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保守党(Tories)领袖,现任首相约翰逊辞职!从本周二开始,其内阁有多达50名官员陆续辞职,包括两个最资深的内阁部长在昨天愤而辞职。他基本是被自己的党和内阁逼退,不得不做出这一步。
或许,大家还不曾忘记他力挽狂澜,在英国本世纪最大政治风波山雨欲来之际上台的那一刻。2019年7月,约翰逊接替辞职的前任首相梅姨走马上任,当时他背后的支撑,是30多年以来,英国最大一次保守党多数(议会中占据80席)的华丽场面。当时民心对脱欧这种逆转无限全球化操作的渴望,可见一斑。尽管轰轰烈烈的脱欧运动,让英国消耗掉了两任前首相,卡梅隆和梅,但是接替他们的约翰逊却以自己非正统的领导风格,完成了英国退出欧盟的历史性一步。这让他无论如何都在政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他带领国家度过疫情。自己无意之下还“以身试毒”了,在医院住了一礼拜,包括进ICU(重症护理病房)3天,基本是到鬼门关前报了个道。大难不死之后,他似乎受了刺激,大举改变抗疫措施,较之前,采取了更多封城策略。整个人的施政路线,却也越来越让曾经热情支持他的民众看不懂。除了感染Covid-19后住院,在任职期间,这个58岁的家伙私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结婚,生两娃,都没耽误。虽然媒体给出的表面直观理由说的是,约翰逊因为用人失察等丑闻,导致了自己的直接下台。尤其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约翰逊声称不知道自己的首席副党鞭克里斯·平彻(Chris Pincher)被指控性骚扰,其实事实上他知道,却依然提拔了平彻,于是保守党的最后叛乱发生了。但是,之前疫情搞那么久都没有下台,俄乌战争强硬几个月就下台了?这个时间太巧合了。这些推到前台的丑闻理由,更像只是安民告示一样的表面文章。政客只要有一个坚定不离不弃的基本盘支撑,并不难撑过这类规格的丑闻。实际上,更多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他自己偏离了过去的一贯路线,甚至也背叛了他2019年当选时候的主基线。那么约翰逊是怎么华丽丽地挥霍了自己一度的民意加持,将支持率一路瀑布到现在的75%的不信任度的?经济上,他越来越像个形右实左的政客,搞了很多激进推行绿色能源的政策,也无力应对从美国起头的全球性通货膨胀危机。问题是他的基本盘,是为了找个跟全球建制派精英共舞的环保治国大使而相中他的吗?谁信谁天真了。外交上,他在俄乌战争上的强势站位,恐怕有种觉得自己要做丘吉尔的错觉。但是这却更直观地带来约翰逊的滑铁卢级别的失误。因为追溯他的从政轨迹,且不说脱欧这事,就是此前最为亮眼的成绩,2008年成为首位胜选伦敦市长的保守党人物,并在2012年成功连任。他的这些往昔经历,都是不同于建制派政客,而是以英国版的反全球精英路线、代言民粹草根的形象,才站到政治舞台聚光灯下,一步步走向巅峰。那么曾以“英国川普”形象出名的约翰逊,在俄乌战争上的站位,显然像在与自己的基本盘做一场远行和背离。毕竟一个以脱欧强硬派形象上台的政客,支持他的人群基础应该更多是希望他重点放在解决内政上的各种燃眉之急,而不是去高调介入俄乌战争这种外交事务。俄乌战争,本就该杜绝发生;而今爆发了,欧美社会则应该是朝早日休战、促成和谈方向努力,至少他的基本盘里这种声音该是主流。问题是,现在美、法、德这几个NATO大国,都被左翼政府掌控,到底表现出来几分诚意想乌克兰快速赢?让人质疑。前阵美国从阿富汗溃退,就让公众看到一个惊人的事实:只是对付塔利班,却给阿富汗政府军援助了超过8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这么一个小国却被配置成拥有超过全球绝大多数军事强国的武装。难免引发大众问一个常识性问题,这里面有多少是不必须,只是为输血军工利益集团而做的操作;这些建制派政客和利益集团,是怎么背着民众,乱花纳税人的钱的?俄乌狼烟一起后,自然带来一个问题,被川普回缩海外战场路线而压抑了4年的军工利益集团,尤其在阿富汗撤军后,是否又想从俄乌战争上找个新落脚点。除了那些表面合理的正义大旗,大家自然怕他们又私下打盘算想找个地方长线作战赚军火费。从实际而言,只有一个广东GDP规模的俄罗斯,根本没能力和NATO较真。北约大国如果下决心,可以采取速战速决的措施,早日以和谈停战形式扑灭俄乌战争。而继续这么大手笔援助,让战事不死不活地拖延,更像是一种转移战略重点,同时也在又一次地背离欧美老百姓的利益。欧美最大的竞争对手怎么会是一个广东GDP的国家,明明有劲敌摆在那里,却装蒜。还继续打这种不计成本的持久战,劳民伤财。约翰逊在俄乌战争上的立场,基本属于两不靠,既不讨好欧美建制派这种要暗搓搓弄个打到地老天荒感觉的战争的需要;也远达不到他曾经的草根基本盘,希望国际事务上掩旗息鼓的期望。越来越陷入首鼠两端的被动。要反他的人滚雪球增加,自然就走向下台这一步。那么辞职之后,会发生什么?根据英国的程序,之后保守党领导层将举行一系列的投票,以确定下一任领导人的最佳人选。决赛入围者将在保守党内部——一个由大约20,000名会费成员组成的精选小组,进行投票。一旦该党选出了继任者,估计发生时间是今年秋天,我们就会知道下一任英国首相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