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养性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正文

《慧命经》传本小考

(2023-12-04 13:18:09) 下一个

《慧命经》传本小考

发表日期:2016年 1月1日   于《漏尽阁》

原创文章,如引用请注明出处。

引言
华阳禅师著《慧命经》一书,自道光初年至今有多种印本和抄本流传。除单本外,有二书合刻本(金仙证论、慧命经),四书合刻本(天仙正理、仙佛合宗、金仙证论、慧命经),以及校正本(伍柳天仙法脉)、点校本、集注本。但对《慧命经》各本的成书先后,面世时间及内容变动等方面,尚未见到深入的研究。本文就所见的几种版本做一个初步的讨论。

《慧命经》简介
清嘉庆四年华阳禅师在 [后危险说] 中提到,“故予前危险说补金仙证论及慧命书所不足之处,使苦志者得下手调药及小周天之工法也”。世人始知在《金仙证论》之外,华阳禅师还撰写了一部“慧命书”。之后在 [增注说] 中又写下 “若金仙证论与慧命经之原体本已直切“,世人方知“慧命经”即是那一部“慧命书”。至道光年间,有《慧命经》刻本面世。清末民初曾有多种刻本、抄本、石印本及铅印本流传。上世纪气功潮中,有多家出版机构、气功团体等翻印《慧命经》,包括影印本、铅印本、复印本和油印本。迄今流传最广的当属1970-80年代影印的《伍柳仙宗 • 慧命经》,惜此本误抄/误刻处较多。校正勘误下功最多的,是《伍柳天仙法脉•慧命经》。

孙廷璧序的第二个版本
为讨论方便,将【《伍柳仙宗• 慧命经》养云仙馆本】中孙廷璧序,称为孙序甲版。将【栖鹤山馆本《慧命经》】中孙序,称为孙序乙版。下面是此二序的几个不同之处:(不同的字以红字标出,下同。)
(1)孙序甲版第2面第1行有 “盐官吴君” 4个字。孙序乙版是 “盐官君”。
(2)孙序甲版落款是53个字。孙序乙版是16个字。
(3)孙序甲版从第3面第4行 “今而后道成寿允” 之后至第8行 “而为之叙” 共79字。孙序乙版是56个字。

先来看一下(3)中提到的这两段文字:
  
孙序甲版:“安知华阳之不如佛弟子迦叶,住世七百年而遇世尊;宝掌和尚住世一千七百十二年而遇达摩也。寂无禪师而后,非华阳, 其孰能以浅近喻至道,以显露泄秘理,而传后世於无穷哉。予故乐得而為之叙。”
孙序乙版:“知华阳之无异初祖达摩,近代寂无也。寂无禪师而后,非华阳, 其孰能以浅近喻至道,以显露泄秘,而传后世於无穷哉。敬诵而为之叙。”

在孙序甲版中,将华阳禅师与迦叶尊者和宝掌和尚相比。历史上迦叶尊者在佛陀入灭后统率教团,宝掌和尚持续修行数百年,但此二人的功绩与重续佛家双修命脉相比,仍有差距。

《慧命经 • 集说慧命经第九 》中提到,“奈何此道自汉明帝至今,并无一人宣讲,独有达摩寂无二祖师密受,故肉身俱已变化,亲登太空,允证金身。… 且寂无得如来达摩之全旨,慧命之嫡传,故能隐显莫测变化无穷。… 自达摩寂无后,无有神形俱妙之高僧矣。”

从达摩圆寂(536年)至乾隆末年(1790),有一千多年。如此说来,佛家双修在断灭千余年之后,有华阳禅师著书宣讲,并且传授弟子,延续佛家双修法脉。因此孙序乙版认为,将来华阳禅师道成之后,相当于开创禅宗的达摩或雍正年间的寂无。这个评价看上去似乎过高,但能将断灭千余年的佛家双修法脉重续,确实是极大的贡献。因此孙廷璧对《慧命经》的态度是“敬诵而为之叙”。

笔者认为,孙序乙版是孙廷璧序原文。经过华阳禅师的修改后,就是现在的孙序甲版。不难看出,这些改动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即更加谦虚低调。除了以迦叶宝掌二人替换达摩和寂无,还将肯定语气的 “诚知” 改为设问语气的 “安知”,将谦称的 “余” 改为强调自我的 “予”,以及将 “敬诵 ”改为 “乐得” 。
在传出的时间上看,含有孙序乙版的《慧命经》比含有孙序甲版的传出时间要早些。

