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养性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正文

试析《合宗明道集》作者的姓名

(2024-07-24 08:49:45) 下一个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最初发表于 thedaobums.com

大约在上世纪中叶,《合宗明道集》由真善美出版社再版刊印,后又被数家出版社将此书与《明道语录》合刊出版。封面上的作者署名,有写“冉道源”的也有写“银道源”的。本文试图从《合宗明道集》一书的内容入手,探讨作者的真实姓名。
从网上见到的照片来看,各出版社所用的底本,应该是来自初版于“己卯夏五月”(1939年农历五月)的,民国二十八年石印本。对比《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黄山书社2005年出版)一书第二编《三洞拾遗》中所收的《合宗明道集》,发现该书影印时所用的就是这个民国刊本。目前此影印本有免费电子版可直接阅读[1],也有rar文件可以下载[2]。由于电子版《合宗明道集》是从民国刊本影印而来,大家又都可以看到,那么下面的讨论就围绕此本进行。以下凡是提到页码的,都是指影印本《合宗明道集》的页面底部正中的页码。需要说明的是,影印本每一页含民国刊本四面。例如原书卷一的封面,题词和目录两面,在影印本中都是在页码为(道10-495)的这一页里。
先来看图一,编校者页。图中的红色横线是笔者后加上去的,以便于比较该页内诸位人士之间的关系。

               图一 (道10-500)

右边第一列,"大江西派后学合宗冉道源集录",顶格书写,中规中矩。可知此书的编篡者姓冉,与大江西派有关,“合宗”和“道源”或为道号。用“集录”而不用“撰”或“著”,可见编篡者的谦虚与低调。“后学”指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在此应为自谦之语。
第二列里,“金艮山人”四个字颇为引人注目。艮为山,“金艮”不就是金山么? 自称“端阳翁”,或许是一位富贵老者,而且他与此页内其他几位有些渊源。大多数清末和民国的书籍,是把编著者的名字放在封面或卷首,捐资者的名字放在书末或封三。一般说来,捐资者或对善书的内容知之不多,或者与编著者素不相识,或持不同的志趣,甚至是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此处的“金”字与右边的“冉”字同高,“端”字与左边的“荣”字同高,可见这位富贵老者或许是古渝学道同人之一,而且资历不逊于页内左边四人。如果“端阳翁”是学道同人,他在此处用“金艮山人”这个别号,估计不是为了炫富,很有可能是在暗示他的名字与“银”字有关。因为“金”和“艮”二字横着连写就是个“银”字。  
再看第三,四,五列。此三人名号里都有“合”字与“道”字。可见冉姓荣姓江姓共四人,以及本书初集第一序(道10-498)的撰写者“合天周道成”,和本文后面提到的“合中黄道堃”(道10-556),这六人可能具有大江西派“道”字辈身份,同时还具有龙门派“合”字辈身份。

第七列的“端阳生”应该是资历较浅者,在他的名号之上给安排了13个字,就把整列都占满了,与最右边的第一列有遥相呼应之势。“上章”相当于“庚”,“执徐”相当于“辰”。如果用农历的写法,庚辰年重阳后又九月,就是“辛巳夏六月”,即民国三十年(1941年)六月。这里放上以“中华”二字开头的13个字,从版面看是使“端阳生”处在比右边四人低一字的位置上。从文字的内容来看,彰显了中华太岁纪年法和古渝学道同人的爱国情怀,因为当时的大环境是中国抗战进入了最艰苦阶段。本书初集第二序(道10-499页)的撰写者“教礼刘明通”在序中写下:“...吾合宗道源师...复念丁斯浩劫,生灵涂炭,敌国外患,糜烂无以加矣!而战云迷漫世界,危如一发千钧。知外道旁门之教义,实不能济此末世之倾危,舍斯道其何以纲维全宇,救人类之灭绝耶?因是乃循门人之请求,录出旧日撰述,选印九卷,名曰《合宗明道集》。”  这一段讲的很清楚,是在门人提出请求之后,“合宗道源师”把自己以前撰述的文字选录出九卷,编篡成《合宗明道集》。

下面看本书的中集。这里要说明一下,《合宗明道集》全书共三集每集三卷,但只有中集有自己的名字:[玉京法程] 。先看合中黄道堃写的“玉京法程序”,因为其中提到了一位“端阳老先生”。

