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Mr. Lamb

(2021-03-04 23:36:55) 下一个

                  Mr. Lamb

Mr. lamb 是我从商以来的第一个美国大客户,也是我第一个近距离接触的外国人。Mr. Lamb 是个典型的美国退休老人,六十七八岁,身高一米八多,体硕显胖,满头金色的头发让我怀疑是否染过,宽松皮肤包裹这那张红色的、历经沧桑的大脸;一副宽边黑框眼镜架在高耸挺拔的鼻梁上,怎么也掩盖不了两只大眼睛射出--警觉、严肃的眼光。尤其是他紧锁眉头问问题的表情让我不敢有半点懈怠。

Lamb 原来是一个内布拉斯化工厂的厂长,内布拉斯州一望无际的玉米给他们工厂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原料,但随着美国政府环保的要求,人工成本的居高不下,工厂关闭了,取而代之从中国进口更价廉物美的原料, 退休的老lamb正好派上用场。那是九十年代中期,中国人还没有彻底走出去,外国人也没有真的走进来,lamb老先生凭借一个跨界翻译和一辆夏利出租车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问了几十家工厂,从质量到产量摸了个底朝天。最后冒着天大的风险与东北的一家县属外贸公司做起了生意。现在想起都佩服他们俩家的勇气,难度在量太大,国内液体化工运输、仓储条件不成熟。好在东北是老工业区,有不少稍加改动便可利用的设施和条件。

我跟 lamb 达上线费尽周折。

我本来财务出身,烦于枯燥无味的数字工作,人家游山玩水,吃喝玩乐,我給人家做帐,心里好不平衡。一眼望到头的未来,于是要求转岗到了业务部门从头做起,給我同年来的同事打下手,从工厂、银行、商检、海关、船代、贸管跑起,一年多部门熟络了,单证和产品也了然于心,我要开挂大干給他们看看。

我的同事多数在混日子,人浮于事不好好干,吃着大锅饭,丢了不少老客户,我开始从老客户下手,打电话发传真,登门拜访,一点一点打开局面。lamb 的到来在同行传的不亦乐乎,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我搜索到一家同名公司从事果汁,多方努力无果。一次带着商检到一工厂验货,在厂长的桌子玻璃板下看到了 lamb的名片。工厂真孤陋寡闻呀!上门的真神都不认。谈到 lamb 一行到此参观,并未得到很好的款待,相反让工厂厂长奚落一番,原因是几年前 lamb 他们公司曾经對中国产的FL 反倾销。我终于找到 lamb 和翻译的联系方式。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几个贵人!翻译赵姐在山西插过队,上过大学。一听我找上门真是一见如故--亲人老乡啊!她也一直想为她的第二故乡做点事,经过二年不断地联系和赵姐的帮助下终于把 lamb 请到山西,我们一起早起晚归下工厂考察参观,一起参加宴请晚会。一年一次的光临,我从吃到行安排的妥妥当当。他虽然年岁大了,但很能喝酒,老白汾一斤不醉,来者不拒,这都是东北那家的功劳啊!他们教会 lamb 中国酒文化,而且每次从北到南都会收到很多名酒,那个最大号的旅行包装的满满的礼品。那年代我们對美国人多么的真诚、热心啊!

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九八年终于迎来第一船订单,我们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在货源紧张,天天涨价的情况下,与十几个工厂、铁路、油罐车、储罐码头和船公司斗智斗勇顺利完成了将近两千吨订单。为山西液体危险品散装出口开了先河。如今哪个工厂没有上万吨产量?当年倆千吨产量的工厂已经是大厂了。所以,在九十年代这是绝对的大订单、大客户。

老 Lamb是一个真诚的人,跟很多厂长成了朋友,一次跟 Kangli 李老总开玩笑说假如他不为公司效力的话,用小母子比划着说給他们一点点技术就够了,然后握着手像兄弟似的哈哈大笑。有时,Lamb 老先生也讲些他家里的私事,女儿的故事,前妻的故事,Lamb 真没把我们当外人。他每次都有不同的女朋友陪同访问,有会计师,有生物学家,我心里想这老头太花了,又想她们来中国免费旅游,贵宾待遇何乐而不为呢!老 Lamb 也是个随意的人,谈判时很严肃认真,谈成后很放松,我记得合同有一补充条款需加入,他扯过合同用笔手写了一段,画了个似猫的签字结了。

两千年我和老总三人团来访美,顺便过个年,老总想见他一面。他讲没时间,那段时时间没单子可谈。我怎么也理解不了--“一点面子也不给”,移民美国后才慢慢理解了美国人和公司文化,对此事释怀。我们总是公私不分,个人友谊与公司混为一谈。

来美后我们曾经保持联系了一段时间,每次他不是在佛罗里达海滨晒太阳,就是开着房车与女朋友在内布拉斯一望无垠的玉米林中穿梭,他觉得自己是东道主,总想帮我干点什么。并一再讲看到了中国发展的机会,想买给中国一些东西。

慢慢随时间变迁与 Lamb 失去了联系。我经常想没有赵姐这个贵人和 Lamb 与我做生意,我也不会在而立之年生出美国梦。不知他老先生一向可好,快九十岁了吧!祝愿他健康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