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andstone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从《南京照相馆》说南京会战:他们是战俘、罹难者、更是抗战英雄

(2025-08-25 06:01:28) 下一个

从《南京照相馆》说南京会战:你能想象,一个贫弱农业国家为抗战求存有多么努力

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写完《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持续深入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

然而,越是了解历史太多,每天接触大量日军暴行图文等等,她抑郁困惑淤积难解,竟以自杀告终。

为此,我非常理解。

长期研读战争史和国际政治,尤其专注南京会战和南京大屠杀这段往事,最让人累心。

为这段历史的感念、记忆、沉思,对于正常人的感情是纯粹的负累。

南京大屠杀暴露抗战时期日本军队人性黑暗,也折射当时中国无尽悲哀。

一、“我原本想拿大刀砍向鬼子,可是发现需要砍的,还有自己的同胞”(张纯如语)。

淞沪会战至1937年9月21日,顾祝同和何应钦往来电文即有“伪满抽调驻扎营口、凤城一带最精锐之芷山部警备队一万二千人来沪”一说。

何应钦在“沪战1120号密电”尤其强调“伪满于‘芷山部’四千余人(旅团编制),昨晚在杨林口、狮林登陆”。

当时,日本侵略东北,经过6年的奴化教育,大量汉奸及伪满少年被成功洗脑,热血冲头,变成伪满国军的中坚。

这部伪满军曾经参加了淞沪会战。

11月20日,这部伪满军甘做前锋,长途奔袭攻占了太湖西腰重地宜兴、长兴两镇。

随后,这部装备精良的伪满军向西北持续攻击,直逼广德,正巧与千里迢迢赶来的川军第145师迎面相撞。

29日,伪满军得到日军一部协同,依仗其加强的装甲车、重炮优势,向广德县城发起进攻。

伪军与日军狂轰滥炸,装备落后川军稍微接战,旋即崩溃。

网络很多川军抗战神勇文章。

然而,抗战初期川军山头林立,除却杨森、郭汝栋等部川军表现出众,很多川军装备匮缺,新兵比例极大,实际上战力和战斗意志极差,一触即溃,几乎常态。

目睹伪满军参战和川军防线崩溃,官兵四散,第145师师长饶国华将军万分绝望,愤然举枪,自戕殉国。

是役,伪满军与日军无异,肆意杀降、抢掠,旋即快速攻向南京外围。

张纯如生前,说起写作南京大屠杀无限感慨,“我原本想拿大刀砍向鬼子,可是发现需要砍的,还有自己的同胞。”

战争私隐,往往倍感撕心,确为常人心理难以承受。

1937年11月,伪满国军“于佳芷山部”混编加入日军第18师团作战序列。

于芷山,东北军阀。早年追随张作霖、张学良,任东北军第30军军长。

他在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本,1937年任伪满洲国军政部大臣。

1949年,此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逮捕归案。1951年在狱中病死。

当时,日军第18师团是淞沪会战爆发之后,才在第12师团预备役部队基础上编成,为日军三流部队,参加1937年11月4日杭州湾登陆,表现平庸。然而,正是得到于芷山嫡系主力混编加强,瞬间爆发了强劲的战力。

此后,该部日军与伪满军长途迂回、奔袭,于12月8日攻陷芜湖,截断了南京守军的战略退路。

随后,日军第18师团实施强行军,在12-13日,赶到南京城下,汇同日军第6师团,第16师团,向南京中华门殊死抵抗的国军发起了猛攻。

此刻的日军第18师团,是否还混编了伪满军,没有准确记载。

这段历史,确实苦涩。

后来,审判日本战犯时,谷寿夫为推卸责任,诡辩诡论进入南京,伪满军人违纪疯狂屠杀中国军民……

伪满军究竟进入南京姑且不论,但是他们确实是帮助日军快速突破南京外围防线,截断我方军民退路的重要帮凶!

