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复制
正文
耳洞疑云-三星堆黄金面具后面的那个人
(2021-04-28 19:32:40)
下一个
3月里,三星堆拆了六个“盲盒”,开出500多件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其中最为惊艳的,莫过于那半张黄金面具。从他残存的面容上,有人看到了祭司的严肃,有人看到了皇家的风范。?我看到了20K金(网说三星堆黄金面具含金量85%)和男人耳朵上硕大的耳洞。黄金从哪里来,炼金工艺是本土新创,还是引进吸收再创新?这事疑云密布。各路民间“考古家”们早已忙得不亦乐乎。有说文明东传,来自两河流域。有说文明西传,来自长江黄河中下游。可是,男子耳朵上那么大个耳洞,似乎还是有标新立异之嫌。究竟什么原因,让古蜀地上的三星人如此青睐大耳洞?这种风俗,起于何时?源于何地?在意大利和奥地利边界的阿尔卑斯山的冰雪里,人们发现了5300年前冰人“奥茨”的天然木乃伊。他的耳朵上穿了耳洞,耳洞下垂了7-10毫米。这属于有图有真相中最早的“大耳洞人”。时至今日,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还有一个至今仍保留着原始习俗的摩尔西部落。这里的女人,以大耳洞为美。他们把耳朵拉长透空,放进圆盘。圆盘越大越美。更令人惊异的是,他们还有唇盘。在下嘴唇上打洞,穿盘。人称“唇盘族”。
在这个部落里,只有身世显赫的女人才可以穿唇.洞,戴唇盘。而且,唇盘越大,待嫁女孩的身价越高。唇盘最大的待嫁女,还能为娘家额外获得数量可观的牛群。这股洞不惊人誓不休的审美之风,一直刮呀刮,沿着人类迁徙的路线,刮到中东,越过南亚,穿过中国,一路到了美洲,而且还从古至今。不知你是否留意过,佛祖两耳垂肩。你可知,他的耳垂也是穿洞拉伸过的。拉长耳垂正是因为他的社会地位:古印度释迦族的王子。清朝的《瀛寰志略》中说:南洋土著“男女皆穿耳,而大其孔,瑱以杙。” 清朝的中国人似乎已经不能理解这种大耳洞之美了。事实上,中国的大耳洞之风,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时期,一直都有,不但在“蛮夷”之地,也在华夏之土。在出土的文物里,湖南常德南坪乡有金耳珰,西安市北郊范南村西汉墓有白玉耳珰,扬州邗江胡场汉墓中也发现了红玛瑙耳珰。戴耳珰,必然需要大耳洞。不过,两汉以后,中原的大耳洞似乎渐行渐弱。只有部分古老的少数民族还残留着大耳洞的习俗。西.藏林芝地区的察隅镇上,居住着一群“大耳洞”族。他们是一群民族身份未得到正式认可的僜人。老一辈的僜人妇女依然以佩戴硕大的银耳鼓为荣,耳洞越大越自豪。1925年,英国的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埃及帝王谷中发掘了古埃及第18王朝的法老墓。与三星堆一样,这个法老墓不但是考古史上的奇迹,也是一样的充满了谜团。
墓中,躺着年仅19岁的埃及法老图特卡门。他的脸上,正是那张举世著名的黄金面具。重达11公斤。面具的制作年代大约是公元前1327年。与商朝中期大约对等。图特卡门的黄金面具上,也打出了一对硕大的耳洞,简直就是撞耳中国商朝后期的黄金面具。穿耳洞是古埃及的一个风俗。女孩子们13岁就穿耳拉洞。大耳洞代表了财富与美德。没有大耳洞的女子通常会被认为是妓.女。图特卡门就是史上最早有图有真相的大耳洞法老,他的耳洞,就被拉长了约10-12毫米。随着图特卡门法老墓葬的发掘,图特耳洞也成为了20世纪初年轻人的时尚流行风。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真的是一股自古至今,从上到下的时尚风。不但潮流,而且实用。古代的海盗和水手们也有戴厚重耳环的习惯。原因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就是他们相信金耳环能够防止他们溺水。三星堆的主人,是否也是来自一个以大耳洞为美为高贵的族群?黄金面具上的大耳洞,是否也是对某种超自然保护力的祈求?
回复 '满池娇' 的评论 : 能得你的阅读,也是我的荣幸。谢谢
---------------------------------------
能有幸拜读您的跨域多国历史文化的不凡见解, 是我的好运气!
已经迫不及待的在等您的下一篇啦!
大开眼界! 谢谢博主的独特见解 和分析!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