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三角’(Triangle of Sadness), 是一部存心让人不舒服的电影。我可以肯定,每一个观众都能发现让自己不舒服的点,或某个情景/情节、某句/段台词、或某个角色,或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舒服。或许导演就是要通过让人不舒服来审视自己、审视这个社会?
毕竟,这是瑞典导演 Ruben Östlund的又一部获金棕榈奖的电影(Palme d'Or,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这次获奥斯卡的N 项提名。关于奥斯卡提名和这部电影的具体内容,菲儿天地和岁月沈香两位名博都有丰富且精彩的介绍,链接加在他们的博名上了。
但是呢,电影一开场是男模面试,外貌协会的可以大饱眼福了,所以先上一张片片让大家饱饱眼福吧~~
电影名字是什么意思呢?在开场的面试中,男主(Carl)面试的时候,主考官要他把眉头稍微打开一点,算是点出了电影名字:Triangle of Sadness。原来英文的那个词组指的是两个眉头的中间部分,人的担忧和愁绪常常通过那个区域表现出来,算是能和咱们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穿越呼应。
我看大部分资料都翻译成‘悲情三角’,不能说不对,但考虑到中文中‘三角’常指三角恋,总觉得这个翻译有标题党嫌疑。还有意译为‘疯狂富作用’的,又觉得太直白,缺了原文中的想象空间。我也想不出更满意的,就凑合用‘悲情三角’吧。
电影的开始桥段是一对男女模特(Yaya和Carl)因为吃饭谁付费的问题闹别扭。女孩子觉得男方付钱是理所当然的,而男生觉得那样不公平。我因为看电影前没查任何资料,还以为这部电影是关于男女平等的。总之,这一对俊男靓女模特合伙做网红,是一种互惠互利型的男女朋友关系。Yaya的目标是钓到一个金龟婿,在离开吃青春饭的模特界后也可以过舒服日子;而Carl是要让Yaya爱上他。
可惜的是这位南非女演员,Charlbi Dean,2022年8月份年仅32岁去世了,这部电影是她的最后作品。她死于突发的细菌性败血症,她在2008年因为车祸摘了脾脏,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差。深感惋惜,再放一张片片吧。
电影的第二部分是在游艇上。Yaya和Carl作为网红获赠票,与形形色色的富豪们同游。这些富豪中有农用肥料大王(‘屎王’sell the shit)、有造手榴弹的军火商、、、这部分就是富豪的闹剧,各样的以平等的名义要求服务员做工作范围以外的事情,关于共产主义、马列主义的笑话。闹剧高潮是船长晚宴遇上风暴,大家纷纷晕吐,只有船长和那个肥料大王继续喝、继续笑话 – 友情提醒,千万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看这部分!
第三部分就是荒岛求生。风浪加海盗,船沉了,一部分人逃生到一个看来无人的岛上。游艇领班不忘照顾客人的职责,无奈管不住恐慌中的人们,在黑夜对野兽的恐慌中把幸存的信号弹给浪费了。幸好,游艇的救生艇飘到了岛上,清洁工Abigail在里面。她知道如何抓鱼、生火,摇身一变成为掌舵的船长。在金钱完全如粪土的荒岛上,富豪们就是一无所有;Yaya的美貌失去价值;但帅哥Carl嘛,新船长是个女的啊, 并且是传统的性取向 – 按现在社会的政治正确,得标明这点。于是常规游艇上的底层人得势成荒岛女王、、、
这部电影的穷人得势倒是和‘狂飚’中的高启强成为黑社会老大有异曲同工之处。我没看狂飚,但读了不少博友们写的剧评和留言讨论。像剧评专家晓青写到这部剧‘记录了一个普通卖鱼人,是怎样成为黑社会大佬的成长史‘。花似鹿葱也留言说‘这部戏就是一部黑帮成长史’。‘悲情三角’中这个清洁工的变化和狂飙中高启强一样,他们都是为了生存受尽屈辱、失去尊严,一旦获得不管以什么为支撑的权力和地位,就要报复性的享受常规社会中精英和富豪才能享受的奢侈,为此不惜将别人的生命视为草芥、不惜践踏别人的尊严。不同的只是高启强是一步一步、处心积虑地获得权力,而Abigail是由于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评论说这部电影的导演讽刺嘲弄了富人。 尽管在第二部中富豪们丑态百出,在第三部荒岛生存中却是游艇上的清洁工Abigail被环境、地位的变化彻底激发出了人性中的黑暗:不仅多吃,还利用自己能主宰他人基本生存资料的技能占有Yaya的男友;最后在发现一切可能回到从前的时候,狰狞的脸上露出杀机、、、
再看那些富人,在最初的惊慌失措后,反而展现了可爱的一面。三个‘无用’的男人逐渐建立起友谊,还一起狩猎、杀了一头野驴。
第三部荒岛求生所表现的滥用权力,这只是存在于人性中的恶,无关乎现代年轻人、富人还是穷人。电影中之所以把一个Abigail放在这个位置,也许是因为底层老百姓生活技能强,这符合一般常识-尽管在现代社会这也越来越被颠覆了;更重要的是这样才有戏剧性吧。想象一下,如果让俩模特、或某一个富豪,去掌握他们原本就享受过的权力,电影没法往下编啊。
