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扭转乾坤

(2025-07-09 00:13:26) 下一个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扭转乾坤
何剑鸣(851 )

从我们 152 楼到第二教学楼,整整一千步,真的,我曾数过,门到门,中间会经过校医院和布告栏。布告栏就像北大的三角地,风云际会之时也曾人头攒动,不知道现在都还在不在了。布告栏东南,就是“孺子牛”雕像,是 78 级师兄师姐留下的。这雕像甚是怪异,两头牛顶个球,怎么想怎么跟名字搭不上边。科大里怪事多啊,反正这个问题我一直没答案。

记得开学没几天,有人从系里借了台照相机,拍些照,给亲人寄去。眼镜湖、一鉴亭,拍摄最多的地点是孺子牛。不只是我们这拨人,还有其他学生在拍照,跟牛合个影还不容易呢!虽是水泥铸的,那两头牛气势非凡,跟当时学校的声望相符。

后来在科大校刊里曾读到 82 级沈涛的文字:“图书馆东南角矗立着的石雕“孺子牛”能给人以震撼、启示和力量。那两条牛双目圆睁,低首蹬足,用犄角、用阔背奋力推动地球,大有扭转乾坤之势。看着这孺子牛,你仿佛感到它周身有奔涌的热血,感到它喘息喷吐的热气,听到它短促而振聋发聩的咆哮。我惊叹于那惊心动魄的一刹那,折服于那粗犷、神奇的力之美。” 呦!写得够玄乎的。

我在合肥四年,平均一天要经过这个雕像五次吧,怎么着也看了孺子牛一千多眼。人家王菲唱了句 “只为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 就一举成名,这孺子牛不知帮助多少科大人成名成家呢!


孺子牛雕塑

离开学校后几乎就没回过合肥。后来有了微信,它完全改变了以前的人际关系,把交际圈无限扩大。在科大校友的一个群里,遇到了一位 78 级的师兄黎昊,有人介绍他就是孺子牛的功臣,于是大家请他讲讲内幕,黎师兄开始不愿意,耐不住大家逼迫,只好打开话匣子。

“提起来都是泪”!

“咱 78 级毕业时,校学生会里 78 级学生牵头,打算献个雕塑给母校作为毕业礼物。我们要求各系出一位代表开会讨论,我是计算机系代表。在方案阶段,主要是蹇阳、路阳、程树深、陈一滨、王立群和我内外跑动。后来大家毕业,陈一滨把所有东西交给我:请完成!”

“我们开了很多的征集意见会。一次,陈为(786/796)提出 “扭转乾坤” 的方案,两个牛转动地球,名字是谐音。如此这般地征集了十几个方案,我们又联系了许多合肥的艺术家,把这些意思告诉他们。艺术家们做出了不同的模型,完全是免费。同学们民主投票选中了‘扭转乾坤’。”

1983年,正是国家开始改革开放、百废俱兴、大干一场的时候,“牛转乾坤”正反映当年一代大学生视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风貌。不过,“牛转乾坤”跟“孺子牛”的意思相差万里啊!

“定下了设计,我们联系到了韩美林。当时他是在安徽最有影响的画家,声名远播,当年还常驻合肥。韩美林看了我们的设计,也认为意境很好。可是他太忙,他介绍了程连昆、程连仲一对名不见经传的双胞胎兄弟帮助完成。”

“程氏兄弟当时不太出名,基本是免费为我们制作。怕被雨水淋,稿子的放大是在学校一个地下室完成的。当时是暑假,天气热、潮湿,一盏 300 瓦的灯泡,点上一个多小时就炸掉了。在地下室,当时还有人种蘑菇,虫子很多,而大家又嫌热,都光着膀子,每天免不了受蚊虫折磨。但人不能离开,都是人工搅拌水泥,要盯紧不能有气泡。”

“学校给了经费了吗?”我问。

“没有。全是 78 级毕业生一起集资,凑了大约四千块钱。那时候的四千可不是个小数目,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差不多十五元,很多人一捐就是半个月的生活费,我也捐了五元,那个月只能咸菜配馒头了。”

“最后我还剩了一千七百多块,和陈一滨商量后都给了程氏昆仲,权算辛苦费,校方一元现金没给。不过,他们把当时的房产科科长找来,对我说:‘工地上的水泥、砖和小工,你都可以用'。当时我们想做个青铜的,经费不够,退而求其次用水泥,最终连标准水泥都没做好,球上有一大道补痕,实在不忍直视。”

“怎么后来叫这个名?”有人问。

“雕塑做好了,根据同学们的选择,命名为‘扭转乾坤’。不过,当时校方回应是:‘雕塑不错,但‘扭转乾坤’太狂了。换成‘孺子牛’。给你们图书馆一角,如果想留下来的话就这么办,不然的话,你们就走吧,我们以后再不帮你们…'”

“走了,还怎么帮?”大家七嘴八舌。

“我跟大家商量,换名也要留下,不然的话,这个雕塑一定没有了!”

原来是这样!“孺子牛”原来是一些管理者指鹿为马!

“毕业后,筹委会的兄弟都走了,我留校。靠着 78 级同学的殷切希望,我推着小车,指挥着小工,凭着一股信念,几乎是独力完成。”

真没想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雕塑,却有不平凡的经历!也难怪 78 级后再无类似纪念碑。

“是啊!‘孺子牛’也比没有牛强啊!我忍痛含泪,只好接受。后来去苏州请书法家费新我提写了名字,这就是你们看到的东西。”

忽然想起《红楼梦》的开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不痴哪能成大事?

“‘牛转乾坤’是个豪气冲天的名字,我真希望能够改回原名,可惜,一是组委会名单我找不到了;二是完成品实在太烂了;同时我也遗失了所有的资料,我愧对大家。这是我第一次重提旧事,以后再也不说了,任大家喜欢或遗憾吧!”

“写下来吧!”我恳求。

漫漫沉默。

“牛转乾坤” 好不好?如果再搞个类似的雕塑,当今的领导可以允许热血沸腾的作品吗?在一个儒家传统的社会,恐怕不容易啊!

不管什么牛吧,至少那股“牛劲”留下来了。78 级里走出的都是精英。在两头小牛的注视下,合肥也成为了中国的科技新星。     

其实黎师兄也不必遗憾,“孺子牛”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你说它粗制滥造也好,文不对题也罢,说到底,它是当年科大人热血的升华。

好在岁月流转,大自然在重新雕塑这个纪念碑,你看,厚重的青藤隐去球上的补痕。我希望有那么一天,会有个青铜的“扭转乾坤”取而代之;至少,会立一块石碑,介绍此碑的由来。


美术指导韩美林(中)、执行程连昆、程连仲俩兄弟与组织者程树深、蹇阳、黎昊等同学的合影

科大瞬间》文学城编辑部

许赞华 803 | 陶李 8112

刘扬 815 | 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 | 陈锦雄812 | 余明强 9115

陈风雷 786 | 沈涛 822 | Jay Sun 836

 吴钧 856 |  9015 | 林菁 8616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