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andstone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在家里特节约,浪费公家东西却不心疼,这是怎样的责任感?

(2024-10-20 06:42:13) 下一个

前两天中午在公园散步,经过一棵大树时,见到一名五十多岁的绿化工人一边开着水管浇水,一边刷手机短视频。过了半小时,我掉头回来经过这里,工人还在这个位置(那棵树非常好认),水管也没变过,水哗哗流,早已漫过树下范围,顺着柏油路流入另一侧的排水渠,她还在刷手机短视频。

作为一个经历过“引黄济青”,从小被身边所有人灌输节约用水道理的人,我实在忍不住说了一句:“不用一直浇一个地方吧?不浪费吗?”

大妈瞥了我一眼,很明显觉得我多事又讨厌,但总算还要点脸,看得出有点心虚,将水管扭了一个颇大的角度。

据我观察和猜测,中午可能是他们的休息时间,所以才会刷短视频打发时间。水管拉得比较长,她懒得走过去关掉,就这样一直开着,平时很可能就这样对着一棵树开足一个中午。因为刷短视频,她连间中走动一下,给水管换个位置和角度的事情都懒得做。

在日常生活中,这类事情其实并不少见。单位里的打印纸、公厕里的水龙头、酒店里的自助餐,被浪费的情况都不少。

从公德的角度来说,这个大妈当然很糟糕。不过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人,都会呈现复杂面貌,在家里就会变一副模样。他们可能会非常节省,光是在用水问题上,可能洗米洗菜的水都会留下来冲厕所,马桶可能攒几次才会冲一次……

这几年,老人在廉价邮轮上疯抢食物的难堪场面不少,许多人都将之归于几代人的饥饿记忆。因为年轻时的极度物质匮乏,他们缺少安全感,对资源的争抢意识已经深入骨髓。但仅仅归因于饥饿记忆,显然不能完全解释他们的行为。

正如有人所说:为什么会一边抢占资源,一边疯狂浪费呢?假设一个场景,如果邮轮上每顿饭都要另外付费,他们又会怎样做呢?他给出的答案是:“大爷大妈们一定会提前卤好茶叶蛋、带上大馒头,就着生黄瓜和榨菜,吃得嘎嘣嘎嘣香。你要想让他自费点个牛排啊烤鸡啊,他多半会认真地摇头,老年人不能吃这么荤腥油腻的东西,肠胃受不了。但如果牛排和烤鸡不要钱,嘿,肠胃突然就变强了!”

也就是说,在他们的思维中,自己额外掏钱和所谓的“公家资源”是不一样的。家里的水龙头当然要省着用,但公家的水龙头对着一棵树哗哗流上一个中午却无所谓。在自己家里上了厕所,马桶要攒几次才冲,但在公厕里,洗完手关不关水龙头,完全可以看心情。邮轮上的自助餐包在了船票里,相当于自己掏了钱,那就一定要吃够本,至于浪费的那部分,属于“公家”的,完全无所谓。他们在公私之间有一杆“双标秤”,公共资源能抢就抢,自己的能省则省。

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的钱无比节约,但对这个社会没有任何责任感。这其实也是社会常态,我一直觉得,“责任感”这个词在很多时候都显得特别可疑。比如说,中国社会最喜欢批评年轻人没有责任感的是老一辈,可这也是我眼中最没责任感的一代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一辈子连随地吐痰的毛病都改不了,你觉得他们真有责任感吗?

中国社会教育孩子,“长眼神”式的精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它不仅仅体现在待人接物上,还关乎自保。比如从小就会告诉孩子,在公交车上见到扒手切勿声张,至于长大了谨言慎行,千万不要批判社会阴暗面,也是无数家庭的主旋律。这当然是客观环境所导致,而且客观存在的风险超过了许多人的想象。但不管怎么说,“漠视社会责任”早已是这代人固定的生活选项。

当然,我并不是说只有这代人不行,因为社会风气向上很难,向下很容易。一代人没有知识没有逻辑,只有非黑即白、阴谋论和仇恨教育,制造的连锁反应可能会是很多代人。不过要说“责任感”,那些受过正常文明熏陶的人,普遍来说更值得相信,因为他们起码能分辨出何为真正的责任感。

在中国历史上,因为个体权利总被忽视,加上森严的等级制,“社会责任”是一个很可怕的词。一代代人要想如鲁迅说的那样“坐稳了奴隶”,过完贫苦但不惹事的一生,就一定要有“避祸之道”。避祸的关键就是“唯上”“唯权”“唯力”,比如在家要听长辈的话,听从盲婚哑嫁,在外要听父母官的话,该下跪马上跪,面对拿枪拿刀的大兵一定要乖乖的,至于公交车上的扒手,人家肯定是团伙作案,你一个人会被他们报复。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实际上是对立的。如今的中国社会,跟你大谈“责任感”的人,谈的也从来不是社会责任,而是必须与社会责任对立的家庭责任。

所以,假设在一艘邮轮上,两个老人带着孙子孙女出行,他们哪怕拼了老命,跟人打架,也要抢到食物,不能让孙子孙女饿了肚子,因为他们非常有家庭责任感。但如果孙子孙女吃两口就不吃了,大多数食物被浪费,他们根本不会在乎,只会说“别人都这样啊”“反正是包在船票里的”,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

现实,就是这么搞笑。

 

 

 

作者:叶克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