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

一人一故事,一梦一人生
全部原创,转载敬请注明来源
个人资料
海风随意吹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瞧瞧比利时(三)布鲁日

(2025-11-14 10:43:45) 下一个

 

星期天早上穿过安静空旷的街道,我们坐上七点半从根特去往布鲁日(Bruges) 的火车,半小时后到达了比利时最热门的旅游城市,闻名遐迩的“北方威尼斯”—— 布鲁日。

文采斐然的博主麦姐前不久刚写过布鲁日——《临死之前,必须去看一眼的城市》 她巧妙地借用一部英国电影 In Bruges 作为导入点,带着读者体验欣赏这座古城。 

受她启发,在 AI 为我安排的简明行程中,也掺入了一点文学元素,从而为干巴巴的流水账游记增添点儿温情 

布鲁日汇集了欧洲的历史、文明、艺术与美学元素曾给不少诗人和作家带来创作灵感19世纪末,比利时作家乔治·罗登巴赫Georges Rodenbach小说沉寂的布鲁日 (Bruges-la-Morte)引起关注这部小说被誉为象征主义的经典之作,同时也首次插入大量照片的一部小说。这部文学作品沉寂衰落了两三百年的布鲁日重新推入了大众视野,可以说是为布鲁日成为旅游胜地推波助澜。添砖加瓦

 

这座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世纪古城,12世纪便修建了城墙和运河系统,14至15世纪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商业港口之一是纺织品、香料、艺术品的交易中心。该城市的名字 Bruges 源自古荷兰语 brugge (桥),显示了布鲁士曾是水陆交通的枢纽。 

历史往往如此繁花似锦之后是繁花落尽。16世纪后,由于港口淤塞,海运通道受阻,布鲁日重要的商业地位被安特卫普 (Antwerp) 取代,城市逐渐衰落贫困萧条,淡出了大众视野,陷入了“沉睡”罗登巴赫甚至称其为“死亡之城”。 

直至19世纪后半叶一系列有关布鲁日古色古香中世纪风貌的文学作品面世,其宁静低沉的气氛吸引了不少英国和法国游客布鲁日逐渐成了旅游胜地,复活重生,昔日商船穿梭的运河上,如今是往来不息的游船。 

在此引用罗登巴赫的一句话“这座城市的每一座桥都像是通往回忆的门扉,每一滴水都在低语着逝去的爱。”这句话道出了布鲁日的魅力所在,其运河、钟楼、中世纪建筑、鹅卵石街道构成了一个特殊的、仿佛停滞在过去的空间。行走在布鲁日,有穿越时空的感觉令人思绪万千 

以下是AI为我打造的布鲁日一日游计划——起点和终点都是布鲁日火车站的城市漫步 (city walk) 路线。 

 

爱之湖公园 Minnewater Park  

布鲁日的爱之湖公园因其浪漫传说、田园风光和历史遗迹而格外迷人,吸引了不少情侣和文化爱好者 

传说少女明娜与战士斯特龙伯格相爱,因父亲违背其意愿的包办婚姻而逃入森林,最终死在恋人怀中。斯特龙伯格在此埋葬了她,并为她筑坝成湖从而得名爱之湖” 

湖上有座桥叫“情侣桥”(Lovers’Bridge),传说如果情侣一起走过桥,将获得永恒的爱情这一传说吸引不少情侣特此一起走过这座桥但是从桥面上看,这是一座非常普通,有铁栏杆的现代桥,我甚至都懒得拍照。然而,不得不说,立在桥上看爱之湖景色秀美面清澈,两岸倒影如画,湖里有白天鹅栖息。

 

   

 

亲吻桥Bonifacius Bridge 

假如没有情侣怎么办?不用担心,可以去“亲吻桥”。 

亲吻桥是布鲁日最热门的摄影地之一,真名是:波尼法爵桥 (Bonifaciusbrug)一般人称其为“亲吻桥”或“一见钟情桥”。此桥建于1910年,虽然不算古老,但采用了“修旧如旧”的风格,外观古朴,与周围的中世纪建筑完美融合。

