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方励之先生的文采: 非物理学文章及文献目录

(2022-04-02 14:01:31) 下一个

科大瞬间| 方励之专辑

——纪念方励之先生逝世十周年(1936年2月12日-2012年4月6日)

 

Non-Physics Articles of Li-Zhi Fang (Fang Lizhi)

方励之先生物理学论文外文章及文献目录

編者:王树军 84研科学史

一. 文 章

  1. 举起美酒想四方[新年献诗][1], 作于1953年底,北京大学校广播台1954年1月1日播放。
  2. 难道我的心不是一颗火种[给李淑娴][2], 作于1954年底,录入北大校园里的我
  3. 要多想,要善于想, 载1959年6月19日《光明日报》第2版。
  4. 河外天体红移是可以认识的, 作者:方励之、程福臻、张家铝、尤俊汉、周又元、褚耀泉,载《自然辩证法杂志》1975年第4期。
  5. [《西方宇宙理论评述》]前言, 作于1975年4月,收入A[3]
  6. 西方现代宇宙学评介, 作于1975年, 收入A。
  7. 对宇宙的大尺度特征的观测, 作于1975年, 收入A。
  8. 试论现代宇宙学的发生和发展, 1975年12月23日收到,作者: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组,载1976年7月《物理学报》(ISSN 1000-3290) 第25卷第4期。
  9. 星系和宇宙学(篇首語), 作于1977年,作者:方励之、邹振隆,载《黄山天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SBN 13031.1522),黄山天体物理学术会议文集编辑组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1年第一版。
  10. 什么是大爆炸宇宙学, 载《天文爱好者》(ISSN 0493-2285) 1978年第1期
  11. 围绕着现代宇宙学的一场科学与伪科学的论争, 作者:方励之、殷登祥,载《哲学研究》(ISSN 1000-0216) 1978年第Z1期 (1978年3月2日),收入 D(围绕着现代宇宙学的一场科学与假科学的论争)、H。
  12. 应当研究宇宙学, 载《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4]1978年第1期。
  13. 一种具有规则花样的河外天体——射电双, 作者:方励之、周又元,载《自然杂志》(ISSN 0253-9608) 1978年第1卷第1期(1978年2月),收入D、H。
  14. 天文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978年2月27日座谈会的发言,载《自然辩证法通讯》(ISSN 1000-0763 ) 1979年第2期(1979年5月1日),收入D、H。
  15. 《爱因斯坦——他的生平和科学工作》一书的提纲,作者:许良英、方励之,作于1978年初,以附录收入科学和哲学的永远的老师:纪念方励之(作者:许成钢,2015年《方励之纪念文集 人文卷》)。
  16. 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看理论研究的作用, 载1978年5月19日《光明日报》;又载  《新华月报》(ISSN 1001-666X) 1978年第5期;收入D、H。
  17. 谈谈日地空间的自然现象, 作者:王水、方励之,载《新华月报》(ISSN 1001-666X) 1978年第6期。(原始发表待查)
  18. 现代宇宙学及其哲学问题,1978年7月在全国自然辩证法夏季讲习会上的报告, 载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1978年第12期;收入《现代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硏究所自然辨证法硏究室编,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
  19. 天并不神秘——谈谈天体物理学, 收入《今天的科学 1》,中国少年出版社编, 北京:中国少年出版社, 1978年9月第一版。
  20. 来自星际深处的激光,作者:程福臻、方励之,载《科学画报》(ISSN 1000-8292) 1978年第12期。
  21. 广义相对论的天文学新检验, 载《天文爱好者》(ISSN 0493-2285) 1979年第1期。
  22. 引力波理论获得第一个定量检验, 载1979年2月10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收入D、H。
  23. 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的兴起,载《物理教学》(ISSN 1002-0748) 1979年第2期(1979年2月18日)。
  24. 相对论天体物理的一次盛会, 载1979年2月16日《光明日报》。
  25. 《从牛顿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前言, 作于1979年3月13日, 载《从牛顿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CSBN: 13031.3372),作者:方励之、褚耀泉,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1年第一版。
    1. From Newton to Einstein (英译),收入K。
    2. De Newton à Einstein (法译),收入N。        
  26. 宇宙学上光辉的一笔, 载《自然杂志》(ISSN 0253-9608) 1979年第2卷第3期(1979年4月1日),收入D、H。
  27. 现代物理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收入《谈谈怎样学习中学物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编,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79年9月第一版。
  28. 《相对论天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前言, 作于1979年9月,《相对论天体物理的基本概念》(CSBN: 13119.907),方励之、鲁菲尼著,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年3月第一版。
  29. 一顶帽子、一块禁地、一个问题, 载1979年10月19日《北京科技报》,收入C、H。
    1. A Hat, a Forbidden Zone, a Question (英译),收入K。
    2. Un chapeau, une zone interdite, une question (法译),收入N。
  30. 到意大利作客, 载1979年11月2日《光明日报》, 收入B。
  31. 换汤不换药与换药不换汤,作于1979年11月4日和11月26日,载1979年《科学报》,收入B。
    1. 方励之同志来信摘登 (与正式发表有不同删减), 载1979年11月22日《情况和建议》,中国科大党委办公室编。
  32. 方励之来信摘录(附:杨振宁教授给方励之来信(译文)), 1979年11月16日中国科大文件。
  33. 一种新型的相对论性天体—SS433,载1979年11月27日《自然杂志》(ISSN 0253-9608) 第11期。
    1. 一项重要的天文发现——SS433, 收入《天文漫谈 续集一》,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科技组编,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1年11月第一版。
  34. 写在“赞美我主”之后的午夜里, “记于1979年耶稣降临的午夜”, 载《生活》半月刊试刊, 1981年1月;收入B、H;登于1993年8月9日CND[5]《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cm9308d。
    1. Written at the Midnight, after Praising the Lord (英译),收入K。
    2. Écrit à minuit, après avoir chanté les louanges du Seigneur (法译),收入N。
  35. -  48.  理论天体物理学, 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等效原理奇点致密星黑洞发射彭罗塞过程拉金效应开尔芬-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物理常数的变化大数假设宇宙学,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宇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 天文学》(ISBN 978-7500000709) 词条,作于1979-1980年,收入J。
  36. 相对论天体物理学,年鉴条目,《自然杂志年鉴(1979)》(CSBN: 13119.866),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12月。
  37. γ射线脉冲星, 载《自然杂志》(ISSN 0253-9608) 1979年第3期(1979年6月30日) 。
  38. 恒星是怎样演化的作者:方励之、李中元,收入《天文漫谈》(CSBN: 13051. 1050),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科技组编,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79年12月第一版。
  39. 正在诞生的粒子天体物理学, 载《自然杂志》(ISSN 0253-9608) 1980年第3期(1980年6月29日);又载《科学技术》1980年第13期。
  40. 中国古代和现代宇宙学中的时空观念, 作者:方励之、周又元,载《自然辩证法通讯》(ISSN 1000-0763 ) 1980年第4期(1980年8月28日);又载《飞碟探索》(ISSN 1001-7674) 1983年第4期。
    1. Concepts of Space and Time in Ancient China and in Modern Cosmology(英 译), eds. Fan Dainian, Robert S. Cohen, Studies i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ISBN 978-0792334637), Boston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and History of Science Ser., Springer, 1996.
  41. 在剑桥想到的中国的现代化, 作于1980年3-4月, 作者:方励之、郑棠波, 载1980年5月《大公报》,收入B。
  42. [现代自然科学普及丛书——今日天体物理]序言,编者: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研究室,《现代自然科学普及丛书——今日天体物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11月。
  43. 脱掉旧思想才能进入未来, 1980年12月8日在全国第二次“科学学”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收入B、G、I。
    1. The End of Old Thinking (英译),收入K。
    2. Weg Mit Der Alten Denkweise (德译),收入L。
    3. La fin de la vieille pensée (法译),收入N。
    4. 思想ぎすててはじめて未来める(日译),收入O。
  44. 理论物理学的前景, 载《百科知识》(ISSN 1002-9567) 1981年第1期,收入D、H。
  45. 粒子和反粒子的不对称起源, 载《高能物理》(ISSN 0254-3052) 1981年第2期。
  46. 基础科学和技术之间的桥梁,载1981年4月10日《光明日报》, 收入B(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47. 现代宇宙学的基本概念的发展(上), 载《自然辩证法通讯》(ISSN 1000-0763) 1981年第3期,与下文合并收入D、H。
  48. 现代宇宙学的基本概念的发展(下), 载《自然辩证法通讯》(ISSN 1000-0763) 1981年第4期,与上文合并收入D、H。
  49. 天体物理的1980,作于1981年7月7日,载《百科知识》(ISSN 1002-9567) 1981年第7期。
  50. 访日通信一则, 作于1981年11月9日,收入B。
    1. A letter from Japan (英译),收入K。
    2. Une lettre du Japon (法译),收入N。
  51. 游岚山后记, 作于1981年11月22日和11月28日(发表前曾以手稿影印件形式在学生和知识界间流传), 收入B。
    1. Arashiyama Memoir (英译),收入K。
    2. Le mémoire d’Arashiyama (法译),收入K。
  52. [《物理学和质朴性——没有定律的定律》]编者的话, 作于1981年12月,《物理学和质朴性——没有定律的定律》(CSBN 13200.73), 方励之编,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8月第一版。
  53. 现代物理学的前沿概况, 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 1007-4260) 1982年第1期。
  54. 什么是宇宙中的巨洞,载1982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第3期(1982年2月10日)。
  55. 古代东方天文学对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影响,作者:方励之、鹤田幸子,载《物理通 报》(ISSN 0509-4038), 1982年第4期。
  56. 宇宙膨胀的减速, 作者:方励之、胡佛兴,载《自然杂志》(ISSN 0253-9608) 1982年第5期 (1982年5月31日)。
  57. 从“万物原于水”到“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载《哲学研究》(ISSN 1000-0216) 1982年第6期(1982年6月30日),收入D、H。
    1. From “Water is the Origin of All Things” to “Space-time is the Form of the Existence of Matter” (英译),收入K。
    2. De «L'eau est l'origine de toutes choses» à «L'espace-temps est la forme de l'existence de la matière(法译),收入N。
  58. 方励之教授访日印象(“摘自方励之教授《访问日本及顺访香港小节》”), 载《外事简报》第63期(1982年6月8日),中国科大外事办公室编。
  59. 教育与创造,作者:方励之、邓棠波,载《自然辩证法通讯》(ISSN 1000-0763) 1982年第5期 (1982年10月28日);又载 《大学教育》(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1982年第11期;《大庆石油学院学报》(ISSN 2095-4107) 1983年第1期转载;收入B。
  60. 给中国科学院外事局的参加波哥大国际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申请报告[校外字(82)第169号], 署名中国科大外事办公室,作于1982年9月10日。
  61. 给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的一封信, 作于1982年10月27日,收入D、H。
  62. 关于方励之应邀担任ACIF[6]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的报告[校外字(82)第223号], 署名中国科大外事办公室,作于1982年11月4日。
  63. 相对论天体物理研究在中国,1982年11月27日,中国物理学会1982年年会油印本。
  64. 宇宙学,作者:方励之、褚耀泉,年鉴条目,《自然科学年鉴(1982)》,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12月。
    1. 宇宙学,作者:方励之、褚耀泉,年鉴条目,《自然科学年鉴(1983)》,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2月。
    2. 宇宙学,作者:方励之、褚耀泉,年鉴条目,《自然科学年鉴(1984)》,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12月。
    3. 宇宙学,作者:方励之、褚耀泉,年鉴条目,《自然科学年鉴(1986)》,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12月。
    4. 宇宙学,作者:方励之、褚耀泉,年鉴条目,《自然科学年鉴(1987)》(ISBN 7805141959),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7月。
  65. 用前沿研究的成果来改革基础教学, 1983年1月17日在广西物理学会的报告,载《大学物理》(ISSN 1000-0712 ) 1984年第5期。
  66. 给中国科学院外事局的参加亚太物理会议的申请报告[校外字(83)第047号], 署名中国科大外事办公室,作于1983年3月8日。
  67. 相变、磁单极和通货膨胀, 载《高能物理》(ISSN 0254-3052 ) 1983年第3期。
  68. 做和谐发展的人, 载《中学生》(ISSN 1993-0204) 1983年第5期, 收入B(“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
  69. 从不存在中认识存在——介绍当代宇宙学中的几个“不存在”, 载《百科知识》(ISSN 1002-9567 ) 1983年第5期, 收入D、H(从不存在中认识存在)。
  70. 宇宙的结构, 载《近代物理学史研究(一)》(CSBN 13253.003),王福山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8月第一版,收入D、H。
  71. 由芝诺佯谬所想起的, 载《自然辩证法报》1983年第8期,收入D、H。
  72. 宇宙学现状, 1983年8月15 - 21日在中国天文学会在新疆举办的“宇宙学”讲习班上的报告,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ISSN 1005-9245 ) 1983年第1-2期。
