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德国,金秋时节,比往年少了阴郁,随着气候变暖变旱,不那么冷,也不那么多雨。在中旬之际,瞅了个空,去了一趟波恩。那里的艺术博物馆,正在举办展览《歌剧不死》,心心念念地想要去参观。
在Bad Godesberg订了一家不错的旅馆Insel Hotel, 三天二夜,周五(11日)的早上出发了。那天刚好是11.11. 在科隆有大狂欢,火车到了那里开不动了,我埋怨自己,为什么就挑了这么个好日子?那种状况,已经到了恐怖等级。查手机,去问讯台,都解决不了问题,快车慢车都不开了,地铁和公交也不开了,因为是中心火车站,聚集着越来越多的人。我只想逃离,也想坐出租车离开这里,可是,哪里还有出租车的影子。
后来,我想,只要有一辆车开,不管什么地方,只要能离开这里就好。果然,坐了RB25去了Deutz,又从那里坐S12去了Siegeburg,再坐STR66到某地,再转STR16,终于逃出牢笼,安全着陆。
第二日,我们就直奔艺术宫,参观《歌剧不死》。
歌剧,最早产自意大利。听歌剧的习惯,起源于大学校园。七十年代底八十年代初,校园里还是流行大喇叭广播,时不时地就放著名的歌剧唱段,李光羲唱的《饮酒歌》就很熟悉。那时,光知道那叫美声唱法,其它就不懂了。
来到德国,就开始去剧场看戏了。在国内时戏票很贵,难得去剧场;在德国,戏票虽然不便宜,但较之收入,所占比例没有国内那么高。德国人听歌剧,也不是那么普遍,当年亲戚听说我们晚上要去听歌剧,会嘲笑我们。因为听歌剧的多是老年人,我们那时才刚刚过三十呢。
后来,歌剧越来越吸引了我。不仅是内容,多为悲剧的结局,还有那美轮美奂的舞台布置,华丽的戏服,戏剧性的灯光,动人的唱腔,汇成了强烈美妙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一般来讲,每年都会去看那么三四回,或在自己的城市,或去其它城市。
细数一下,我去过哪些歌剧院?
Remscheid, Wuppertal, Solingen,这仨个地方属于我们自己的领地;Essen的歌剧院很有名,主要是它的建筑师很著名;杜塞是我们的首府,在那里看了许多瓦格纳的歌剧;世界级别的歌剧院,有维也纳歌剧院,在那里看了一场贝多芬的歌剧,是一个乐手让给我的票子。我在那里排队等余票,那是个很英俊的亚洲男士,身上背着一个乐器箱,他看我是亚洲人,就把票给了我,他的票很贵,我没有那么多钱,他就随便让我付。德累斯顿的歌剧院,也是世界级别的,看的是芭蕾舞,还是什么?忘了,反正只看了半场,要赶回家的末班车。纽约的差点也进去了,后来想想还是舍不得,那里的票价要200多美金一张。
维也纳歌剧院
德累斯顿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这个地方没去过。在假的纸造的模型前,照过像。
埃森歌剧院,Aalto是那建筑师的名字,好像在那里看过皮娜的舞蹈剧,反正看过不少戏。那里的位子坐着不舒服,票价也不贵。Aalto Theater
这是在Bayreuth的贵妇人歌剧院,记得那是一个复活节,在家里就订好了一场音乐会。在那里听音乐的时候,坐错了位子,坐在一对老夫妇的位置上。人家很友好,下半场的时候,他要把他的好位子让给我坐,我怎么也不肯。是我错了。
这是同一座城市Bayreuth,专门演瓦格纳歌剧的地方,默克尔每年夏天都要同老公去那里看戏,戏票都是几年前都卖光的。我们去看过一次。
这是家私人剧场,一个贵族把毕生的精力和财富都奉献给了歌剧,这个地方,我们同城市报社组织的旅游团去参观过。Staatstheater Meiningen
这是家小地方的歌剧院Landestheater Detmold,虽然没进去过,但是这个城市去过,而且这个剧团经常到我们这里来演出,他们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巡回演出,水准很高。
欧洲最古老的巴洛克剧场,在Gotha,我们在那里看过一场戏《埃及艳后同安东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