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棉花帝国的扩张

(2024-08-28 06:26:40) 下一个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目前内地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正在有序化解,融资平台的数量和存量债务水平不断下降,大部分融资平台到期债务实现接续、重组和置换,融资成本负担较之前显着下降。当前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高峰已压降近半。这可以视为中国已经熬过最困难的美国加息金融战。

同时应中方邀请,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8月27日到29日访问北京,开启一轮新的中美战略沟通。这是沙利文上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以来首次访华,有非常大的象征意义,可以视为美国建制派,军工复合体与华尔街的特使。

早在三中全会后,就已经有一大批美国企业高管,包括苹果波音也过来,富士康也重新投资中国设厂。之后我们去纽约办了一个商业的峰会,本来是预期100多人出席,后来来了200多人,美国商人希望在新能源等要跟我们加强合作。8月2日,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表示,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同时发布2024年版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总书记讲的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也就是说全国范围内制造业的限制措施要“清零”。同时,立足于我们自身发展需要,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我们还将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引导更多优质外资进入资本市场进行长期投资。

所有这些都表明美国降息后,中美已经谈妥美元流入中国的具体方案。联合早报:经济学家预测,如果美联储降息,可能会诱使中国企业抛售1万亿美元(约1.3万亿新元)的美元资产,推动使人民币升值多达10%。众所周知,在当前美元秩序下,一旦美元加息升值,各国大多都会冒着经济进一步下跌的风险也要跟着加息,就是防止资本流出。而这一次,中国竟然逆势降息,中美利差倒挂,不惜承受资本流出,魄力非凡。

2021年到2024年6月,我国未结汇的实物贸易、服务贸易反常增长、金融账户三个渠道分别流出4.2万亿元、4万亿元、6.9万亿元,合计流出15.2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内社融增量的13%。可以说这三年国内同期宽松的钱,被完全抵消。能抗住这么大的资本流出,也侧面印证了中美金融脱钩的中国决心!

目前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2.18%,美国是3.86%,利差是-170bp左右,而三年前中美两国利差是100bp左右。理论上美联储只要降息150bp,央妈再继续指导做空并禁止金融机构做多长期国债,那么中国长期国债利率将继续上行。再加上再增持点美债,那么人民币-美元之间的套利空间就会趋近于零并形成正利差。

最艰难的日子要过去了。可以考虑全面做多中国资产市场了。

可以预见,美元降息,将导致美元在全世界泛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花旗集团表示,套利交易如今已经回归但主角已经变了:对冲基金现在是在借用美元而非日元,来押注新兴市场。加上这几年留在海外钱重新流入,相信中美商谈美元流入的规模。热钱太多,导致通胀,最后也是一地鸡毛,被华尔街收割。

现在需要注意的是欧美搞新冷战失败,一定要承担恶性通胀的后果,自己不想承担就找殖民地承担,当年苏联是怎么垮的,当特权商店都买不到黑面包的时候,自己就垮了,苏联解体前粮食产能缺口已经很大了。下面两张图清晰表面苏联粮食远远跟不上中美。

简单说来,美国这次通过冷战策略拉爆中国没有成功,经济的负面影响就要自己与盟友扛了。接下来就是他的盟友与他怎么分摊豪赌失败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G7为核心的这些国家怎么分摊通胀的问题,这些国家将会开启难以控制的通胀,没有抢到抵押品的恶果就是这个,当年苏联垮了以后产生的分尸红利没有了,钞票又印了这么多,如何消化是个大问题。

美国的高通胀自然不可避免,对美国来说,最关键是其他地方的通胀比他严重就可以了。因此,接下来G7包括外围的小国,比如,东南亚和欧洲非G7通胀开始飙升,美国就可以降息。那么如何输出通胀呢?很简单,粮食,美国是全球第一粮食产能大国,他一定会抬高粮食价格,顺便指责我国囤积全球五成粮食。

