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1.38 永难忘却的记忆

(2023-06-09 15:32:49) 下一个

永难忘却的记忆
还爱霞(6424)


1966 年3 月8 日,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6.8 级大地震,其后又于3 月22 日发生了7.2 级强震。那时我们是地球物理专业大二的学生,还在上基础课,尚未接触专业课知识。地震发生期间,二系全系都在北京海淀冷泉密云水库引水工程工地劳动。7.2 级强震发生后不久就接到科学院的通知,要调我们全班到邢台震区参加现场地震工作。

3 月26 日凌晨,我们乘火车到达石家庄,随即乘部队派来的军用卡车奔赴科学院邢台地震考察队所在地——宁晋县耿庄桥,我们刚去就和到耿庄桥视察的李先念副总理一行不期而遇。到达灾区后,看到地震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耿庄桥附近整个村子的房屋基本都倒塌了,地震考察队只能在临时搭的帐篷中进行工作。震区麦田里有不少喷沙喷水孔,道路和河边仍然看到不少地裂缝。同时余震不断,我们去的当天晚上23 时就经历了6.5 级地震的考验,人在帐篷里站立不稳,东摇西晃,头晕目眩。这是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地震的巨大威力。

全班同学被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同学参加地震宏观考察组,与老同志一起赴邢台各地对地震等级进行宏观考察;一部分同学去临时地震台网站工作;我们五个女生被留在了耿庄桥,加入了地震分析组。

我们在朱传镇和林邦慧两位组长的指导下工作,在地震图纸上量取地震波的纵波P 和横波S 到时及时差、S 波的最大振幅,把每一个流动站点测量数据填表造册,然后由老师们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多个流动台的到时数据查阅走时表计算地震发生的时间,利用震幅计算震级,用交切法确定地震位置的经纬度。再把每一个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称为
地震三要素)登记建表编辑成“地震目录”。

周围流动台站的记录图纸送到的时间大约是每天傍晚时分,有一天大约夜里十点钟了,有个流动台图纸还没送来,组长就临时派我坐吉普车到流动台去取图纸。夜深人静,道路坑坑凹凹,十分颠簸。这是我第一次坐军用吉普车执行任务,感觉责任重大而光荣。待到取到图纸返回分析组时己是深夜了,但老师们还一直等着图纸进行分析,由于工作量大,他们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老一辈地震工作者们那种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地教育和感染着我们,让我们终身受益匪浅。

邢台地震发生后,周总理三次视察地震灾区。在他第三次视察过程中,我和我的同学们千载难逢地得到了和总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那是4 月1 日的下午,天气阴冷,总理穿着大衣,戴着帽子,端着大家熟悉的右手臂,下了直升飞机,直接站在一辆大卡车上,向周围聚集的人群讲话,号召大家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群众大会上讲完话,总理就来到了地震考察队的帐篷中视察,看望地震科技人员,分析组由林邦慧主讲,朱传镇补充向总理汇报,并展示了邢台地震观测分析图表和最新预测情况,总理听得很仔细,不时地插话询问一些细节。

听完汇报后,总理一一询问在场人员的情况,包括年龄、哪个地方人、哪个学校的。当时我和同班同学杜顺芳正紧挨总理一侧站立。当总理知道林邦慧同志是广东汕头人时,总理立即风趣地用广东汕头话说了一句“吃饭”,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当总理知道张国民是科大地震专业的研究生时,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地震预报在我们这一代可能不能实现,但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

总理的教诲和期望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是我终生都难以忘怀的。这难忘的时刻曾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周总理那高大而慈祥的身影又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中。照片中从左至右是:张国民、周总理、杜顺芳、还爱霞、朱传镇。

4 月中旬,由于科大、北大地球物理专业的毕业班同学从农村四清一线调到地震现场工作,我们班又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毕业后,我们曾多次努力想回归地震台站工作。可惜由
于文化大革命而失之交臂,最后只好进入了气象部门工作。可每当看到当年和总理合影的照片时,总觉得命运弄人,十分遗憾。今生蹉跎过,愧对此殊荣。

(本文网上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3d6785c0102wrpu.html)

《科大瞬间》文学城编辑部
许赞华 803 | 陶李 8112
刘扬 815 | 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 | 陈锦雄812 | 余明强 9115
陈风雷 786 | 沈涛 822 | Jay Sun 836
吴钧 856 | 王901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