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欧版战国 信仰的颠覆(二)

(2021-08-12 08:42:24) 下一个

上回说到自从共济会在英国公开活动后,欧洲各国贵族甚至君主都纷纷加入,令到很多人迷惑不解,难道他们犯贱,好端端的贵族国王不做,加入什么共济会受人管制?这一点就要从中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圈地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与金融革命开始说起。

在12到19世纪,在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出现了所谓的圈地运动(英语:Enclosure)。由中世纪到18世纪,整个欧洲的农业体系十分相似。土地所有权集中于国王(King)或取得罗马教廷承认的皇帝(Emperor/Caesar),以及教会,另有少量属自由民私有。按照当时的封建制度体系,皇室土地的实际保有权及其上财产,以纳税和提供兵役为条件分封于领主,而后又按各级契约依次分配于总佃户,佃户。封建制度下的农业体系通常使用“敞田制”,“敞田制”约定了领主和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由皇室立法限定双方均不得违约。同时在每个庄园的土地上,都会安排一片“公有地”(common pasture),按各级契约,“公有地”不安排耕种,平民有权在其上从事有限制的放牧、采柴、摘野果等活动。

最早追溯到12世纪,在英国,少数“公有地”被圈起,成为一般民众不得使用的私有田,而这一运动15世纪逐渐发酵,在英国则因大航海的事业,促进了进口小麦,出口羊毛、毛毡的国际化贸易。英国气候不宜,农作物产量有限,将土地用于牧羊的收益高于种植小麦等作物近一倍。大的土地所有者,皇室和领主开始废止与农户的地契,将大片土地圈围牧羊,是为“圈地”。土地主要所有权仍属皇室和领主,农户并非失去土地,而是失去祖辈以来租种土地的契约,较大的土地所有权变更是皇室因与罗马教廷的矛盾,从天主教会手中没收夺取了大片土地,再将土地转售给出价较高的新兴资产阶级,土地开始在旧贵族阶级外私有化。因而遭到罗马天主教廷的“公开指责”。

16世纪至17世纪,圈地行为被罗马天主教会公开指责,反对圈地行为的法令也被颁布。然而,18世纪欧洲农业的机械化开始,这先决条件是需要宽阔、集成的农田,之前的“敞田制”成为了业主的瓶颈。之后一系列的国会法案被游说,使英国圈地运动于1801年被合法化。

对农户来说,失去受先前法律保护的传统的租种土地的契约,而皇室和领主在经济转型中,并没有帮助农户找到新的生计,引起两者矛盾。实际运行中有领主付给农户一定补偿,也有皇室修改法律甚至动用军队,农户最终被迫迁离涌入都市寻求生计,其中大部分都经历了一段不乏残酷的阵痛,从当时的文学作品可见一斑。

不久之后,约于1760年代兴起,持续到1830年代至1840年代。而后产生所谓的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和20世纪以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在这段时间里,人类生产与制造方式逐渐转为机械化,出现了以机器取代人力、畜力的趋势,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一场革命,引发了现代的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

工业革命在1759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前尚未真正蓬勃地发展。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当地的富藏的煤矿成为工业化的土壤,以及圈地运动大规模生产羊毛,并造成农民涌向城市等因素结合起来,造成了纺织产业转向工业化。1769年,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为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在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所需动力依靠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与1万年前农业革命一般,革命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们推向了一个崭新的“蒸汽时代”。

诸君不能忽略的是工业革命发生前,英国实际上已经历过一场金融革命(西方的经济史学家将英格兰银行的创立、公债的发行和稳固以及其他金融业的变革称为“金融革命”),金融革命不断为工业革命注入资本燃料和动力。英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约翰·希克斯曾经详细考察了金融对工业革命的刺激作用。他指出,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工业革命早期使用的技术创新,大多数在工业革命之前早已有之。然而,技术革命既没有引发经济持续增长,也未导致工业革命。因为早已存在的技术发明缺乏大规模资金以及长期资金的资本土壤,便不能使其从作坊阶段走向诸如钢铁、纺织、铁路等大规模工业产业阶段,“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工业革命兴起的新产业,其工业原料成本、研发成本、人力成本、厂房成本、设备成本等开支都十分巨大,如机械制造,冶金,铁路等等都属资金密集型行业,对廉价资本依赖性大。

同时英国光荣革命,建立的文官制度和自上而下垂直征税税体系以及宪政改革对约束政府行为产生了可信承诺,使得英国国会能够严格督导政府的财政支出,使私人债务清偿方面具有较高的信誉保证。高效、透明、有序的税收体系,不仅令新兴的工业企业免受苛捐杂税困扰,且令英国国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信誉,其长期公债利率一降再降,最后仅3%利率水平,银行利率降得更低(公债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英国在发展国债市场之后,进一步发展了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等等,如伦敦证券交易所。这些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廉价资金”。

在这几个因素同时作用下,农户逐渐转型为工人,并在工业界获得新的稳定的工作,少数更成为资本家,推进了捕鲸(石油业前的动物油业),纺织等近代工业之后,反过来其财富超越仍以农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领主、骑士,又从旧贵族阶级手中收购土地甚至爵位,造成旧贵族阶级中领主、骑士阶层的没落。其中少数领主成功转型后与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新的爵士阶层。

