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低迷,商业萧条,楼市掉价,出租无客,大小城市包括上海都一样,但怪现象是,楼还在不断盖,一个个高档花园小区,在征地上拔起。其中烂尾的无数。
为啥房子还在盖?
很多人看不懂,就让我来指点迷津。
其实盖楼是空手套白狼,让我来简介一下流程:
首先,银行贷款买地,这一方面,政府方面会给很多支持,因为政府需要卖地款支付财政开支,比如发工资等等。所以必定会全力支持。
你只要搞个资产证明什么的,贷款买地,以小博大没有大问题。
然后,舆论宣传齐上,制造一个买房就发财的假象,大师手笔啊,地点无敌,潜力无限啊之类的。这个时候,是娱乐圈名人跟着赚钱的机会。
预售开始卖楼花。
建筑商开工,工钱是用期票或者几套预售房支付,期票就是一年后再付款的凭证。
建筑商支付给手下的包工头,材料供应商,也一样是用期票,或者用几套从房地产商那里获得的预售房楼花。
它也是在空手套白狼。
房产商还可以用预售房向银行抵押再贷款。
这个时候,如果售楼小姐偷偷的告诉你,自己有渠道搞到便宜的预售房,你不要认为是你自己玉树凌风,让售楼小姐或者房地产商倒贴小白脸,其实,她是帮建筑商或者包工头卖那些作为工钱支付的预售房而已。通常这类房比较便宜一点。他们需要资金周转。
然后,就进入下一招:
如果房子卖不掉,资金链出现问题,地产商看准时机,套取现钞跑路,这个现象,已经从2014年一开始的2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80%以上。
甚至很多房地产公司,本身就是为套利设立的,这些公司的名义上的老板,是真正的老板花钱请来的。甚至是买的身份证件。
所以,现在如果你看到一个屁民,月收入两千元,却欠了几十亿的贷款,申请破产,很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同时,银行高层完成贷款任务,地方政府得到卖地款和GDP数字。建筑商低价卖掉期票和预售房得到建筑生意得以生存。
他们都是赢家。
这才是整个房地产业的真正玩法。四个赢家都是权势一方。输家是买了烂尾楼的屁民,得到一堆烂尾楼抵押贷款的银行。
而银行其实也不算输家。
然后银行会把这些收不到的烂尾楼贷款剥离出来,成立一个投资公司,卖给那些需要做假账的公司,比如上市公司等等。
比如上市公司的老板也想套现跑路。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花非常少的钱,向银行买这个投资公司。名义上叫进军房地产业。
现在投资公司的烂账,就变成了上市公司的暴涨资产。
而差额的现金,就可以转到上市公司老板自己的手上,从账面上一点都看不出毛病。
上市公司甚至可以装忙做样的重新开工烂尾楼。
而政府也有面子,看起来解决了烂尾楼问题,是不是要继续贷款鼓励啊?
这里面的水,深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