  73. 参加星系团会议及顺访意大利等地的汇报,作于1983年12月,李淑娴抄稿。
  74. 返回到牛顿的谨慎——介绍对引力反平方律的再检验,作者:方励之、张平华,载《科学实验》(CN 2-801), 1984年第1期。
  75. 我们应该重视自己培养的研究生, 载中国科大《研究生》1984年第1期。
  76. 中国天文学在前进(二):我国的星系和宇宙学工作, 载《天文爱好者》(ISSN 0493-2285) 1984年第4期。
  77. “第一推动”今昔谈, 载《自然辩证法通讯》(ISSN 1000-0763 ) 1984年第4期(1984年8月28日),收入D、H。
    1. The Concept of 'Primordial Motion': Past and Present (英译), eds. Fan Dainian, Robert S. Cohen, Studies i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ISBN 978-0792334637), Boston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and History of Science Ser., Springer, 1996.
  78. 《力学概论》序, 作于1984年4月,《力学概论》(ISBN 7553700033),方励之、李淑娴著,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年1月第一版。
  79. 关于方励之应邀参加国际纯粹及应用物理学会会议事[校外字(84)第103号], 署名中国科大外事办公室,作于1984年4月13日。
  80. 宇宙始于无, 载1984年5月10日《自然辩证法报》, 收入D、H。
  81. 访问哥伦比亚简记,载1984年5月15日《中国科大》校刊, 收入B。
  82. 光子的静止质量, 载《大学物理》(ISSN 1000-0712 ) 1984年第6期(1984年6月29日)。
  83. 依什么途径可能形成黑洞, 收入《科技写作简明教程》(CSBN 7276-122),司有和编著,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4年7月第一版。
  84. 时间的崇拜, 载1984年8月29日《北京晚报》;又载《北京大学》校刊第347期,收入B、H。
  85. 宇宙中的不可视物质, 载《百科知识》(ISSN 1002-9567 ) 1984年第9期。
  86. 像杞人那样忧天吧,载1984年10月15日《中国科大》校刊第147期;又载《中国科大学生学报》1985年第3期。收入《致大学生》,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又收入B、H。
  87. [《物理学和质朴性——没有定律的定律》]再版的话, 作于1985年1月5日,《物理学和质朴性——没有定律的定律》(CSBN 13200.73),方励之编,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2月第二版。
  88. 人生的价值,作于1985年2月,载《今日大学生》1985年第1期(创刊号)。
  89. 从“灵魂不死”到信息社会, 载中国科大《研究生》1985年第2-3合期, 收入B(关于“灵魂不死”)。
  90. “道生一”的物理解, 载《科学》(ISSN 0368-6369) 杂志1985年第37卷第1期,收入D、H。
  91. 哲学是物理的工具, 为《科学家论方法 第二辑》写的序,《科学家论方法 第二辑》(CSBN 2089-83 ),周林、殷登祥、张永谦主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5年, 收入D、H。
    1. Philosophy is a Tool of Physics (英译),收入K。
    2. La philosophie est un outil pour la physique (法译),收入N。
  92. 爱因斯坦和二十世纪物理学,为1985年3月在浙江大学的“爱因斯坦研究讨论会”而作,收入《爱因斯坦研究 第一辑》(ISBN: 978-7030011763),许良英、方励之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9年7月第一版。
  93. 不要再登大跃进式的“新闻”, 作于1985年4月22日, 收入B。
  94. 不同意钱伟长先生的意见,载《光明日报》1985年5月15日《情况反映》第74期; 又载1985年7月5日《中国科大》校刊, 收入B、I。
  95. 《宇宙的创生》前言, 作于1985年6月25日,《宇宙的创生》(ISBN: 7030006445),方励之、李淑娴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年7月第一版。
  96. 宇宙的创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ISSN 1000-2952) 1985年第4期 (1985年8月29日)。
  97. 有感于教师节,作于1985年8月19日, 载1985年9月12日《中国科大》校刊,收入B、G(吃草挤血、累死白搭)。
    1. Reflections on Teacher’s Day (英译),收入K。
    2. Réflexions sur la Journée des Professeurs (法译),收入N。
  98. 《美国物理试题与解答》序, 作于1985年9月18日, 《美国物理试题与解答》(ISBN: 7040012324 等), 合肥:中国科大出版社, 1988年4月第一版。
  99. 改革研究生培养方式, 载《科学与人》,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学与人》编辑部,1985年第10期。
  100. 从原子坍缩到宇宙坍缩——尼耳斯玻尔与天体物理,载《自然杂志》(ISSN 0253-9608) 1985 年第8卷第10期。
  101. 尼尔斯•玻尔和天体物理的发展, 1985年11月2日在玻尔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北京)的报告,载《物理》(ISSN 0379-4148) 1986 年第4期;收入D(尼尔斯•玻尔与天体物理的发展) 、H。
  102. 伽利略、弥尔顿、物理和诗, 载1985年12月30日《中国科大》校刊, 收入B。
    1. Galileo and Milton, Physics and Poetry (英译),收入K。
    2. Physik und Poesie (德译),收入L。
    3. Galilée et Milton: physique et poésie (法译),收入N。
  103. 生物生存的天体物理条件,载《物理》(ISSN 0379-4148) 1986 年第8期,
  104. – 123.  最亮的类星体, 变化最快的类星体,新的引力透镜,星系的空间排列,最长的纤维结构,两类暗物质,量子宇宙学,作者:方励之、褚耀泉,年鉴条目,《自然科学年鉴(1985)》(CSBN: 17311.9),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2月第一版。
  105. 暗物质和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年鉴条目,《自然科学年鉴(1985)》(CSBN: 17311.9),上海: 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7年2月第一版。
  106. 给黄雨川先生的一封信, 收入B。
  107. 宇宙创生期的遗迹 时空拓,载《百科知识》(ISSN 1002-9567 ) 1986年第1期;
    1. 时空拓——宇宙创生的遗迹, 载《自然杂志》(ISSN 0253-9608) 1986年第9卷第3期;收入D(时空拓——宇宙创生期的遗迹)、H(时空拓——宇宙创生期的遗迹);又收入《自然科学年鉴(1986)》(ISBN: 7805141142)( 时空),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8年。
  108. 忘不掉的教育(为北京四中建校八十周年而作), 作于1986年1月,收入B。
  109. “危机”感下的责任, 载1986年3月15日《中国科大》校刊第177期, 收入C、G、I。
  110. 写在前面, 作于1986年4月,转载自“怀念方励之教授”, 2022年3月18日《科大瞬间-方励之专辑》。
  111. Concepts of space and time in ancient China (中国古代的时空观念), L. Z. Fang, Bollettino del Centro Internationale di Storia dello Spazio e del Tempo (《时空历史国际中心通报》), n.5, 1986.
  112. 哲学和物理学, 载《自然辩证法研究》(ISSN 1000-8934) 1986年第5期(1986年5月31日),收入D (哲学和物理学——代序)、H (哲学和物理学——代序)。
    1. Philosophy and Physics (英译),收入K。
    2. Philosophie et physique (法译),收入N。
  113. 《理想与现实》中文版编者的话,作于1986年,为《理想与现实——阿卜杜斯•萨拉姆文集》(赖载兴等编,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9年12月第一版)所作(出版时本文被删除);收入B。
  114. 大学应充满科学民主创造独立精神, 载1986年9月21日《人民日报》第三版,收入C、I。
  115. 从方以智谈起, 1986年10月7日在安徽省科学技术史学会成立大会上的报告, 收入B。
  116. [《科学史论集》]献词, 作于1986年10月,《科学史论集》(ISBN 7312000584), 方励之编,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一版;收入B。
  117. 观测宇宙学的真正开端, 载《天文爱好者》(ISSN 0493-2285) 1986年第11期。
  118. “反右运动历史学术讨论会”通知, 1986年11月14日,作者:许良英、刘宾雁、方励之,收入《刘宾雁言论摘编》(许良英、刘宾雁、方励之发起召开“反右运动历史学术讨论会”通知全文),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1987年1月;又录入关于许良英刘宾雁和我联署的那封信
  119. 天文学思想史片段, 作者:方励之、赵良庆,收入《科学史论集》(ISBN 7312000584),方励之编,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收入D。
  120. 对民主和安定的理解,收入C、G。
  121. 有序如何生于混沌, 作者:方励之、李淑娴,载《大学科技》(CN: 31-1353[7]) 1987年第3期。
  122. 我的祝贺---为王淦昌先生八十寿辰而做, 作于1987年5月,收入《王淦昌和他的科学贡献》(ASIN  B00AZDP3HM), 胡济民、许良英、汪容、范岱年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又收入B。
  123. 重访卡普里, 作于1987年6月21日,载《英语世界》(ISSN 1003-2304) 1988年第3期 (英汉对照,巫宁坤英译);《读者文摘》[8] 1988年第10期转载;2006年2月26日重登于CND, 收入B、G。
    1. Return to Capri (英译),收入K。
    2. Retour à Capri (法译),收入N。
  124. 144. 卡文迪什实验室空间和时间,《中国大百科全书 物理学 II》词条,作于1982年,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 物理学 II》(ISBN 978-7500081470),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7月第一版。
  125. 来自SN1987A的中微子,载《世界科学》(ISSN 1000-0968) 1987年第9期。
  126. 方励之答远见问,作于1987年7月,载《远见》杂志 (ISSN 1017-5741) 1987年9月号,收入G(珍贵的回音,附有部份手札照片);参见M(高希均:出版者的话)。
  127. 我的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应《新中国的一日》编委会邀请”作于1987年 7月5日, 《新中国的一日》(《新中国的一日》编委会编,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年 1月第一版)未收入;收入B、G。
    1. My Life on May 21, 1987 (英译),收入K。
    2. Ma vie le 21 mai 1987 (法译),收入N。
  128. 让中共、台湾、香港三家来竞争, 1987年9月李永得、徐璐访谈, 载1987 年10月《自立晚报》,收入E。
  129. 宇宙为何不热死, 作于1988 年1月10日, 载《自然辩证法研究》(ISSN 1000-8934) 1988年第4卷第1期;又载《百科知识》(ISSN 1002-9567 ) 1988年第1期;收入D;又收入《熵与交叉科学》,新疆科协编,北京:气象出版社, 1988年 12月第一版。
  130. 超新星1987A的故事, 载《天文爱好者》(ISSN 0493-2285) 1988年第1期;又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ISSN 1002-0241) 1988 年第3期。
  131. 我对美术的感受, 作于1988 年2月21日, 载《中国美术报》1988年第8期, 收入B。
    1. My Feeling about Art (英译),收入K。
    2. Gedanken Über Kunst (德译),收入L。
    3. Mon sentiment sur ??l'Art (法译),收入N。
  132. Learning About Democracy (学习民主,英译), 信件,作于1988 年2月, 收入K。(原始发表待查)
    1. L'apprentissage de la democratic (法译), 收入N。
  133. 再谈SN1987A的中微子,载《世界科学》(ISSN 1000-0968) 1988年第3期。
  134. 《方励之自选集》序, 作于1988 年3月2日, 收入B、C。
    1. Preface to the Chinese Edition (英译),收入K。
    2. Préface à l'édition chionise (法译),收入N。
  135. [《天体物理学前沿鸟瞰》], 作于1988 年3月17日,《天体物理学前沿鸟瞰》(ISBN 7502306455),方励之著,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年2月第一版。
  136. 牛顿与引力物理, 载《物理》(ISSN 0379-4148) 1988年第3期;收入《<原理>:时代的巨著-纪念牛顿<原理>出版三百周年文集》(ISBN 7810220438),戴念祖、周嘉华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 年。
  137. 引力物理的现在和未来, 载《科技导报》(ISSN 1000-7857) 1988 年第3期。
  138. 超新星1987A及中微子, 载《大学科技》(CN 31-1353) 1988 年第3期。
  139. 超新星1987A及中微子(续), 载《大学科技》(CN 31-1353) 1988 年第4期, 与上文合并收入D(超新星1987A及中微子);又收入《近代物理学展望》(ISBN 731200086X),汪克林等编,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年9月第一版。
  140. 时间空间的有限与无限,收入《人•自然•社会》(ISBN 7301002300),孙小礼、楼格主编,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4月第一版。
  141. 超新星1987A的故事续, 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ISSN 1002-0241) 1988年第4期。
  142. 天体物理发展和射电天文, 载《天文研究与技术》[9] (ISSN 1672-7673) 1988年第4期。
  143. 评《爱因斯坦文集》, 载《远见》杂志(ISSN 1017-5741) 1988年4月号;又载1988年8月7日《科技日报》;收入B。
  144. 对统一的看法, 作于1988 年5月22日, 收入B。
  145. 两岸应先实现现代化, 再谈统一, 载1988年5月香港《中国时报》,收入E。
  146. 物理学和美, 作于1988 年6月23日, 载《文学评论》(ISSN 0511-4683) 1988年第5期(1988年10月)。
  147. 祝贺《天文爱好者》创刊三十周年题词,作于1988年6月24日, 载《天文爱好者》(ISSN 0493-2285) 1988年第10期。
  148. [《中国大陆学潮实录》], 作于1988 年9月16日,《中国大陆学潮实录》,曾慧燕著,香港:环球出版社,1989 年1月第一版。
  149. 写在我们正在写历史》出版之际, 作于1988 年11月10日,收入《我们正在写历史》,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10月修订版。
  150. 悠闲自在地磨吧,作于1988年12月11日, 载《新观察》(ISSN 1000-0047) 1989 年第4期;登于《华夏诗苑》、《纵览中国》等网站。
  151. L'Osservatorio astronomico di Pechino: la sua storia, il presente (北京天文台:它的历史和现状),  Annuario della EST. Scienza e Tecnica 88/89 (《88/89年[意大利]科技百科年鉴》,ISBN 8804314117), 1989, 404
  152. 爱国主义不应放在第一位, 载香港《九十年代》,1989年1月,收入E。
    1. 愛国主義第一位においてはならない) (日译),收入O。
  153. 祝贺《天文爱好者》创刊三十周年, 作者:李启斌、陈遵妫、漆贯荣、陈晓中、王绶琯、方励之, 载《天文爱好者》(ISSN 0493-2285) 1989年第1期。
  154. 不平等的宇宙起源, 载《百科知识》(ISSN 1002-9567 ) 1989年第1期。
  155. 致邓小平的公开信,作于1989年1月6日, 手稿影印件当年在国内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新闻界和学生中间广泛流传(刊载待查);1992年2月9日重登于CND;录入一九八九爆发前夜的故事
    1. Letter to Deng Xiaoping (英译),收入K。
    2. Lettre à Deng Xiaoping (法译),收入N。
  156. 《方励之自选集(四) 》前言,作于1989年1月20日,收入E。