隐藏在真实的角落的往事,可能就在我们认知的底线之下。

二、关于“朝鲜人联队和台湾人支队,以及日本人的不留战俘”传闻。

在12月14日, 日酋松井石根下达“分区扫荡败残兵”命令后,朝香宫鸠彦王则对日军上海派遣军全军,下达了臭名昭著的命令:

“不留战俘。”

近20年,随着这段历史更多资料曝光,已然确凿地证实了日军确实对南京实施了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血腥屠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前敌总司令朝香宫鸠彦王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中岛今朝吾等人指挥10余万日军城内城外血腥屠城,铁证确凿……

然而,近年网络也流行一些稀奇“传闻”,声称,日军中岛今朝吾第15师团的朝鲜联队,以及以台湾人为主的“波田支队”参与南京大屠杀,继而牵涉了朝鲜人和台湾地区土著参与南京大屠杀问题。

实际上,波田支队为日本长期侵占台湾,抽调九州熊本等地日本人编成的一个独立旅团,称为台湾旅团,驻守台湾之外与台湾人原无太多关系。

后来,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战线拉长,兵力不足,这才开始征召台湾土著民从军。

所以,网传台湾原住民加入日军,参加南京大屠杀实属无稽之谈。

此外,中岛今朝吾第15师团的朝鲜联队的提法,情况类似波田支队,侵华战争早期,查遍日军军制没有朝鲜联队提法。

这个传闻,同样无稽之谈。

南京大屠杀过去88年,这场国难,是我们必须直面的惨淡的历史。

压抑、愤懑、愤怒、悲伤之外,没有后人有资格藉口为前人去原谅和不原谅,蹭流量和贩私货。

那一代人的抗争和苦难,应该为后人敬畏和反思,尤其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调查,以及日军屠城证据的收集,尤其应该学习以色列的经验,学习他们为二战犹太人灭绝事件的责任,以及他们与现代德国的关系。

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对我们个体人而言,可能远比置于表面的愤怒和口号,更需要深层的反思和责任,以及长久的养育国民精神。

三、纪念那些于大屠杀中死难的中国战俘,更要敬畏他们参加卫国战争的功绩。

从南京大屠杀事件惊爆为世人知晓,至今,近四十年了。

然而,关于日军藉口南京大屠杀的原因和南京会战等历史,圈内少有深度研究,更多人却是一无所知。

《南京照相馆》热映之后,网络泛滥又是无数的抗战国军的军人懦弱,将官无能,望风而逃,束手就擒,麻木等死,引颈就戮等等叙事……

然后,他们以为的南京大屠杀,就是兽性日军对国军战俘们的屠杀。

读史如此,他们愤怒恼怒,语言刻薄,痛其不争。

多年以前,我也年少轻狂,对南京会战及大屠杀的认知大致如此。

然而,等到年渐不惑,看了更多资料、有了更多思考,我就为此前的无知,感到万分羞愧。

其实,如是尊重历史,能够耐心和独立地系统分析南京会战史料,南京屠杀资料,比较参战国军的更多抗战资料,我们很多“顽固”看法或者会逐渐改变。

当年,南京会战及南京保卫战,日军动用本土、台湾等多个战略机场支援、舰队、大批陆航和海航等部队之外,在南京前线投入8个野战师团及至少15万兵力参战。

需要注意,日军这8个野战师团的其中6个师团,均是日军常备师团,为日军绝对主力部队。

这也使得南京会战及南京保卫战成为抗战及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罕见在一次会战投入如此多的主力师团的会战。

就此,我军10万疲惫部队在南京防区顽强抗战,消耗日军攻势,使得日军参战部队物资消耗的大量减员,只能停歇继续攻势,轮番休整、补充,继而为我军战略转移、人财物撤退、组织以武汉为核心的第二道战略防御等等,争取了宝贵时间。

