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当爸了
我们一家子都是哈利波特迷。从纸本书到有声书,以及电影,从来没有错过。甚至后来的延伸故事,「怪兽」(The Fantastic Beasts),第一集非常精彩,故事紧凑引人入胜还条理分明。第二集竟然就完全接不上,邋遢散漫非常可惜,后来的第三集就被我忽视了,也不知道拍得怎么样。在不同的故事呈现载体中,我最喜欢的其实是有声书。说书人,Jim Dale,凭借七本哈利波特,得了六个格莱美奖(Grammy Awards)。
有一年的圣诞节假期,我们远游回程,听了一路的「死亡圣器」(The Deathly Hallows),沉浸其中,在一条走了数十次的州际公路上竟然走错了叉道,途经费城,结果公路两旁竟然是一片精心设计色彩缤纷的圣诞灯饰,对照书里的紧张对峙高潮迭起,窗里窗外,我们竟然分不清哪一个是现实?
大魔头伏地魔(Voldemort)彻底败亡魂飞魄散之后,失去了宿敌的哈利波特,在J K Rowling 对聚光灯的执着下,终究成了凡夫俗子,结婚生子朝九晚五。 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 故事架构政治正确、煽情俗套、惨不忍睹。因此我从来没想过会掏钱去百老汇找罪受。直到同事在纽约闲逛误闯剧院,在剧院里呆了三个半小时被收魂摄魄,回来之后还不忘为之传道收徒。于是我抱着看热闹的心情,携家带眷,绑一串人陪我进剧院。
故事,确实都只是套路,某些原创角色的个性甚至被谋杀。赫敏(Hermione)性格僵化失去灵动;邓不多尔(Dumbledore)失去睿智言不由衷;荣(Ron Weasley)傻的更彻底,算是比较可爱的。
但是,我就是喜欢,不仅被娱乐到了,甚至还感动了一把。
散场后,在餐厅里一边填肚子,一边还得口沫横飞地与奶茶妹和兔崽子激辩。他们是伴着原创故事角色长大的,对几个主角人物的性格特色有不容改变的坚持。更不能容忍对原本故事线的改造编排,于他们来讲,那简直就是亵渎。
他们说的,我都同意,但是……
就技术层面来说,舞台布置和场景的设计,别出心裁让人目眩神迷,有几场,简直就像一场魔术秀。主要演员们的表演更是到位,尽管他们被编派的角色不尽人意。有过几年剧场表演经验的兔崽子,也不得不承认,全剧除了剧本,倒也不是一无可取。木头更直指,幸好有这些演员以及科技特效的加持,否则这样的烂剧也别想在百老汇上演。
饰演波特儿子的演员,Joel Meyers,是奶茶妹的校友,主修戏剧和天体物理学。戏剧和天体物理学,好像并不违和,都是做梦的行业。他曾在奶茶妹闺蜜制作的一场校园年度大戏里担过纲,也和她们认识的朋友谈过恋爱。
就感情而言,人间家庭伦理亲情的磨合沉淀累积,呃,说实话,编剧的处理确实粗糙,就更凸显演员的功力,在现场,我被整个气氛感动了,现在回想,却经不起推敲。群众的感情很容易被带偏啊!
和兔崽子争辩时,我耍流氓,只霸道的说,感情与审美都是绝对的主观,不能因为你对编剧描述父子间喜、怒、忧、惧、爱、憎,的笔法嗤之以鼻,就觉得演员们矫情。这样似是而非的说法,想来兔崽子当时只是不屑继续与妈妈胡扯。
提起审美的主观,奶茶妹忍不住抱怨毕卡索「误入歧途」的抽象画不知所谓,马上得到兔崽子的支持。关于毕卡索,木头和我的观点一致,站在孩子们的对立面。我们两个老人觉得毕卡索是天才,十多岁的少年对于当时的写实画风已经炉火纯青,难怪他早早地厌弃,进而开创出叛经离道的画风。于是餐桌上又是一场两代之间的针锋相对。
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 究竟值不值得一看?值。
但,不是在剧本,不是在演员,不是在舞台设计。而是一家人在一起做一件事,然后引发一场天南地北的论战。
你们全家都是哈利波特谜,这样的家庭比较幸福热闹,大家一起看,一起讨论。真好。
~~~~~~
冤枉啊。我不是那个爱吵架的,真的。:)
时间在飞。
码农最后一段最牛!:)
我还是得说,舞台剧创造了自己的生命。
J K Rowling 真是想不开,怎么就不能罢手不写哈利波特?在书迷们心中留下永远的少年英雄,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