  157. [《第一推动丛书》],作于1989年1-2月,《第一推动丛书》,长沙: 湖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刊载待查)
    1. [《第一推动丛书》]总序,修订[10]于1992年,作者:方励之、杨乐、李永平,《第一推动丛书》,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第一辑至2007年第四辑、精选本(2012年)和20周年合集典藏版(2012年)均采用,署名“《第一推动丛书》编委会”。
    2. 《第一推动丛书》总序,恢复a中原序删除的部份,收入2013年电子版《方励之选集》。
  158. 中国的失望和希望, 作于1989年2月,登于1989年2月台湾《西北杂志》第18期,收入E;重载于2012年4月10日《多维新闻》。
    1. China’s Despair and China’s Hope (英译),林培瑞(Perry Link)译自中文稿,载1989年2月2日《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2. Désespoir et espoir de la Chine (法译),收入N。
    3. 中国の失望と希望(日译),收入O。
  159. 中国需要民主, 作于1989年2月,载1989年3月台湾《西北杂志》第19期。
  160. Double Standard on Human Rights (人权的双重标准), Washington Post (《华盛顿邮报》) , Feb. 2, 1989.
  161. 一条和谐的蛇, 载《天文爱好者》(ISSN 0493-2285) 1989年第3期。
  162. 我们需要基本人权——方励之针对赴宴受阻事件发表声明, 载1989 年2月27日台湾《中央日报》。
  163. 一九八九 二二六事件经过,作者李淑娴、方励之, 署名方励之[11],录入“二二六事件”——方励之夫妇亲笔记录过程,记者周玉蔻报道,载1989 年2月28日台湾《联合报》第二版。
  164. 致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莱斯(Frank  Press)的信,作于1989年3月6日。
  165. 从北京天文台看中国民主进程——纪念“五四”七十年,作于1989年4月4日,1989年4月25日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会议上的发言,登于2009年3月31日CND的《华夏快递》;[以民主何时能实现?——纪念“五四”九十年的附文]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9年4月号(第191期)。
    1. China Democracy: the View from the Beijing Observatory (英译),收入K。
    2. La démocratie en Chine: vue de l'Observatoire de Pékin (法译),收入N。
    3. 北京天文台から中国行方をみ(日译),收入M。
  166. 人权与改革,作于1989年4月,收入电子版《方励之选集》2014年第二版。
    1. Human Right must be Part of the New China(人权一定是新中国的一部分),林培瑞译自中文稿,载1989年4月13日《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167. 避难时的陈述,作于1989年6月21日,作者:方励之、李淑娴,部分录入O。
  168. 对“十四点”的答覆(书面回应外交部的“十四点”指控),作于1989年7- 8月,录入我经历的1989―1990中美互动(A)
  169. Peace Prize Speech (和平奖演说辞,提交給Politiken[丹麦]和Dagens Nyheter[瑞典] 两报联合授予“和平奖”的书面发言),作于1989年9月,收入K。
    1. デンマーク?スウェーデン平和賞」受賞(日译),收入M。
    2. Die Menschheit Als Einheit (德译), 收入L。
    3. Discours de réception du prix de la Paix (法译), 收入N。
  170. 宗教与科学,作于1989年9月[12],载香港《百姓》1990年11月号;又载1990年10月香港圣神研究中心《鼎》(中英文双月刊)第11卷总第65期。
    1. A Note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John Paul II on Science and Religion: Reflection on the New View of Rome (《约翰保罗二世论罗马教廷对科学和宗教反思的新观点》), Vatican Observatory Publications, 1990;收入K。
    2. Note sur «L'interface entre science et religion» (法译), 收入N。
    3. A Note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The University Book: An Anthology of Writing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大学书籍:亚利桑那大学著作选集》), ed. T.P. Miller, Simon & Schuster, Mass., 1997.
  171. 我们不是孤立的!——在肯尼迪人权颁奖会上的演说, 作于1989年10月19日,载《中国之春》(ISSN 0735-8237)1990年1月号(第80期)。
    1. Postscript(后记,英译),  Children of the Dragon: the Story of Tiananmen Square (《龙的传人:天安门广场的故事》,ISBN 978-0020335207),Fairbank, John K., Orville Schell, Jonathan Spence, Andrew J. Nathan, Fang Lizhi, NY Collier, 1990.
    2. Gleichberechtigung – Ein Kosmisches Prinzip (平等--一个普适原则,德译), 收入L。
  172. 过去和将来(八点陈述),作于1989年11月15日,录入我经历的1989―1990中美互动(B)
    1.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英译),林培瑞译自中文稿,载2011年6月23日《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173. Keeping the Faith (保持信念,英译),O. Schell和J. H. Williams译自中文稿保持信念,载1989年12月21日《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收入K。
    1. Garder la foi (法译),收入N。
  174. 北大校园里的我,作于1989年,1998年4月30日补注,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1998年6月号;收入Q (北大校园里)。
  175. Peering Over the Great Wall (视线越过长城), Journal of Democracy (《民主杂志》), 1, 32, Winter 1990.
  176. Creation of the Universe (宇宙的创生),  Fang Lizhi, Li Shuxian, David N. Schramm, Physics Today (《今日物理》,ISSN 0031-9228), 43,76, January 1990.
  177. First Word (导言), Omni (《综合选刊》, ISSN 0149-8711), p.8,March 1990.
  178. The Preface (序言), The Broken Mirror: China after Tiananmen (《破镜:天安门事件后的中国》,ISBN 978-0582074859), George Hicks ed., Cartermill International, June 1990.
  179. 历史将不再被遗忘,作于1990年6月或之前(初始刊载待查),收入电子版《方励之选集》2014年第二版。
    1. The Chinese Amnesia (中国的健忘症)(英译),林培瑞译自中文稿,载1990年9月27日《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2. The End of Forgetting History,收入K。
    3. 中共「歴史忘却」統治(日译),收入M。
    4. La fin de l'oubli Histoire (法译),收入N。
  180. 三条陈述,作于1990年6月18日(中文本,作者:方励之、李淑娴[13]),6月21日(英文本),录入我经历的1989―1990中美互动(C)
  181. Vorwort von Fang Lizhi (方励之的前言),  Die unwiderstehliche Macht der Freiheit (《自由的不可抗拒的力量》,ISBN 978-3926116192), 1990, Horizonte Verlag, Rosenheim.
  182. Guest Comment: Physics, Physics Students, and Tiananmen Square (特约评论: 物理学,物理学生,以及天安门广场),  Am. J. Physics (《美国物理杂志》,ISSN 0002-9505), 58, 809, Sept. 1990.
  183. The Preface (序言), by L.Z. Fang and R. Ruffini, Sept. 1990,  Relativistic Gravitational Experiments in Space: First William Fairbank Meeting (《第一届费尔班克会议:空间中的相对论引力实验》, ISBN 978-98102102636), eds.  Remo Ruffini and Ignazio Ciufolini,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1993.
  184. The Preface (序言), Bring down the Great Wall (《推倒长城》,ISBN 978-0393308853), by L. Z. Fang, June 11, 1990, Alfred A. Knopf,1991.
    1. Préface à l'édition en langue anglaise (法译),收入N。
  185. Preface for La Chine et Les Droits de L’Homme (《中国和人权》序言), eds. L. Koch-Miramond, J-P Cabestan, F. Aubin and Y. Chevier, L’Marmmattan, December 26, 1990, Amnesty International, 1991.
  186. Are Human Rights Too Un-Chinese? (人权太不适于中国人吗?),Los Angeles Times (《洛杉矶时报》), Feb. 3, 1991.
  187. How Fragile Human Survival Is (人类生存是何等的脆弱), Common Knowledge[14] , Vol. 1, 1, 1991.
  188. Why World Should Condemn Beijing Trials (为何世界要谴责北京的审判),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旧金山纪事报》), Feb.6, 1991.
  189. China, Science and Human Rights (中国, 科学和人权),  by L.Z. Fang, Science (《科学》,ISSN 0036-8075), 1991, 251 (4996) : 953
  190. China’s Time Will Come (中国的时刻将会来临), Journal of Democracy (《民主杂志》), 2, 50,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Summer 1991.
  191. 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的回顾与反思”讨论会上的祝辞,1991年7月11日。
    1. 「一九八九年、中国民主運動の回顧と反省」討論会への祝辞(日译),收入M。
  192. Opening Speech on the Sixth Marcel Grossmann Meeting (在第六届马塞尔格罗斯曼会议上的开幕致辞), Sixth Marcel Grossmann Meeting o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General Relativity, Gravitation and Relativistic Field Theories (《关于理论和实验广义相对论,引力和相对论场论的第六届马塞尔•格罗斯曼会议》, ISBN 978-9810209506), Kyoto, Japan, 1991,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1992.
  193. 第一次教物理之前(上),载《远见》(ISSN 1017-5741) 1992年1月号;登于1992年1月3日CND《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40期cm9201a。
  194. 第一次教物理之前(下),载《远见》(ISSN 1017-5741) 1992年1月号;登于1992年1月10日CND《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cm9201b。
  195. 第三次教物理之后,载《远见》(ISSN 1017-5741) 1992年1月号;登于1992年1月3日CND《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cm9201a。
  196. Keeping the Democratic Fires Burning (保持民主的燃烧之火), The English Journal (《英语杂志》), 106, No.1, 1992
  197. 现代科学的摇蓝在哪里?,作于1992年3月,登于2002年3月9日CND的《华夏快递》;作为《牛顿:最后的巫师》推荐序, (《牛顿:最后的巫师》,ISBN: 978-79576219696),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2月第一版。
  198. [中国の終末―中国共産党は死んだ]日文版序言(日文),中国の終末―中国共産党は死んだ(《中国的结局—中国共产党死亡》,ISBN 978-4311603204),方励之著,米吉作编译,日本:学生社,1992年5月25日初版。
  199. Portraits of Oppression (压迫的肖像),  The Sciences (《科学》), 17, September/October 1992.
  200. China’s Path to Reform (中国的改革之路),  Demokratizatsika (《民主化》),  Vol.1, No.2, 118, 1992.
  201. Deng, Democracy and the Dissident (邓小平,民主和异议者),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华早报》), Oct. 26, 1992.
  202. Forward (序言), in LOAGAI: the Chinese Gulag (《劳改:中国的古拉格》,ISBN 978-0813317694), by H. Wu, Westview, 1992.
    1. 侵害紀錄ないそれ自体最悪紀錄(没有侵犯人权的记录本身即最恶劣的记录,日译),收入M。
  203. On China and Democracy (关于中国和民主), In Quest of a Better China (《求索一个美好的中华》,ISBN: 978-1879771109), p.60, by Chan Hong-Mo, Global Publishing Corp. (八方企业文化有限公司), 1993.
  204. China: Since 1989 (1989年以来的中国), Common Knowledge, 2, 6, 1993.
  205. Science and Politics in China (中国的科学和政治), The New Age of Exploration: the Next 500 years (《探索的新时代:下一个五百年》,ASIN: B005KDJPSU), ed. P.K. Lu, Western Connecticut State University.
  206. Acceptance Speech of the Andrew Allen Liberty Award (安德鲁艾伦自由奖的获奖感言), The Docket (《公文概要》), 3, Fall 1993.
  207. Post-Tiananmen Square Politics: Should Scientists Engage in Human-rights Campaigns? (后天安门广场政治:科学家应否参与人权运动?) , with R. Dicker, Omni (《综合选刊》, ISSN 0149-8711), p.4, June 1993.
  208. Bill Fairbank: a Scientist and a Friend (比尔·费尔班克: 一个科学家,一个朋友), Relativistic Gravitational Experiments in Space (《空间中的相对论性引力实验》,ISBN: 9789810212636), eds. E. M. Demianski and C. W. F. Everitt, World Scientific, 1993.
  209. Chinese Views of Liberty, Democracy, and the Pursuit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中国自由的观点,民主和科学知识的追求), The Statue of Liberty Revisited (《重访自由女神像》,ISBN: 978-1560982524), eds. W. S. Dillon and N. G. Kotler,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1993.
  210. Call Beijing’s Bluff: Put Universal Values Ahead of Trade (挑战北京的虚张声势:普世价值先于贸易), Los Angeles Times (《洛杉矶时报》), March 16, 1994.
