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2025回国(2) 惟有园林(下)

(2025-11-14 06:12:03) 下一个

除了陈从周这类需要长时间准备的大展外,园林博物馆还设有几个固定展厅,中国古典园林厅和中国近现代园林厅,详尽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历史和发展。中国造园技艺厅,展示园林与艺术相结合的范例,中国园林的一山一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要与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相融合,才能彰显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

另外,世界名园博览厅也是固定展览,世界名园分为欧洲园林、亚太地区园林、非洲园林和美洲园林等若干区域,以大量文字,图片和沙盘模型等资料展示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印度、朝鲜半岛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经典历史名园。有些园子我在欧洲看过,所以这个展厅没有过多停留。

馆内还设有其他主题展

“东方有嘉木——中国植物的力量”展,这个展览以全球视野为核心,聚焦18世纪中西方植物文化交流的关键时期。展览共分三大篇章, 即“植物引力”、“东卉西渐”、“共生互鉴”,这是一部以草木为媒介的文明交流史。

“到公园去——寻找城市的记忆”展,这个展览以1949年后北京公园的发展为主线,围绕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城市飞速发展,呼唤人们以怀旧之心去感受那些即将消失的历史痕迹,因为它们不仅是城市的记忆,更是人们情感的寄托。

除了室内展,博物馆还设有室外展区。室外主要有两处典型的园林,一处是山地园林,一处是水景园林。博物馆室内外的面积都很大,光室内就好几层楼,这么说吧,如果打算看完并细细品味全部展览,至少要一天时间。

因我赶着去隔壁的园博园,除了陈从周展我是认真驻足观看的,其他展厅我都是走马观花,室外展区更是直接放弃了。园博园虽然与博物馆离得不太远,但这是两个独立的单位。我在博物馆呆了大半天时间,赶到园博园时已接近下午了。

我是从园博园6号门进去的,这是距博物馆最近的一个门。园博园非常大,面积相当于大约两个颐和园,我是奔着传统展园去的,每个地区的展园都选取当地的著名建筑和园林风格,如北京园就凸显皇家园林的尊贵与气派,而江苏园则体现江南的小巧精致,温柔婉约。

我最先进入的是济南园。这里选择了趵突泉代表济南特色。

我个人的感觉是绿植打理得不错,但建筑都疏于维护,很多亭子,廊柱,壁画上的漆墨都斑驳脱落了,地面也浑浊不净。

岭南园就是广东园。这里选择了开平碉楼代表广东特色。

闵园就是福建园。这里主要展示的是福建民居。但民居年久失修,家具显得很旧,好像大户人家衰落破败后的住宅。这里没人来,现在也成了网红拍照地。

途径宁波园,重庆园等,但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建筑和特色,略过。

忆江南就是江苏园,是典型的苏州园林风格,特点就是小中见大,园中有圆,处处充满诗情画意。亭台楼阁,曲折长廊,奇山异石,小桥流水,都体现了苏州园林的精华,每个细节,包括假山,地砖,植被,匾额等都很精致讲究。整个园林以湖为中心,依湖而建了一组来自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等一众名园的仿制园林建筑。

蜿蜒到后院,又别有一番景致。后院景色中最美的是以观鱼亭为中心的一汪湖水,亭子上赫然写着“观鱼”两个字,池中金鱼若隐若现地游来游去。

我最喜欢忆江南。

园博园实在太大了,最后我实在走不动了,所以北京园,永定塔,文昌阁等都没有去。听说文昌阁的造型还蛮好的,有点遗憾。一路看下来,最大的感触是当初建园时,园方一定是缜密设计,精心布局的,但多年下来,不知是出于经费原因还是什么,很多建筑物都没有好好维护,一个美好的园林不仅要植被好,建筑同样重要,不是吗?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