这些平民在付出巨大代价,通过航海和早期工业找到出路后,以促成英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获利者身份,这些暴发户反过来超越皇室的封建制度体系成为英国社会的主导经济力量。

社会结构如此巨大的变化,原来的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这类似我国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按照钱穆《国史新论》,中国东周的封建观念,一切土地全属于贵族,平民并无土地所有权。故说“四封之内,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懂得了这一观念,才可来讲那时的井田制度。 诸侯们在其所居城郭之外,划出一部分可耕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按着年龄受田还田。每一农民,在封建制度下,绝不许有私有的土地,但税收制度则甚为宽大。依照井田制的标准形式论,每一家受田百亩,这是所谓私田。八家又共耕公田百亩。但所谓私田,只照收益言,并不指土地的私有。每一农民二十岁受田百亩,六十岁还归公家。在此期间,他一面享有这百亩田的私收益,但须联合其他七家,参加耕种公田百亩之义务。这一百亩公田,成为一个小型的集体农场,由环绕它的八家农民共同耕作。在贵族握有土地权者之收益言,只等于征收田租九分一。后来这制度稍稍变通,把公田取消,每一农民在其私田百亩内,向地主,即贵族贡献十分一的田租。大概这两制度,有一时期曾同时存在着。离城较近的田地,授与战士或其他较优待的农民,是没有集体耕作的公田的,按亩什一抽税。离城较远的地区,则仍行八家共耕公田的旧制度,公家得九分一的收入。

但这一制度,在春秋末战国初一段时期内,便逐步变动了。主要是税收制度的变动。起先是八家共耕公田百亩,再各耕私田百亩,此所谓助法。其次是废除公田,在各家私田百亩内征收什分一的田租,此所谓贡法及彻法。贡法是照百亩收益折成中数,作为按年纳租的定额。彻法是照每年丰歉实际收益而按什一缴纳。再其次则贵族只按亩收租,认田不认人,不再认真执行受田还田的麻烦,此所谓履亩而税。更其次则容许农民划去旧制井田的封岸疆界,让他们在百亩之外自由增辟耕地,此所谓开阡陌封疆,而贵族则仍只按其实际所耕收,取什分一的田租。此在贵族似乎只有增添收入,并不吃亏。然而这里却有一个绝大的转变,即是土地所有权由此转移。

在春秋时代,照法理讲,农民绝无私有的土地,耕地由贵族平均分配。照现在观念来说,土地是国有的,农民是在政府制定的一种均产制度之下生活的。现在税收制度改了,贵族容许农民量力增辟耕地,又不执行受田还田手续,贵族只按亩收租。循而久之,那土地所有权却无形中转落到农民手里去。

这一转变,并未经过农民意识的要求,或任何剧烈的革命,也非由贵族阶级在法理上有一正式的转让令,只是一种税收制度变了,逐渐社会上的观念也变了,遂成为耕者有其地的形态,此即封建制度下井田之破坏。

井田制破坏了,现在是耕者有其地,土地所有权转归给农民了,然而相随而来的,则是封建时代为民制产的一种均产制度也破坏了。从前是一种制约经济,现变成自由经济了。有些农民增辟耕地渐成富农,有些贫农连百亩耕地也保不住,经由种种契约而转卖给富农。既是土地所有权在农民手里,他们自可世代承继而且自由买卖。与私有制相引而起的,则是贫富不均,此在中国史上谓之兼并。农民有着自由资产,中间便有着贫富的阶层。富农出现了,渐变成变相的贵族。从前平民贵族两阶级的基础也连带摇动。所以井田制度破坏,必连带促进封建制度之崩溃。

东周经历如此巨大的社会变化,原来的政治秩序开始崩坏,周天子慢慢失去仲裁能力,各国无论出于自保还是出于争霸的目的,都必须寻求短时间内富国强兵之法。因此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第一句就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倡导的仁义就变成不合适事宜的说教,而孔孟信徒只能哀叹礼崩乐坏。在当时,法家的确为各国提供一条强兵的捷径,暴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回到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荷兰也同样提供了一个短时间富国强兵的样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之前,荷兰的尼德兰革命是这个世界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荷兰是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而犹太人在17世纪的荷兰已经完成了初步积累(资本和人脉)。

以下是犹太虚拟图书馆网站的资料(The Netherlands (Holland) Virtual Jewish History Tour),犹太人自己的官方网站,资料应该可信。从15世纪起,犹太人也居住在荷兰北部。他们最重要的职业是借贷,使他们依赖城市的经济。就这样,奈梅亨成了一个重要的金融市场,许多犹太家庭在这里定居下来。尽管如此,犹太人仍然选择荷兰南部的大城市作为他们的基地。

16世纪,安特卫普市因其繁荣的经济而成为犹太商人和放债人的重要场所。这也使它成为一些玛拉诺人的避难所,他们在1492年后被宗教裁判所驱逐出西班牙和葡萄牙。犹太银行家通常用基督教姓名在那里定居。弗朗西斯科·门德斯出生于一个杰出的银行家家庭,他在安特卫普开设了一家分行,这是欧洲最大的银行之一。1536年他去世后,由他的妻子格雷西亚·纳西经营。