  211. How to Boost China’s Free Market – and Punish the State (如何推动中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并惩治国家当权者), with H. C. Zhao, 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  April 7, 1994. In China Cross Talk, ed. S. Kennedy, Rowman & Littlefield, New York, 2002.
  212. Put Human Rights above Trade Interests (人权要置于贸易利益之上), Human Rights in China (《中国人权》), 14, Summer 1994.
  213. 支持绝食声明,作者: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1994年7月号。
  214. Science and Human Rights (科学和人权), Joseph Birman, Fang Lizhi, Herman Winick, Eugene Chudnovsky & Yuri Orlov, Nature (《自然》), 370, 592 (25 August 1994)
  215. Nominating Wei Jingsheng for Nobel Peace Prize (提名魏京生为诺贝尔和平奖), Dignity[15] (《尊严》), No.9412, November 10, 1994.
  216. Human Rights in China (中国的人权), World without Violence: Can Gandhi’s Vision Become Reality? (《无暴力世界:甘地的愿景能够成为现实吗?》,ISBN: 978-8122406740) ed. Arun Gandhi, Wiley Eastern, 1994.
  217. Academic freedom and ideological barriers (学术自由和思想障碍), Academic Freedom 3 (《学术自由第3卷》,ISBN: 978-1856493017), eds. J. Daniel, N. Hartley, Y. Lador, M. Nowak & F. de Vlaming, World University Service, 1995.
  218. Deng’s legacy: a China consumed by chaos (邓的遗产:充斥混乱的中国), Los Angles Time (《洛杉矶时报》), February 15, 1995;  New Perspectives Quarterly (《新展望季刊》,ISSN 0893-7850),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5;收入The Changing Global Order: World Leaders Reflect (《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些世界领袖的反思》,ISBN 978-1577180722), ed. Nathan Gardels, Wiley & Sons, Incorporated, 1997.
  219. “不务正业”的求索——于大海文集《求索》序一,作于1995年5月,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1995年5月号“读书”。
  220. Someday China’s Rulers Will Choke on Their Lies (有朝一日中国的统治者将窒息在他们的谎言里), International Herald-Tribune (《国际先驱论坛报》), March 28, 1995. In Wei Jingsheng the Man and His Ides (《魏京生其人及其思想》), eds. Yang Jian-li and John Downer, Foundation for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California, 1996.
  221. Era of Tian An Men Is Not Over (天安门时代没有过去), May 26, 1995. In Wei Jingsheng the Man and His Ides (《魏京生其人及其思想》), eds. Yang Jian-li and John Downer, Foundation for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California, 1996.
  222. Copyrights, Human Rights and the APS-China Memorandum (版权, 人权和美国物理学会-中国的备忘录), Manyee Betty Tsang, Fang Lizhi, Burton Richter, Physics Today (《今日物理》,ISSN 0031-9228), 48, 11, June 1995.
  223. China’s Most-Favored-Nation Status Should Be Revoked (中国的最惠国地位应予取消), U.S. Policy Toward China (《美国对华政策》,ISBN: 978-1565103894), ed. C. P. Cozic, Greenhaven Press, 1995
  224. The Hope for China (中国的希望), with Perry Link,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纽约书评》), 43, No.16, p.43, October 17, 1996.
  225. Scientists and Totalitarian Societies (科学家和极权社会), Bulletin of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美国物理学会通告》,ISSN 0003-0503), 42, No.2, G7-03, 1997
  226. Deng’s Legacy of Chaos for China (邓给中国的混乱遗产), The Washington Times (《华盛顿时报》), February 22, 1997.
  227. China Is a World Problem (中国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An Embarrassment of Tyrannies (《暴政的困窘》,ISBN 978-0807614464), eds. W.L. Webb and Rose Bell, Victor Gollancz, London, 1997.
  228. Tibetan, Chinese and Human Rights (西藏人,中国人和人权), Tibet through Dissident Chinese Eyes (《从异见中国人眼中看到的西藏》,ISBN 978-1563249235), eds. Cao Chang-Qing and James D. Seymour, M.E. Sharp, New York, 1997.
  229. Little Review: Harry Wu and George Vesey, Troublemaker: One Man’s Crusade against China’s Cruelty (短评:吴弘达和乔治维西的《捣乱者:以个人讨伐反对中国的残酷》), Common Knowledge, 7, 153, 1998.
  230. 致江泽民主席暨柯林顿总统公开信, 签名人:魏京生、刘青、胡平、北岛、王丹、李禄、郑义、方励之、刘宾雁、陈一谘、严家祺、苏绍智、郭罗基、萧强、于浩成、李淑娴, 载1998年7月19日《中国人权》(Human Rights in China)。
  231. Preface (前言), on August 21, 1997, Wavelets in Physics (《物理学中的小波》,ISBN 978-9810234621), ed. Li-Zhi Fang and Robert L. Thews, World Scientific, March 1, 1999.
  232. 致美国总统克林顿、德国总理施洛德、法国总理若斯潘、英国首相布莱尔等的公开信, 签名人: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于浩成、苏绍智、陈一谘、郭罗基、严家祺、李淑娴、魏京生、刘青、胡平、北岛、王军涛、王丹、萧强、李禄、郑义, 载1998年11月3日《中国人权》(Human Rights in China)。
  233. 如梦令•思念(和张永谦),作于1999年春[16],录入吃刺猬的年代——科大的第一创世纪
  234. Fundamental Rights and Universal Standard (基本权利和普适标准), Human Rights Forum,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人权论坛中国人权杂志》), Spring 1999, 17.
  235. Andrei Sakharov (安德烈萨哈罗夫), TIME (《时代周刊》,ISSN 0040-781X), June 14, 188, People of the Century (《世纪人物》), eds. D. Rather and W. Isaacson, Simon & Schuster, New York, 1999.
  236. Towards Stability or Towards Chaos? (走向稳定还是走向混乱?) Human Rights Forum,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人权论坛中国人权杂志》),  Summer 1999, 26.
  237. An Appeal to the Fortune Conference in Shanghai (对上海财富会议的呼吁), with R.L. Bernstein,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纽约书评》,ISSN 0028-7504), 46, No14, p78, September 23, 1999.
  238. Lop Nor: China Joins the Nuclear Club (罗布泊:中国加入核俱乐部), TIME (Asian edition)(《时代周刊亚洲版》), September 27, 1999.
  239. En Chine, l’argent a remplace le marxisme (在中国,金钱已经取代马克思主义), l’Express (《快讯》,ISSN 0245-9949), No. 2499, 22, 1999.
  240. Les Mots interdits (禁忌词), Le Nouvel Observateur (《新观察家》,ISSN 0029-4713), No. 1833, 19, 1999.
  241. 怀念严济慈先生,作于2000年11月5日,遗作登于2012年9月10日CND《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1120期cm1209b;收入Q。
  242. China’s “undesirables” (中国“不受欢迎的人”), with Robert L. Bernstein, 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 May 24, 2001.
  243. 与李国鼎先生的奇缘,作于2001年6月1日,作者:方励之、李淑娴, 载台湾《传记文学》(ISSN 1234-5679) 2001年7月号;收入《李国鼎先生纪念文集》(ISBN 978-9572836804),李国鼎先生纪念活动推动小组编辑,台湾: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出版,2002年12月26日。
  244. Book review: The Tiananmen Papers  (书评《天安门文件》)(Zhang Liang, New York, Public Affair, 2001[《天安门文件》,张良著]); Common Knowledge, 8, 210, 2011.
  245. 方励之教授对其博士头衔的解释,关于UofA[17] 物理系网站上的错误给《新语丝》的复信,2001年12月13日的电子邮件,登于2001年12月14日《新语丝》网站。
  246. 送别王若望,作于2001年12月22日,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2年2月号《沉痛悼念王若望先生》特刊。
  247. 中国宪政协进会联署声明(反对香港政府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进行立法),领衔起草人:王丹,联署者:王丹、王军涛、方励之、李淑娴、戈阳、司马璐、严家其、金尧如、郭罗基、于浩成、凌锋、胡平、杨月清、王希哲等,作于2002年12月。
  248. 以明察暗、以大制小——暗物质、暗能量存在的证据,载《科学人》(ISSN: 1682-2811, Scientific American台湾版) 2003年4月号。
  249. 忆管惟炎教授,“为管惟炎教授纪念文集而作”于2004年1月3日,登于2006年11月26日Armadillo Commander’sBase网站;重登于2010年4月15日《新浪博客》;重登于2012年4月30日CND的《华夏快递》。
  250. 一九八九爆发前夜的故事[18],作于2004年,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8年6月号“神州大地”;登于2008年6月7日大纪元网站;重登于2012年4月26日CND《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的《华夏快递》;又载《明报月刊》(ISSN: 1680-6565)2013年6月号(一九八九年春和夏——谈撰写致邓小平公开信之原委);收入Q (一九八九年的春和夏)。
    1. On the Eve of the Explosion, Translated by Stacy Mosher & Jonathan Kaufman, CRF 2004, No.2 - Tiananmen: The Once and Future China (《天安门:曾经和未来的中国》), 2004.
  251. Book Review: Disidai [The Fourth Generation] (书评《第四代》),  (Zong Hairen, New York: Mirror Books, 2002 [《第四代》,宗海仁著], Common Knowledge, 10, 154, 2004。
  252. Little Reviews: Dangerous Minds: Political Psychiatry in China Today and Its Origins in the Mao Era (短评《危险的头脑:今日中国政治精神病和其毛时代的起源》), Common Knowledge, 10, 357, 2004。
  253. 给“中国人权”的辞职信(中英文各两封),作于2005年1月,载 2006年1月14日《民主中国》,登于2006年1月14日《独立评论》网站;录入“失去了跑龙套的意义和价值”——方励之先生答茉莉问
  254. 爱因斯坦和中国人权(Einstein,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Physicists and Human Rights in China),演讲稿(Powerpoint),作于2005年3月,登于网站:www.fanglizhi.info。
  255. Einstein,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Physicists and Human Rights in China (爱因斯坦,物理学家的社会责任与中国的人权),  Physics and Society (A forum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物理和社会(美国物理学会的论坛)》), 2005, 34, No.3, 6.
  256. 致北大校友的公开呼吁(北大精神何在?——议北大对焦国标教授的处),领衔起草人:王丹,联署者:方励之、李淑娴、陈一谘、郭罗基、王军涛、胡平等,作于2005年3月。
  257. 点评《黎安友给伯恩斯坦的信》[19],作于2005年4月。
  258. China’s Students: More Pro-Money than Pro-Democracy (中国学生: 亲钞票胜过亲民主), New Perspectives Quarterly (《新展望季刊》,ISSN 1540-5842), Spring 2005, 22, No.2.
  259. 关于连战的北大演说,2005年4月30日的电子邮件(英文)。(未刊)
  260. 天,何时塌下?(When would the sky fall?),演讲稿(Powerpoint),作于2005年7月,登于网站:www.fanglizhi.info。
  261. 穿越韩朝军事分界线——以爱因斯坦的名义,作于2005年7月26日,登于2005年9月1日《独立评论》网站,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5年9月号。
  262. 穿越三八线,演讲稿(Powerpoint),作于2005年7月,登于网站www.fanglizhi.info。
  263. “劝人劝三次”——胡耀邦和我的1985,作于2005年11月9日,2006年11月26日登于网站ArmadilloCommander’sBase;曾现于《人人网》等国内网站。
  264. 从但丁到屈原——在刘宾雁遗体告别仪式上的讲话, 作于2005年12月10日。收入《刘宾雁纪念文集》(ISBN 1-932138-48-x),黄河清、一平、北明编, 香港:明镜出版社, 2006年第一版。
  265. 送宾雁——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作于2005年12月,登于2005年12月5日《独立评论》网站,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6年1月号。收入《刘宾雁纪念文集》(ISBN 1-932138-48-x),黄河清、一平、北明编, 香港:明镜出版社, 2006年第一版。
  266. Book review: China and Albert Einstein: The Reception of the Physicist and His Theory in China, 1917-1979 (书评:中国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917-1979,这位物理学家和他的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史)(China and Albert Einstein, 1917-1979, by Danian Hu, Cambridge Press, 2005 [《中国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917-1979》,胡大年著]), The China Journal (《中国研究》, ISSN: 1324-9347), No.55, 211, 2006 (2006年1月号).