首先遭殃的应该是日本,日本是G7里面唯一的非主权国家,然后是德国,然后是英法,最后是加拿大,加拿大最后的原因是靠近美国,通胀外溢很容易引发大规模陆地走私,并且伤及自身。然后G7国家为了抑制自己的通胀会找自己的殖民地国家输出,日本优先找韩国,英国有英联邦,法国有西非,连西班牙都有南美遗产。

据报道,日本「令和米骚动」(令和为日本现在年号)持续,多地大米紧缺状况仍未缓解。有观点认为,日本高米价状况可能持续到年底。据日本广播协会(NHK),全日本新闻网(ANN)等日媒报道,为缓解大米供应紧张,大阪地方政府近日呼吁日本中央政府尽快投放储备米。对此,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坂本哲志8月27日响应称,「我认为这是需要谨慎考虑的事情」。

东京一家连锁超市的店员告诉法新社,袋装大米很快就卖光了,今年夏天他们也只能采购到平时数量一半的大米。伊藤洋华堂等大型连锁超市已对大米实行限购,规定每位消费者只能购买一袋大米。

相信华尔街这波粮食危机操作,除了中俄外,其他国家很难不受波及。

当然,犹太帝国这波操作,已经不能与上世纪70年相比较了,估计很多人幻想最后美联储出另外一个沃尔克,把利息加到20%以上就可以解决美国自己的通胀。可惜今非昔比,美国彼时工业实力比今天强太多,结果靠苏联、东欧崩溃出来的天量资产包吸收了美国的金融资本,否则,根本没有意义。

回顾欧美工业发展的历史,真令人唏嘘。而欧美帝国每一次危机的解决都是通过对外扩张工业科技的发展来解决。首先大英帝国以“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为代表,让羊在地里长羊毛,把人赶进工厂生产钢铁煤炭。这个方案,后来欧洲大陆的列强,美洲的新贵,以及东亚的小龙巨龙都不同程度的实践过,工业化初期的效果奇佳。

第二个是美洲方案,其实就是在本民族外搞奴隶制。西班牙直接在南美给土著喂植物兴奋剂当牛马用。北美土著人口少,大英照样有办法,从非洲抓人过去再挥起鞭子就可以当牛马用。能操作工业化生产力的牛马,都是铁牛铁马,类似古典的奴隶社会。

第三个是美国方案,版本一是在本地不把本地人当人,版本二是在本地不把外地人当人,版本三则是在外地不把外地人当人。这就是美国方案,一手在外投资大搞血汗工厂,一手随时谴责制裁血汗工厂所在地。美国之外,皆可牛马,不听话便剥夺牛马资格,随时换牛换马,还站在道义制高点上。

综上,不管哪种方案,最后都导向一个结果:作为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所能使用的劳动力资源,都是全球性的。

按照美国扩张的性质,美国的历史可以分为粗略地分为三大阶段。第一个是从1776年到1860年的陆地扩张阶段,美国花了84年时间,从最初的北美13州逐步向西、向南扩张,领土面积增长了十几倍。

这段时间,美国利用大帝帝国创造的全球贸易网络,发展棉花种植园经济。1857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丹森(John T. Danson)发表了一篇论文,试图解释现代棉纺织工业的历史。在谈到“美洲奴隶制与英国棉纺织业关系”的时候指出:“除了东印度群岛之外,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没有奴隶,就不会有如此庞大的棉花供应。”他认为靠自由劳工种植棉花已经证明失败,他的结论,“到目前为止,棉花必然依赖奴隶劳动种植”。因此,丹森认为,美国的奴隶劳动与欧洲繁荣的棉纺织品工业之间的关系坚不可破,以至于“我不得不认为任何关于改变现存体系的言论都是多余的”。在他的文章面世的那一年,运抵英国的棉花中有68%来自美国,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由奴隶种植的。