再来看一下孙序落款。

孙序甲版落款:“乾隆甲寅冬初,庚辰科会元,钦赐探花及第,御前侍卫,誥封通议大                           夫,原任浙江黄岩镇总兵官,
                       誥封武显将军,署理安庆协副将孙廷璧叙”(54字)
孙序乙版落款:“乾隆甲寅冬初署理安庆协副将孙廷璧叙”(17字)

这两者的区别是,孙序乙版落款只含有孙廷璧写序时的官职名,而孙序甲版落款包括了孙的功名,曾任官职以及封号,总共七个。但《慧命经》一书并非武学著述,亦非戌边方略,落款上写出全部功名、官职、封号,对所序之书并无助益。假使孙本人在佛学或修炼方面颇有建树,但57字落款仍有喧宾夺主之嫌,因为华阳禅师《慧命经》自序的落款也只不过20个字而已。
据孙廷璧任职表,他于嘉庆十年去世,当时任乌鲁木齐提督。那么就有一个可能,即含有孙序甲版(54字落款)的《慧命经》是在孙去世之后传出。为纪念好友,华阳禅师将孙廷璧的功名,官职和封号全部写上以资纪念。

回过头来研究,是 “盐官吴君” 还是 “盐官吾君”。
先看孙序甲版中,该处的原文:“兹华阳和尚者,向有《金仙证论》一书。盐官吴君,既悦其言而為之序。”说的是盐官吴君因为喜欢华阳禅师的《金仙证论》一书,而为之写了序。

笔者在2012年发表过一篇文章,“《金仙证论》早期版本及成书时间考析” ,当时就曾反复寻找过盐官吴君写的这篇序,但一无所得。后来见到孙序乙版中的“盐官吾君”四字,才恍然大悟,原来此序就在眼前。

网友wd369 于2013年3月提供了一个线索,“在德国国家图书馆数字收藏中看到一个【嘉庆16年 华阳金仙证论18卷 原装古籍扫描本】“。下载全文后发现,其第二序落款为,“壬子六月望日浙西吾祖望序”。该序中有这样一段:“ … 昨岁稍求金丹之说,兹读《金仙证论》一书。喜其言与灵素相表里。因抽其秘为活人之说,并弁之欲使人人晓谕,故卑之无甚高论也。”由此段可知,吾祖望读了《金仙证论》之后,是因为喜欢该书而为之写序。与孙廷璧序中的“既悦其言而為之序”相比较,写序的原因相同。

再到网上搜索,找到一位清代文人“吾祖望”:“吾祖望,浙江海盐人。吾定保孙。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户部郎中(正五品)。精九章算法,亦善六经古诗文。著有《春秋繁露注》、《方言考略》、《扪虱轩诗文集》。”
浙江海盐县是归嘉兴府管辖,隶属两浙西路,所以,海盐人吾祖望自称“浙西吾祖望”是正确的。
这位浙江海盐吾祖望的姓名,籍贯,生活年代,与为《金仙证论》写序的“浙西吾祖望”基本相符。“吾祖望”这个姓和名字很特别,重名的可能性极小。

笔者认为,孙序乙版中的“盐官吾君”,说的就是这位“浙西吾祖望”。理由如下:

1)就目前所见的资料,曾为《金仙证论》写过序的只有两人,一位是高双景,另一位就是吾祖望。
2)吾祖望曾为一部《校正金仙正论》抄本 写过序和校正弁言。
3)在《慧命经》的多数版本中,出现的都是 “盐官吾君”,不是“盐官吴君”。
4)“吴” 与 “吾” 字形相近,孙序甲版中的 “吴” 字极有可能是误抄或误刻造成的。

华阳禅师自序的第二个版本
为讨论方便,将【《伍柳仙宗 • 慧命经》(养云仙馆本)】中华阳禅师自序,称为柳序甲版。将【栖鹤山馆本《慧命经》】中华阳禅师自序,称为柳序乙版。比较后发现它们有四处不同:

(1)第一段第一句有一字不同:
              柳序甲版:华阳洪都之乡人也
              柳序乙版:华阳都之乡人也

(2)第二段第一句也有一字不同:
              柳序甲版:幸遇合伍冲虚师
              柳序乙版:幸遇合冲虚师

(3)第二面第四行,有三字不同:
              柳序甲版:开悟微密,中边奥窍,罔不周彻
              柳序乙版:开悟彻露,中边奥窍,罔不周