  267. 为化学楼烧砖的日子,作于2005年12月31日,登于2006年1月6日CND《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1. 来到合肥,作于1990年,收入Q[为化学楼烧砖的日子的原初版本]。
  268. “纸老虎”研究五十年,作于2006年2月12日,登于2006年2月13日CND《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269. 中国、美国、我,演讲稿(Powerpoint),作于2006年3月2日,登于www.fanglizhi.info 网站。
  270. 八公山下的再教育——文化大革命中的1969 - 1970,作于2006年4月,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6年6月号,2006年4月9日登于CND《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收入Q(八公山下的再教育)。
  271. 一千年前的五月一日——“景星”高照,作于2006年4月25日,登于2006年4月27日CND《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收入中华书局:《中华活页文选(初三年级)》(ISSN 1009-7260) 2013年第2期。
  272. 由《达芬奇密码》想起的往事——记北京的一次“梵蒂冈自激振荡”,作于2006年5月24日,登于2006年5月29日CND。
  273. 致“纪念钱临照先生百年诞辰全国科技史研讨会”的信(英文电子邮件),作于2006年7月14日。(未刊)
  274. 中国文献中的“客星”1006 (Stories of SN 1006 in Chinese Literatures),“第三届中意相对论天体物理讨论会”的演讲稿(Powerpoint),作于2006年7月,登于网站www.fanglizhi.info。
  275. 柏林话题——民主何时再崩溃?,作于2006年8月3日,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6年9月号。
  276. 一叶知秋[关于UofA 物理系 Comprehension考试的标题信件],2006年8月27日的电子邮件。(未刊)
  277. 康熙盛世是中国科学衰落之始——与席泽宗教授的电话谈,作于2006年11月23日,载《争鸣》2006年12月号,登于2006年12月2日《独立评论》网站。
  278. 自由主义的终结和共产主义的退潮,含:1957和我(始作于1990年2月)和1986年“反右运动历史学术讨论会”事件回忆(作于2004年9月)两篇,2007年2月12日交付发表时文字有改动,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7年8月号“专题”;登于2007年8月1日《阿波罗评论》等网站。
    1. 自由主义的终结和共产主义的退潮——1957和我, 收入《五十年后重评“反右”: 中国当代知识份子的命运》(ISBN 9623390696),丁抒主编,香港:田园书屋,2007年12月第一版。
    2. 纪念反右三十年讨论会流产始末,载香港《动向》杂志2007年7月号,2007年7月19日登于《新世纪新闻网》。
  279. 自由主义的终结和共产主义的退潮——1957和我,2007年6月30日在美国洛杉矶《反右运动五十周年国际研讨会》上发言的演讲稿(Powerpoint),登于网站www.fanglizhi. Info (存演讲录音和视频[20])。
  280. 寄上我的祝愿和敬意——祝贺创刊三十周年,作于2007年7月,载香港《争鸣》杂志2007年8月号。
  281. 《温托特内宣言》——对传统国家观的超越,作于2007年9月12日,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7年10月号“国际视野”。
  282. 追忆方哲,2007年11月3日在图桑East Lawn Palms Mortuary上追悼发言的演讲稿(Powerpoint)(存演讲视频)。
  283. 哲儿纪事二则,作于2007119日,作者:李淑娴、方励之,载 200711月《世界日报》,登于20091110CND《华夏快递》。
  284. 吃刺猬的年代——科大的第一创世纪,作于2008年1月6日,登于2008年1月8日CND。
  285. 挤开国门的时代1,第一个不代表“中国”的代表团,作于2008年2月4日,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8年3月号“特稿”,登于2008年2月29日CND《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286. 挤开国门的时代2,里通外国的90028-USTC-CN,作于2008年2月7日,登于2008年3月17日CND。
  287. 挤开国门的时代3,第一次真正的大型国际会议,作于2008年2月12日,登于2008年3月31日CND。
  288. 1609 ―2009:西(科)学东渐四百年,作于2008年11月[系改订勿让对几何学无知者入内,作于2008年2月24 - 27日(未发表)],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8年12月号;登于2008年1月9日CND《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被多个国内网站(如“爱智论坛”、“百度贴吧”、“半杯论坛”)转载;收入2013年电子版《方励之选集》。
  289. 早期宇宙的21厘米信息/21 cm signals from early universe?  演讲稿(Power-point),作于2008年6月,登于网站www.fanglizhi.info。
  290. 旁观台湾“政变”,作于2008年6月4日,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8年7月号“透视台湾”。
  291. 谈新诗,2008年6月21日电子邮件的附件,遗作经整理发表在2013年1月13日CND《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
  292. Curriculum Vita,作于2008年中。提交给亚利桑那大学物理系。
  293. 念奴娇•寄永谦,作于2008年中秋,录入张永谦的纪念文稿:文以载道自成峰(收入2014年《方励之先生纪念文集 科学卷》(ISBN 978-1940004594)。
  294. 挤开国门的时代4霍金第一次访华,作于2008年9月,2008年10月2日登于CND《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收入Q(挤开国门的时代——霍金第一次访华)。
  295. 1609 2009:西()学东渐四百年,作于2008年11月,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9年1月号“特稿”;登于2009年1月5日CND《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的《华夏快递》。
  296. Book Review: History of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书评《紫金山天文台史[《紫金山天文台史》,江晓原、吴燕著]), Isis (The History of Science Society, ISSN 0021-1753), 99, 645 (2008).
  297. 科大岁月(又名图说科大野史), 演讲稿(Powerpoint),作于2008年12月,登于网站:www.fanglizhi.info。
  298. 梵蒂冈纪事,作于2009年春节,登于2009年2月23日CND《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的《华夏快递》;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9年3月号“国际视野”。
  299. 民主何时能实现?——纪念“五四”九十年,作于2009年3月,登于2009年3月31日CND的《华夏快递》;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9年4月号“特稿”;收入Q(民主何时能实现?)。
  300. 十二字“真言”及其误导,登于2009年5月28日CND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945期。
  301. 输出普适价值观的使命,作于2009年7月6日,登于2009年7月8日的CND;载  《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9年8月号“国际视野”。
  302. 再次观赏革命,作于2009年7月22日,登于2009年7月CND的《华夏快递》;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9年9月号“国际视野”。
  303. 林希翎,请带着我们的怀念和敬意,作于2009年9月24日,作者:方励之、李淑娴,2009年9月24日登于CND;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09年12月号“特稿”。
  304. 我经历的1949改朝换代,登于2009年10月2日CND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966 期。
  305. 柏林墙的记忆,作于2009年11月4日,登于2009年11月CND的《华夏快递》。
  306. 第四堵界墙的大尺度效应,登于2009年12月CND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975期 cm0912。
  307. 全球暖化中的物理和非物理,登于2009年12月CND的《华夏快递》;收入Q。
  308. 宇宙学到底玩什么?作于2009年12月,登于2010年1月27日CND的《华夏快递》。
  309. Prisoner of the State: The Secret Journal of Premier Zhao Ziyan(书评: 《国家的囚徒: 赵紫阳总理的秘密录音》[《国家的囚徒: 赵紫阳总理的秘密录音》,赵紫阳著]),  Common Knowledge, 16, 289,2010。
  310. 我的第一次“全盘西化”——先母辛亥百年祭,作于2010年清明前,登于2010年3月12日CND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989期;收入Q(第一次全盘西化)。
  311. “天为什么是蓝色的”一百年,登于2010年4月16日CND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994期;收入Q(天为什么是蓝色的 • 一百年)。
  312. “孔子观小儿辩斗”及续篇,作于2010年5月,登于2010年5月14日CND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998期;收入Q。
  313. 基特峰上谈SB1040法案, 作于2010年初夏,登于2010年6月18日CND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1003期;署名:励之,载中国科学院《科学文化评论》(ISSN 1672-6804) 2010年第7卷第4期。
  314. “遭遇”第一代上海房价炒作者,作于2010年7月,登于2010年7月23日CND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1008期。
  315. “利玛窦中心”在中国科大,作于2010年7月,登于2010年8月CND的“华夏快 递”。
  316. 关于许良英刘宾雁和我联署的那封信,作于2010年8月7日,登于2010年8月CND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收入Q(关于许良英、刘宾雁和我连署的那封信)。
  317. 申请返回中国的说明,作于2010年6-8月,图片收入Q。
  318. 许良英先生九秩贺,作于2010年7月,登于2011年3月4日CND的《华夏快递》;收入《呼唤民主和人权:贺许良英先生九十寿辰》(ISBN 978-1935981534),王作跃、刘兵、陈恒六编, 香港:明镜出版社, 2012年第一版;收入Q(中国的德先生赛先生——许良英)。
  319. 冲绳行,1990年代补记,2010年9月再补,登于2010年10月CND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1018期。
  320. 刘晓波与关于中国的幻觉,作于2010年10月11日, 2010年10月11日登于CND;收入Q(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的挑战)。
    1. Liu Xiaobo and Illusions about China(英译),林培瑞(Perry Link)译自中文稿,载2010年10月12日《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2. 光靠富裕不能给中国带来民主(译自英文, 德文标题待查),载2010年10月13日德国《世界报》和《商报》。
  321. 无证过国界(“偷渡”)的“理论和实践”,作于2010年,2010年11月23日登于CND 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2010cm。
  322. 给方复之的信,作于2010年11月2日,图片收入Q。
  323. 致姜淑华(转迈斯纳和戴森致方励之信),作于2010年12月8日,收入《方励之先生纪念文集-科学卷》(ISBN 978-1940004594) 附录II,纽约:明镜出版社,2014年4月第一版。
  324. 奥斯陆四日四记,作于2010年12月12日,登于2010年12月13日《美国之音》网站;又登于2010年12月15日CND的《华夏快递》;收入Q。
  325. 真实是众多虚拟中的一个极值——北京四中演戏记,作于2011年1月1日,登于2011年1月21日CND的《华夏快递》。
  326. 台湾乙未“第一共和”和先外祖逸事考,作于农历辛卯正月( 2011年2月),登于2011年4月22日CND的华夏快递;载台湾《传记文学》(ISSN 1234-5679) 2011年6月号;收入Q。
  327. 可控核反应堆中的“不可控”,作于2011年3月17日,登于2011年3月的CND;收入Q (自福岛事件论核反应)。
  328. 我经历的1989―1990中美互动(A),登于2011年5月29日CND的《华夏快递》。
  329. 我经历的1989―1990中美互动(B),登于2011年6月2日CND的《华夏快递》。
  330. 我经历的1989―1990中美互动(C),登于2011年6月6日CND的《华夏快递》;三篇合并收入Q (我经历的一九八九至一九九O中美互动)。
  331. My Confession (我的忏悔),林培瑞译自中文稿(基辛格,邓小平和中共的忏悔文化,未刊),登于2011年6月23日《纽约书评》(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332. 亲莅亚利桑那山谷热——供想来南亚利桑那者参考,作于2011年8月24日,登于2011年8月的CND;收入Q(亲历亚历桑纳山谷热)。
  333. 牛顿的水桶1687―2011,作于2011年9月,登于2011年9月19日CND;收入Q(牛顿的水桶)。
  334. CERN-Gran Sasso 的中微子超光速实验,作于2011年9月23日,登于2011年9月24日CND。
  335. “诽谤邓小平”案始末,作于2011年10月,登于2011年10月31日CND。
  336. 真实的邓小平——评傅高义《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登于2011年11月4日《美国之音》中文主页;登于2011年11月5日《博讯新闻网》(论邓小平);又登于2011年11月6日CND;收入Q (真实的邓小平)。
    1. The Real Deng,  Book review for: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by Ezra F. Vogel, 登于2011年11月10日《纽约书评》(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Nov. 10, 2011)。
  337. 金婚年感恩节致友人,作于2011年,登于2011年11月22日的CND;又登于2011年11月22日博讯新闻网。
  338. 谨借楚辞八句以献林昭八秩冥寿,作于2011年12月12日,作者:方励之、李淑娴, 2011年12月12日登于CND。
  339. 普适性一例——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作于2012年元旦,登于2012年1月CND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1084期cm1201a。
  340. 关于“文化孰优孰劣”,2012年1月11日的电子邮件,登于2012年1月8日傅新元的个人博客。
  341. 童年趣事:京戏大师程砚秋和我,作于2012年1月22日,登于2012年1月23日CND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1087期cm1201d。
  342. 天线的故事——一条绳子的启蒙,作于2012年,登于2012年2月27日CND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1092期cm1203a;收入Q(天线的故事)。
  343. 自我简介,作于2012年2月26日,收入2013年电子版《方励之选集》。
  344. Book review: Mao's Great Famine: The History of China's Most Devastating Catastrophe, 1958–1962 (书评:《毛的大饥荒:1958-1962年间中国的最毁灭性灾难史[Dikötter Frank, New York: Walker, 2010]),  Common Knowledge, 18, 373,2012。
  345. 圣心寺和“暴民恐惧”,作于2012年3月18日,登于2012年3月CND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1095期cm1203d;2012年4月7日《民主中国》转载;收入Q。
  346. 亚利桑那一百年,作于2012年4月, 遗作登于2012年9月CND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1119期cm1209a;收入Q(亚历桑纳一百年)。
  347. 颐和园治镜阁消署的日子,作于2012年3-4月[21],遗作登于2013年5月3日CND的《华夏文摘》(ISSN 1021-8602) 第1153期cm1305a;收入Q。

