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

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评论
正文

中国道路.杂思录 第一章 生命与自由 1.44 人工智能

(2021-03-24 18:26:43) 下一个

1.44 人工智能

多余的话,人工智能与意识。未来的人工智能,AI,能拥有像人类一样的意识吗,如果有,是否也将遵循循与生物记忆一样路径,因为意识总是与记忆相关联的,没有记忆就没有意识。记忆的本质就是获取预先储存在记忆体中的影像经历及感觉经历,将这些经历重现。在记忆的累积与储存上,生物记忆及人工智能或机器记忆体的记忆是效果是一致的,储存的目的就是为后续的比较择优备用。
无论生物记忆还是人工智能记忆,都包括四个方面(记忆储存/记忆提取/记忆辨别/辨别择优),从记忆体获取已储存的记忆,这些记忆包含由一定标准所确定的优劣等级。也就是影像的记忆,即数据或大数据的收集,然后是记忆感觉的择优,这种择优,生物体是通过生物本能所具有的好恶比较功能产生,而人工智能或AI则通过其本身载体之外的人为设定,再经过数据运算的方式得到。人工智能,所具有的记忆能力(储存体),外在于人工智能的人为预先设定选择标准,通过运算而进行记忆的比较,从而产生的比较结果(择优),既是一种与人类思维与意识相似的行为,但不是生命本能行为,是机器的功能行为,可称之为仿意识,一种不是却又近似于生命意识的机械行为。
意识与仿意识有三点本质的不同,其一是生命与非生命的不同,意识都是一种生命现象,其产生的过程,感觉认知或思维是一个一连串的生物大脑行为过程,这些行为过程产生意识,一种生命体对外在事物的认知。而仿意识是一种机械行为,是机器或人工智能对相关数据经过运算处理所得到的结果,过程与结果都是非生命的。
其二是意识是有生命的,可以不断的本能推动这些感觉认知或思维过程,从而不断产生新的意识,而仿意识是机械行为,以外在事先人为设定为终点,要达到新的结论(新的终点)需要增加新的设定。
其三是内在本能驱动与外在人为设定的不同,意识要达到的目的和原始驱动力是生命内在本能,而机器或人工智能没有生命本能,仿意识的目的与驱动都是外在于机器或人工智能的人为预先设定。
记忆的目的是为决策选择,也就是择优。择优的方法,生物记忆与人工智能是不一样的,生物记忆的择优是根据生物基因记忆所具有的生命本能,通过记忆比较优劣而得到。人工智能记忆的择优或机器记忆择优则是以人为预先设定的标准,通过运算对数据进行比较优劣分析而得到。
生物记忆是以生物本能欲望为择优的条件,而人工智能以预先设定标准为条件,这是生物记忆与人工智能最本质的不同,记忆载体不同,本质过程不同,方法也不同,都可达到择优的目的,结果也许一致或不一致的,择优的目的是一致的,而择优背后本质的驱动是不一样的。
生物择优是与本能及记忆共生的,互为因果,是一体化的,共同以生命为载体。人工智能的择优是以预先设定为前提的,没有预先设定的择优标准就不会有择优,预先设定的标准改变,择优的结果也会改变。

