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太太一起去九院,做了个全面的眼睛检查,这也是听了邻居推荐才去的,说九院引进了新设备,检查眼睛无需扩瞳了,所以我们反正有医保,不妨就去检查一下也好。
上海三甲医院依然是到处挤满了人,熙熙攘攘的,比菜市场还热闹。
我们的检查历经7、8个程序,前后耗时一个多小时,最后的检查报告,当场在主治医生那揭晓,我看到前面有人检查出来有问题的,被医生建议尽快住院做手术,我俩还算顺利,除了视力下降,眼底有点黄斑外,并无大碍。
与美国医院比,上海医院的优势,一是快捷,当天挂号,当天检查,当天出报告(包括拍的片),当天诊断;二是价格便宜,全套检查才497元人民币(几乎全部由医保承担了,当然前提是你医保账户里有钱)。
但是,就医院环境而言,九院则差了好多,检查需要去七八个房间,每个房间都得排队等候,也无人指引,我们只能四处乱串。我在美国也经常去检查眼睛,也需要经过几个护士检查的步骤,最后才由医生问诊,全程均有笑容可掬的护士带着你检查,安安静静的,虽然价格很贵,但也是优质优价吧。
此次回到美国后,我的华人邻居,一位可爱的老先生,跟我聊起了在霍普金斯医学院,做手术的详细经历。
2024年12月的一天凌晨,70多岁的他,突然感觉腹痛,开始以为是消化不良,就吃了点止疼药,可疼痛愈演愈烈,蔓延到肚脐周围,他夫人赶紧让儿子开车送急诊。儿子当机立断,直接送他去霍普金斯医学院就诊。他儿子拿着他的中国护照在大厅排队办完手续,将他安排在一个座位上,没多久就来了一名护士量血压,看他疼的厉害,很快给他打了止痛针,10分钟后疼痛慢慢缓解。随后医生就开始问诊了。他不懂英语,医生立即推来一个上面有平板电脑的翻译器,那里面一位译员用中文,翻译医生和他的对话,然后进行扫描、抽血化验,很快结果出来是阑尾炎。医生决定5小时后做手术。一位男护士,推着他坐的轮椅去到另一个地方,做磁共振扫描,接着另一位护士安排他进了急诊室病房,躺在病床上,再次查血压、体温,抽血化验,女护士带着 ipad 来房间,再次详细询问了病史和病因,包括以前得过什么病、是否有药物过敏、是否有心脏病、糖尿病,是否感染过心冠肺炎,身上有没有金属等,最后一位男护士送他到手术室旁的小房间,又进来了几个护士,她们自我介绍,分别是麻醉、手术室和护理护士,3个护士送来手术服、手术帽子,还有医院专用的防滑袜子,把他脱下的衣服和鞋袜分别放到医院的塑料袋里,拿去存放起来。又拿来一代热的医用卫生纸巾,让他儿子帮忙用纸巾搽搽全身,再穿戴手术服,准备进手术室。此时,主刀医生和麻醉师先后来观察室看望他,握手后笑着说,我们马上就要给你解除“麻烦”了,进入麻醉状态,大约一小时左右后,他感到有人在叫他,只见一位男医生微笑着对我说:“您好!我是您的术后护理医生,你的手术非常成功,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就完成了,全程都有录像记录。你现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问我。”全麻手术,他醒来如麻醉师所言,没有任何感觉,就像睡了一觉。接着医生交代了术后注意事项后,笑着说:你们可以回家了。
一名女护士推着轮椅送他到医院门口,坐车回家。他对主刀医生和他的团队的医疗水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之细致和周到,真是深有感触。
回家后,他与老伴聊起在医院的经历和感受,感慨颇深。从走进医院候诊室开始,不论是坐轮椅,还是躺在医疗床上,都有护士推他前行,儿子只是拿着病历等跟着护士,走过一道道由护士打开的自动门,按程序完成检查。不论是在医院走廊,还是候诊室,看不到国内病人家属那种为病人四处奔走的状况,医院白墙上也没有贴大大的“静”字,但周围都是静悄悄的,没有人声喧哗。手术室那层楼更是绝对的宁静。
他完全不懂英语,可在儿子不在场的所有场合,医护人员都通过翻译机与他无障碍沟通,使他格外放松。
他跟我说,在如此优良的医疗环境下,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心情会变得放松、平静。医护人员更容易发挥医疗水平,病人会更加积极配合治疗。
他得出的结论,美国医疗条件,各方面都比国内强。
我没问他手术最后费用多少,因为这牵涉到他的隐私,我想价格肯定不菲,但估计绝大部分是由保险公司承担了。
另外,你的老邻居很幸运,及时就诊,所以,阑尾炎手术后不必住院。而我的痛阈比较高,有些木里木足的,去年3月发生急性阑尾炎穿孔之后因发烧才去看急诊,手术进行了好几个小时,住了4天医院。请代向你的邻居问好,夸夸他和家人的行动及时。
皮卡老哥,这样的对比是不恰当的吧,如果你在上海去国际医学中心,中山医院佘山分院等等,或者各大医院的国际部也可以享受这样的服务,而且可以更好,你想象不到的好。
。。。。。。
无法同意这种夸赞。在米国,普通医院就可以享受到国内国际医院的待遇。而且,国内的国际医院价格也和“国际接轨”。普通老百姓根本承受不起。国内医院的好处是,随时可以找医生看,不需要预约。另外,接触病人多,实操经验多,可以效率高。医者仁心,医生热爱自己的工作,尊重病人与否应该是两国医生的根本差距。可惜,这些软指标多少人看不到也体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