(4)第三面第八行,有一字不同:
              柳序甲版:将佛宝流传,和盘托出
              柳序乙版:将佛宝传,和盘托出

笔者认为,在前面(1)(2)两处的 “從” 字,应该是讳字。繁体的 “從” 字,偏旁,字形和笔画与 “洪” 字区别很大,而且柳序乙版是有两处将 “洪” 字刻为 “從”字,可以排除抄写刻印出错的可能。

乾隆二十年有“胡中藻文字狱”。胡的罪状之一是从他所出试题 “乾三爻不象龙” 中发明出来的:“乾隆乃朕年号,龙与隆同音,其诋毁之意可见。”  胡中藻因试题首尾有 “乾”、“龙” 二字,且 “龙” 与 “隆” 同音而获罪。那么凡与乾隆皇帝名字中 “弘” 字同音之字,比如 “洪” 字,也就必须要避讳。所以柳序乙版中用 “從” 字来代替 “洪” 字。
从乾隆后期至嘉庆讳法渐疏,柳序甲版中直接将 “洪” 字写出而不再避讳。由此可以推测传本完成时间的先后,即有柳序乙版的《慧命经》完成时间较早。

再来看(2),柳序甲版中的 “幸遇合伍冲虚师” 这一句。
在《金仙证论》之前的高双景序中(第一面第七行),有这样一句:“得合洪冲虚二真人之奥旨,著为是书” 。此句与柳序乙版中的 “幸遇合從冲虚师” 是一致的。而且高序中写明了是 “二真人”,即合洪、冲虚两位真人。而不是只有 “伍冲虚师” 一人。
另外,在其他多个《慧命经》版本中,出现的都是 “幸遇合洪冲虚师”,而不是 “幸遇合伍冲虚师” 。因此可以确定,柳序甲版中的 “伍” 字,很可能是抄写刻印过程中造成的错误,因为 “伍” 字与 “洪” 字的字形相近,如果原本的字迹不够工整规范,在抄写时很容易将 “洪” 字错看成 “伍” 字。
令人遗憾的是,含有这一错误的《伍柳仙宗》一书流传多年而且数量很大,多数校订本和点评本都以此为底本。有人因此误认为伍真人与华阳禅师是师弟关系,以至于杜撰出一个“伍柳派”。

接着看前面(3)(4)两处,共有四个字不同。因为这些字的字音、字形并不相近,应该不是抄写刻板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比较修改前后的文字及意思可以看出,虽然仅仅修改了四个字,但这确实是很重要的改动。从这四个字可以看出,柳序甲版是从柳序乙版修改而来。很可能是含有柳序乙版的《慧命经》传出之后,华阳禅师对此序做了修改之后再传出。

关于妙悟序的二个疑问
《伍柳仙宗 • 慧命经》前有孙序和柳序,但在【栖鹤山馆本】和【三元宫本】前都有一篇妙悟所作之序。经过比对,发现此序即为《伍柳仙宗•金仙证论》一书前之妙悟序。在德国国家图书馆藏扫描本《金仙证论》中,其第五序亦为此妙悟序。
那么就随之产生了二个疑问:

(1)  妙悟这篇序究竟是为哪一部书所作?
(2)  为什么同一篇序出现在两部书中?这属于一序序二书么?

先来看妙悟序对华阳禅师和其所序之书,是如何论述的:
“惟华阳禅师慈悲,另通消息,得师所授之真旨,…,吐露慧命之真传,…,使见之者立今劫而成佛,… 盖禅师三十余年觅道之苦志,今舍慈悲备著此书,… 将慧命、寿命、佛性、真性和盘托出,愿人人成等正觉,超越佛地,…”

可见妙悟序中所说的 “备著此书”,是华阳禅师吐露慧命之真传,传授慧命、寿命、佛性、真性,为渡人成佛而作的一部书。将《金仙证论》和《慧命经》二书的内容做个对比,很容就能得到结论,《慧命经》才符合妙悟序中的论述。

再看看 “慧命” 二字在各序中的出现率:

孙廷璧序约 480余字,其中提到 “慧命” 二字 2次。
华阳禅师自序约 550字,其中提到 “慧命” 二字 6次。
妙悟序全文大约 630字,其中提到 “慧命” 二字 6次。
高双景为《金仙证论》所作序中,并未出现 “慧命” 二字。
《金仙证论》18篇本,全书约2万多字,其中仅提到 “慧命” 二字 4次。