人工智能产生的仿意识结果也将被作为记忆数据而储存,比较,择优,储存,将形成循环不断的择优,这连续不断的储存择优既是人工智能仿意识的产生。由生物本能比较产生的意识,与机器储存记忆比较产生的仿意识看似并无不同,也可达到同样择优的目的,但其内在有着本质的根本不同。
人工智能与生物智能或人类智能不同的关键不在于两者都可得到一样的择优结果,也不在于生命意识与人工智能类意识过程的相似,而在于人工智能的择优标准或决策标准是外置的,人类意识的择优标准是生命记忆带来的生物本能,这种生命本能是内生的自在的,也是与生命同在的,这种生命本能会带来一种欲望,欲望驱策生命行为,而人工智能的外置标准无法产生生命欲望,它所有的行为本身是外在人工事先设计的也是事先规划或规范的,生命本能择优与外置标准择优就是生命意识与人工智能类意识的本质区别。
简单的例子可以解释两者的不同,一个生物自然人与一个人工智能人相约去踏青,自然人踏青是出于对自然的热爱,热爱就是生命的欲望的表现,而智能人踏青必然是事先程序的设计,很简单智能人不是生物,它没有踏青的欲望,必须事先设计。由于沿途风光绮丽,自然人非常享受,心情愉悦,智能人也可以通过预先设定及程序运算结果表现出快乐,当预定行程完成,自然人可以意犹未尽且时间尚早,想再走一程,这再走一程在人工智能人的预先设定之外,走与不走都在预先设定之外,智能人将做什么决定呢,决定的驱动力又是什么,不可能指望智能人像自然人一样用意识与欲望做决定,它有仿意识,没有意识,仿意识是外在预先设定的运算结果,智能人无法通过运算比较产生的仿意识来产生欲望,无论是智能人还是人类都无法使非生物产生欲望,欲望是属于有生命的物体,欲望是生命独有的特权,人工智能无法拥有欲望的特权。
人工智能人也可被预先设定为一切听从自然人的指挥,那么人工智能还是不能像人一样的自主行为,由于没有意识与欲望,人工智能不可能像自然人一样决策,也就不可能像自然人一样受欲望驱动而行动,智能人的行为最终需要听从于自然人的规划,否则会失去方向与目的,新的方向与目的只能产生于欲望,而人工智能没有生命的欲望。人工智能设计者还可以采用另一种不听从于自然人的决定方式,就是掷骰子程序,然而踏青仅是一个简单例子,现实世界丰富多彩千差万别不可能都以用掷骰子决定,答案是否定的。

总而言之,无论人工智能达到多么高级的智能智慧,都不过是精准快捷的运算,都需要人为事先设定标准或目标,人工智能也可在一定范围内自设标准,在一定标准达成或根据掌控数据自设下一个标准,然而在这些自设标准的背后仍需一个最终标准或目的,没有这个最终标准,所有可能自设标准就会失去目标,也就是运算失去驱动力,而这个最终标准只能人为设定。而生物或人类不需要最终标准,生物及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的驱动力都是生而有之,与生俱在的生命本能。这就是生命与非生物人工智能最本质的不同。

生物记忆,本能,与择优的一体化,这非常关键,它决定了生物生命个体产生意识的基础,从记忆到意识是生物进化,质的飞跃。而人工智能的择优标准,记忆,并不具有生物生命的一体化及本能,人工智能不会产生像生物生命一样的意识,也就是人工智能不会产生自我意识,不管人工智能多么复杂智慧,可以从事多么复杂的工作,充其量就是一部精准的机器,不会具有生物的意识。就好比一粒种子有适当的环境与养分就会生长,而适当的环境与充分的养分改变不了一部机器,这就是生命和生物本能与人工智能机器和运算本质的不同。
人工智能没有本能驱动,需要外在事先设定标准,这并不等于人们可以放任其自由发展,任何非自然的人为产品,除非是由可以自然分解的物料组成,人工智能不属于这一类,都会造成污染。其次,强大的人工智能同样可以向核武一样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尽管扣动扳机的是人。再者,错误的或恶意的程序,以及程序瑕疵,都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这些都应该在人工智能发展的预先考量之内。

1.45 自然与生命
1.46 AI不具有人类的“自我”意识
1.47 人类与非人类生物记忆能力的区别
1.48 行为模式与习性
1.49 思维与思想
1.50 思想是人类独有的生命现象
1.51 学习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1.52 思想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与手段
1.53 新思想的产生
1.54 思想是生命属性的自然延申
1.55 自由与思想
1.56 判别思想的标准最终是利益
1.57 思想 秩序 精神 文化 价值
1.58 精神意识最终回归生命利益
1.59 自由 民主 利益
1.60 普世价值
1.61 结语

 

大鱼 谷歌博客
中国文化与社会的过去,今生与未来, 电子书 中国道路.杂思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