按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的思想,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这符合‘圣经’说的‘世人都犯了罪’,也最终导致了美国宪法中三权分立...电影中荒岛的情景,是不是和集权国家的极权统治异曲同工?别指望有明君出现,在同样的制度条件下,谁掌握了权力,谁就会成为那个滥用权力的荒岛女王。
这部电影的很多情节和镜头都是让人不舒服的:第一部中Yaya和Carl为约会吃饭谁付钱的争吵很尴尬,Carl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很好的演绎了那份尬;第二部富豪们的丑态不堪入目;第三部得势的清洁工Abigail和Carl睡在一起让人觉得违和得起鸡皮疙瘩。感觉导演就是在以嘲讽的镜头让所有阶层的人都出丑,从模特界的俊男靓女、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的富豪,到底层穷人。我一个心理学家朋友说,观众自己的社会地位越接近于某一个阶层,就越对嘲讽那个阶层的电影部分感觉不舒服。你是富豪,就会对第二部分最反感、、、哈哈哈,信不信由你,看电影试试呗 ~~
后记
我这算是紧赶慢赶的给菲儿班长交作业了,非常感谢菲儿的热心鼓励和组织,还有才华横溢的网友们写了那么多的精彩影评。前一段时间出城了,错过了大家的许多精彩好文,我慢慢享受补读吧。
无论是读不同电影的影评,还是同一部电影的不同影评,都很有意思。这部电影,菲儿和沈香都写过影评了,在文首的链接中。听说还有不少博友的影评在路上,好期待哦。
蘑菇精彩影评,大家都好高水平啊,我写得最浅。蘑菇悄悄话。
问好蘑菇,周末愉快!:))
看过菲儿和沈香的影评,蘑菇的影评读来依然精彩纷呈。比如:
“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 观众自己的社会地位越接近于某一个阶层,就越对嘲讽那个阶层的电影部分感觉不舒服。”
这些观点都很有意思,值得玩味。
尤其欣赏你关于片名的描写:
“电影名字是什么意思呢?在开场的面试中,男主(Carl)面试的时候,主考官要他把眉头稍微打开一点,算是点出了电影名字:Triangle of Sadness。原来英文的那个词组指的是两个眉头的中间部分,人的担忧和愁绪常常通过那个区域表现出来,算是能和咱们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穿越呼应。”
太好啦,期待丹哥的影评,贴出来送个鸡毛信哈:)“在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充满权力,性以及金钱的荒漠里,除了丑陋一无所有”,有力的评语,非常期待你的影评。
在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充满权力,性以及金钱的荒漠里,除了丑陋一无所有。
在这个时代里,作家兼导演的Ruben是有话要说的。
“皱眉纹”非常好的隐喻。
这部电影值得去影评一下。谢谢灰蘑菇的分享!
我也预定一个影评位置。
忙过这两天后,再参加你的讨论分享!
+1 蘑菇的影评非常棒,深刻,见解独到,尤其还提醒有的部分不要在吃饭时看,太贴心了:)
第三部得势的清洁工Abigail和Carl睡在一起让人觉得违和得起鸡皮疙瘩————哈哈哈,笑喷。
这是导演故意让观众“审丑”吧。就让你硌眼,就让你不舒服,就要以此引起你更大的关注,更多的在意,让你不得不思考那背后,究竟是什么使一切这么不堪。。。
赞蘑菇,好精彩的影评:)
谢谢佳作分享。
我完全理解你说的可能对第二部分不舒服,菲儿也说过,其实我也一样,但我们说的,估计都是感官层面,那些观感不佳的镜头不太受得了。但估计不是真正对这部分讥讽到的点不舒服。我其实对电影所讥讽的各个阶层的点都还蛮能欣赏的,也是电影有趣的地方。
问好禾儿,谢谢你的分享。
但是《狂飙》如此火爆,是张颂文的演技好,更是张颂文的运气好。演技精湛的演员很多,但是没有张颂文的好运气,能碰上一个非常会写剧本的好编剧。
《狂飙》的编剧非常大胆,一般来说,这种反贪剧,都怕剧透,都不把结局告诉观众,但是,编辑偏不这么做,在开头就让观众知道了高启强的结局。编剧非常懂心理学,先是非常细腻地大篇幅地渲染高启强的苦情,先让观众强烈地产生一种共识:这么苦的一个人,奋斗多么不容易,不该是这样的结局啊!然后利用观众的同情心,借助一个个小悬念,牵着观众的鼻子走。
如果《狂飙》的编辑不先把高启强的结局告诉大家,按照普通的反贪剧的路子走,这部剧不会爆火,因为只看《狂飙》的一个个单独的故事情节,没有什么新意。
我必需吐槽一下,那个上面派来的反贪领导吴刚,吴刚的台词八股十足,套话连篇。吴刚的整容脸僵硬到不敢张嘴,我真的是不能忍受。还好,他的戏份少,他的戏多的话,我一定弃剧了。:)
如果我看了这部电影,我很可能会对第二部分感觉不舒服,虽然我不是富人,但是,我不太能欣赏低质粗劣的讽刺方式。:)
电影就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我不太记得具体时间了),人物自然不会有电视剧丰富,更重要的,这是一部带喜剧色彩的讽刺电影,各方面都会比较极端一点的,要的就是给人以刺激,估计喜欢或不喜欢这部电影的,这一点都是原因之一。
同意蘑菇不能在吃饭时看,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