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

一人一故事,一梦一人生
全部原创,转载敬请注明来源
个人资料
海风随意吹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千年修得父女缘

(2022-11-09 05:21:21) 下一个

大约两周前,《纽约时报》的 podcast 介绍了华裔女作家李翊云 (Yiyun Li)。我孤陋寡闻,以前未曾听说过她。

李翊云是北京人,北大毕业,1996年24岁的她来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免疫学博士学位。自从上了一门写作课后,她迷上了写作,在业余开始用英文创作,最后决定放弃读博,转行写小说。她的这段经历令我刮目相看,更厉害的是,李翊云从一开始就决定用英文写作,这更引发了我的好奇。

李翊云

根据《纽约时报》的介绍,李翊云(以下简称李)1972年生于北京,上个星期刚过了50岁的生日,已经出版了10本书,且获重大文学奖项多次,现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 。至于她为何选择用英语创作,《纽约时报》是这样报道的:

她记得在一次爱国主义宣讲后从台上扫视观众,看到一些人脸上有泪水,这让她有点震惊:她无法相信这些人竟然被她的话打动得如此之深。

“我觉得那是我与中文断绝关系的时候,”她说。“我知道中文很美。我喜欢中文诗词。但每当我说中文时,我总会想起那天我的话把人感动得流泪的情景。

或许有人不理解,既然中文这么好,为什么要舍弃中文?李认为语言无形中限制了一个人的思维空间。在特定时期运用自如的中文,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和创意。相比之下,英文不是母语,为我们展现出另一个视角,诱惑我们用新的方式思考人生,用新的文字表达自我。

事实上,李并未非常明确地阐明用英文写作的原因。我的解读是,她决定要摆脱中文的限制,用另一种语言、另一个视角、另一种思维去反思解读人物的命运和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她曾透过一篇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说了这样一句话:A new language makes you a new person (新的语言让你成为新人),颇有一种语言养育一种心灵/心境的意思。

两周前我去图书馆找到了两本李的小说。一本是她的第一本书《千年敬祈》(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也有人译成《一千年的美好祈祷》),另一本是《理性终结之处》(Where Reasons End)。看完了《千年》,刚开始看《理性》,今天就先谈谈《千年敬祈》吧。

这本书出版于2005年(李时年33岁),里边收了十篇中短篇小说,故事都以中国人为主要人物。十篇小说中的两篇——《千年敬祈》和《内布拉斯加的公主》被改编成电影,由好莱坞香港裔导演和制片人 Wayne Wang (王颖)执导。但是,这本书里最受人瞩目的不是这两篇小说,而是《不朽》(Immortality)。

导演王颖

   

《不朽》的叙述者是”我们“,非常符合中国近七十多年来的叙事风格,一群没有个性、没有姓名、不知道谁是谁的群众。故事从清朝末年的”大爸爸们“ (Great Papas) 开始,村里那些当太监的男人,牺牲了自己的男根,换取了朝廷发给的银元,以此养活了家族中的男女老少,保证了家族的香火不断。当大爸爸们到了暮年,都会回到村里养老,族人在安葬他们的时候,会把保留了多年、藏在丝绸袋子中风干了的男根放进棺材,这样大爸爸们以完整之身去往极乐世界。

1949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男孩在村里出生了。出生后不久,他父亲在喝得醉醺醺之时嘲笑了“英雄母亲”。他说:我家的母猪一下子生了十只小猪崽,是不是也算英雄母猪。仅仅因为一句“反动话”,他就被枪毙了。男孩的母亲很迷信,怀孕时天天盯着“独裁者”(李没有说明是哪位领袖,用了独裁者Dictator这个词)的画像看,因为她相信这会使她的孩子长得像独裁者。

果不其然,男孩长得跟独裁者非常相像,而且越长越像。小时候,他因是反革命的儿子经常遭到村里人欺负,直到有一天,母亲为了保护他,提醒村里人仔细看看儿子像谁,羞辱他就是羞辱了独裁者,大家吓得不敢再欺负他了。