二. 演 讲 - 访 谈

  1. 方励之同志谈天文学方法论问题,作者:殷登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1978年第3期。
  2. The New Scientist Interview: Fang Lizhi (新科学家专访: 方励之),  New Scientist (《新科学家》,ISSN 0262-4079), July 31, 1980。
  3. 六国之行见闻——访讲学归来的方励之教授,作者:黄天祥,载1980年8月15日《北京晚报》。 
  4. “我不能做副校长……”,1983年8月下旬勇牵访谈,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ISSN 1002-0241) 1983年第4期,收入E。
  5. 改革漫谈, 1985年3月27日[22] 在浙江大学的演讲,整理者:王树军、杨虹煜,载1985年6月中国科大《研究生-增刊》;收入C(改革的思考)、F(方励之在浙江大学的讲话摘要)、G(知识是改革的关键)、I。(存演讲录音)
    1. Thoughts on Reform (英译),收入K。
    2. Réflexions sur la réforme (法译),收入N。
    3. 中国改革について(改革漫談) (日译),收入P。
  6. 中国需要一批文化巨人——访中科院学部委员方励之教授,作者:薛涌,载1985年9月28日《文汇读书周报》。
  7.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 1985年11月2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演讲,曾以录音带流传,整理者:沈慧、王作跃,收入2013年电子版《方励之选集》第2版。(存演讲录音)
  8. 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责, 1985年11月4日在北京大学无线电系学生会的演讲, 曾以录音带流传,收入C、F(方励之在北京大学的讲话摘要)、G、I;载台湾《中国大陆》杂志1987年第2期(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责)。
    1. 知識分子社会的職責(日译),收入P。
  9. 在中国留学生座谈会上的讲话,1986年4月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中国留学生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者:杨仲侠,载中国纺织大学《研究生》1986年第3期;收入C、F  (方励之在美国中国留学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G。
  10. 现代宇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 1986年8月4日在青岛“中西文化研讨会”上的演讲, 载《大自然探索》1988年第3期;收入B、G(从现代科学角度反省中国传统文化)、I。
  11. 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民主化, 1986年8月4日在青岛“中西文化研讨会”上答听众问,载1986年8月19日《华声报》,收入C、I。
  12. 政体改革的突破口在于全新意识, 载1986年8月30日《团结报》,收入C、I。
  13. 中国改革的突破口——民主化, 1986年9月3日应中国记协之邀做《从宇宙学谈起》报告后答记者,收入G。
  14. 一位自然科学家看改革——方励之教授答问录, 1986年9月3日杨杏南访谈,作者:杨杏南,载《社会报》1986年10月 28日第三版,收入C、I(一位自然科学家看改革)。
    1. A Natural Scientist Views on the Reforms (英译),收入K。
    2. Le regard d’un physician sur les réforme (法译),收入N。
  15. 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意识——访方励之,作者:戴晴,载1986年9月22日《光明日报》第二版,收入C、G(知识分子应当表态)、I(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意识)。
    1. Die Rolle Der Intelligenz (德译),收入L。
  16. 谈政治体制改革, 1986年9月27日在安徽省政府经济文化中心座谈会上的演讲,收入C、G(谁是真民主——谈政治体制改革)、I。
    1. On Political Reform (英译),收入K。
    2. Die Demokratisierung Des Politischen Systems (德译),收入L。
    3. Sur la réforme politique (法译),收入N。
    4. 政治体制改革(日译),收入O。
  17. 政制改革为实现民主 观念革新应破除恩赐,访谈,载1986年10月25日《欧洲时报》。
  18. 方励之教授在上海交大的演讲, 1986年11月15日在上海交大演讲, 收入C(知识子有责任也有力量)、F(知识子与中国社会——方励之在上海交通大学的讲话摘要)、G   (现在是谁也不怕谁) 、I(知识分子和中国社会);又载台湾《中国大陆》杂志1987年第3期(知识分子和中国社会(一)) 、1987年第4期(知识分子和中国社会(二))。
    1. 知识分子与中国社会——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演讲, 综合C(知识分子有责任也有力量)与演讲者本人审定的录音整理稿,同录音整理稿图片收入2013年电子版《方励之选集》[23]
    2. Nehmt Euer Recht, Nehmt Euer Demokratie[24](以你之权, 行你民主,德译),收入L。
    3. 知識分子中国社会(日译),收入P。
  19. 方励之在华东化工学院部份研究生、青年教师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1986年11月16日座谈会的发言,收入F。
  20. 知识分子未被承认为社会进步主导力量, 1986年11月16日《世界经济导报》记者严训采访报道,载1986年11月24日《世界经济导报》, 收入C、F(方励之和《世界经济导报》记者的谈话)、I。
  21. 谈高等教育的改革, 1986年11月17日在上海交大教师活动中心的座谈会发言, 收入C、F(方励之在上海交通大学高教研究室召集的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G(根除  “工具论”——谈高等教育的改革)、I。
    1. Freie Wissenschaft –Funktionierende Demokratie (自由的科学-运作的民主,德译),收入L。
  22. 民主、改革、现代化, 1986年11月18日在同济大学的演讲, 收入C、F(方励之在同济大学的讲话摘要)、G、I。
    1. Democracy, Reforms, and Modernization (英译),收入K。
    2. Démocratie, réformes et modernisation (法译),收入N。
    3. 民主、改革、現代化(日译),收入P。
  23. 在宁波大学的讲话摘要, 1986年11月19日, 收入C、F(方励之在宁波大学的讲话摘要)。
  24. 科学没有法定权威 民主要争取得来,载1986年12月2日《科技咨询报》。
  25. 民主不是赐予的, 1986年12月4日中国科大人民代表竞选大会上的发言,载科大学生记者团、学生会主办《科大青年》增刊, 收入C、F(方励之在中国科技大学人民代表竞选讲演会上的讲话摘要)、G、I。
    1. 民主わるものではない(日译),收入P。
  26. 我们正在写历史, 1986年12月27日科大业余党校结业典礼上的演讲, 收入C、G、I。
    1. Wir Schreiben Heute Geschichte (德译),收入L。
    2. われわれは今、まさに歴史きつつある(日译),收入P。
  27. An Interview with the ‘Bourgeois Liberal’ Fang Lizhi: ‘Scientific Morality’ Meets Political Reality (专访“资产阶级自由化”方励之“科学道德”遇上政治现实), by Fox Butterfield, 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  January 25, 1987.
  28. “现在还是主张科学和民主”, 1987年5月23日接受陆铿电话访谈, 载1987年6月香港《百姓》, 又载《远见》杂志 (ISSN 1017-5741) 1987年8月号(方励之:民主不是赐予的),收入E、G(民主是争取来的)。
  29. 方励之和温辉、明蕾的对话, 1987年6月18日温辉和明蕾访谈, 载香港《争鸣》1987年7月号,收入E(交谈十个问题)、G(“中国”迫切地需要改革)。
  30. 民主改革和开放, 1987年6月23日陆铿电话访谈, 载1987年6月25日香港《信报》。
  31. 中国需要引进西方科学精神, 1987年6月邓天诺(Tiziano Terzani)访谈;收入E  (马克思主义已过时了)、G(全方位开放、全面化改革)。原载1987年7月27日西德《明镜》(Der Spiegel,德文标题待查)。
    1. Interview with Tiziano Terzani (英译),载1987年10月22日《远东经济评论》(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收入K。
    2. Entretien avec Tiziano Terzani (法译),收入N。
    3. 対談(マルクス主義はもう時代遅)(日译),收入O。
  32. China Needs Democracy, Dissident Says (异见者表示:中国需要民主), by Edward A. Gargan, 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 June 28, 1987.
  33. 两岸竞争有好处, 1988 年1月20日访谈,作者:张作锦,载1988 年1月16日台湾《联合报》,收入E。
  34. 知识分子是受剥削最重的阶层, 1988 年1月20日访谈,作者:沈绮, 原载香港《镜报月刊》1988 年4月号,收入E。
  35. “阶级斗争”是谁先提出来的?1988年2月4日关愚谦访谈, 载1988 年6月3日香港《信报》,收入E。
    1. 階級闘争はだれが最初提起したか? (日译),收入O。
  36. 暴力革命必会带来暴力统治, 1988年2月4日关愚谦访谈, 载1988 年6月4日香港《信报》,收入E。
    1. 暴力革命暴力統治をもたら? (日译),收入O。
  37. 中国之路——方励之谈大陆现代化的问题与出路,1988年6月1日访谈,作者:梁硕华, 载香港《明报月刊》(ISSN: 1680-6565)1988年 7月号,收入E (现代化的问题与出路)。
    1. 現代化問題(日译),收入O。
  38. 方励之:我还不至于当烈士,温曼英访问,整理者:符芝瑛,载《远见》杂志 (ISSN 1017-5741) 1988年7月号。
  39. 他是长城一道墙——北平亲访方励之,作者:高希均,载《远见》杂志(ISSN 1017-5741) 1988年7月号。
  40. 国应当先有常识性的民主, 1988年7月林文访谈, 载香港《镜报》1988年9月号,收入E。
    1. 中国にはまず常識的民主があるべき(日译),收入O。
  41. 对谈民主与改革, 1988年8月叶知秋访谈, 载1988年9月香港《信报》,收入E。
    1. 民主と改革(日译),收入O。
  42. 我不再入党了, 1988年8月20日澳华访谈, 载香港《争鸣》1988年9月号,收入E。
    1. 私はもう二度と入党しな(日译),收入O。
  43. 比较邓小平与毛泽东, 1988 年 8月澳广记者采访, 载1988 年 8月《周末澳洲人报》。
    1. 方励之评邓(汉译),澳大利亚唐译, 载香港《争鸣》1988年9月号,收入E (比较邓小平与毛泽东)。
    2. 鄧小平毛沢東比較すれ(日译),收入O。
  44. 在香港中文大学新生辅导营与学生对话,1988年9月1日,收入E。
  45. 多党制可能在大陆出现,1988 年9月8日中视记者陈月卿电视采访,作者:苏玉珍,载1988年 9月 9日香港《中国时报》,收入E。
  46. 不能只看领导层的变化, 1988年 9月7日与《争鸣》编辑部座谈,载香港《争鸣》1988年10月号,收入E。
    1. 指導層変化をみるだけではだめだ(日译),收入O。
  47. 大专会堂座谈会答学生问, 1988年 9月7日与香港学生座谈,载1988年 9月 12日香港《中国时报》,收入E。
  48. 中国要解散?,作于1988年9月8日, 载香港《九十年代》1988年10月,收入E。
    1. Will China Disintegrate?  (英译), 收入K。
