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唐伯虎为追秋香,为进华府,买身为奴的故事吗?
没错,买身为奴,就是成为奴隶。
中国的明朝和清朝都存在奴隶制度。
奴隶社会地位低下, 在法律上,他们有时甚至被视为牲畜。 而奴隶的身份通常是世代相传的,奴隶的子女,依然是奴隶。
奴隶的来源多种多样,有战俘,在军事冲突中被俘虏的人可能成为奴隶。例如,1381年,爪哇曾向明朝进贡300名黑人奴隶。有罪犯,在明朝时期,一些被处以宫刑的罪犯的家属会被没为奴隶。1460年,明朝镇压苗民起义后,曾将1565名苗族男孩阉割,其中329人死亡,幸存者则被变成了太监奴隶。
还有的就是欠债,人们可能为了偿还债务而将自己或家人卖为奴隶。唐伯虎的故事,就是基于这一类型。
还有些人会被绑架并贩卖为奴隶。
在由满族统治的清朝,汉人被满族人奴役的情况有所增加。这些奴隶通常被称为“包衣”,是满族主人的私人依附者。其中一些包衣甚至可以获得较高的地位,并领导其他汉人奴隶。
比如曹雪芹的先祖,就是满人的包衣。
除了满族包衣之外,传统的奴隶形式仍然存在,其来源与明朝类似。
奴隶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家务劳动、农业劳动,有时也从事一些技术性工作。
在某些情况下,奴隶可以积累财产甚至结婚,但与自由人相比,他们的权利受到严重限制。
由于中国拥有庞大的农民群体,像其他一些地区那样的大规模种植园奴隶制并非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多种因素促成了正式奴隶制的衰落,包括经济变化、社会压力和政府的努力。
1909年的正式废除标志着重要的进步,但奴隶制在某些地区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叶。
奴隶也有起义的例子,比如明末,在江南就发生过奴隶起义,家奴杀死家主,徐霞客一家,就是被家奴造反灭门,只有几个人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