    

   

桥身是由鹅卵石铺成,横跨面包师运河(Bakkersrei),一侧是圣母教堂,两岸是红砖老屋与垂柳,白天鹅在河里悠哉游哉,风景如画。 

传说走过桥后见到的第一异性是你的命中注定从而吸引了无数男女前来碰运气。这座桥也是情侣的打卡圣地,许多情侣在桥上合影,寄托对爱情的美好祝愿。因此,这座桥被誉为“最浪漫的桥”。 

哦,过桥后见到的第一位异性是瘦弱的老汉,弯着腰,远不如俺家那位健壮魁梧,别说一见钟情了,百见都无望有感觉啊。看来,这传说对已婚者或已有 significant other 者不管用。 

 

圣母教堂(Church of Our Lady  

圣母教堂布鲁日最重要的地标之一,因其世界级艺术珍品、历史地位和建筑高度而格外引人注目 

教堂的砖砌塔楼高达115.6米,是布鲁日最高建筑,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砖砌尖塔之一。教堂融合了哥特与巴洛克风格,外观庄重朴实,内部有高拱顶和彩色玻璃窗,展现中世纪佛兰德(指荷兰和比利时)建筑的精致美学15-17世纪盛行佛兰德建筑风格,即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并存,雕刻与浮饰丰富。 

   

圣母教堂最著名的藏品是米开朗基罗创作的白色大理石雕塑《圣母圣子像》,这是他在意大利以外唯一公开展出的雕塑作品

 

 

圣约翰医院博物馆(Museum Sint-Janshospitaal)  

这是欧洲最古老的医院建筑之一,始建于12世纪圣约翰医院原为中世纪的慈善医院,强调“无差别的照顾”,是朝圣者与病人的避难所。

 

  

医院庭院中有一座两个教士相拥的雕塑。这座雕塑并非传统宗教作品,而是比利时当代艺术家Berlinde De Bruyckere 的作品,描绘了护理者的疲惫和被照顾者的脆弱象征着对人类痛苦、死亡、关怀、同情的深刻回应。这件作品完成于新冠疫情期间(2020-2021)。 

一位上海朋友早我几个月乘坐维京邮轮来布鲁士,这座雕塑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她来自一个大家族,突然开放后,中有六位年长亲属相继因新冠去世,其中有她104岁的父亲,表哥90多岁的亲家公、70多岁的表姐等人她曾几个月因病痛和哀伤缠绵病榻,如今终于走出了悲伤,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这座雕像深深打动了她,两位教士身体交缠、面容模糊、透着疲惫、哀伤、温情和慈悲。听说当时忘了拍照,赶紧为她拍了一张(见下图)。

 

圣约翰医院的博物馆内有中世纪的病房、药房和修道院。因时间关系,我们只看了看医院外景,没有入内参观。 

依照AI的计划,我们是应该有时间参观博物馆的,可是那天我们撞上了布鲁日的马拉松。由于马拉松,老城区许多街道实行交通管制,拉起了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的警戒线。当我们打算前往下一个景点时,发现被困在运河的一侧,只得耐心等待马拉松结束,自然也充当了马拉松的啦啦队员。见下图运河边为赛手鼓劲的观众和军乐团。

   

 

玫瑰念珠码头(Rozenhoedkaai 

看了马拉松后,下一个景点是玫瑰念珠码头,也称玫瑰码头。码头的历史可追溯至中世纪,原为盐运码头,18世纪由于有商贩在码头附近出售天主教祈祷所用的玫瑰念珠而被称为“玫瑰念珠码头”。目前,这是布鲁日最常被拍摄的地点之一,教堂的尖顶、古老的阶梯屋顶柳树的倒影构成如画美景。同时,这里也是运河游船的起点之一,经常簇拥着众多游客 

 