犹太人建立的这个全球棉花帝国,最关键是解决土地和劳动力。机械化制造业创造的巨大需求远远大于前现代农业产出,因此奴隶制是必不可少的。迅速扩张的工厂消耗大量的棉花,只有军事力量才能确保必要的土地和劳动力再分配。因此,原住民与掠夺土地的拓殖者、奴隶与种植园主、本地工匠与工厂主迎来了一场持续一个世纪,以强凌弱的战争。就如丹森正确理解的那样,通过掠夺获得了新的土地,动员了新的劳动力,成为新兴棉花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了欧洲工业资本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来印度棉花产量全球第一,人口也众多,又是英国殖民地。但印度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里面各个土邦,地主与农民和土地紧密联系一起,根本不可能只种植不能吃不能喝的棉花,他们传统习惯都是种植粮食的旁边种一点棉花只用或者销售,这样才能有效抵御天灾。

而北美洲只有众多没有反抗能力的印第安人,面对英国的船坚炮利,根本没有能力抵抗。但直到18世纪80年代,对于欧洲人来说,棉花出产自西印度群岛、巴西、奥斯曼帝国和印度,但不会产自北美。事实上,美国的环境非常适合棉花种植。美国南部大片区域的气候和土壤满足了棉花种植的条件,那里有适宜的降雨量、适宜的降水方式,以及适宜的无霜期。

早在1786年,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就预测美国将变为主要的棉花种植国,同时乔治·华盛顿相信“这种新原料“棉花”的增长……必然为美国的繁荣带来几乎无限大的影响”。费城人坦奇·考克斯是南方的大地产主,1794年,他观察到英国棉纺织商人数量迅速增长,以及在圣多明各革命之后西印度群岛棉花价格大涨,他认为“这一作物一定值得南方种植园主的注意”。他受到了英国工业家的鼓励,比如斯托克波特棉花商人约翰·米尔恩(John Milne),此人在18世纪80年代末曾长途旅行穿越大西洋劝说美国人种植棉花。不久之后,棉花成为美国商业帝国一个最重要的部分。

1786年,美国的种植园主开始注意到,英国机械化棉纺织业迅速扩大导致棉花价格不断上涨。1793年,伊莱·惠特尼(Eli Whitney)发明了一种新轧花机,这个新机器能迅速将陆地棉的棉籽分离出来。一夜之间,他的机器将轧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自从有了这个新轧花机,棉花种植迅速扩展到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的内陆地区。从1795年开始,大批量的美国棉花第一次抵达利物浦。随着白人拓殖者们涌入该区域,当地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以前只有一些不多的原住民和农民,种植烟草和一些满足生计的作物,现在变成了到处都是棉花的王国。

为了大规模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引入了成千上万的奴隶。18世纪90年代,佐治亚州的奴隶数量几近翻倍,达到了6万人。在南卡罗来纳,内陆棉花种植区的奴隶数量在1790年时是2.1万人,20年后增长到7万人,其中有15,000名新近从非洲引进的奴隶。随着棉花种植园的扩展,在四个典型的南卡罗来纳内陆县,黑人所占人口比例从1790年的18.4%上升到1820年的39.5%,而到1860年更上升到了61.1%。一直到美国内战发生,棉花产业和奴隶制携手并进、同步发展,英国和美国成了新兴的棉花帝国的两大轴心。

土地才是棉花种植的核心,如果不种植豆科植物来休耕或施用价格昂贵的鸟粪作为肥料,同一块土地没几年就不能使用了。一位佐治亚州帕特南县的种植园主哀叹道:“我们只有一条道路可走,那就是尽可能多地出产棉花,耗尽大片土地的地力……原来一英亩出产1000磅的土地现在出产不超过400磅。”但是,即使是地力耗尽也不能使棉花巨头扩张的脚步有所减慢,反而迫使他们向更加西部和更加南部的地方迁移。新开垦的土地、跟随迁徙的奴隶劳工,以及新的轧花技术使得棉花种植迅速扩展到新的土地上。1815年后,棉花种植园主向西进入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的肥沃内陆地区。伴随着棉花价格的起伏,他们向亚拉巴马和路易斯安那迁移,最终到达密西西比、阿肯色和德克萨斯。