文革中,这个男孩(已经是年轻人了)成了革命委员会的领导。文革后,又被传唤到北京去接受训练,以便在电影和公众集会上扮演独裁者。扮演者在公众的欢呼声和掌声中,迷失了自我,以伟人自居,婚姻大事上挑挑拣拣,直到中年仍单身一人。有一天看了些黄片后,决定去找妓女寻欢作乐,可当他刚摘下口罩,就被老鸨拍摄下来,并拿照片来勒索他。更可悲的是,这一丑闻不胫而走,他再也不适合扮演独裁者了,因此丢了饭碗,被遣返回村。在一个黑夜,他独自去了寡母的坟头,割去了令他失去一切的男根。

之后,“我们”去坟地寻找,他的男根不见踪影,因此也无法收藏到丝绸袋子里。我们担心的是,怎能送一个不完整的人去极乐世界?为此,我们每天为他的健康长寿祈祷,就像我们当年为独裁者祈祷一样。我们不愿意看到他的故事会终结。而且就我们看来,他的故事也不会终结。

这篇小说2003年发表在《法国评论》(French Review) 上,不仅让西方读者看到了他们不了解的中国历史,也展示出个体和群体在中国文化和社会中的地位。漫长的残暴的群体历史或许会让个人有短暂的喘息、甚至闪光的空间,但是群体政治、文化、历史随时可以吞没个体。因这篇小说,李翊云获得了《法国评论》颁发的普林顿奖。李顿时声名鹊起,成了引人注目的文坛新星。2010年《纽约客》杂志把她列为美国40岁以下最受关注的20位年轻作家之一。

至于这本书里被改编成电影的《千年敬祈》,说的是人与人之间无法跨越的沟通鸿沟,这在充满谎言的环境中尤为突出。这篇小说中的父亲从北京来美国探望新近离婚的女儿,女儿早出晚归,跟父亲没什么话说。父亲认定前女婿伤害了女儿,决定帮女儿走出悲伤。当他屡次三番想跟女儿交流的时候,女儿却以沉默来回应。有一天父亲又一次规劝女儿应该跟他分享离婚之事,女儿告诉他,离婚是她提出来的,她没有什么不开心。再说,从小就看到父亲在家里寡言少语,难道他也很悲伤吗?父亲的解释是,因为他从事火箭研究的保密工作,不便告诉家人。

与此同时,父亲遇到一位性格开朗的伊朗老太太,他俩的英文都非常有限,但是却常在一起聊天。除了“美国很好,美国很自由”是两人都会说的英文之外,很多时候他们是在用母语各说各的故事。由于双方包容开放的友好态度,虽然语言不通,却能感到对方在聆听,也能体会到对方的情绪变化。在女儿那儿频频碰壁之后,父亲向伊朗老太太述说了自己的困扰。能成为父女,那可是需要一千年的美好祈祷,然而,现在父女竟形同路人。

他还坦白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曾跟一名女同事非常谈得来。仅仅因为两人常在一起说话,领导认定他们在搞婚外恋,女方被调离了,领导要父亲承认错误。他觉得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拒绝认错,结果就再也不能从事科学研究,而被贬去管理资料。为了不伤害任何人,他许多年来在家里一直扮演着“火箭专家”的角色,其实家里人早就了解了真相,却没有人拆穿他的谎言。

说谎究竟是为了什么?父亲想起一贯被灌输的信条:我们需要做出牺牲,这才让我们的生活有意义。他为什么牺牲?他的生活有意义吗?这时候,伊朗老太对着阳光,举起了一片金黄色的银杏落叶让他欣赏。

《内布拉斯加的公主》说的是两人同时爱上了一名京剧演员。男的是同性恋,女的是大学生,因为六四都到了美国,而他们的恋人还在中国。小说主要描写了两人的心理活动。这部小说被拍成电影后,褒贬不一,不少观众认为故事太单薄,人物塑造得不够丰满。我自己觉得这部小说叙述政治背景的篇幅过大了,略嫌枯燥。

本书收集的其他短篇小说,故事都不复杂,而且都是发生在中国的事。也许因为作者的年龄,多数故事发生在文革后,涉及到六四、改革开放、贪污腐败、贫富落差等话题。这是一个新旧交接,各种价值观激烈碰撞的时代。李翊云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些小人物,如退休老人、大龄“剩女”、农民、未婚先孕的留学生等。政治、历史和文化与人格交织成个人的命运,充满悲欢苦乐的人生故事向读者揭示了陌生和熟悉的世界。