圣堡广场(Burg Square  

从玫瑰码头步行三五分钟,来到了圣堡广场。这里原为佛兰德伯爵的堡垒所在地,见证了布鲁日从军事防御到行政中心的演变。广场四周汇聚了市政厅、圣血圣殿、布鲁日自由宫殿等,是城市权力、信仰与文化的交汇点,建筑风格多元,横跨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与新哥特式,一部“石头写成的城市史诗”(罗登巴赫不愧为象征主义大师吧?写得出那么美的文字)。 

布鲁日市政厅(Stadhuis van Brugge)建于1376年,是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最古老的哥特式市政厅之一,外墙拥有高耸角楼与雕刻丰富的立面 

圣血圣殿(Basiliek van het Heilig Bloed建于12世纪,这座教堂很奇特,上下两层、由两座风格迥异的教堂合二为一。下层是圣巴西略(St. Basil)教堂,建于1134–1149年,一座罗马式教堂,风格朴素、拱顶厚重。上层原为佛兰德伯爵私人礼拜堂,13世纪更名为“圣血小堂”,16世纪改建为哥特式,19世纪又加入新哥特式装饰,金碧辉煌。下图显示了两座教堂的风格差异。

 

  

除了建筑风格奇特,这座教堂之所以闻名是因为佛兰德伯爵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年)期间,从耶路撒冷带回装有耶稣圣血的水晶瓶(禁止摄影),供奉在上层教堂的圣血祭坛 

每年耶稣升天节,布鲁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圣血游行,届时信徒可瞻仰圣物。这一纪念仪式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由宫殿(Brugse Vrije)曾是布鲁日司法与行政机构所在地,管理周边村庄直到1795年。建筑融合文艺复兴与巴洛克风格,现为档案馆因我的粗心大意,没拍这座建筑的全景,忙着拍摄自由宫殿前骑车出行的一家人了,他们的快乐富有感染力。

 

位于市政厅与自由宫殿之间有一条连接圣堡广场与市集广场的古巷——盲驴巷(Blinde-Ezelstraat)。巷名是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无人知晓名字的来源,或许巷口曾有一家名为“盲驴”的客栈或酒馆。 

 

市集广场(Markt 

我们到达市集广场时,人山人海,这里是布鲁日马拉松赛的大本营,到处是跑完了马拉松的赛手和他们的亲友

   

市集广场是商业和社交中心,曾是中世纪布料交易中心,最繁荣时期,广场上设有380多个布料摊位。广场钟楼、雕像与新哥特式建筑环绕,是布鲁日的历史与文化地标 

雄伟的钟楼(Belfry)市集广场最引人瞩目的建筑于13–15世纪,高83米,366级台阶登顶,设有47座钟,每刻报时曾为火警瞭望塔与城市象征。 

我和同伴仰头望望钟楼,考虑到两人连续几天超载运行的老腿老膝放弃了爬钟楼的初念 

1845年,美国诗人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访问布鲁日时,写下了一首长诗《钟楼》(The Belfry of Bruges)。以下是这首诗的头几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世纪前,市集广场的清晨本人借助AI 而成的中文译文如下: 

在布鲁日的市集广场, 

矗立着古老褐色的钟楼; 

三度焚毁,三度重建, 

依然守望着这座城镇。 

 

夏日清晨破晓之际, 

我伫立在高耸的塔楼上, 

世界褪去了黑暗, 

仿佛寡妇脱下了丧服。 

 

布满城镇与村庄的大地 

灰色的溪流与雾气缭绕, 

如一面镶银浮雕的盾牌, 

圆润,辽阔,铺展眼前。 

 

城市在我脚下沉睡, 

这儿那儿的烟囱 

升起雪白的烟雾, 

如幽灵般消散在空中。 

 

清晨时分, 

城市寂静无声, 

而我听见 

古老塔楼中铁心在跳动。 

 

屋梁下, 

燕子高声歌唱, 

而沉睡在我脚下的世界, 

竟比天空还要遥远。 

 

英文原文: 

In the market-place of Bruges stands the belfry old and brown; Thrice consumed and thrice rebuilded, still it watches o'er the town. 