美国进入棉花帝国的势头非常迅猛,美国南方的棉花种植迅速开始重塑全球棉花市场。1802年时,美国已经是英国棉花市场的重要供应者,到了1857年,美国出产的棉花数量与中国一样多。

美国的种植园主不仅有着近乎无限的土地、劳工和资本供应,还有着强大的政治势力。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印度,强大的地方统治者控制着土地,而关系复杂的各个社会集团争夺着土地的使用权。在西印度群岛和巴西,甘蔗种植园主与棉花种植园主争夺着土地、劳动力和权力。而拥有大量土地的美国不必面对这些限制

18世纪末,美洲印第安人还控制着距离海岸省份只有几百英里之遥的大片土地,但是他们无力阻止白人拓殖者的持续蚕食。拓殖者最终赢得了一场血腥的绵延几个世纪之久的战争,成功地将美洲印第安人的土地变成了一片法律上的“空地”。这片土地的社会关系被灾难性地弱化或抹除,大部分居民都消失了,因此也就没有历史的羁绊。美国南方拥有一大片不受任何其他势力阻碍的土地,在棉花种植的世界里可谓独一无二。

在南方政客的支持下,联邦政府不断发动强弱悬殊的战争,获得了许多新领土,有些从外国政府那里获得,有些则通过武力逼迫美洲印第安人获得。1803年,路易斯安那购地案使得美国的领土几乎增长了一倍,181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得到佛罗里达,1845年吞并了德克萨斯。获得的土地都非常适宜种植棉花。事实上,1850年,美国有67%的棉花产自半个世纪前还不属于美国的土地。羽翼渐丰的美国政府建立了一个军事-棉花综合体。

这一时期的领土扩张被地理学家约翰·韦弗(John C. Weaver)称为“大土地潮”(Great Land Rush),种植、制造和金融资本家紧密合作的结果。棉花种植园主们不断向前推进边界线,以寻找种植棉花的新土地,他们的行动往往先于联邦政府。他们缔造的边疆区的特征就是几乎没有政府监管:国家垄断暴力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这些位于棉花帝国边境地带的种植园主们却都是衣冠楚楚、举止优雅与言辞锐利。此外,英国的巴林银行家族在棉花帝国的扩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资助了路易斯安那购地案,协商并售卖了用以与法国政府达成交易的债券。在发行用以资助收购案的债券之前,弗朗西斯·巴林还通过当时的英国首相亨利·阿丁顿(Henry Addington)请求英国政府同意美国如此大的领土扩张。

《乱世佳人》中优雅善良的奴隶主原来双手沾满印第安人的鲜血,而背后是伦敦金融城犹太人的资本。

如果我们重温《乱世佳人》这部小说的第一段,再比较南方奴隶主的残暴,就会觉得非常讽刺。

Once upon a time, in a place called The OldSouth... "There once was a land of Cavaliers and cotton fields called theOld South. Here in this pretty world Gallantry took its last bow. Here was thelast ever to be seen of Knights and their Ladies Fair, of Master and of Slave.Look for it only in books because it is no more than a dream remembered, A Civilization Gone With The Wind".

从前有个地方叫做旧南方。

那里曾是一片属于骑士和棉花田的大地。

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勇士们最后一次鞠躬。

在这里最后一次能觅得奴隶主骑士与他们贵夫人的踪迹。

如今它只能在书中被寻觅,因为它不过是一个被忆起的梦。

一段文明随风而逝。

1835年,亚拉巴马众议员大卫·哈伯德(David Hubbard)邀请纽约和密西西比土地公司,购买那些原来属于奇克索人的土地,这些土地随后变为棉花田。大卫·哈伯德说:“如果在我回来时能够得到你们任何形式的明确提案来获得奇克索人的土地,我将会根据你们的计划的大小迅速采取行动,制订我未来的行程规划,以满足你们资本家的意图。”该公司购买了约25,000英亩土地。1838年,联邦军队开始将切罗基人(Cherokee)从他们在佐治亚的祖居地赶走,把这些地方变为棉花田。再向南,佛罗里达异常肥沃的棉花种植地是1835年至1842年从塞米诺尔人(Seminole)手中夺取的,这是美国在越战之前经历的时间最长的战争。一位史学家宣称,难怪密西西比的种植园主“着迷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民兵、充足的武器以及有求必应的联邦军队”。