    2. La Chine va-t-elle se désintégrer(法译), 收入N。
    3. 中国は解散するか? (日译),收入O。
  49. 我为我说过的每一句话负责,《联合报》记者访谈,载1988 年10月《联合报》美国版,收入E。
    1. 自分したどんな言葉にもすべて責任(日译),收入O。
  50. 徐一鸿教授,方励之教授,黄林秀莲访谈,载1988 年《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一九八七至八八年度黄林秀莲访问学人特刊》。
  51. 专访方励之,李怡访谈, 载香港《九十年代》1988年10月号,1989年1月号。
  52. 记方励之在悉尼“中国问题演讲会”上的发言,作者:苏菲,《中国之春》1988年12月号。
  53. Patriotism And Global Citizenship (爱国主义和世界公民), 1989年2月25日Orville Schell访谈并录像,收入K;又收入Global Visions (《全球视野》), eds. J. Brecher,  J. Childs and J. Cutler, 1993。
  54. Vom Patriotismus Zum Weltbürgertum (德译),收入L。
  55. Patriotisme et de citoyenneté planétarie (法译),收入N。
  56. 方励之夫妇记者招待会全文, 载1989 年2月28日台湾《联合报》第二版。
  57. 论中国人权, 王新年根据1989年3月22日电话录音整理, 载1989年《中国之春文选》(ISSN 0890-8214)。
    1. 中国人権はスターリン時代なみだ(日译), 记者傅新元1989年3月22日电话访谈, 收入M。
  58. 他们的道路——方励之夫妇访问记,作者:澳华,载《动向》杂志1989年3月号。
  59. 方励之:为什么一定要爱黄河?作者:尹萍,载《远见》杂志1989年4月号。
  60. 中共芒刺——方励之夫妇访问记,1989年5月31日采访,作者:范卓云,收入《人民不会忘记——八九民运实录》,1988年 9月香港记者协会出版。
  61.  Fang L. Z.:  Speaking out for human rights (方励之:畅谈人权),  by Marjorie Sun,  Science (《科学》,ISSN 0036-8075),1989, 244 (4903).
  62. 中国共産党21世纪までない(中国共产党21世纪内就会完结,日译), 1990年7月7日NBC访谈(初始刊载待查), 收入M。
  63. 方励之:我又开始说了吗,1990年7月李怡访谈, 载香港《九十年代》1990年8月号。
    1. 方励之はなぜまたりはじめたか(日译),收入M。
  64. 方励之谈大使馆避难生活, 1990年7月19日陆铿访谈, 载1990年8月1日香港《百姓》半月刊。
    1. 米国大使館への避難生(日译),收入M。
  65. 方励之:依然仰天长, 1990年7月祖慰访谈, 载香港《争鸣》杂志1990年8月号。
    1. 方励之、ケンブリッジで哄笑(日译),收入M。
  66. Peking Verloren Den Verstand (北京失落的心灵), 1990年7月16日邓天诺(Tiziano Terzani)访谈于汉堡,原载《明镜》(Der Spiegel);收入L。
  67. Free to Speech: Second Interview with Tiziano Terzani (言论自由:邓天诺第二次访谈,英译),1990年8月邓天诺(Tiziano Terzani)访谈,原载1990年8月2日《远东经济评论》(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收入K。
    1. Libre de parler: second entretien avec Tiziano Terzani (法译),收入N。
  68. 海外不飘零  神州再植根——方励之、严家其对谈实录(上), 载1989年8月16日香港《中国时报》第四版。
  69. 海外不飘零  神州再植根——方励之、严家其对谈实录(下), 载1989年8月17日香港《中国时报》第四版。
  70. 方励之在剑桥谈抱负——创一所独立自由的大学,作者:高希均,载《远见》杂志1990年10月号。
  71. 方教授在曼城与香港学生的座谈会——中国?民主?前途?,1990年10月座谈会发言,作者:关子鸿,1991年 1月15日载曼城民联期刋《曙光》第六期;以上、下篇登于2012年4月21日《逍遥博-中大友论坛》网站
  72. 方励之访谈, 《读者文摘》杂志访谈[25],1990年?月号。(刊载待查)
  73. 人权是达到民主的基,1990年11月27日Our Times编辑部访谈,载1990年11月27日Our Times (《我们时代》)。
    1. 人権民主到達する基礎(日译),收入M。
  74. 胡适的中国的自由,民主和人权, 1990年12月7日傅心元、王渝访谈, 载1990年12月29日和1991年1月4日台湾《中国新闻周刊》。
    1. 胡適「中国自由?民主?人権」(日译),收入M。
  75. 与柏林留学生座谈会记录,1991年1月6日座谈会发言,记录整理:晓阳,收入2013年电子版《方励之选集》。
  76. 海湾战争与中国政府, 1991年1月莫利人访谈, 载香港《争鸣》杂志1991年2月号。
    1. 湾岸戦争中国政府(日译),收入M。
  77. Interview with Fang Lizhi: China, Science, and Human Rights (方励之专访: 中国,科学,及人权), Science (《科学》), Feb. 22, 1991.
  78. China Likes Science But Not Scientists, Says Fang Li Zhi (方励之说: 中国喜欢科学,但不喜欢科学家),  Stanford News Service (《斯坦福大学新闻服务》),  May 20, 1991.
  79. 方励之、李淑娴夫妇访谈录,张敏采写于1991年6月4日,载1991年6月《博讯新闻网》;登于2012年4月26日CND的《华夏快递》。
    1. 科学家方励之夫妇的故事(上),采访录音:张敏,1999年4月3日RFA[26]播放;录音(mp3),登于2007年8月12日《博讯新闻网》。
    2. 科学家方励之夫妇的故事(下),采访录音:张敏,1999年4月10日RFA播放;录音(mp3),登于2007年8月12日《博讯新闻网》。
  80. 方励之:和平竞争转变中国,作者:编辑部,载《远见》杂志 (ISSN 1017-5741) 1991年6月号。
  81. 民主化実現老人が去つてから([中国]民主化的实现要等老人的故去)《每日新闻》土田真靖访谈于1991年6月28日收入M。
  82. 中国人民应努力争取自己的基本权利(附:方励之答听众问),整理者:民主中国月刊,载《民主中国》1991年8月号。
  83. 热血、理性、宏观性的新思考——方励之答《民主中国》总编辑杨美中问,1991年6月《民主中国》月刊访谈,载《民主中国》1991年8月号。
  84. 「独産主死因(“独裁”是共产主义的死因)《产经新闻》千野境子访谈,载1992年2月16日《产经新闻》,收入M。
  85. 就魏京生出狱访方励之,作者:本刊记者,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1993年10月号。
  86.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访方励之教授,1995年1月亚衣采访,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1995年3月号“人物专访”。
  87. Interview with Fang Lizhi (方励之专访), with Marlowe Hood, Bulletin of Concerned Asian Scholars (《受关注的亚洲学者公报》,ISSN: 0007-4810), 27. No.3, 1995.
  88. Man without a Country (无国家的人), interview with Fang Lizhi by Arthur Fisher, Popular Science (《大众科学》, ISSN: 0161-7370), August 1996.
  89. 方励之夫妇访谈录:科学、人生与信仰 (录音整理稿),远志明访谈,1996年9月,收入《信仰对话录》,《海外校园》杂志1997年1月出版;登于2005年6月25日《博讯新闻网》。
  90. 方励之、于浩成、戈扬、张伟国纵论“十五大”,1997年9月20日座谈会发言,《北京之春》记者整理,载《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1997年11月号。
  91. 第二十一讲:与方励之的谈话,2002年4月24日李雅明访谈,何淑玲整理,《管惟炎口述历史回忆录》(ISBN 9572988034),李雅明主编,新竹:国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初版。
  92. 就魏京生出狱与方励之一席谈,2002年5-6月《北京之春》记者访谈,登于魏京生基金会网站。
  93. 沉默的突破——方励之校长专访,2004年6月24日科大校友基金会电话采访。(未刊)
  94. 方励之教授谈赵紫阳与“六四”,2005年1月17日大纪元记者辛菲采访,登于2005年1月18日《大纪元》网站。
  95. “失去了跑龙套的意义和价值”——方励之先生答茉莉问,茉莉采写,登于2006年1月14日《独立评论》网站。
  96. 口述校史,2007年12月25日科大校友新创基金会校史采访。(未刊,存采访录音)
  97. 旅美学者方励之希望注重“硬科学”、“硬科技”,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采访报道,录音(mp3),登于2008年1月1日RFA。
  98. 方励之:从民主到人权,BBC[27]记者嵇伟采访,登于2009年5月25日BBC的“中国报道”;登于2009年5月26日《博讯新闻网》。
  99. 方励之夫妇在巴黎看望病中的林希翎,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张敏采访编辑,登于2009年8月6日RFA。
  100. 采访:天体物理学家方励之谈钱学森,BBC中文网记者采访,登于2009年11月2日BBC的“音视图片”。
  101. 和梅兆赞谈刘晓波获诺贝尔奖,2010年10月11日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登于2010年10月11日《美国之音》中文主页。
  102. 方励之:我对中国民主前景不乐观,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潘卫采访,登于2011年1月23日法广网站的“当今世界”;署名“方励之”,登于2011年1月24日《纵览中国》网站(中国民主需要二百多)。
  103. 方励之评基辛格新书(On China)兼谈六四,BBC记者嵇伟采访,登于2011年5月16日BBC的“分析评论”。
  104. 美国之音专访——谈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1年10月5日美国之音的采访,登于2011年10月10日CND;收入Q(从诺贝尔物理学奖看天体物理学)。

三. 手 稿 - 书 作

  1. “淑嫺勵之”,印章,治于1961年10月6日[28]。(未发表)
  2. 物教党总支并转系总支有关“天演学说”选编的汇报, 作于1974年5月10日, 手稿原件。(未刊)
  3. [《西方宇宙理论评述》]前言, 作于1975年4月10日, 有手稿三份和李淑娴誊清稿原件。(文章-5)
  4. 现代宇宙学评介, 作于1975年, 手稿原件。(文章-6)
  5. 中外人名对照, 作于1975年, 手稿原件。
  6. 汇报相对论天体物理小组的工作和体会, 作于1975年, 手稿原件。
  7. 《科学通报》的信,作于1976年6月21日, 手稿原件。(刊载待查)
  8. 坚持理论研究,勇攀科学高峰, 作于1977年8月24日, 手稿原件。(刊载待查)
  9. 什么是大爆炸宇宙学, 作于1977年, 手稿原件。(文章-10)
  10. 类星体给封闭宇宙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说明, 译、作于1977年, 手稿原件。(刊载待查)
  11. 理论物理与天体物理之间的渗透,手稿原件。
  12. 现代宇宙学及其哲学问题, 作于1978年, 手稿原件。(文章-17)
  13. 致丁乃刚的信,作于1978年7-8月, 手稿原件。
  14. 天体物理新进展提纲,作于1978年, 手稿原件。
  15. [《天体物理新进展》]说明,作于1978年, 手稿原件。
  16. 《爱因斯坦——他的生平和科学工作》提纲[29],作于1978年, 手稿原件。(文章-15)
  17. 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看理论研究的作用,作于1978年, 手稿原件。(文章-16)

