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关于文字起源和演变的我的几个观点

(2022-12-01 16:33:23) 下一个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一盒火柴扔到地上,数数2、3根火柴棍搭成的字母有多少,如T、L、K、A、C、F、Y、Δ、Λ、Π等等。

显然,不管是什么文字,寥寥2~4笔构成的符号(拼音文字的字母或汉字最基本的字或偏旁,如人、上、下、口、二、十、木等等),都是非常特殊而非随意的简单几何形态。任何一组作为文字的符号,它们的特异性(不同符号之间视觉的差异大,但又不是烧眼的随机涂鸦)是便于大脑辨识的必然设计。

文字是文明的基本要素。但我并不认为,这证明文字的起源有多么的神圣。刻在泥板上的简单几何图案,最初不过是帮助人类扩展大脑的记忆容量的工具而已。考古中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用来记账的,而不是写诗的。

那么为什么字母都是2~4笔就可以完成的图案呢?我猜想,这也是人类的大脑记忆机理决定的。认知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人的短期视觉记忆能够可靠准确的记住3个左右的单元。短期听觉记忆也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报电话号码或银行账号时,人们都习惯于3、4个数字一组地念出。多了,怕对方记不住。

上面的基本事实告诉我们,拼音文字的字母不仅仅是记录声素,更是抽象的编码符号。每个符号都易写易记,但它们的组合可以形成理论上任意多的单词。抽象符号比象形字有强得多的拓展性和普适性。3~4笔能写出的汉字是非常有限的。靠复杂化字形去拓展编码空间,就认知的脑力支出而言,相比拼音文字加几个简单字母的做法,是不合算的。况且,抽象化的文字,有可能潜移默化的引导了超脱表象的抽象思维。

历史地看,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文化蒸馏过程。各种书写文字都起源于象形符号,就像幼儿拿起笔本能想干的。随着使用者不断地优化,文字逐渐演变成了适合人脑高效处理的抽象符号系统。

反过来,文字的进化是否也促进了大脑的进化呢?有文字的历史不过5、6千年,在生物进化史的尺度上,不过是一瞬。人类大脑还没有时间去改变原有结构,去更优地处理文字,并借此更好地思考。更合理的解释是,文字和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逐渐适配大脑认知机理的过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