美国政府也全力配合棉花种植园对奴隶的需求。在1783年至1808年禁止国际奴隶贸易期间,贸易商大约进口了17万名奴隶到美国,这是1619年以来进口到北美的所有奴隶的三分之一。总而言之,美国国内的奴隶贸易将约100万奴隶强制迁徙到了美国深南部(Deep South),大部分都去种植棉花。

《利物浦纪事报》(Liverpool Chronicle)和《欧洲时报》(European Times)都曾警告说,如果要解放奴隶,棉布价格可能会增加一倍或两倍,给英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虽然野蛮胁迫对数百万美国奴隶来说像是一场噩梦,但是这种暴力结束的可能性对那些在棉花帝国中收获巨大利润的人来说同样是一场噩梦。

为了使这种噩梦不会成真,南方的奴隶主用五分之三条款,将其权力基础写入了宪法。所谓五分之三条款是1787年制宪会议上美国南方与北方达成的妥协,奴隶的实际人口乘以五分之三,以作为计算税收和议员分配的基础。于是一系列支持蓄奴的总统、最高法院法官,以及国会议员当选,政治上保证了对奴隶制支持。奴隶主之所以能在联邦级别拥有这样的权力,是因为在蓄奴州内没有与之竞争的精英阶层,奴隶主在州政府享有巨大的权力。最后,这些州政府还修建了越来越深入内陆的铁路,使得北美的棉花种植者进一步发挥了种植园靠近通航河流的交通优势。

相比之下,巴西的棉农却要与该国强大的蔗糖种植者相争,无法改善基础设施来促进棉花出口。通过骡子或马来长途运输棉花的费用仍然昂贵,例如,从圣弗朗西斯科河地区运输到萨尔瓦多港的棉花,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在印度,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同样很差(据说在印度,棉花运输到港口后价格增加了约50%,但在美国只增加了3%),因为印度的棉花商和种植者缺乏资金和力量推动交通条件的快速改善。奴隶主在美国的政治影响力也是决定性的,因为它允许他们把奴隶制度扩展到新获得的南方和西南地区土地上,同时成功地使联邦政府实行剥削美洲土著的政策。

随着美国棉花种植园对全球棉花业影响越来越大,美国南部与欧洲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欧洲进口商人向查尔斯顿、孟菲斯和新奥尔良派出各自的商业代表,他们还定期与大西洋彼岸的商业伙伴通信。这些商人建立了密集的航运网络,并将棉花贸易与他们的其他业务结合起来。从事棉花交易的人们经常穿越北大西洋,建立了紧密的商业联系、友谊甚至婚姻关系。反过来,这种网络使跨大西洋贸易更安全,更可预测,从而降低了成本,使美国与其潜在竞争者(如印度或巴西)相比具有另一个决定性优势。

棉花从美国流向欧洲,而资本流向相反的方向。这种资本往往是通过抵押奴隶担保的,如果债务人违约,抵押贷款的所有者有权获得特定的奴隶。

有一位作家把美国南方奴隶种植园将其称为“军事农业”。在棉花农场里系统化地动员奴隶妇女和儿童进一步扩大了产量。奴隶主以暴力为手段控制奴隶,完全控制工作过程,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他们可以严厉地鞭笞奴隶,发明了越来越残酷的惩罚劳动力的方法。事实上,根据历史学家爱德华·巴普蒂斯特(Edward Baptist)的说法,酷刑是美国种植者生产更多棉花的能力的根源。

