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楼梯是一个符号,一个现代化生活的符合。
1925年,它出现在科隆,它很陡,径直地往上,往上,梦之旅,只需要30秒。
随即,它出现在了柏林、慕尼黑。
这是1925年的7月11日,在科隆一家叫Tietz的百货公司,出现了德国第一条滚动楼梯。这家公司当时还做了一条很有趣的广告:滚动的脚底板,让您省去时间和金钱!(省去时间很好理解,省去金钱????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嘛)
接着,柏林也有了滚动楼梯,并且还在楼梯旁配置了看守小童。这在20年代代表了大城市的舒适生活,不用走路,身体就被从一个地方搬运到了另一个地方,好像有一种漂浮的轻快感。这发明来自19世纪的美国,一个铁路工程师发明了这种“行走的板块”,并且于1892年在纽约申请了专利,几年后在纽约的一家公园里得到使用。后来这位工程师移居到柏林,这项技术也带到了德国,再后来蔓延到全世界。它被看作为将大群人马转运的有效工具。今天,单单在德国,就有4万部这样的“电梯”在滚动。特别是在国际大机场,很有效。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也带动了消费。
1945年之后的德国,更是将“滚动电梯”作为经济神话的像征。当时,人们把去大城市的百货公司,乘坐一下“滚动电梯”作为一种特别的节目和享受。有艺术家在他的歌中描述童年去乘“滚动电梯”的快乐。也有作家在小说中用了这个词,成为了文学中的某种比喻,在各学校的文学课中都教授到了。
有人将乘坐“滚动电梯”分成三个阶段:登上、保持平衡、离开。当时,这些个动作都有一定的危险度。最享受的是第二个阶段,身体保持不动,却缓缓地上升,像是在梦境里似的。
在《007》电影中,杰姆斯邦德利用这“滚动电梯”做了滑梯。当年的滚动阶梯比较窄,只能站单人,如今的阶梯有二人宽,按照规矩,右边站人,左边走人。在伦敦的地铁里,如果有人破坏了这条规则,在左边站人,就成了死罪。在伦敦和莫斯科,地铁站很深,所以电梯行走得比较快,危险性更大。下行的电梯绝对不能往上走,这对孩子和青少年们尤其要关注。
你们大家可能还想不到吧,这种现代电梯还有一种特别的功能。
在哥伦比亚的Medellin, 那里有许多很陡峭的山体,住着许多穷人,特别是第13区,也是贩毒分子的窝赃地。人们在那里建了一些滚动阶梯,全长达400米,分六段,高度相当于一栋28层高的大楼,这样使得从下往上的道路变得通达,大大减低了犯罪率。
说到这里,我还想起了一段有趣的往事。刚到德国时,还有一种开放式的电梯使用着,德国人称为Paternoster(德语Vater unser),本来是天主教徒念玫瑰经(拉丁文)时用到的,是不是那行走电梯的样子像手中转动的珠子?老公带我去Wuppertal的市政厅坐过,很有趣,也有点刺激害怕。当时想当我坐到顶的时候,是不是要碰头,或者头朝下啊?结果都没有发生,想想都好笑。现在可能已经消失了,在电影里有时候还能看到。那是90年代初的事情了。
下面让大家看一下类似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