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对于位于从前东德的一座城市Chemnitz,是一个大喜的日子。因为这一年,Chemnitz得到了《2025年度欧洲文化之城》的荣誉。
对于这个城市,我一直想去。来到德国35年,这个念头一直没有断过。它位处前东德的土地上,那里极右势力强大,经常打外国人,吓得我一直不敢去。今年,这个害怕可以小一点了,因为上个月人家刚刚开了庆祝会,各路大虾都前往祝贺,包括马上在这周选举中要落网的总理舒尔茨。人家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节目,欢迎大家前往参观游览。
想着可能开春后,那里人就要多起来了,趁现在天还寒冷,赶紧去了吧。(11-17.02.2025)
说一个心里的秘密,为啥心心念念要去那个城市?还因为这个城市在东德时期叫“卡尔马克思城”,我们中国人有马克思情节嚒。
可惜,从家里去C城,要弯弯绕。后来想了个办法,在莱比锡住下。这有二个好处:一是从Wuppertal有直达车去那里, 而莱比锡去C城也有直达车,这样的话,交通最为便利;其二,莱比锡是个展会城市,国际都市,旅馆多选择也多,价格可以优惠。
就这么出发了。
那一阵子,流感猖獗,我们格外小心。因为去年就是因为生病浪费了三次旅行。出发前,我还是喉咙痛了,染上了。本来也可以取消不去的,但是感觉圣诞节之后,憋得慌,还是决定走。
到了莱比锡是下午,一切都按计划进行,正常。去了老城逛街,上了馆子吃晚饭。兴冲冲地期待第二天的C城之旅。
第二天十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莱比锡主火车站的23号站台,这里每小时有一班快车直达C城。一路上,风景美丽,心情大好。只是这一天比较冷,也比较阴,没有下雨。
在C城,我们直奔马克思雕像。这是我前一天晚上同老公要求好的,请他为我同马克思合影。这个马克思巨头雕像,已经成了著名的C城城标。
如愿以偿之后,我们又去了老城转了一圈,有点失望。这个城市与“欧洲文化之城”的称号完全对等不上,在我的眼中,都是社会主义时期建的火柴盒子建筑。
维基百科上说:
开姆尼茨 (1953 年至 1990 年,卡尔马克思城市)是萨克森自由州西南部的一个独立城市,是仅次于莱比锡和德累斯顿的第三大城市。由于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和污垢,开姆尼茨被赋予了撒克逊曼彻斯特的绰号。同名河流贯穿这座城市,位于厄尔士山脉盆地厄尔士山脉的北部边缘。1953 年,在卡尔·马克思逝世 70 周年之际,开姆尼茨更名为卡尔-马克思城市。这是东德政府为了证明开姆尼茨工人运动的悠久传统和该市在重建方面取得的成就。事实上,马克思从来没有来过这里。
老城中心,是一栋旧市政厅。
上图是那种火柴盒子式的建筑。
下图是著名的红塔和商业大厦,进去转了一圈,没什么特别的。
反正,我们想看的地方,都走了一圈;在回莱比锡之前,去了那里最好的一个美术馆,看到了一些名画,特别是表现主义画家Karl Schmidt-Rottluff的作品。本来,这里就是表现画派的大本营嘛。
第二天,我们就被阻隔在莱比锡,再也动弹不了了。原因是老公病了,肯定是在路上被流感染上了。这次的流感非常厉害,击倒了全德国800万人,基本每十个人中间一人中弹。男人有病,特别娇贵,他死活不肯再出门了,就此躺在宾馆里,早上下楼吃个早餐,晚上我在外面给他弄个快餐回来。就这样,他在莱比锡的旅馆里度过了他的“假期”。
可是,我快活得不得了。我好像被彻底放飞了。
一个人去看那些著名的青年风格的建筑、一个人去餐馆吃饭、一个人去咖啡店发呆、一个人去美术馆溜达、一个人去拜访著名的音乐家(格里戈)。
要知道,莱比锡来过不下4次,每次都是计划好的旅行,时间总是匆匆。而这次我有充足的时空,随心而欲,一点压力都没有,太幸福了。
我把这次的度假,称为“歪打正着”的假期,我们既完成了既定目标,又额外收获了许多喜悦。而老公被我伺候着,好吃好睡,在宾馆的房里看了许多电视节目。只是有点奇怪,看电视不在家里看,要跑到千里之外的莱比锡看,代价有点高啊,呵呵。
注:从家里到莱比锡直线距离为600公里,1200华里,但是坐火车需要5个半小时,不知德铁是怎么设计的。先往北开,直到汉诺威,才往下降,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