                                                     图二 

请看图二上部右页末列红线处“巴川......”二字,至左页第五列的“问序於子”这一段。把这段内容简化一下以便于理解:“巴川端阳老先生...... 集为一书...... 问序於子”。如果把这一段与上面刘序的末句联系起来看,就可以做一个推理:既然此书(玉京法程)是由“端阳老先生”所集,那么他与刘序里讲的“录出旧日撰述,选印九卷"的“合宗道源师”应该是同一人。只是由于刘,黄二人的身份不同,所以他们对冉道源的称呼不同。在此还可以做一个推测:按年龄看,“端阳老先生”应该是指编校者页上的“端阳翁”,而不是资历较浅的“端阳生”。在本书上集“及门教一子”写的序(道10-528)里提到了“合宗道源师”的年龄。把这一段抄录过来:“......合宗老人,巴川之隐君子也。性既孝友,酷嗜于道。三教经传,百氏典籍,靡不精研实证。年逾稀龄,貌似壮强。慨大道之不明也久矣。翻刻各种善书而外,复将生平心得于修己立人之学,辑为一书。颜曰《合宗明道集》......"。可见此时(1939年)“合宗道源师”已经70多岁了。

在中集的“玉京法程序”之前,是“玉京法程绪言”(道10-555)。为节省篇幅只把要点抄录过来:“兹有二三道侣...... 体验仙师法程...... 同参各种丹经...... 特选崔公、吕祖、涵虚一派真传之简要次序丹诀...... 集为一书...... 刊板印刷。俾有志学仙者...... 真参实悟...是则集书者之区区微意也夫。痴道人识" 。这一篇又提到了“集为一书”还有“刊板印刷”。这位集书刊板的人是谁呢?自然是指"二三道侣", 其中就有此文落款里的“痴道人”。

在本书中落款为“痴道人”的文章还有三篇,其一是图二下部的“玉蟾白仙翁行略语录原起”。其二是“崔公入药镜三字经浅解序”(道10-570)。其三是“吕祖百句章白话说明”(道10-575)。现将第三篇文中关于“痴道人”的部分抄录如下:“痴泛览群书,虚劳岁月,已历六十春秋,幸蒙涵虚先生,暗里提携得受《三车秘旨》,参悟《九层炼心》,略识丹道层次。今因未得《百句》真解,聊作一解,......幸甚幸甚! 痴道人记”。可见“痴道人”遇李涵虚先生是在60岁之后。那么再做个推理,因为“痴道人”集录刊印《合宗明道集》,那么他与“合宗道源师”是同一人,与端阳翁也是同一人。

中集卷二的封面比较重要,因为里面出现了两个名号:“银镜堂”和“镜堂银公铨”。请见图三中红线处。另外,本书上集卷三里的后跋之二,落款是“银公铨镜堂题”,请见图四左页末列红线处。

                                                      图三 (道10-563)

                                         

                                                图四(道10-542)

前面曾讲过,学道之人在书中用“金艮山人”的别号,可能是想暗示他的名字与“银”字有关。图三和图四里的银镜堂和银公铨,名字中都有个“银”字,可见“金艮”二字确实是有所指。那么他的名字是“银镜堂”还是“银公铨”呢?。考虑到这三处落款的情形有所不同,重点看图四里左页“合宗明道集再跋”的落款,“后学银公铨镜堂谨志”。

古人在著述末尾处落款里的自称,大约从汉代起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格式,即名在前,字在后,而且一直为后世所遵从[3]。依此论之,“银”是姓,“公铨”是名,“镜堂”是字。中华传统文化里命名取字都有学问,名与字有固定的组合方式,所以能“闻名即知其字”。铨,衡也。考量以铨。公,平分也。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镜堂”二字可能出自典故“虚堂悬镜”[4]。因“铨”可称重,“镜”可察形,有审度、鉴察之功能,此二物属于连类相及。故以“公铨”为名“镜堂”为字,是符合名与字的组合方式的。从古人常用的字辈看,“公”是一个常用字。例如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5]。 历史名人以“镜堂”为字的,有清代人牛鉴(字 镜堂 ),嘉庆十九年进士[6]。

至此做个推测:“金艮山人”端阳翁本人姓银,名公铨,字镜堂,别号之一是“痴道人”。为什么银先生要在《合宗明道集》里把自己的真实姓名隐去呢?估计是想避免为声名所累。为什么要改成姓“冉”呢?可能是因为重庆有些区县(例如丰都)的方言,在发音上“圆”与“云”不分,还有,“盐”与“银”不分[7]。另外,冉姓人口比银姓要多,据2020排名,前者是第198名,后者是第289名。

                                                                                                                                                                

                                                                                                       甲辰季春后学蜀宾述于美东巴城之郊

-------------------------------------------------------------------------

[1]  https://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76/c76041.htm#
[2]  http://www.homeinmists.com/new_uploaded.htm
[3]《中国人的名字别号》 吉常宏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https://www.99csw.com/book/4807/171488.htm
[4]《宋史·陈良翰传》:“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 https://www.zdic.net/hans/虚堂悬镜
[5] 孔氏家谱的流变  http://www.kongjia.org/web/ah/20240127/2007.html
[6]《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牛鉴,清甘肃武威人,字镜堂。嘉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累官至两江总督。
[7] 重庆区县方言大测试  https://www.163.com/dy/article/DR49K5QO0518W8E1.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