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4年间,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用大约十年时间执导了“三线三部曲”——《青红》《我11》《闯入者》,他以自己的童年经历展开了对于三线建设时期的追溯,力图讲述和还原一段被官方语境遮蔽的时空,以及内迁族群几代人精神家园的失落与身份认同的迷茫。王小帅在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时写道:“对于很多三线子弟来说,那个时间和地域太封闭了,他们的[
阅读全文]
2024年圣诞新年期间,瑞典国家电视台SVT播出另类“贺岁片”——六集迷你电视剧《礁石上的威士忌》(WhiskeyontheRocks),每集大约半小时。电视剧讲述了1981年10月苏联潜艇U137在瑞典南方Blekinge群岛的Karlskrona军港东南约1英里处军事保护区内的礁石上搁浅,使得世界处于一场大战边缘的戏剧性日子。这是一部既荒诞搞笑又发人深省的讽刺电视剧,人物和情节虚虚实实[
阅读全文]
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从1901年起颁发,是瑞典著名化学家、发明家、实业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Nobel)献给世界的礼物。每年诺奖季有两个高峰,分别是十月初开奖的“诺贝尔电话周”(Nobelcalling)和十二月上中旬颁奖的“诺贝尔周”(Nobelweek)。除了新科得主闪亮登场外,这两个星期的各种文化和科普活动也非常有趣。诺贝尔周灯影秀(TheNobelweekLights)[
阅读全文]
【续前】他是一位极地探险家,却把后半生献给了中国的考古事业(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412/7331.html
仰韶村的彩陶文化
在北京号轮船失事后的第二年,新生的中国地质调查所及中瑞合作遇到了强大的竞争对手。位于纽约的美国自然博物馆计划组织一次对中国的跨学科全面考察,他们打算以北京为基地,将发掘到的化石标本运回纽约进行分析鉴定,理由[
阅读全文]
今年是瑞典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JohanGunnarAndersson,1874-1960)诞生150周年。1914年,安特生作为北洋政府矿务顾问第一次来到中国。1921年,他主导发现并发掘了在河南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因此被称为“仰韶文化之父”。之后安特生又前往甘肃和青海等地进行考察,发现了一系列此前未知的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安特生的科考报告均由[
阅读全文]
在瑞典除了斯德哥尔摩、哥德堡、马尔默等几个现代化大城市外,这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和自然风光,大都收藏在维京时代以来的农庄和遍布各地的中世纪小镇。这些年分别去过东南门户卡尔马、世界遗产Karlskrona军港、富饶的Skåne平原、夏日的西海岸布胡斯、王国摇篮Skaraborg等地。据称今年是四十年来瑞典最热九月,连日秋阳高照,气温二十七八度,果断驾车出行。这次沿[
阅读全文]
1896年,盛宣怀经奏准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1905年更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7年更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11-1912年间为南洋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06年秋,为适应铁路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学校应商部要求设立了铁路工程班。次年九月前农工商部左侍郎唐文治掌校,年底建成铁路专科,偏重于以修建铁路为主的土木工程,成为学校历史[
阅读全文]
【续前】他捕捉住露珠而映射大千世界,半个世纪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三年后自尽(上)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410/19976.html
时空与愿景
马丁松出生后不久,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SelmaLagerlöf)撰写了名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影响了全世界几代读者。1958年拉格洛夫诞辰一百周年之际,马丁松在诗歌“大雁之旅”(Vildgåsresan)中[
阅读全文]
今年是20世纪瑞典著名作家哈里·埃德蒙·马丁松(HarryEdmundMartinson,1904-1978)诞生120周年,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50周年。马丁松于1949年当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他与另一位瑞典作家、同为院士的埃温德·雍松(EyvindJohnson,1900–1976)分享了1974年诺贝尔文学奖。这里“雍松”是Johnson的瑞典语发音,中文媒体一般译成“约翰逊”。马丁松以诗歌和散[
阅读全文]
学龄前和毕业后,我曾在北京居住经年。去国至今,每次回京小住,总是来去匆匆,难得静下心来慢慢欣赏这座皇城古都。现将十多年来随手拍摄和写下的图片文字汇聚于此,留作一个念想。左:明清两代及北洋时期的国家天文台——古天象台上的“赤道经纬仪”,康熙八年至十二年间(1669-1673)由比利时来华传教士南怀仁监制。整个观测部分由三个大环和一根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