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角度发掘历史的盲点

专门讲古而不论今,从新的角度发掘历史的盲点
个人资料
咲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刘表不奇袭许都,其实是被长沙太守张羡,也就是神医张仲景拖住了

(2025-08-14 06:57:16) 下一个

在曹操进行官渡之战的时候,刘备提出突袭许都,刘表不同意,失去了机会。

其实,刘表不同意,除了他的底盘,士大夫门阀因为自身不支持军事冒险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荆州南部的长沙太守张羡,和曹操勾结,联合荆州南部的零陵,桂阳,三郡在这个时候齐反。

刘表自顾不暇。


在东汉末年有三个神医,一个是华佗,还有一个就是张仲景。然而,他还有一个可能的名字——长沙太守张羡,字仲景。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开篇自序,是一份对那个时代的血泪控诉。他写道:“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载,其死亡者,三分有二。”短短一句话,勾勒出他家族在短短十年间,两百余口人中,三分之二死于瘟疫的惨状。

这场瘟疫并非偶然。

根据历史记载,张绣的军队缺乏粮草,缺粮的士兵为了生存,甚至捕食老鼠,或在极端情况下食用死人。

他不得已投靠刘表,在南阳驻扎,与曹操反复拉锯。军队的长期聚集,导致卫生条件极度恶化。

这种行为,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无疑是病毒和细菌的温床,为瘟疫的大规模爆发埋下了伏笔。

张仲景作为一名医者,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如何吞噬他的亲人。这不仅仅是一场“伤寒”的流行,更是对他内心最深处的重创。


当张仲景成为了长沙太守张羡,他的身份也从一个单纯的医者,转变为一个肩负一方百姓安危的士大夫。然而,他的上司——荆州牧刘表的政治决策,却与他救民于水火的理想背道而驰。

刘表在荆州割据一方,他收留了张绣,让其在南阳驻扎,此举是为了牵制曹操,但在张羡看来,正是刘表的这种政治考量,间接导致了家乡的瘟疫,使得他的亲人饱受磨难。

他预见到,刘表与曹操的对抗,最终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比如后来发生的赤壁之战。而战争之后,必将是瘟疫的大爆发,就像他家族经历的悲剧一样,在整个荆州以更大的规模重演。后来的事实也印证了他的担忧,赤壁之战后,荆州确实发生了严重的大瘟疫,导致周瑜、刘琦等众多名士死亡。

这个时候,曹操为了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拖住刘表,安定后方,派桓阶来说服张羡,桓阶分析利害,并且替曹操提供一些口头保证,结果,张羡就真反了。

他反刘表,是在用政治行动,去对抗他所预见到的,由政治决策所导致的瘟疫灾难。他希望通过独立,让长沙这片土地远离战火,为百姓们寻求一个避风港,避免重蹈南阳的覆辙。

张羡之所以能号令零陵、桂阳两郡太守,共同反抗刘表,也正因他作为“医圣”所积累的超高威望。在当时,医者地位崇高,深受百姓爱戴。张仲景的医术和仁心早已名扬荆南三郡,使他在百姓心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还有就是三郡的本地士大夫势力,对刘表的荆北士大夫联盟的强势,也有微词。

这场战争进行了很多年,刘表拿张羡不下,双方打成僵局,多年之后,直到曹操彻底战胜袁绍,张羡病逝,刘表才彻底平定荆州南部。

刘表同时也失去了趁机进取中原的机会。

赤壁之战随后登场。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