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先秦就出了老子的文明,为什么没有“0”

(2023-08-28 20:45:17) 下一个

古中国的数学有一大遗憾,那就是迟迟没有零的概念。百度百科也承认,“‘零’的数词义是近代产生的,古代汉语并没有这个含义。”

最早的对“0”的认知,来自5世纪的古印度人。这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古印度人似乎知道零的重大意义,他们借用梵语中哲学词汇“虚无”,来表示这个新的数学概念。在算式里,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写法逐渐变成了“0”。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然数(正整数)这个数学概念要比零,容易觉悟得多。这是因为正整数可直接影射到一个个实体。尽管自然数的概念已经是超越了实体表征(大小、形状、颜色、纹理等等)的数学抽象,但它仍然是用来思考感官上的实体的工具。在这个朴素层面,无或空当然不对应任何数,虚空的东西压根就没有数的属性。非要说零也是一个数,那才叫有病。这就不奇怪,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埃及,与古中国一样,都没有数字零的认知。这也是为什么从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学者一直盛赞印度人发明了“0“。而”0“传入中国得等到明代了。

西方人想不到“0”,我猜有他们文化的原因。西方思维方式有点认死理,太重实验重实证。而中国文化并没有这个羁绊啊,我不禁纳闷。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的《道德经》就大论特论“无”和“空”。 “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的“有无相生“的哲学观点,为什么2000年都没有导出,“0”也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数,这个重要结论呢?不过,老子又自相矛盾地说,“观空亦空,空无所空”。什么意思,当看空也是空时,你便进入了最高境界的真空?Wow,好高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Shubin 回复 悄悄话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不是《道德经》里的。空无所空,指的是“空”里头并不是啥都没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