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嬉水

告老不还乡,叶落难归根;从心所欲不逾矩,任尔东西南北风。
正文

上海封城难道是全国第二次文革的彩排?

(2022-04-25 08:29:18) 下一个

中国大陆自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以来,政治运动接连不断,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八十年代的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等,但主要波及知识界和政界高层,其他一些政治运动的牵涉面也没有那么广,与文革不可同日而语。文革期间,全国民众无一例外都被卷入骇人听闻的生死场。在商业大潮汹涌的年代,文革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淹没,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对文革期间骇人听闻的悲剧知之甚少。但上海封城的乱象和惨剧不禁令老一辈人回想起文革造成的巨大灾难,因为从本质上说两者可谓一脉相承。

文化大革命最初表现为文化领域的一场争论,以《文汇报》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为引子揭开序幕,发源地是上海。封城则是出于防疫的需要,以清零政策为开端,上海又成为重灾区。

表面上看,前者是文化之争,后者是医疗事务,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两者都是因为崇尚“个人崇拜”的最高领导人一人独断,以个人意志借“势”发力,从上至下掀起了一场“检验忠诚”的政治运动。众所周知,防疫封城期间全民禁足,一切服从“一尊”清零的指令,况且早已有言在先,需“严肃政治纪律”,不容许“妄议中央”。文革作风悄然回潮。

“红卫兵运动”作为文革时期的基层力量,维护“造反有理”的革命秩序,不讲人性、法制和社会规范,甚至不惜使用暴力。

防疫封城下的上海则以“大白”为基层骨干,负责执行“不动摇不松劲”的清零,同样不受法律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忤逆人性的行为屡见不鲜,故有“白卫兵”之称。

军事化是文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随着“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一声令下,重要部门实行军管,各机关厂矿也无一例外进驻“支左”的“军宣队”,同时全国各地相继建立采取军事化管理的“五七干校”,强制人们进行“触及灵魂”的“思想改造”。除了红卫兵身穿不带领章的军装外,普通百姓也以穿军装为荣,成为典型的文革服饰。

上海封城的军事化程度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文革。名为封城,其实是宵禁或戒严,甚至更为严厉。上海封城是全天足不出户,至今已长达月余,解禁仍遥遥无期。为了防止人员外逃,有些小区竟然采取贴封条、焊铁门的方法,还有专人在每一栋楼的门前站岗。某些小区竟然在居民楼入口前搭建铁制围栏,如同关押犯人的铁笼。人们还见到荷枪实弹的人员在小区外站岗,视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为敌人。此外,上海封城期间强制转运阳性居民进入所谓的方舱医院。那里采取军事化管理,但条件恶劣,拥挤不堪,恍如战时的难民营。

以上诸因素,即个人崇拜、基层狂热和泛军事化一旦伴随着大规模全国性运动,很可能重演文革的悲剧。

近来,中国大陆其他城市因疫情上升,也开始采取类似封城的措施。试想上海的做法一旦推广至全国,会出现什么局面。文革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导致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但至今没有任何人对这场重大灾难负责。

目前上海封城的闹剧不知最后会如何收场。这场拙劣的彩排如果真是文革再现的征兆,今后上演的必然是又一齣更惨烈的社会悲剧。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使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是否会再次出现没有任何人负责和再次被历史淹没的结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