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看三国演义,以为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就是大家带兵聚集在一起,杀向洛阳。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袁绍等人发出讨伐董卓的檄文后,军队是聚集在三个地方。主力是在酸枣大营,曹操刘岱乔瑁等人是在这里。而袁绍,根本就不在大营,而是在河内太守王匡的地盘。袁术和孙坚就在南边靠近荆州的鲁阳。
一开始我也没看懂,为啥是这么一个布置?
大部分诸侯所在的酸枣大营,还有一个名字,大家都熟悉,叫官渡。
没错,就是官渡之战的那个官渡。是在后来袁绍的河北势力和后来的曹操势力的交界处。是一个易守难攻的要地。
而参加讨董卓的豫州和兖州,是在官渡靠近董卓的一边,这两个州的诸侯,是后退到酸枣大营,难道不是应该大家都到豫州兖州集合,像三国演义里面描述的那样,开拔虎牢关?
为啥袁绍和袁术,还分别到了一南一北两个诸侯的地盘搞单干?
仔细一想,原来这是一个防御的打法,是等董卓的军队来“平叛”,官渡是军事要地,易守难攻。
而袁绍和袁术就是奇兵,如果董卓军队来官渡平叛,那么袁术袁绍就可以抄董卓军队的后路。
试想一下,董卓军队来平叛,结果在官渡和联军相持,后面再被袁绍袁术捣乱,就很可能战败。
董卓军队战力远比十八路诸侯要强,所以他们摆出了这个陷阱,就是想让董卓来钻。
根据过去汉王朝对付地方独立势力,比如汉景帝七王之乱等等,都是中央政府派军镇压,没有理由放任不理。
这是十八路诸侯的策略。非常厉害。
董卓也非常厉害,他没有去钻十八路诸侯设置的陷阱。而是派徐荣到循阳当太守,半路埋伏过来的十八路诸侯军队,却不去主动进攻。
因为酸枣大营本来就是防守的策略,离开易守难攻的地方去打仗,其它诸侯不适应。只有曹操进军。
结果埋伏了曹操。差点干掉后来的魏武帝。
而对于袁绍的河内,董卓派了大臣胡母班去劝说王匡,胡母班是天下道德楷模,号称八厨之一。又是王匡的姻亲。袁绍让王匡表明心迹,不会投降,王匡只能杀了胡母班。这下捅了马蜂窝,胡家势力很大,直接牵制了王匡,后来胡家人还杀了王匡报仇。袁绍在这边完全搞不出花样。
而对于孙坚和袁术的荆州方向反董卓势力,董卓直接空降了刘表去荆州当州牧,荆州的世家本来就对孙坚非法无故杀害荆州刺史和南阳太守非常不满,害怕孙坚回来把自己当猪羊,于是和刘表一拍即合,直接把孙坚的势力赶出荆州,让他做了无根浮萍。
董卓这一招釜底抽薪,非常的狠。对于荆州世家的心态把握得非常好。确实是非常牛的一招。
然后,对后路已断的孙坚袁术。董卓集中了全部力量,准备一举消灭。先吃掉孙坚袁术,回头再来对付袁绍,最后再对付酸枣大营。
董卓派出了并州吕布的主力和凉州的主力。先是大胜孙坚,但是却因为并州派系和凉州派系的内部矛盾爆发,被孙坚击败。
董卓自己再带人去打孙坚,再次被击败。从南边进逼洛阳。同时这个时候,白波贼郭太也打败了牛辅,从北边进逼洛阳。
董卓这个时候就出了一个胜负手。
放弃洛阳,让白波贼和孙坚去死磕。同时留下传国玉玺,故意做成丢失在井里面让孙坚得到。同时派人向袁绍举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123/202508/8121.html
这一招彻底让孙坚和袁绍撕破脸开战。解了董卓的困局,让他能从容的退到长安积蓄力量。
从以上的招法,看得出董卓,或者董卓一方,有操控人心的高手,对于王匡胡母班,还有孙坚刘表和荆州世家,都能充分的制造疑心,利用疑心。成功的瓦解十八路诸侯的攻势。
而用玉玺诱惑孙坚,分化瓦解孙坚袁绍,那更是神来之笔。
非常像后来的贾诩的搞法。
也许,这就是贾诩向董卓学来的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