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曾在《财经郎眼》节目中大谈:港险有坑,有暴利,有骗局。飞机上的座位,乘客坐几个小时就要几千元甚至超万元人民币。然而,全球航空公司的平均利润不过百分之二、百分之三。航空业是重资产行业,如同绞肉机,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现金流。

想暴利,就做无本生意。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查明,带货女王薇娅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偷税漏税7.03亿元。
保险业在人们眼里,如同空手套白狼。产品是无形的,无库存,无积压,无过期。啥时候卖出都是分分钟出炉,秒秒钟新鲜。更重要的是“免费”的现金流。保险公司收取保费,拿投保人钱生钱,拿投保人的钱进行理赔。一本万利,不要太香。根据福布斯数据,美国“暴利”行业的名单中,榜一大哥大行业显然非“软件即服务”莫属。提供软件/IT服务的公司中,譬如微软、谷歌、adobe,净利润大约20%-30%。制药与生物科技净利润大约15%-25%, 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等大约15%-25%,半导体公司,例如英伟达等有20%-30%的净利润。奢侈品牌例如爱马仕,LV等净利润也超15%。其他还有网上教育,数字产品,高端培训,美容护肤,医疗保健设备,利润都不低。独独不见保险业。
2023年,美国财政部人寿和健康险的行业报道中提到,该行业2022年税前营业利润率为5.6%。以如此卑微的利润,为投保人提供高杠杆的保障金,将风险转移到自己身上,保险业为何还被冠以“暴利”行业,“骗子”行业遭人嫉恨?保险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大数据法则做精算,其卖点就是“杠杆”,风险转移和财务保障。你定期缴纳的车险,房险,医疗险,人寿险,就美国的费用而言,每天几美元到几十美元不等,一旦出事,理赔金额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百万美金。“杠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是一把双面刃。一边,“高杠杆”带来的理赔金额可以吸引足够多的投保人持续往保险资金池中续费。但另一方面,一旦出现大规模理赔需求,保险公司可能面临巨大财务压力,甚至可能出现资金短缺。2025年加州大火过后,人们惊闻加州最大的保险公司State Farm在火灾之前就退出了高危区的保险业,取消了当地16,000份保单,因为这里房价太贵,建筑成本太高,火灾风险太高。即便如此,火灾后,State Farm对其他区域保户的理赔金额也高达40亿美元。

资金链是保险运作的重要保障。在郎教授的眼中,保险是骗局,社保也是骗局,叫旁氏骗局。在金融领域的诈骗中,诈骗者通常用高回报、高收益吸引储户或者投资人,只要资金链不断,骗局就不穿。这种玩不下去就跑路的骗局妥妥地叫做“旁氏骗局”。朗教授忘记说的是,保险公司的活动受政府的监管,旁氏骗局受法律的制裁。以美国保险业为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保险业实行双重监管,尤其是对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监管。每一家保险公司的后面,还有“再保险”公司的保障。与银行业和证券业相比,保险业运营成本更高,利润却最低。话虽如此,人们依然感觉被保险公司薅了羊毛,割了韭菜,这究竟为什么?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统计数据,每年10万人中大约有922.9个人会因为疾病或意外离世。死亡比例不到1%。

简单说,100个人往资金池里灌水,大约有99个幸运之子每年都在以交保费的形式为一位不幸之人的家庭提供经济援助。这就是早期保险业的起念和雏形。在1%的死亡概率下,大多数消费者都用不到保险的保障功能。几十年的缴费,保费就像东流水,一去不复返。人们往往怀疑,我为什么要做那个不断往资金池里注水的冤大头/幸运儿,让保险公司薅了羊毛,让保险经纪拿着夸张的佣金晒着精致的生活?网上一个兼职经纪人的妈妈说,一边带娃一边卖保险,苦口婆心讲产品,做保单设计,终于下了一单,佣金240元,为了约见和写单,喝咖啡就花了350元。另一个官宣退出保险业的经纪晒出自己的悲惨人生。为了冲业绩,自己买保单;为了拓客,花钱参加饭局;为了打入高净值圈,贷款包装个人,名牌包包名牌衣装;为了拉单,自掏腰包送礼送关怀。最后离场时,除了厚厚一叠保单和碎了一地的心,就是欠了一屁股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