尼克森当选总统。

 

甘迺迪入主白宫的第八天,中情局就把启用反革命军的计画放在甘迺迪桌上。

 

舞台布置好了,主角要登场啦,等等,电影开场前总是请观众静音。我可不敢,只是有个声明:我不清楚历史,更不懂政治,引起我的兴趣是关于一个决策是怎么形成的?又是什么条件决定决策的成败?

所以我模糊了时间线与人物,只分享Michael Roberto教授在”Art of Critical Decision Making” 里谈到的关于决策的形成与对成败的影响。

 

甘迺迪首先把中情局的计画给国防部评估,国防部认为加上两个条件计画也许可行。三月,中情局开始对甘迺迪不断加压,中情局表示现在不做就永远做不成了。甘迺迪的内阁幕僚和中情局开启一连串的秘密会议。甘迺迪的幕僚有许多学者教授,但是他们毕竟初到白宫,事务还没上手,很快的所有会议都变成中情局主导的一言堂,有些幕僚尽管心存疑虑,碍于自己资历浅,当时也没有提出质疑。

 

这样的会议场景许多人应该都不陌生。可以分几个层面来看。

 

一、资历/一言堂:我自己在会议中,也是会等高阶人士或针对某个问题了解更多的人先发言。甘迺迪团队初来乍到,对中情局的态度也是如此。有疑虑的人,如果资历浅,就更不敢发言了。于是会议里就只剩下一种声音,「权威」的声音。没有被检视的「权威」是非常危险的。

 

二、单一选择:中情局告诉甘迺迪,现在不做就永远没机会了。把人逼进单行道,终点只有一个,还讨论什么?

 

三、谁来开会:为了保密,能参加会议的人本就不多,更漏了反革命军领袖,因此导致对古巴形势的严重误判。

 

四、定位的偏差:中情局应该是提供资料分析,不是推动决策的机构。但是中情局既训练了反革命军,当然想尽办法启用,那么提供的分析是不是趋向于计划没问题?

 

综归以上的会议结果,就是1961年猪猡湾的惨败(Bay of Pigs Invasion),美国送了一份大礼给卡斯楚,让他更加巩固国内的政权,也让苏联老大哥多看一眼,埋下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导引线。

 

甘迺迪有天生的领袖气质,猪猡湾惨败后,有下属自愿替他背锅,甘迺迪拒绝了。他不只有一国领袖的担当,更能虚心求教。错误发生后,他去请教他的前任,艾森豪总统。他问艾森豪一连串的军事问题,谁知,艾森豪避开军事,反问甘迺迪:当初的会议成员都是谁?又是怎么达成协议的?

 

艾森豪二战时被选为盟军统帅,主导诺曼第登陆大反攻,有些名将心里是很不以为然的,英国名将Montgomery 就非常的不服气。但后来Montgomery也承认艾森豪是最佳人选。当时的军政领导人,那个不是自我意识强烈?把这样一群人放在一起,还不吵翻天?艾森豪愣是让他们一步步达成大致的共识。

 

艾森豪的两个反问,让甘迺迪如醍醐灌顶,他的领悟很快就得到实证。 1962年10月,各种迹象显示苏联往古巴运送核弹,核战几乎一触即发。甘迺迪召集相关人员组成 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EXCOMM)。这一次的决策形成与上一次有几个重要的不同点。

 

一、 不论等级:会议中每一个人发表意见的权利一样重要,而且长官不能依此把你画上黑名单。我工作的地方每两个星期有一个反思会,是我最喜欢发言的地方,因为我们的共识,让大家可以安心发言,诚实面对这两个礼拜的工作有什么缺失,完全的对事不对人,所有问题一起面对。

 

二、 多重选择:甘迺迪要求不能只有一个解决方案。不管什么方案都不会是完美的,如果没有比较就更难找出它的缺失。

 

三、 专人找碴: 甘迺迪指派他的弟弟罗伯,和另一个亲信Theodore Sorensen 专门找碴,对所有提出的方案尽量找出漏洞,然后送回重新讨论,如此不断改进。

 

最后甘迺迪在空袭与封锁两个方案中选择了封锁,成功解除了危机。

 

虽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但是臭皮匠毕竟不是诸葛亮,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议程(Process),参与会议者不谋私利没有私情(Conflict of Interest),把等级留在会议室门外(everyone is equal),还必须有人专门找碴(devil's advocate)。

欢迎大家来找碴,等我把留言收集好,又是一篇文章。嘻嘻

 
(图片来源 网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程紹左' 的评论 : 欢迎新朋友。你提起的我都不知道,希望有机会也能看见你发表这一方面的文章。
程紹左 回复 悄悄话 謝謝碼農,甘迺迪在古巴危機後要跟赫魯雪夫會面談美蘇和解,被軍情界的右派(他們視他為張伯倫第二),黨內的政敵(詹森),黑道,以及古巴(卡斯楚在甘迺迪遇刺當天早上指示情報頭子把監聽天線對準達拉斯,直到聽到刺殺消息為止)一起聯手幹掉,共和黨也與聞此事(尼克森多年後說:我與詹森都有總統野望,唯一差別在於我不殺人).甘迺迪死後,赫魯雪夫也被罷黜,美蘇從此冷戰三十年.
梧桐之丘 回复 悄悄话 一气读完,好文章。我顺便查找阅读猪猡湾事件,帮着补习一下,收获不小。码农还把实际工作经历自然代入,更让人容易阅读和理解。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谢谢沈香的鼓励!写文最大的收获是你们!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赞碼農条理清晰的好文!碼農把当年危机四起,错综复杂的大事件理得很顺,让我们一目了然的知道了肯尼迪总统的睿智与胆识,最终化险为夷。期待碼農下一篇更精彩内容。祝碼農周末愉快!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制度的建立,是全民的义务;对制度的监督,更是全面的责任。
说完了,我可以从肥皂箱上下来了。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所以我一直以为,制度比人重要。一个国家有好的制度,就算一只黑猩猩上位,天也不会塌。:)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我猜以甘乃迪的背景和年纪,当选真的是出乎在华府那些盘根错节的政客们的意料,给他穿小鞋,大约是难免的。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先给菲儿奉茶。:)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其实约翰在肯尼迪兄弟之间并非是总统的最佳人选,他的亲哥哥约瑟夫是父亲更看好的,可惜在二战中阵亡。他的亲弟弟罗伯特也许比他智商更高,原来很有可能在他之后当选,可惜被刺杀。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年轻的肯尼迪刚上任经常被“欺负”,有国内的大佬,也有外国元首、政客。据说打越战的部分原因有被赫鲁晓夫嘲笑轻视(不知我记得对不对)。
不过从码农的文章看,他的确是可以快速学习进步的政客。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在外面,先沙发,给沈香一起占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