由此可见,妙悟这篇序是为《慧命经》而作。序成之后,华阳禅师也确实把此序放在《慧命经》中传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栖鹤山馆本和三元宫本之前的妙悟序。由于妙悟序最初是放在《慧命经》这部书中,在《金仙证论》的早期版本(乾隆辛亥年之前)中,应该没有此妙悟序。
既然妙悟序已经随《慧命经》传出,为什么此序后来又出现在《金仙证论》之中?这似乎形成了一序序二书,而且并未看到作者对此做出解释。

那么是否有一种可能,妙悟序本来是放在《慧命经》中,之后因某种原因被移至《金仙证论》之中,而且世人又不会看到一序序二书?
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即《慧命经》是秘传本,《金仙证论》是普传本。如果只能见到《金仙证论》,无法见到《慧命经》,就不会发现一序序二书的问题。

在目前所见到的《慧命经》各版本中,只有两种刻本和一部【明一道人抄本】中,出现过妙悟序,而且这两种刻本极有可能是出自同一底本,所以即使是华阳禅师的弟子门人,如果未见到过含有妙悟序的《慧命经》,就无法发现一序序二书的情况。即使是妙悟本人,他所看到的是,华阳禅师将此序从秘传的《慧命经》移到普传的《金仙证论》中,仅此而已。

华阳禅师将妙悟序从《慧命经》移至《金仙证论》之后,就将此序固定为《金仙证论》的序文之一。在之后传出的《慧命经》中,就不再包含妙悟序。由此推测,当时只有《金仙证论》公开印行。如果二书都是公开印行,就没有必要把妙悟序从《慧命经》移至《金仙证论》之中。

那么华阳禅师为什么要将妙悟序从《慧命经》移至《金仙证论》呢?
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

1) 妙悟序对华阳禅师三十余年苦志觅道,另通消息得性命之真旨,超越祖位成慧命之师的经历,有比较详细的叙述。将妙悟序移至公开印行的《金仙证论》之中,世人就可以通过此序得以全面的了解华阳禅师本人,以及他所撰之书。
2)高双景序写于乾隆庚戌春,他本人也是庚戌春才见到华阳禅师,所以其序只论及《金仙证论》,对华阳禅师本人的经历并没有详细的介绍。吾祖望序对《金仙证论》的内容着墨极少且属于泛泛而论,对作者及书也没有作介绍和说明。

因为妙悟序的撰写时间是乾隆辛亥年(1791),所以《慧命经》一书的完成时间不会晚于1791年,比目前公认的乾隆甲寅年(1794)至少要早三,四年。那么《金仙证论》高序18篇本的面世时间,比目前公认的乾隆辛亥年(1791)至少要晚一年,即乾隆庚戌年(1790)。

《慧命经》是秘传本么?
前面提到的,华阳禅师将妙悟序从《慧命经》移至《金仙证论》。此一事间接说明《慧命经》是秘传本。如果《慧命经》在乾隆末年是普传本,就没有必要将妙悟序移到《金仙证论》之中。

但《慧命经》为何在当时无法普传呢?
先来看一下在《慧命经》中实名出现的(当时在世)华阳禅师的弟子门人:
1) 太邑海会寺方丈龙江
2) 洪都药师院方丈石藏和尚
3) 妙悟、了然、琼玉、真元、会然、朱涂

假若《慧命经》公开流传,那么世人通过阅读《慧命经》可以知道,华阳禅师的身份是在六祖之后,因得到教外别传,经独修而超越祖位,是重续佛家双修命脉之人。华阳禅师和他的弟子修习双修法门,开双修法脉之事,必然会在禅宗以至于佛家诸派内,引起很大震动和议论。因此华阳禅师和龙江、石藏二位方丈,以及各位弟子,恐怕难以在佛门立足,而且还会牵连到这些人的师父、弟子和好友。这是《慧命经》在当时无法公开,只能在本门内部秘密流传的主要原因。

此外,在《慧命经 • 决疑第十四》中,华阳禅师指出:
拜佛不见成道;……
念经不见成道;……
受戒不见成道;……
打七一门,释教今时称为最上,不见成道;……
慧命必要师传,空悟者不能得; ……
禅门传法,今时失却真传,乃将纸上传;……
看话头参禅,若释教之傍门;……
以及在《慧命经•自序》中指出:“楞严华严坛经乃实语也。禅师语录,和尚语录,乃妄语也”。

以上这些论述,应该是《慧命经》在当时无法公开,只能在本门内部秘密流传的另一个原因。

梁靖阳在 [金仙证论慧命经合刻义例] 中写下:“『慧命』一书,旧少传本,… 此本得於云游僧悟明。… 王子来和,乞而得之。自得释子并诸同人喜其书之有裨于禅宗也,乃不避谴责以公世,其心亦良厚矣!夫世之释教,不见如来菩提久矣!如获读此,何啻暗室明灯耶!得者当知珍重。”

