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嬉水

告老不还乡,叶落难归根;从心所欲不逾矩,任尔东西南北风。
正文

貧窮時期的底層腐敗

(2021-08-27 08:50:09) 下一个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大陸社會動蕩,民生凋敝,經濟陷入困境。在物資短缺的情況下,基層的經濟腐敗現象層出不窮,儘管規模不大,但從中可以管窺幾十年後全民腐敗日益惡化的歷史緣由。

當年有亲戚在臨近上海的某縣商業二局工作。商業二局主要為本地鄉鎮企業服務。這些企業屬於計劃外自負盈虧的集體所有制單位,姥姥不疼,舅舅不愛,項目、資金、材料、銷售等都需要自行解決。爲此商業局在上海設立辦事處,初衷之一就是為這些企業找米下鍋。但是要從已經捉襟見肘的計劃内資源中分一杯羹並非易事,少不了拉關係,走後門。按照當時的經濟水平,其中暗藏的貓膩和涉及的利益並不算大,但已經無處不在,無孔不入。

在那個年代,烟酒是一種常規的交際手段,但發揮本地特產的優勢堪稱得天獨厚。我所在的縣城東臨大海,盛產海蜇(水母),屬市場短缺商品,在副食品憑票供應的年代非常吃香。海蜇分 “紅皮子”(海蜇頭)和 “白皮子”(海蜇皮)兩種。”紅皮子”肉質較厚,口感豐富,特別受歡迎。單位每年都會采購本地特產的“紅皮子”供駐滬辦事處通路子。一般來説,過年過節給實權單位的科長或科員送幾斤海蜇,先交個朋友,今後有求於人時開個後門,采購幾台機床或一些工具和零件,甚至批一二噸鋼材都不成問題。

當然,這些還屬於小兒科水平。對於某些大單位握有實權的供銷負責人或更高級別的人物,還需要替人辦一些大事才能建立更鉄的關係。例如,他們的子女往往在偏遠地區上山下鄉,都想調囘上海,但政策劃綫一刀切,有心無力。然而退而求其次,能夠從外地調到臨近上海的郊縣也不失為一條出路。据瞭解有不少知青通過駐滬辦事處牽綫,在本縣找到願意接收的單位,脫離了農村的艱苦環境。他們在離家近、條件好的地方得到按月拿薪資的工作,異地實現身份從農(民)向工(人)的轉變。子女得到安頓后,握有實權的受益者則以權謀私,投桃報李,以簽訂生產合同,供應緊缺材料,提供技術支援等方式表示答謝。這類由錢、權、利形成的關係鏈交易,内幕錯綜複雜,暗箱操作鬼影憧憧,一般鮮爲人知。

腐敗從來都不是單行道。常在河邊走,必然會沾泥帶水。縣商業局曾對駐滬辦事處的一名工作人員開展調查,因為此人利用牽綫的機會予取予求,甚至以此為籌碼索取性關係。据說他在派駐上海期間經常離開駐地徹夜不歸。後來發現他往往在某人家中過夜,作爲有婦之夫長期與這家人的長女同床共眠,而這家人正在托他辦理小兒子從安徽調回的手續。不知是他事先暗中授意,還是對方主動投懷送抱以求一呈,一齣姐姐為弟弟的調動不惜獻身的鬧劇已經上演多時。在那個年代,這種行爲甚至可以入罪。但調查管調查,這名工作人員並未受到什麽處罰,畢竟牽扯到的問題上不了台面,最後以所謂大局下的生活小節網開一面。

腐敗的產生有多種原因,既受外在社會條件的影響,又出自内在的貪婪,不論富貴貧賤,地位高低,都無法擺脫人性的掣肘。君不見,如今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已達到四、五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的水平,生活不可謂不豐裕,但各行各業腐敗的亂象卻越演愈烈,層級越高情節越嚴重,與以往相比同樣不可同日而語,即使是作爲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和應以救死扶傷為天職的醫生也陷入腐敗的漩渦。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大陸的腐敗現象層層加碼,但打擊腐敗的運動屢屢走過場,不啻揚湯止沸,禁而不止,在缺乏法治和制度約束的社會,始終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回复 悄悄话 说的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