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一群顽皮大男孩 vs 一支精兵强将的国家队

(2021-11-30 14:16:10) 下一个

前几天我写了一点,从小时候玩的半导体收音机,看中国早期半导体工业发展历程的感想。有网友跟帖说,以计划经济下的举国之力能搞出来,就是搞不好(经济效益高)。这就扯到了,让很多人不快的,关于所谓体制的争论了。

就事论事,来看一个关于晶体管收音机研发的case study吧。

关于中国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官方说法是1958年上无三厂的功劳。但中科院的陈春先声称是他们在1956年,就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他不无感概地说:“当年中国的半导体技术比日本只差半年,可是现在看看,中国半导体技术与日本要差20--30年。”

还有另一个公安部的团队在网上发文说是他们首先搞出来的。这是一个牵涉到毛泽东的有趣的故事。公安部在北京有一个实验厂,具备生产小型电子设备的能力,设备和人才是全国一流的。61年日本在北京办了日本商品展览会,群众非常拥挤去看半导体收音机,秩序不好,对外影响很坏。周总理听了很生气,说:“中国人要有志气嘛!”  于是引发了这个厂试制半导体收音机的念头,要争口气。这一想法得到公安部常务副部长徐子荣的赞同。于是搞了一个代号为904会战的项目。辽宁省厅的实验工厂研制出了锗晶体管是第一步。当时中科院半导体所、冶金部、四机部等单位才开始研制锗、硅单晶和晶体管,仿苏联的放大倍数很低的(礼帽式)管子。, 除了管子,还要超小型元器件。公安部决定系统内自己搞,先走一步,还可为国内半导体电子配套的超小型元器件补充缺门。武汉实验工厂试制出了小块的9伏叠层电池;上海实验工厂生产了音色丰富的小扬声器:杭州实验厂生产了精密的超小型接插件;哈尔滨实验工厂也生产出立式小型电解电容器等。

到1963年秋,公安部这些厂协作试制出两批样机,先在内部发售了两种规格的2千余台(定价70-90元),还为出国访问的代表团作礼品送给朝鲜等国。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和主管政法的彭真对这一试制成功,都非常兴奋。要样机向毛周汇报。公安部选了两台送去。毛见到后还问汪:这是劳改工厂的产品吗?汪告诉他,是公安部技术局生产的。毛拿出日本的收音机作了比试后,说:“这可是尖端呵!”当即把日本人送他的那台交给汪东兴,转公安部作参考。周看了也很高兴,把日本人送他的半导体收音机也转送做参考。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专门开会,讨论了半导体生产的问题。原部长罗瑞卿也过问此项目。

再往后,当事人的回忆就是抱怨了。公安部的主要领导人不同意专用和民用相结合扩大生产。没有量,成本高,无效益。后来公安部将全套设计和工艺资料,通过四机部,无偿地交给吉林省,由长春一家工厂换用其它牌子生产了。“文革”一来,新公安部长谢富治不关心现代科学技术,撤消原有业务,把在重庆新建成尚未启用的研究所和辽河、天津、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哈尔滨的实验工厂,一个不留地都划给了有关部门,这支国家队就散伙了。

这就是计划经济,政治挂帅,不尊重市场,不尊重人才的恶果。其实,从50年代起,国立研究院所没少花钱搞电子技术,就是乏善可陈。难怪柳传志当初说“计算所成立这么多年,推出一台老百姓买的起的计算机吗?”

与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靠半导体收音机做大的索尼公司的创业发展历程。

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1933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还是学生的时候他就以"动态霓虹灯"获得巴黎万国博览会优秀发明奖。1946年5月,他同盛田昭夫以19万日元,在满目苍夷的东京,共同创立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当时,所谓公司,就是20几个乐观进取的年轻人。工作场所只是一间“任凭野风肆虐的简陋小屋”,条件异常艰苦,机械设备一点没有,材料奇缺,工具都是自制的,改锥是用从战争废墟里捡来的摩托车弹簧做成的。购买元器件想都不敢想,线圈只能自己缠。资金更是困难,多亏了盛田昭夫的父亲及各方友人的帮助才得以运作起来。租赁厂房又是件难事,在被炸成废墟的东京,寻找出租的房屋是十分困难的。工厂几易其所,每次搬迁都是一次心酸历程。公司惟一拥有的财富就是领导者超凡的智慧和优秀的技术人员。感到极其困难的事情。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想方设法做下去,以维持生计。公司接到的第一宗大业务是驻日美军要求对日本过去的NHK的播音室加以改造。而这宗业务对东通工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机。业务接过以后,美方代表每天都要催促一次,最终由于放心不下去了一次工厂,结果被破旧不堪的简易厂房吓坏,以为被骗。他没想到,事后会大喜过望。

1950年,东通工经过艰苦的攻关克服了各种困难,模仿着生产出亚洲第一台磁带录音机。 1955年,推出日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 1958年1月,盛田将公司的名称由“东京通讯工业株式会社”正式更名为“SONY股份有限公司”。SONY = sonus (声音的拉丁词根)+ sonny(50年代美国俚语中的男孩)。它没有局限于电气或者哪个特定的行业,也与创业者的名字无关。这个名字在当时的日本被视为异类,但它充分显示了井深和盛田的品牌理念:“自由豁达,活泼调皮的小孩”,没有携带任何诸如民族复兴等等的沉重。后来SONY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证明了他们的远见。

他们取了一个洋名字,是不是就崇洋迷外呢?索尼在创业之初,名声很小。当时,美国的钟表公司布洛瓦公司声言,如果索尼用他们的商标出售索尼产品,就订购10万台半导体收音机。当时对于举步维艰的索尼来说,这无疑是一笔求之不得的大买卖,但是盛田断然拒绝了,并断言:50年后Sony会和贵公司一样驰名。对各国60、70、80年代的年轻人来讲,SONY可能是他们知道的第一个“日本词”。要放到中国,什么?还拉丁词根,地地道道的日奸,数典忘祖。

高喊“为国争光”,往往事与愿违。

1960年,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电视机TV-8-301;1963年,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录像机;1968年,特丽珑显像管的彩色电视机KV-1310; 1975年,家用Betamax录像机; 1979年6月,全世界第一部立体声磁带随身听Walkman。1981年,3.5英寸软盘驱动器; 1982年,1/2英寸广播用摄录放一体机Betacam; 1984年,Discman。在强调集体的日本文化里,索尼首创了给私人移动自由的微小型娱乐装置的理念,可以说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丰富了人类生活,也为多少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尊重市场,琢磨市场,开辟市场,尊重个体是与计划经济水火不容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HBW 回复 悄悄话 想法,执行和资源必须集于一身才能成大事。集体主义看似强大,但是这三者往往是分离的。开始也许能搞出点成绩,但是最终会归于平庸。个人主义的西方,事业都是某个个人带头搞起。微观上看似撞大运,但宏观上是玩的群体概率。早晚有人胜出,且层出不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