这段话中提到 “『慧命』一书,旧少传本 … 得者当知珍重” 。说明梁作为华阳禅师的弟子或门人,知道《慧命经》当年传本很少之事。如果《慧命经》和《金仙证论》一样,在乾隆末年就公开印行,自然谈不上 “旧少传本” 和 “得者当知珍重”。或许在传出时附有严格规定或戒条,以确保这些传本必须在门内秘密流传若干年之后,才能公诸于世。故迄今尚未见到乾隆或嘉庆年间刻印的《慧命经》。

另外,从梁的这段话中可以知道,在内部流传了大约50年之后的道光年间,如果要公开刻印《慧命经》,仍须具有勇于面对谴责的良厚之心。事实证明,对《慧命经》的谴责不乏其人,比如近代的释印光, 丁福保, 南怀瑾,吴幼舟等。可以想象,如果在乾隆末年《慧命经》就公开印行,华阳禅师和他的弟子门人会有什么样的遭遇。

《慧命经》道经还是佛经?
如果查阅这三部大型系列丛书,都能在里面找到华阳禅师所撰的《慧命经》:《道藏精华 • 第二集》,《东方修道文库 • 伍柳法脉》,《藏外道书 • 卷五》。
似乎从1970-80年代起,一些专家学者就把《慧命经》划入道家经书的范围了。

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
道光丙午年(1846)正青山人梁靖阳在 [金仙证论慧命经合刻序] 中写下:“余学劣功浅,焉能诠讚仙佛要妙,… 今二书合订,道释互详,可称全璧。… 世之释教,不见如来菩提久矣。慧命之道,妙悟者希。”

同治元年(1862)西蜀明真子和明觉子在 [读慧命经跋后] 中写下,“江右华阳禅师,集著慧命经并绘图说原,开释氏金丹法门 … 不但裨益禅宗,功德无量,即儒道两家,亦必赞赏不已 …”

另外,栖鹤道人潘露在同治九年(1870)曾将《金仙证论》《慧命经》二书合刻,并将合刻本命名为《仙佛真传》。
可见这四位古人都认定《慧命经》是一部佛门经书。《仙佛真传》这个书名的定位也是十分准确。

既然古人认为《慧命经》是佛经,那么是否有人将《慧命经》作为佛经刻印呢?

事实上,《慧命经》的最初刻本中,就有佛家弟子及同人合力刻印的私刻本, 并且是作为佛经在佛家印经所里刻印的。

前面提到的正青山人梁靖阳,在 [金仙证论慧命经合刻义例] 中写下:“『慧命』一书,旧少传本,… 此本得於云游僧悟明。僧于昔年来闽,常端坐七日,夜不眠食。一日尽弃行囊而去,王子来和,乞而得之。自得释子并诸同人喜其书之有裨于禅宗也,乃不避谴责以公世。… ”。据此可知,当年是一位佛家僧人悟明,在福建传的出的这部《慧命经》。道光年间在福建也确实有一部《慧命经》刊印,这就是【涌泉寺本】。
从照片可见,首页右边第一行是 “道光丙午岁重镌” 。说明该书在道光丙午年(1846)之前已经刊行,于道光丙午年依照之前的印本再次刻板。
左下有小字 “此板向在闽省东关外涌泉寺藏板,于同治六年重镌。板存甯城平桥头东首远古堂刻字店” 。由此可知,此本是在同治六年(1867)依照道光丙午年的印本再一次刻板。在同治六年之前,此书之印板一直存放在涌泉寺内。在道光丙午年和同治六年这二次刻板之间,相隔了21年。如果依此推算,那么道光丙午年之前的那次雕版,大概是在21年前的1825年(道光乙酉)。也就是说,涌泉寺至少曾为《慧命经》刻板二次,并在数十年间一直保存印板。

“闽省东关外涌泉寺” 里的 “闽省”,是指清代福建省府,即现在的福州市。在福州东关外鼓山有一座涌泉寺,曾为佛教重要的印经所。目前寺中尚存有明清所刻的佛经及佛学著述板片一万多块。由此可以认定,现今的【涌泉寺本《慧命经》】,是源自福州东关外之涌泉寺。
与其它版本对比,涌泉寺本属于精刻本,正文之前的柳序和孙序都是大字楷书手写上版。插图精美,而且人像都按佛家装束画有衣服,一望而知是由画工所绘。另外,在卷首“漏尽图”右侧第一行,以 “最上一乘慧命经” 作为书名。佛教中有三乘之说,那么这里的 “最上一乘”,应该是佛家类似的说法。综上所述,【涌泉寺本《慧命经》】,是由佛家印经所在数十年间至少两次刻板,刊印的佛门经书。

