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上面,孙坚讨伐董卓描写得很简单,就是带人参加袁绍的联军,然后被袁术坑军粮,失败后损失大将祖茂,最后进入洛阳得到玉玺回家,结果被刘表拦截。后来起兵报复刘表,结果中埋伏被杀。儿子孙策投靠袁术结束。
真正的发生的孙坚讨伐董卓的故事,比这个曲折十倍。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孙坚是长沙太守。
长沙是荆州南方的一个郡,荆南四郡之一,离开洛阳的董卓非常远。
而荆州有九个郡,各个郡的太守,还有荆州的刺史,对于讨伐董卓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
其中,长沙太守孙坚,江夏太守劉祥,是坚决的主战派,二人是同盟。
荆州刺史王叡也答应讨伐董卓,但是却想利用这个机会,假装讨伐董卓,事实上借机扫除在州内自己控制不了的力量,实现在州内的拧成一股绳。于是声称要先讨伐与自己不和的武陵太守曹寅。这叫攘外必先安内。
曹寅也不是省油的灯,便偽造讨董联军的檄文交给拥有强兵的长沙太守孙坚,檄文中要求孙坚诛杀王叡。
孙坚这么精明的人,怎么不知道这是假的。
但是荊州刺史王叡一向待孙坚无礼。而孙坚早就有拿下荆州控制权的心思。
于是装作不知道这是假命令。
孫堅于是立即领兵前往王叡处,王叡問:「我(有)何罪?」孫堅答道:「坐無所知。」(你的罪过就是什么都不知道。)王叡便吞金自殺(把生金削到酒中,然後灌下,古書載:生金有毒。)
轻松干掉了荆州刺史,孙坚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荆州的第一大郡南阳。
南陽太守張咨在孫堅軍過時不加以支援。
孫堅送牛、酒給張咨,張咨次日亦上门答谢,二人酒宴正酣時,長沙主簿入內报告孙坚:「前移南陽,而道路不治,軍資不具,請收主簿推問意故。」張咨十分恐懼,却因四周士兵封鎖无法离开。不久,主簿又报:「南陽太守稽停義兵,使賊不時討,請收出案軍法從事。」张咨随即被斬。从此无人敢不满足孙坚军的要求。
这个在汉朝,绝对是破坏汉朝政治规矩的行为,比起董卓废少帝,其实更加恶劣。
因为按照规矩,太守级别的官僚,任何更高级别的上级,都是不能杀的。就算有罪,也要送到首都,由朝廷审议。叫“囚车送洛”。
如果是战争中,那么必须“假节”。只有有假节,也就是等于尚方宝剑,才能杀一定级别的官员。而除非非常特殊的情况,通常太守级别假节都不能杀。
而孙坚什么假节都没有,就直接用军规杀人,明显是破坏了汉朝开国以来的政治规矩,没有把朝廷的权威,也就是皇权,放在眼里。
要知道,董卓虽然暴掠,但是都是按照规矩来做的。
废少帝,也是按照霍光废海昏侯的规矩,由太后下诏,并不是他董卓提刀就砍而已。
孙坚这种不顾政治规矩,乱杀同等级的高官的行为,在荆州激起了公愤,大家都怕孙坚对付自己,于是暗中联合起来。
这个时候,董卓方看到机会,就派天下道德楷模刘表到荆州当荆州牧。联手这些反孙坚的势力,大家一拍即合,发兵攻杀了孙坚的盟友,江夏太守劉祥。
孙坚一下子变得孤立,虽然兵强马壮,但是后勤是个重要问题,现在回长沙的路被断了,盟友被干掉,回头一路攻城非常危险。
孙坚只能投靠袁术,孫堅率軍到達魯陽,盟於袁術。
袁術立即上表朝廷,表奏孫堅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故孫堅又稱為「孫破虜」。
为啥不给孙坚搞个荆州刺史,而是搞个豫州刺史?这是因为联军对荆州已经失控,荆州已经落入刘表的手中。成为独立于盟军的势力。事实上已经退出了讨伐董卓。所以也不会听袁术的调度。
孙坚其实是讨伐董卓的主力,非常能打。斩华雄的不是关羽,其实是孙坚。
而且在决定性战役,阳人之战中,孙坚打败了董卓,迫使董卓火烧洛阳,退回长安。
而孙坚拿到传国玉玺,自己私藏,这就绝对是谋反大逆的行为。
董卓曹操起码还是挟天子令诸葛,皇权的象征,比如玉玺,皇冠,龙袍这些,还是不敢染指的。
孙坚拿到玉玺私藏,绝对是比董卓废少帝更严重的罪行。
而这个时候,袁绍就任命了另外一个豫州刺史,周禹,襲取豫州。孙坚再次成为没有后援的光杆军队。老巢再次被夺。
估计也是对孙坚的野心和战斗力,有了担心。
这个时候,诸侯们各自回家,袁术就让孙坚打回荆州去,夺回本来属于自己的荆州。袁术就给孙坚提供后援,让他夺回荆州。
结果孙坚干不过有荆州地方门阀支持的刘表,中了埋伏兵败身死。残部在孙策等人的带领下,逃回袁术处。
这才是三国演义没有讲述的真正孙坚讨董卓的全过程。
孙坚破坏汉朝根基的努力,绝对不比董卓要小。
正是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后,才出现各路诸侯随便杀害高级官员,想取代汉朝的。
在此之前,曹操都还是想当忠臣。
在这里面,孙坚破坏汉朝权威,藐视皇权的作用,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