犹太人,尤其是塞法迪姆人,在17世纪荷兰崛起为世界中心的经济扩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葡萄牙犹太人凭借其语言知识和与犹太人和玛拉诺人的国际贸易网络的联系,在航运和贸易业中变得重要起来。几个犹太人是东印度群岛公司的重要股东,该公司在17和18世纪主导了国际贸易。犹太人在其他行业也很突出,在烟草、制糖和印刷业取得了成功。最重要的是,由于钻石业的成功,钻石业很快成为几乎完全由犹太人占领的行业。

尼德兰的经济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资产阶级要求推翻专制统治,建立独立国家,发展资本主义,他们的宗教上接受了加尔文教派。到十六世纪末,许多犹太人到荷兰北部避难,特别是在阿姆斯特丹,他们在那里组成了一个社区。

当时的尼德兰属于西班牙,西班牙是天主教国家,非常敌视尼德兰的新教加尔文教派,也反感尼德兰高利贷资本主义模式。查理一世时,西班牙国库的年收入一半以上来自尼德兰。可能害怕新教所代表的信贷资本主义的威胁,腓力二世继位后,他拒绝偿还国债,使尼德兰的银行家遭受巨大损失,他提高西班牙收购羊毛的价格,使输入尼德兰的羊毛减少,导致许多手工工场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因此失业。他还禁止尼德兰商人同西班牙殖民地直接贸易,加强对新教徒的迫害。西班牙的镇压引起尼德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终于引发独立战争。

1602年,尼德兰建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迅速膨胀。在东方,它排挤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业势力。英属东印度公司和它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资本额要少十几倍,无力同它竞争。它先后把爪哇、锡兰变为殖民地,侵占台湾,在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一系列殖民据点,占领了通往东方最有价值的战略据点毛里求斯和开普,夺取了东方的贸易垄断权。

到17世纪中叶,就形成了荷兰在东方的殖民帝国。这样迅速的进展,被认为是殖民主义“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除此以外,在南、北美洲、加勒比海,都有荷兰的殖民地。荷兰不仅一跃而为世界性殖民大国,而且它推行的殖民主义完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并先于英国成为“第一个充分发展了殖民制度的国家”。它通过贸易和其他方式,把亚、美、非洲的许多地区,程度不等地卷入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漩涡。

同时,荷兰在海上贸易所取得的成就特别巨大。在欧洲,它几乎控制了德国的整个对外贸易,在俄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排挤了英国而居首位,把波罗的海地区70%的贸易集中在自己手中。荷兰在对外贸易上的优势连英国也感到危惧。克伦威尔甚至把荷兰商人排除于英国对外贸易之外,作为发动对荷战争的首要目的。地中海沿岸的贸易,荷兰同样是遥遥领先。荷兰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航行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和波罗的海,称为“海上马车夫”。

到17世纪末,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约半个世纪,荷兰大体上还保持了这个地位,还能控制欧洲谷物贸易的80%,对殖民地的贸易比英国大一倍。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表明它先于英国充当了发展世界市场的主角,对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广泛的殖民和对外贸易的急剧发展,使荷兰社会经济特别兴旺,富甲全球,整个欧洲为之吃惊,各国资产阶级羡慕不已。英国资产阶级学者大声疾呼,要求自觉模仿荷兰。英属东印度公司董事、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于1664年发表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反复阐述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求学习荷兰,更积极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荷兰在欧洲金融方面的地位,同样十分突出。阿姆斯特丹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据说它拥有的金钱可以使欧洲半数国王的空虚国库充实起来。直到18世纪,荷兰还是英国的债主人。

在工农业方面,荷兰对欧洲各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荷兰是当时手工工场最发达的国家,不少国家都向荷兰学习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到17世纪,英国的呢绒业还要运往荷兰最后加工和染色,荷兰从事该项职业的工人数以千计。荷兰的造船业更是名列欧洲前茅,许多国家向它购买各种类型的船只。俄国的彼得大帝曾两度到荷兰学习造船,并聘请一批造船匠回国,给俄国建立了第一支舰队。荷兰的农业对欧洲大陆也有较大的影响,被认为给“18世纪其他国家的进步地主和农民提供了榜样,指示了方向”。荷兰的排水工程十分发达,欧洲不少国家利用它的经验,英国的排干沼泽工程就大大得益于荷兰。

由于他们的经济一体化,荷兰的犹太人最终在更大程度上联合了这个时期的犹太社会。在17世纪的荷兰大航海时代,犹太人是东印度公司的重要股东,已经完成了他们的资金积累,也应该完成了犹太人的秘密组织“锡安长老会”的建立。 他们完全有能力去赞助荷兰的威廉三世组织军队去英国搞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总结荷兰成功模式,工业革命+信贷+贸易已经成为欧洲各国学习的对象,不过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没有副作用的捷径。这个大道理各国君主都懂,但如果不能短时间强国,那么国家都被别人吞并了谁还管什么长期?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ahniu 回复 悄悄话 有才,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