再看一部【玛瑙寺本《慧命经》】。在华阳禅师自序末页左下角有小字:“板存杭州玛瑙寺经房印造” 。杭州玛瑙寺位于杭州葛岭南麓中段的宝云山,始建于五代时期,历史上以高僧闻名,寺中曾刻板印刷佛经。玛瑙寺本也是精刻本,正文之前的柳序是大字楷书手写上版,插图中人像都按佛家装束画有衣服,而且正文断句处有句读的圆圈。另外,在卷首“漏尽图”右侧第一行,是以“慧命经”作为书名,没有“最上一乘”字样。

佛家印经所印行的《慧命经》流传一段时间之后,社会上商家开始刻印《慧命经》,民间的佛堂也有少量自印的。例如这一部【清善局本《慧命经》】,就是由“敬安镇西菜园孙家佛堂转刷”。因为清善局不是佛家印经所,所以书中人像插图都没有画上衣服。
               
今人不输古人。例如这一部1986年【道人杨定一的毛笔手抄本】,就是按佛经抄写的。在正文之前写有开经偈。

致谢
在此特别感谢网友wd369,提供了关于乾隆末年刻,嘉庆增刻本《金仙证论》《慧命经》的信息(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志  第3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后来据此线索发现了该书的一部抄本,说明这一刻本确实存在。但因未见到原本,目前难以确定这部《慧命经》的刻印年代。


附录:《慧命经》大事记

一、清乾隆年间,华阳禅师著《慧命经》。画图立相,开古佛之秘密,泄师祖之元机,洵接引后学之梯筏也。
二、乾隆辛亥年 (1791)灵台庵僧妙悟序《慧命经》。
三、乾隆甲寅夏(1794)华阳禅师自序《慧命经》。冬,孙廷璧序《慧命经》。
四 、嘉庆四年 (1799) 华阳禅师撰 [后危险说] 。之前撰 [危险说] 补金仙证论及慧命书所不足之处 。
五、道光年间,云游僧悟明赠《慧命经》于王子来和。自得释子并诸同人喜其书之有裨于禅宗也,乃不避谴责以公世。
六、 道光丙午年(1846)正青山人梁靖阳等合刻《金仙证论》、《慧命经》。梁靖阳撰合刻序、义例。丁戌山人何三五撰合刻跋。跋中有言:“辛丑秋幸遇靖阳先生…, 先生出柳师所著金仙证论慧命经二书示予”。
七、 同治壬戌年(1862)西蜀明真子、明觉子再刻《慧命经》,并撰 [ 读慧命经跋后 ]。
八、 同治庚午年(1870)栖鹤道人潘露合刻《金仙证论》、《慧命经》二书,命名《仙佛真传》。
九、光绪癸未年(1883)李宗镜合刻《金仙证论》、《慧命经》二书。并撰 [ 金仙证论重镌序 ] 。序中有言:“华阳上人撰著尚有慧命经一书,业经治舜臣重刊矣”。
十、光绪丙申年(1896年)程德灿、古云安等合刻《天仙正理》、《仙佛合宗》、《金仙证论》、《慧命经》四书,命名《伍柳仙宗》。
十一、1929年,德文版《金花的秘密:中国生命之书》(《太乙金华宗旨》、《慧命经》部分原文)出版。由理查德·威廉姆(Richard Willhelm,中文名卫礼贤)、C. G. Jung 译著。
十二、1956年,台湾自由出版社出版《道藏精华》,其第二集收入《养生内功秘诀》(柳华阳丹道全书,伊藤光远改著)。
十三、1987年,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与河南人民出版社合作,影印出版《伍柳仙宗》。
十四、1992年巴蜀书社出版《藏外道书》,其卷五收入《金仙证论》、《慧命经》二书。
十五、2005年起,白云深处人家,漏尽阁等网站提供电子版《伍柳仙宗》。世人可免费阅读、下载。  
十六、2007年,谭立三等校正、合刻《天仙正理》、《仙佛合宗》、《金仙证论》、《慧命经》四书,命名《伍柳天仙法脉》,并提供免费电子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