李翊云是讲故事的高手,读者很容易被带入故事。她的语言简洁清晰,所用词汇都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但是组织在一起,竟有了回味的余地。或许因为所用的词汇量宽度有限,细微之处难以表现到极致,文字显然不如英美著名作家。然而,这一段由非母语导致的“未达极致”的距离(即没有达到上海话里的“煞根”),给了读者更多想象、诠释的空间。不期之中,文字的不足反衬出作者的母文化,文章能写到模棱两可、话中有话、任人自由解读,是何等的不易。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吧。

(所用图片均来自网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7)
评论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杜鹃盛开' 的评论 : 我也不知道这位,直到听了纽约时报的播客。谢谢杜鹃临帖。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枫渔' 的评论 : 问好枫渔!哈金比她出道早十多年。这位我也是无意中听到的。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介绍,以前还不知道这个作者。
枫渔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感谢海风老师的介绍 让我可以知道这样一位作家。这位作家让我想到了另一位华人作家 哈金。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平等性' 的评论 : 谢谢平等临帖。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姐好分享,多谢介绍!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园园好!可能我误导读者了,这些都只是短篇小说,每篇才三十几页,写不了复杂的故事,而且是她的第一本书。之后她又出版了九本,多数是长篇小说,写长篇,故事会复杂起来。祝园园快乐安康!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谢谢荷花的抬爱。跟你一样,我也是孤陋寡闻,从未听说过这位李翊云,直到最近听了纽约时报的播客才知道这位有才气的女作家。顺祝安康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鲁钝' 的评论 : 谢谢鲁钝,你的注释让我知道自己没用错词,想表达的就是这个“到位”的意思。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艾唱' 的评论 : 谢谢艾唱来访,李翊云确实值得关注。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介绍华裔作家李翊云,转行用英文写作,不是凡人啊!不过读了海风对几篇小说的介绍,确实有同感,情节显得单薄。在美国要想写出《追风筝的孩子》那样的异国人物与风情的畅销书,太不容易了。
canhe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介绍用非母语写作的华裔作家李翊云,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之前听过严歌苓,哈金。非常赞同一凡给海风书评的点评:海风的书评是文城的一景。叹服海风超强的理解力,并且总可以把这种理解用优美的文字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100喜欢海风的文笔,谢谢海风的好分享。
鲁钝 回复 悄悄话 上海话里的“煞根”,有到位,尽兴之意。
艾唱 回复 悄悄话 值得敬佩的才女,谢谢海风分享好文。以前真的没有听说过她呢,以后一定要读读她的作品。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pot321' 的评论 : 谢谢点点!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精彩!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葱葱,快乐安康。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JKCB' 的评论 : 谢谢来访留言。可能就是一分为二,似是而非,瑕疵不一定是瑕疵吧:)。
TJKCB 回复 悄悄话 Insightful! Wow spin of interpretation: "或许因为所用的词汇量宽度有限,细微之处难以表现到极致,文字显然不如英美著名作家。然而,这一段由非母语导致的“未达极致”的距离(即没有达到上海话里的“煞根”),给了读者更多想象、诠释的空间。不期之中,文字的不足反衬出作者的母文化,文章能写到模棱两可、话中有话、任人自由解读,是何等的不易。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吧。"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lfie' 的评论 : Thank you for stopping by. I guess individuals deal with the past in their own ways. It takes a lot of courage and effort to write about pain, sorrow, and loss. Li writes about some seemingly ordincary life experiences, so ordinary that many Chinese take them for granted. Yet, when examined from a "new" angle, these experiences provoke readers' thoughts, reflections, and reevaluations. Don't you agree that this process of refining our views is what learning is about?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弄弄好,写英文的确是在用另一种思维,挺有意思的。等儿子上了大学,你就可以用英文写作啦:)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里人家168' 的评论 : 谢谢山里留言。我觉得她的书虽然得了不少奖,还是跟一流作品有点儿距离,没事干再看吧:)。(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问好菲儿,不是我的安妮,是每个人的。读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觉在诠释作品,一千个读者一千种解读:)。周中快乐!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用英文写作,一定是用英文思维。用英文思维写中文的环境不太容易,毕竟是两种语言。我曾经有过英文写作的冲动,因为那时用英文思维,有了孩子就不行了,得教他中文。谢谢海风老推荐好作品:)
elfie 回复 悄悄话 I heard this on the Daily podcast. I also hate China's political party and the atrocities it has committed but I wouldn't use this as my own gain. Because I feel disgusted to see authors reenact what happened in history, except for the Holocaust. "Never forget, never again". What the communist party did to Chinese people were totally unthinkable crimes but it also makes me feel ashamed of being their prior subordinates. What was I? A child that was brainwashed to believe in the glories but not seeing the gory? I'd rather bury the past memory even though it still pains me to have the nightmares.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好分享,这个真不知道呢!
山里人家168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的精彩介绍,以后有时间也找来读读。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1

