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在恋爱初期,往往为了讨好对方,能够忍受许多委屈。那么,这么做有没有意义?底线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这种经验,一个人在初次恋爱的时候,往往极力展现自己阳光一面,愿意做所有的事情,只要对方高兴就可以。(所以说,恋爱是盲目的,是疯狂的)比如说,一个人突然经常去散步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喜欢散步;或者去逛商店,其实,他情愿在网上购物。有的人很愿意呆在家里,有的人愿意出去到处走走,也有的人喜欢同朋友在一起。然而,恋爱之后,都变了。
为了讨对方的好,而改变自己。是因为取得对方的好感,大大胜于自己的需求和习惯。尤其在恋爱初期,为了把关系定下来,做出很大的努力。当二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个人的“粘胶激素”会大大地释放,什么叫如胶似漆,就是指这种状况。一起做运动、一起逛街、一起度假、一起做任何事情。这是一种忘我的境地,陶醉的境地。为什么爱情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至今也没有明白。
按照德国心理学家谢林的说法,在政治界和体育家,也有这种表现。比如,为了党派之间的合作,大家一起去听音乐,搞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是不必做出决定的。男人们一般比较喜欢参加聚会、吸烟、喝酒、或者讨论宗教。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但是它们不展现个人的特点,它们高于个性而体现一种共性,所以对关系的巩固有帮助。
但是专家们说,在一段关系开始的时候,表现真实的自己很重要。为了讨好对方,委屈自己等于失去自己。从长远来看,这对自己和双方的关系都是不好的。
如果发现,对方的活动同自己的心情不符,最好直接沟通,这样才能忠实于自己。最好安静下来问一下自己,为什么喜欢这,而不喜欢那?而不是去考虑什么是对方喜欢的,如何去迎合对方。只有这样做,才能给自己有机会,发现这段关系能够维系或者不能。你也可以向对方表达,自己不喜欢登山,但是尊重对方的爱好,同时也有点好奇,愿意陪同一次去看看。但绝不会成为自己的爱好。这样的话,对方也能理解接受,即使关系不再存在,也让自己有一个好的退路。同时,这样的方式,也能体察对方是怎样的一种人,她对你的做法是什么反应。
当然,人有合作精神,或者说愿意妥协,都是受人欢迎的,也算是一种修养。但是不能因此失去自我,同时在二人关系相处的时候,协调也很重要。许多夫妻,在长年的生活中,最后磨合得很好,然而他们都没有失去自我,保持了自己的天性。夫妻不必同时一起做同样的事情,他们也可以各做各的,只要双方都满意就成。冲突时可以发问和试验,哪些地方可以更改,哪些地方无法更改?而无法更改的部分,是不是可以接受......
但是, 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线的,底线是不能超越的,要制定原则。比如,对家庭计划、对人的尊重、对性的观念,对友情,都是有原则的。那么,是不是双方兴趣爱好相差极大的人,就不容易相处?专家说不是的。差异大,反而为双方打开眼界,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能更好地认清自己、拓展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