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7)
2021 (129)
2022 (120)
今日得宽裕,我去大哥家吃饭,此次回沪,除了家庭聚会那次,我们还没好好聊过,所以哥俩品着嫂子做的小菜,咪着小酒,拉起了家常。
他说起了我嫂子的哥哥家拆迁的事,也是颇令我感叹。
嫂子的哥哥年过七十,他和太太早已退休,与儿子儿媳及孙子,一家五口住在东安新村一套三居室的售后公房(他们给儿子买的婚房,因为在真如,路途遥远,所以小夫妻基本上没去住过)。
由于儿子儿媳工作一直不顺利,不停的跳槽,几乎可以说是不务正业(属于那种啃老族性质)。所以他们夫妇耗费了大量精力和金钱,把孙子带大。尽管付出了很多,却因为十几年来,同一屋檐下,家里难免会产生矛盾,所以家庭生活一直不和谐。
没想到,今年,东安新村突然成了徐汇区热度最高的旧改动迁项目,新村六千多户人家,仅仅一星期,99.9%的居民就签约,同意拆迁了。
上海市中心旧区改造,历来是个老大难问题,经常会因为补偿不到位,而出现钉子户,为什么这次那么顺利呢?原来,因东安新村位于市中心,所以此次拆迁,条件还是挺优惠的。嫂子她哥75㎡的房子,差不多能拿到拆迁款,近1100万。
如此优厚的方案,一下子解决了她哥家的矛盾,全家经过协商,制定了未来的安置方案。老两口高风亮节,为下两代做出牺牲,准备搬去真如的房子住,而拆迁款用来为儿子买一套二手房,剩余下来的钱再和儿子平分。
大政方针确定后,他们就与有关部门签订了拆迁合同,接下来就只等搬家拿钱了。
这次大手笔的旧区改造,既解决了他们的家庭矛盾,又改善了各自的居住条件。
我回到美国后,与大哥通电话,获悉,嫂子的哥哥家已经搬迁,拆迁补偿款也已到手,他们如愿为儿子买了一套内环外的二手房后,还剩余了400万,老两口和小夫妻各拿一半。
面对这皆大欢喜的局面,我真为他们高兴。
如今,他们家已成了一片平地,未来这里或许会成为徐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呢:)。
===========
没道理,因为是六十年代造的公房,的确有不少机关科级干部或者劳动模范住在那里,连被毛主席尊称为华东局第一书记柯老柯庆施60年代初响应主席号召,也特意搬到那里住过一段时间,弄得他手下一堆书记市长们也不得不效仿,私下怨言不少,后来因为安全问题就放弃了。
这次回国, 我北京一个远房上辈姻亲家也在拆迁,也是老公房。他的一个女儿大约十年前经过拆迁,也是解决了家里和子女的大问题。 这样的做法政府和房产商结合,不知Pika 怎么看。 但是政府对于小产权房是“严打”的,家族里也有认识的人在顺义的别墅是和乡镇办的房产证和协议就是去年被推了。 小区百十来号房主抗议,警察出动, 没有效果。 不知上海有没这种情况?
这次回国关于基建和房市, 我都准备写文的, 可惜乱糟糟新闻太多。 都没顾上呢。 你的“日记”是个好分享。
花了700万给儿子买了房,还要分剩余的400万。
龙山新村,以前改建过,把3楼的房子,加高成4楼,这样,每家人可以多10个平方米,但要每家人出1000元/平米。现在拆迁,每个平方米可以拿10万元。
我的同学们,退休工资都比较低,因为我们74年毕业的初中生真没读过什么书,碰到改革开放的讲学历的年代,工资就比较低了,大部分人5千到6千退休金。
=========
+1, 穷人翻身靠动迁。 要感谢政府,感谢共产党啊
东安新村是60年代造的老公房,位置不错,东安路,斜土路,零陵路,近中医学院和肿瘤医院,看病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