哈哈,跟着海风姐读书。我写了你的安妮:)

猛一看,还以为在说《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追风筝的人”作者的书。李翊云不知道呢。多谢海风姐介绍。说起英文写作,我有哈金的签名,听过他的座谈会。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周中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谢谢二郎指点。什么八卦故事?我去网上搜搜看。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鲁冰花' 的评论 : 谢谢冰花临帖。这位李作家才50岁,比我年轻的都好看:)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绿珊瑚' 的评论 : 珊瑚好,她的书我可能看过一遍不会再看第二遍,借来看看就可以了。:)你们那儿也下过雨了吧?雨水终于来了,很开心:)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此岸_彼岸' 的评论 : 跟两岸同感,很佩服这些乐于挑战自己的人。我是佩服别人一下而已,到了自己头上,一定挑轻松的做:)。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谢谢沉香临帖。这位作家写得还不错,因为是我们熟悉的文化背景,读起来比较容易。祝沉香周中快乐!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煞根来自英文second,用本地方言读还很到位,据说背后还有一只只八卦故事:)
鲁冰花 回复 悄悄话 进来眼前一亮,以为那照片是你呢。谢谢介绍,海风读书这么快,又有独到了理解。。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谢海风的书评,表达得真好。我也要去图书馆借来看。
记得以前因看书评就去买了那书,但读后觉得远不如书评写得精彩。
此岸_彼岸 回复 悄悄话 没有听说过她,谢谢海风分享。李翔云对自已挑战,活出了自我,特别令人佩服。海风也可以试试?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姐的精彩介绍!我也不知道有这样一位厉害的小说家。海风姐也很厉害,书评一如既往地写得精彩,文字不多,却能让我们很清晰地明白书的梗概和含义。回美国也去图书馆找来读读。顺祝海风姐周中愉快!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我生活着' 的评论 : 生活好!曾经想过,但不知怎么又回到了中文:)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丹黎好!中国人用英文写中国的故事,阅读起来比较容易。但是李翊云确实有才华,读第一篇没感觉,连看了十篇她早期的短篇小说,发现她很有创意,叙事风格也不完全一样,而且能看到她语言的进步,是个非常聪明勤奋的作家。
我生活着 回复 悄悄话 敢于挑战自己,用外语写作。海风也可以试试。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谢谢墨墨临帖。电影我也没看过,这两个短篇故事情节不多,有点好奇电影改编得如何。周中快乐!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一凡说得真好, 同感。 “叹服海风超强的理解力,并且总可以把这种理解用优美的文字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没看过她的书, 听说过这个人,说是和哈金的风格有点像。 海风分享给大家太好了, 我准备找到她的书看一看。 和“独裁者”很像,哈哈。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好像看过相关报道,但是小说和电影都没看过。谢谢海风姐的书评,非常棒。有时间也找来一读。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为了改错,重发了一次。

xiaxi2022-11-08 19:30:45
谢谢海风姐介绍,以前不知道李翊云,的确很优秀。
-------------------------------------------
谢谢遐西留言。要不是《纽约时报》最近的文章,我也不知道这位作家。

寒一凡2022-11-08 16:24:26
海风的书评是文城的一景。叹服海风超强的理解力,并且总可以把这种理解用优美的文字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
谢谢一凡的鼓励。只是分享我的解读,能得到你的肯定,我很开心:)。

梧桐之丘2022-11-08 16:21:18
看来南京话里的”煞根“是从上海传来的,南京人还讲“煞渴”;谢海风介绍,最近你的导读书评让我受益,因为读了你的书评,感觉”煞根“。
-------------------------------
谢谢梧桐抬爱。其实我也不清楚煞根的“原产地”,但是上海人会用到这个词,便以为是上海话。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