  
As the summer morn was breaking, on that lofty tower I stood, And the world threw off the darkness, like the weeds of widowhood. 

  
Thick with towns and hamlets studded, and with streams and vapors gray, Like a shield embossed with silver, round and vast the landscape lay.  

 
At my feet the city slumbered.  From its chimneys, here and there, Wreaths of snow-white smoke, ascending, vanished, ghost-like, into air.  

 
Not a sound rose from the city at that early morning hour, But I heard a heart of iron beating in the ancient tower.  

 

From their nests beneath the rafters sang the swallows wild and high; And the world, beneath me sleeping, seemed more distant than the sky  

市集广场中央的雕塑是纪念两位14世纪的布鲁日英雄:扬·布雷德尔(Jan Breydel)彼得·德·科宁克(Pieter de Coninck)。前者是布鲁日的屠夫,后者是布鲁日的织布工。1302年,两人领导了布鲁日市民反抗法国统治,击败法国贵族骑兵,缴获大量镀金马刺,誉为比利时的民族英雄。

 

下图为广场旁的省宫(Provinciaal Hof)曾两次改建,1787年改建为古典主义风格,1887年火灾后重建为新哥特式风格,现为省政府办公楼(由于马拉松的宣传牌,无法拍全整栋大楼)。  

 

贝居女会院 (Beguinage 

布鲁日的贝居女会院始建于1245年,是中世纪女性宗教社区的典范13世纪在低地国家兴起了为罗马天主教信徒建起的妇女社区成员是寻求侍奉上帝但不完全与世隔绝的女性,如寡妇或经济独立的女性。妇女社区的建筑群往往环绕庭院,内部包括教堂、医院等设施,并与城镇隔开。其成员保留私有财产并能自由退出未婚或寡居女性提供了一个既虔诚又自由的生活空间。 

布鲁日爱之湖畔贝居女会院如今仍保留着宁静的庭院约30栋白墙红瓦风格朴素独立屋舍、一座小教堂和一座小型博物馆。1998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入口处的三孔石桥和木门象征着与尘世的连接与隔离是布鲁日最宁静的角落之一布鲁日的贝居女会院目前仍有人居住。自1927年起,这里由本笃会女修士团体接管,至今仍作为修道院使用。

 

我们进入小教堂时,只见一位年长的修女正在拉绳打钟,之后又一名更年长的修女拄着拐棍,缓缓走出教堂 

   

 

夕阳下,踩着自己长长的身影,回到了布鲁日火车站,城市漫步的终点。搭车回根特布鲁日钟楼的钟声仍在脑海中回响 

在前往布鲁日旅行后,英国诗人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 (Dante Gabriel Rossetti) 1849年创作了一首诗歌《钟琴》(The Carillon)。这首诗的开头是这样的(中文译本是 AI 的杰作 

在古老的布鲁日小镇, 

在那古雅的佛兰德小镇 

当暮色悄然降临, 

钟声低沉又响亮,和谐交融, 

时而低吟,时而高唱, 

如诗人的韵律般变幻无常, 

那美丽而狂野的钟声回荡, 

从市集上的钟楼传来, 

在这古老的布鲁日小镇。 

 

英文原文: 

In the ancient town of Bruges, 
In the quaint old Flemish city, 
As the evening shades descended, 
Low and loud and sweetly blended, 
Low at times and loud at times, 
And changing like a poet's rhymes, 
Rang the beautiful wild chimes 
From the Belfry in the market 
Of the ancient town of Bruges. 

图片均为原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梧桐之丘 回复 悄悄话 真漂亮,如果能住上一年半载,该是多么的惬意。
新林院 回复 悄悄话 虽然布鲁日有“北方威尼斯”的美称,但建筑风格看起来还是更接近荷兰。
市集广场那幅照片(博文里倒数第8张),乍一看觉得好像到了阿姆斯特丹,狭窄的门脸,三角形的山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