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我们的故事

有人爱,有事做,有期待。我的故事,我们的故事,追忆过去,拥抱未来。
正文

在澳洲打工的那些人和事(三)

(2020-09-16 06:35:17) 下一个

Good onion!

初入打工之门,一个很大的挑战是语言。虽然我在中国大学的专业是国际贸易,每天都在英文中摸爬滚打,到了澳洲之后,还是被澳式英语震撼了一下。

在中国上本科的时候,有一位特邀嘉宾讲授外交礼仪,不知怎的说到了澳洲口音,他举了一个例子。在飞机抵达澳大利亚之际,你会听到机长兴奋地宣布:“Welcome to Australia to die!”你千万不要惊慌,因为他说的不是“欢迎你到澳洲来死”,而是“欢迎你今天到澳洲来”(“Welcome to Australia today”)。彼时当个笑话听听,未曾想两年后踏上澳洲土地,亲历了如此神奇的口音。

这个笑话表露了澳式英语发音的一个特点---- 把“a”的音发成“ai”。澳人还会把“o”音发成”au”, “a”和”e”有时也很难区分。

我的一个朋友的朋友,初到澳洲,过了一段时间,感觉非常蹊跷:“为什么许多澳洲人叫我Mike?我的名字并不是Mike呀!”大家帮他分析了一下,结果发现,澳洲人说的是:“How are you going, Mate(你近来怎样,哥们儿)?”因为他们把Mate中的 “a”发音成了“i”, 这位朋友就以为他们叫他 Mike。总之,这类的笑话数不胜数。

刚开始在餐馆工作的时候,比较头疼的是接电话送餐。由于看不到对方的口型和肢体动作,又缺少面对面交流的亲密感,所以对听力是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客人说自己地址的时候,讲得非常快,经常吞音、合音。我这种新手,只好请他们把地址逐个单词地拼一遍。即便这样,因为分不清他们说的是a还是ai、o或是au,又不好意思让客人多次重复,所以出了不少错误。后来,老板娘教我,记下地址后,一定要向客人重复一遍,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需要逐字确认。例如:确认“have”的拼写就说:“是不是h for harry, a for apple, v for victor, e for Edward?”。这样虽然花费的时间稍微多一些,但降低了误差。

那时候,为了不错过客人打来的电话,老板娘安装了一种服务,叫做“call waiting (来电等待)”。就是当你正在通话中,有另一个电话打进来,你可以听到电话铃声,然后让第一个通话者稍候,切换到另一条线与第二个人通话,并可以在两条线之间切换。有的时候正在努力分辨客人在说什么地址,第二个电话就打进来了。刚放下第一个电话,第三个铃声又响了。有时候按错了键,把客人挂掉了;又有时候一口气接了四五张订单,都没有时间送到厨房。于是,在心中暗骂电话公司发明的这种赚钱损招。

后来,我终于想了一个办法,客人要订餐,先问他们的电话号码,这样即使不小心挂断了电话,还可以再打回去补救。

大多数客人还是很友好的,甚至贴心。当我告诉他们我是新手,请他们重复地址的时候,他们会耐心地放慢说话速度。他们也会说:“你告诉司机,我会把前门外的灯开着,这样他就容易找到我家了。”,或者,“告诉司机,到了xx路左转,过了第二个路口,第一个门就是我家。”据司机讲,送餐时他还时常会收获小费。

回到澳式英语,除了口音,澳洲人还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与在中国上学时学的知识颇有差异。比如:在中国学英语打招呼是这样的:“甲方:How are you?”;“乙方: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甲方:I am fine too. Thank you.”。而在澳洲打招呼是这样的:“How ya goin’ (How are you going)?”,或者“Geh day (Goodday)”,再或者“Howdy”。

澳洲人喜欢在单词的末尾“i/ee”化或“a”化单词,效果是听上去比较随便、轻松。他们管biscuit(饼干)叫bikky,管breakfast(早饭)叫brekky,把sick leave(病假)叫sicky,把smoke (抽烟)叫smoky,叫sandwich(三明治)为sanga,连大名鼎鼎的金拱门都有了澳洲小名“Macca’s”澳人还谑称自己为Aussie。

话说有三位五十多岁的男士,是我们餐馆的常客,周六必到。他们点了酒水和饭菜之后便轻声交谈,应该是好哥们(用澳洲话叫“mates”)吧!几次之后,我注意到其中一位戴眼镜的男士在我上完菜后,总是对我说“Good onion”,中文直译是“好洋葱”。我好生奇怪:这是什么东东?他很喜欢我们厨师做的洋葱吗?可是洋葱只是菜里面的点缀呀!

一来二去跟他们熟络了,有一次他再次说了“Good onion”后,我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问他为什么总称赞我们餐馆的洋葱。这位男士不禁一愣,一头雾水的样子。于是,我又把我的问题详细解释了一下。坐在他旁边的那一位男士似乎明白了,先是哈哈大笑,随后告诉我:“他说的是’Good on you’!”原来,这是澳洲的一个俚语,相当于“Well done”或“Good job”,意思是称赞我,表示感谢。由于他把on和you连在一起,并且加上澳洲口音,被我听成了好洋葱!

起初觉得澳洲口音有点土,一些英美人蔑视“澳憨”,拿澳式英语开玩笑。2011年10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出席在澳大利亚柏斯举办的英联邦首脑会议,会议的一个议程是修改了英国的王位继承法,允许长女继位。事后,时任的澳洲女总理吉拉徳与卡梅伦闲谈时称:”This is good news for sheilas everywhere.”(“这对于全世界的女孩都是个好消息。”sheila在澳洲俚语中是女孩的意思);后来在宴会上,卡梅伦模仿了吉拉德带有澳洲口音的这句话,虽然没有恶意,但是遭到了澳媒的严厉批评,险些引起一场外交纠纷。

在澳洲时间久了,居然喜欢上了这种轻松惬意、略带自嘲的口音。如果到海外旅游,在茫茫人海中猛然听到澳洲口音,还真有些“music to ear (很受听)”呢!就好像在国外多年,忽然听到悦耳、清爽的北京话,会怦然心动,兴奋不已。

2020年7月18日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风吹时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