同时伦敦的犹太资金也蜂拥入美国南部。南方的奴隶主感叹为他们销售棉花的代理商,因为同时为他们提供信贷,这些代理商与伦敦金融城决定了他们的财富与权力。

如1782年约瑟夫·克莱(Joseph Clay)买下了佐治亚州查塔姆县的皇家谷,这是一个稻米种植园。他开始是种植稻米,一直种到1793年。那一年,他听到了惠特尼的轧花机的消息,于是借了3.2万美元的贷款,用这笔钱购买额外的奴隶,将部分田地改种棉花,又添置了一些轧花机。棉花生意非常赚钱,仅仅7年之后,他就偿还了债务,对庄园进行豪华装修,并购买了更多的奴隶和轧花机。当克莱于1804年去世时,他的遗产价值27.6万美元。

这场棉花繁荣剧烈地改变了北美农村的大片土地,使美国在棉花帝国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财政部估计,1791年在巴西投资棉花生产的资本仍比美国高10倍以上。到1801年,仅仅10年之后,美国棉花行业的资本投入就比巴西多了60%。棉花给奴隶和土地注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其程度甚于在加勒比地区和巴西,并向奴隶主提供了获得利润和权力的巨大机会。到1820年,棉花占美国出口总额的32%,而在1796年只有2.2%。事实上,1815年到1860年间,美国出口的商品一半以上都是棉花。棉花如此主导美国经济,以至于棉花生产统计“成为评估美国经济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指标”。棉花令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上升,而这个地位也是建立在奴隶制的脊背上的。美国棉农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工业时代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种植者。

不过棉产品制造商非常担忧过于依赖美国棉花。首先,他们担心美国自己的工厂会消耗越来越多的棉花,这种现象在19世纪最初十年已经开始出现,使欧洲消费者获得的棉花减少了。其次,英国制造商尤其担心,欧洲大陆的生产者将需要越来越多的棉花,争夺美国的棉花供应。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奴隶制继续存在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依赖这种“沾满鲜血的农产品”就是对“罪恶的美国奴隶制”的“自杀性依赖”。

而当然最重要的是当美国的领土到达了西海岸,无法继续拓展,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的种植园经济立刻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于是美国第一次内战爆发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卢冠霖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owwoman' 的评论 : 对,看历史是非常有趣的。关键不要看被油条阉割的历史就行。
cowwoman 回复 悄悄话 这篇文章值得收藏,幽默有历史!分享我最近看的一段视频。一个英国伦敦西南地区纯种英格鲁人说的。他说英格鲁人也饱受磨难。英语早就不是古英格鲁说的语言,融进了大量法语。他还说在英国历史上,上层社会历来都说法语,管着说英语的,自从诺曼征服后,大多数英格鲁人就变成贱民了,服从于外来的法语诺曼人。少数侵略者更改了语言和文化只发生在英格兰,蒙古统治下的俄罗斯都没变成过下等人,俄罗斯语言并没有蒙古化,俄罗斯贵族地位一样比侵略者高。还有近代的光荣革命实际也是荷兰人征服侵略了英格兰人,使得英格兰引进了先进的低息贷款金融制度,为英国打败法国在经济方面有了先决条件。听了他说的,我感觉被人侵略接收高级文明反而不是坏事了。

邓小平的改革开房让资本入侵中国,中国各个方面眼界都开了。中国人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了。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和中国差不多,二百年后就成了发达国家了。中国要是继续开放,竞争下去也会越变越好。亚洲人有亚洲人生存优势。
卢冠霖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owwoman' 的评论 : 中国自从文革谷底,震荡爬升。操作是非常完美的。很多人被前三十年蒙蔽眼睛了。老邓已经把中共变成世俗政党,但组织动员能力保留。三个代表更是老板也可以入党。哪里还是共产党?中国现在是国计民生国营垄断,但公司化管理。其他民营,但不能垄断。马云接近垄断,所以被分拆。
cowwoman 回复 悄悄话 我这次去中国赶上三中全会。习主席说中国将加大开放力度,承认全球命运共同体。感觉国外天天给中国扣屎盆子。中国根本不像国外的网友想象的那样愚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