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的惊喜是,接到了峰峰的电话,之前我跟她失联十多年了。
峰峰是78级大学生,我曾教过的一个班的班长。78级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大学生,那时社会上聚集了多届高中初中毕业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报考大学的太多,78届录取后,又扩招,录取年龄从28岁放宽到30岁以下,峰峰是扩招进来的。峰峰那个班,有文革前毕业的高中生,30岁了,也有应届生,18岁,班上一半学生的年龄比我大。
峰峰是文革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来上大学时已结婚,刚生了孩子,舍下几个月大的婴儿,重回校园。彼时学生一概要求住校,周末才能回家,她比未婚年少的学生要辛苦得多。峰峰心地善良,办事能力超强,接人待物沉稳得体,深受同学尊敬。
78级学生尚未毕业,我就出国留学了。八十年代末回国做研究,峰峰特意召集了师生聚会,得知她毕业后在外贸公司工作。由于业务能力强,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已做了科长。
九十年代初,峰峰被外贸公司派来美国常驻,有了移民美国的念头。常驻回国后,她就辞了职,转去香港中信工作。有一年我去香港参加学术年会,受邀住在她那里。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香港住房的狭小,房间里放了一张床一个小柜子,走路都得侧着身。峰峰像大姐姐一样关照我,把去大学的公车路线写在小纸条上,一早送我去车站,塞给我坐车需要的硬币,再三叮嘱,有事给她办公室打电话。晚上我回到她家,热腾腾一桌子的菜,她一个劲儿催我:吃啊,吃啊。
她的练达、魄力和善解人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她在,特别安心,因为我深信世界上没有她搞不定的事。
二十多年前,她为了女儿敏敏上大学的事跟我联系。那时有个规定,在读大学生不能出国留学,而她一家三口的绿卡那年秋季可以下来。因此,敏敏从重点中学毕业后,放弃参加国内高考,准备移民美国后,申请第二年秋季入美国大学。我告诉她,其实全然不用等,移民后,敏敏春季就可以去社区大学,念完基本课程,过两年再转校念完本科。
当时,峰峰在中信当部门经理,丈夫是上海一家工厂的技术领导,工作之余,还要照顾两家的老人。他俩决定工作维持现状,于是就有了个问题,敏敏去哪儿上社区大学?
我让他们送敏敏来我家,本地有个不错的社区大学,他们可以先看看学校和环境,满意的话,就办入学手续。至于敏敏的住宿,可以在学校附近找个出租屋。峰峰一家来了,两个星期办完了手续。那时敏敏差三个月才满18周岁,某人自告奋勇当了敏敏的监护人。
其实,敏敏根本不需要我们的监护,她天资高,懂事,办事能力很强。社区大学的理科课程,对于上海重点中学出来的,基本是复习。加上峰峰从小教敏敏英文,沟通不成问题。入学第一个学期,敏敏就被教授看中,当了数学辅导。这样的孩子,在学校自然是优等生。
父母原本希望她专心学习,但是敏敏独立意识强,尽量为自己挣生活费。有一天她来电话,让我去拿菜,我觉得很奇怪。原来她去农贸市场买菜,跟摊主聊天,摊主正在找看摊的。九十年代工资低,看三个小时给二十块钱。敏敏一听来劲了,每周去看摊,还跟周围的小贩打成一片。收摊的时候,摊主会把一些剩下的菜免费送给她,她跟其他小贩互相调剂,互换瓜果蔬菜,多得吃不了,还拿来孝敬我。
至于敏敏的商业细胞,更是让我大跌眼镜。她跟同学合租了不带家具的公寓,两人淘来10刀的旧沙发,过了一年要搬家,敏敏决定出售旧货(garage sale),10刀的旧沙发,被她卖了25刀。住在隔壁的老美也有旧货要卖,自己又不愿看摊,让敏敏帮他们一起卖了。敏敏同意了,但有个条件,要收百分之十的“寄售费”。出于情面,我肯定无法对邻居开这样的口,但敏敏认为,劳动应该得到报酬。
敏敏一年半(包括暑假)就念完了两年的课程,去UCLA念商业经济,重点放在会计学。千禧年毕业了。刚毕业,没工作经验,要进著名的会计事务所非常难。正巧美国十大会计事务所之一在上海开了分公司,于是敏敏决定“曲线”打进职场。那时海归不多,敏敏的学历和一口流利的英语让她在上海轻而易举获得了工作。在上海工作两年之后,又转到纽约总部工作。