可以说,南京会战为我们以“持久战”打赢八年抗战,奠定了至关重要的战略基础。

当然,我军在南京会战确实遭到战役上的惨败。

但是,这个惨败确实更主要为敌我国力、军力过于悬殊所致。

日军飞机舰炮的绝对优势姑且不论,仅是日军投入南京会战的2个野战重炮旅团为主,集中了野战重炮,野战炮,高射炮,速射炮、步兵炮等,约700门-800门参加会战。

其中,日军参战南京会战的大口径火炮、野炮、山炮等,即为当时中国全军的大口径火炮总数的10倍以上,超过我军参战南京会战的大口径火炮总数40倍。

此外,日军在南京会战中还首次投入中型坦克及装甲车300多辆。

千万不要以为战争就是横店神剧,只要有了“亮剑精神”,就可以旱涝保收,用刺刀和步枪打败飞机大炮。

反之,在南京攻防战中,国军各部多由淞沪会战战场退下,并没有完全休整,新补充的没有经过战训,甚至不会开枪的兵员,总兵力10万余人,远远少于日军参战人数。

即便最为精锐的桂永清部、宋希濂部等为例,新兵比列高达60%。

可以想象,这些昨天还在四川、湖南、陕西、河南等地种田、上班、读书的年轻人们,缺乏营养、缺乏军训、缺乏装备,遑论上阵开枪杀人,可能他们大多数人提刀杀鸡、杀猪,都会哆嗦。

此刻顺便一问,如换作你,你可敢提刀杀鸡、杀猪?

如是遇到2014年的3·1昆明火车站惨案,你可敢于挺身而出,挡在你的同胞前面?

思考,远比仇恨更为宝贵。

言归正传。

这里,引用日军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上村利道回忆录用到战后统计数字,称我军在南京会战“阵亡3万多,突围4万多,被俘4万多(最多不超过5万人)”。

这样,如是除却部署南京外围及最快转移的徐源泉第二军团,南京会战各部国军突围战损率接近60%。

4:6。

这一惊人的比例数字,既可侧见战事惨烈、血腥,更是高度巧合国军老兵与战前补充无战训,甚至不会开枪的新兵比例。

无疑,当时被俘的国军,新兵占了绝大多数。

其他,没有资料显示淞沪会战、南京会战转移到南京的伤病军人的数字。

也没有南京撤退伤病军人的信息。

他们凶多吉少,史书无人记载,现在人更是一无所知。

总之,无论这些新兵是否上阵立功、或者临阵哆嗦,甚至举手投降,他们昨天为人子,为人夫,今年能够走向战场,鏖战累日,在火海弹雨中熬过来,就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了。

四、在中国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南京及牺牲军民,已然隐落史河,然而,他们无需后人如何评价,至于那些失落的光荣、壮烈的抗战功绩,总是不朽,总是应该让我等后人为之仰望,敬重。

日军屠杀南京军民及大部战俘的时间,主要发生在13日到15日。

这样,从南京城防攻守战打响,国军官兵激战数日,体能消耗极大。再到13日南京陷落日,滞留城内国军官兵被俘,这时,适逢腊月天冻地寒,再加上搏杀多日、饥渴交加、缺衣少食,身心折磨,或者本就战斗负伤……

再加上我军战败、南京沦落、信仰崩溃,他们年轻的脸庞满是疲乏,内心却又满是悲苦、绝望,常人难以想象。

于是,他们只能麻木挪动身躯,默然往屠杀刑场的路上。

沿途,看似由寥寥无几的日军士兵近距离押送,实际日军戒备森严,四周高地、建筑密布日军机动部队和机枪火力监视。

最终,他们绝大多数人相伴饥渴、寒冷、伤痛,走向了绝望、恐惧、悲伤、愤怒的死地。

南京持续近两个月的大屠杀中,被俘军人几乎被日军屠杀殆尽。

然而,历史却记住了他们的抗战功绩。

截止12月15日,南京城内零星抵抗消失。

参战国军扛住日军飞机、军舰、重炮的轮番狂轰滥炸,击毙日军超过7000人,造成日军精锐部队总伤亡,可能超过3万人。

在当时中日战力悬殊情况下,这个数字,足以证明南京会战参战官兵于绝境中的顽强抵抗和努力抗战。

谁有资格去指责他们不够血勇,不够坚强?

没有。

在敌我力量巨大悬殊态势下,南京会战参战官兵取得如此战绩,足以傲视台儿庄会战、昆仑关会战、豫南会战、滇缅攻势。

他们,同样确是我们民族的抗日英雄。

 

 

 

作者:流浪的橡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Lazyman8064 回复 悄悄话 说得非常好 国军牺牲惨重 以当时中国国力 已经是苦苦支撑 为国牺牲的英魂 每一位都值得尊重都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