在敏敏求学期间,中国正在改制,不少国营厂面临财政危机。峰峰以自己的名义注册了一家外贸公司,本意是帮助丈夫的工厂向海外推销产品。但是不久发现,老旧的产品在国外没有市场,而来单加工的市场不错。本来打算在丈夫的厂里来单加工,遗憾的是,国企臃肿庞大,办事效率低,设备老旧,员工也习惯了吃大锅饭。峰峰当机立断,让丈夫辞职,找经营比较灵活的乡镇企业做加工,由丈夫质量监督。夫妻配合默契,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峰峰辞了职,全力经营“夫妻老婆店”。
由于质量把关严格,有好几家海外供应商愿意长期合作。他们那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客户源,决定自己在浦东开办产销合一的公司,建造了厂房,进口了新式设备。峰峰继续主管海外销售,丈夫终于又回到生产管理的老本行。
敏敏原先打算在纽约生活了,可是三十多岁的时候,被父母召回上海。他们年龄渐长,生意红火,需要人手帮助打理,同时,也希望女儿有一天能接管公司。于是敏敏带着新婚的丈夫,回到上海。不久,敏敏生了个可爱的儿子,峰峰夫妇乐得合不拢嘴。
这次跟峰峰联系上,才得知在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丈夫突然脑溢血,瘫痪在床一年多,前几年去世了。丈夫患病期间,敏敏成了公司的顶梁柱,峰峰是一家的主心骨,一边帮助女儿管理公司,一边照顾一家老小。
至于敏敏的丈夫,峰峰的女婿,跟这家人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这位东北女婿对琐碎的实务缺乏兴趣,幻想成为摄影家。他的动手能力极差,小事都做得错误百出,别人还批评不得,动不动就火冒三丈,这是他引以自傲的“大男子气”。他没搞清楚,落户到女家,又是如此聪明实干的人家,是需要学习一点技能和忍让的,结果,敏敏跟他离婚了。
眼下,有几百名员工的公司,主要靠四十出头的敏敏领头。峰峰虽然年过七十,每天仍旧去公司,帮敏敏出出主意,处理事务。峰峰好像生来就是个生意人,她认为业内竞争不能仅仅靠压低价格,别人卖一元,我卖九毛九。她们注重的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面向较高端的市场。为了确保质量,所有原料从国外进口,加工完了,再返销国外。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母女俩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商业缝隙。疫情期间,不少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但是跟峰峰谈话,感受到的是她的自信和淡定。或许她已经在商海中奋斗四十年,绕过了太多的暗礁险滩。
于母女俩而言,孩子是最重要的。每天早上,敏敏送八岁的儿子上学,下午三点,峰峰结束工作,去学校接孩子回家,为一家人准备晚餐。三代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充实。
我问她现在封在家里,情况如何?外孙上的是地处浦东的美国学校,在家上网课。美国学校作业不多,重在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结果外孙每天盼着上网课,不用大人督促。敏敏关在家里远程上班,需要向外商解释无法按时交货的原因;跟政府打交道,希望得到部分复工的批准;跟原料供应商落实交货日期...... 千头万绪,听着都是难办的事,可是峰峰说得云淡风轻。为了保证家里一老一小的营养,敏敏还成了团购的团长。
我真是打心底里佩服这对母女,聪明能干,大度豁达,两位女豪杰勇敢地撑起了一爿天。祝福她们!
特别喜欢她的故事,了不起的母女,上海的事情读着亲切。也同意追忆,几十年的励志故事条理清楚!
也为海风姐的叙述点赞,这几十年的奋斗家史何止千头万绪,海风姐却徐徐道来,条理清楚,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