[《爱因斯坦》]前言,作于1979年, 手稿原件。(未发表[30])

  1. 引力波理论的天文验证,作于1979年, 手稿原件。(刊载待查)
  2. 广义相对论的天文学新验证,手稿原件。(文章-21)
  3. 广义相对论的新的天文验证,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撰文,手稿原件。(刊载待查)
  4. 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的兴起, 手稿原件。(文章-23)
  5. NP0532引力辐射的尝试性观测,手稿原件。(刊载待查)
  6. 现代物理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手稿原件两份。(文章-27)
  7. [《天体物理新进展》]前言,作于1979年秋, 手稿原件。
  8. 汉译自由女神像铭文, 作于1980年4月[31], 硬笔书于2012年。(未刊)
  9. 物理教研室1980工作小结,据内容推定作于1980年末,手稿原件。
  10. 现代宇宙学的基本概念的发展,据发表推定作于1981年初,手稿原件。(文章-60、61)
  11. 访日通信一则, 作于1981年11月9日,手稿原件。(文章-63)
  12. 游岚山后记, 作于1981年11月,手稿复印件。(文章-64)
  13. 物理教学改革的设想,手稿原件。
  14. 宇宙膨胀的减速,据发表推定作于1982年初,手稿原件。(文章-69)
  15. 从“万物原于水”到“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作于1982年,手稿原件。(文章-70)
  16. 物理的基础教学和它的前沿研究,手稿原件。(文章-78)
  17. 做和谐发展的人, “(原载《中学生》1981年)”(待确认),手稿原件。(文章-81)
  18. 间和时间, 作于1982年7月,部分手稿原件图片。(文章-142)
  19. 给中国科学院外事局的参加波哥大国际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申请报告(稿), 署名中国科大外事办公室,作于1982年9月10日,手稿原件。
  20. 关于方励之应邀担任ACIF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的报告(稿), 署名中国科大外事办公室,作于1982年11月4日,手稿原件。
  21. [关于参加亚太物理会议]给中国科大外办蔡新元的信,作于1983年3月1日,手稿原件。
  22. 给中国科学院外事局的参加亚太物理会议的申请报告(稿), 署名中国科大外事办公室,作于1983年3月8日,手稿原件。
  23. 给中国科大外办的参加罗马大学星系团会议的说明,作于1983年6月6日,手稿原件。
  24. 从不存在中认识存在,手稿原件。(文章-82)
  25. 由芝诺佯谬所想起的,手稿原件。(文章-84)
  26. [关于参加星系团会议]给中国科大外办蔡新元的信,附参加星系团会议及顺访意大利等地的汇报(文章-84),作于1983年12月14日,手稿原件。
  27. 出国人员鉴定表访问哥伦比亚小结,作于1984年3月7日,手稿原件。
  28. 宇宙始于无,手稿原件。(文章-93)
  29. 时间的崇拜, 手稿原件。(文章-97)
  30. 出国人员鉴定表访问巴西小结,作于1984年9月3日,手稿原件。
  31. [关于受聘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学术会委员]给中国科大外办蔡新元的信,作于1984年10月4日,手稿原件。
  32. [关于受聘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学术会委员]给中国科学院外事局的请示报告(稿), 署名中国科大外事办公室,作于1984年10月9日,手稿原件。
  33. 1984年天体物理进展,作于1984年,手稿复印件。
  34. 出国人员鉴定表,作于1984年12月13日,手稿原件。
  35. 人生的价值,钢笔书于1985年2月,图载《今日大学生》1985年第1期(创刊号);又收入2013年电子版《方励之选集》。(文章-101)
  36. ……给行将毕业的八零级同学”,硬笔题词,作于1985年6月,手稿复印件。
  37. 关于ICRA[32]及有关问题的意见•致宋参赞等,作于1985年7月7日,手稿复印件。
  38. [关于ICRA]补充说明,作于1985年7月8日,手稿复印件。
  39. 从原子坍缩到宇宙坍缩——尼尔斯•玻尔与天体物理, 作于1985年,手稿原件。(文章-113)
  40. 尼尔斯•玻尔和天体物理的发展, 作于1985年,手稿原件。(文章-114)
  41. 观测宇宙学的真正开端•国际天文联合会第124次讨论会后感, 作于1986年9月,手稿原件。(文章-135)
  42. 大学应充满科学民主创造独立精神,作于1986年9月21日,手稿复印件。(文章-132)
  43. 献词, 书于1986年10月,手稿收入方励之简介,2013年电子版《方励之选集》。(文章-134)
  44. 不是祝词的祝词(献给科大学生记者团成立二周年), 毛笔题词,书于1986年10月27日,照片收入2013年电子版《方励之选集》。
    1. 不是祝词的祝词(献给科大学生记者团成立二周年), 毛笔题词原件(为练习稿), 书于1986年10月27日,钤印一枚。
  45. 对民主和安定的理解 ,硬笔手书,图片收入2013年电子版《方励之选集》。(写作日期待查;文章-138)
  46. 李平瑾的信,作于1987年2月2日, 手稿原件,图片收入2014年《方励之先生纪念文集 科学卷》(ISBN 978-1940004594)。
  47. 我的祝贺,作于1987年5月,手稿原件。(文章-140)
  48. 重访卡普里, 作于1987年6月21日,手稿原件横书、纵书各一份,纵书手稿图片收入2013年电子版《方励之选集》。(文章-141)
  49. 时间空间概念, 1985年10月31日在北京大学的讲稿,1987年附记,手稿复印件。 (刊载待查)
  50. 民主,改革,现代化, 1986年11月18日毛笔书于同济大学[33]。(未刊)
  51. 李平瑾的信,作于1987年11月1日, 手稿原件,图片收入2014年《方励之纪念文集 科学卷》(ISBN 978-1940004594)。
  52. 科学不迷信经典,手稿原件。(写作日期和刊载待查)
  53. [《方励之自选集》], 作于1988 年3月1日,手稿原件。(文章-153)
  54. [《天体物理学前沿鸟瞰》], 作于1988 年3月,手稿复印件。(文章-154)
  55. “如果大自然不美…”,毛笔书于1988年3月。(未刊)
  56. 超新星1987A及中微子,手稿复印件。(文章-158)
  57. 对统一的看法, 作于1988 年5月22日, 手稿复印件。(文章-163)
  58. “……献给即将告别科大的83级同学, 硬笔题词, 书于1988年6月18日,图片收入2015年《方励之纪念文集 人文卷》。
  59. “我们共同写过一段难忘怀的历史……”, 硬笔题词, 书于1988年6月,图片收入2017年《珍贵的照片史料》文稿。
  60. 访问澳大利亚小结,作于1988 年9月16日,手稿原件。
  61. 写在我们正在写历史》出版之际, 作于1988 年11月10日[34],手稿复印件。(文章-168)
  62. 文怀沙的信,作于1988年12月11日, 李淑娴抄稿原件。
  63. 悠闲自在地磨吧,作于1988年12月11日, 手稿复印件。(文章-169)
  64. 给江棋生文章,作于1988年12月17日, 手稿复印件。
  65. 不平等的宇宙起源, 手稿复印件。(文章-173)
  66. 致邓小平的公开信,作于1989年1月6日, 信件原件[35],照片收入2013年电子版《方励之选集》。(文章-174)
  67. 《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传》序[36],作于1989年3月。
  68. 1989226日受阻不能参加宴会,作于1989年2月27日,书于白宫请柬背面[37]
  69. “很希望有一批年青人回来”,作于1989年3月14日,信件原件,图片收入2013年电子版《方励之选集》。
  70. 人权与改革,作于1989年3月,手稿,图片收入2013年电子版《方励之选集》。
  71. 郑玮的信,作于1989年4月22日, 手书原件,图片收入2014年《方励之纪念文集 科学卷》(ISBN 978-1940004594)。
  72. 避难时的宣言,作于1989年6月,手书原件,图片收入Q。
  73. “龙的传人”,毛笔书于1989年11月, 为“中国人权”出版的《龙的传人:天安门广场的故事》[Children of the Dragon: the story of Tiananmen Square  (ISBN 978-0020335207),Fairbank, John K., Orville Schell, Jonathan Spence, Andrew J. Nathan, Fang Lizhi, NY Collier, 1990]书名题署。
  74. 郑玮的信,作于1989年12月21日, 手书原件,图片收入2014年《方励之纪念文集 科学卷》(ISBN 978-1940004594)。
  75. 致周义澄的信,作于1990年9月26日, 手书原件;图片收入周义澄:良师益友——悼方励之先生,《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12年5月号“特稿”;又收入2015年《方励之纪念文集 人文卷》。
  76. 致严家祺的信,作于1990年10月15日, 手书原件。(未刊)
  77. 致严家祺的信,作于1990年11月27日, 手书原件。(未刊)
  78. “祝贺民主中国两周年”,作于1991年6月24日,图片收入《民主中国》1991年8月号。
  79. “北京夜话”,毛笔书于1993年, 为Evening Chats in Beijing (《北京夜话》,林培瑞著, ISBN 978-0393310658, W. W. Norton and Company, Inc.,1993年9月第一版)书名题署。
  80. 给时任《北京之春》编辑的作者的信,作于1996年11月23日, 手稿原件,图片收入周义澄:良师益友——悼方励之先生,《北京之春》(ISSN 1074-469X) 2012年5月号“特稿”。
  81. 王宪曾教授、王凌云教授的圣诞卡,作于1996年12月, 信件[38],同李淑娴联署。
  82. “唐李白日本阿部…”,戊寅仲春(1998年3月)毛笔书《春夜宴桃李园序》于日本京都,为佐藤文隆六秩“敬录以志”[39],钤印一枚。
  83. “千古江山…”,1998年暑毛笔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于亚利桑那,图片收入2014年《方励之先生纪念文集 科学卷》(ISBN 978-1940004594)。
  84. “真言…”,毛笔书于2000年。(未刊)
  85. “把那渴望呼吸到自由的人…”,毛笔书汉译自由女神像铭文于2000年10月。(未刊)
  86. “殷汤问于夏革…”,2000年10月毛笔书于“花旗吐桑”。(未刊)
  87. The universe is so small, ICRA is everywhere (世界实在小,ICRA遍天下),同李淑娴钢笔书写于罗马大学中ICRA的墙壁,收入2012年6月CERN Courier 讣告:Fang Lizhi 1936-2012
  88.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毛笔楷书屈原《天问》贺刘宾雁八十寿辰,作于2005年[40],手书原件。(未刊)
  89. “半甲园丛稿”,毛笔书于2006年2月, 为《半甲园丛稿》(戈革著,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6年8月第一版)书名题署。
  90. “给中国科技大学  赤条条  逆流而上”,硬笔书于2007年12月26日, 图片登于2015年4月6日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网站。
  91. “给中国科技大学  科学民主  独立创造”,硬笔书于2007年12月26日, 图片登于2015年4月6日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网站。
  92. 写在《CUSPEA十年》扉页上的短语,作于2010年7月19日,手书原件。(未刊)
  93. “一片花飞减却春…”,毛笔书杜甫诗曲江二首之一,作于2010年[41],手书原件。 (未刊)
  94. “一片花飞减却春…”,毛笔书杜甫诗“贺谢克强退休”,作于2011年5月4日,手书原件,钤印两枚。图片收入2015年《方励之先生纪念文集 人文卷》。
  95. “…细推物理须行乐…”,毛笔书杜甫《曲江二首•其一》于2011年5月,照片收入2012年《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史三十周年系庆影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订说明

    本目录主要依据已见出版物(如《方励之自选集》)、网络检索和方本人提交给亚利桑那大学物理系的CURRICULUM VITA中 Non-Scientific Articles of Li-Zhi Fang (Fang Lizhi) 编撰而成。稿次如下:

        2012年4月22日 初稿

        2012年4月24日 二稿

        2012年4月26日 三稿

        2012年4月29日 四稿

        2012年5月 16 日 五稿

        2012年5月 24 日 六稿

        2012年6月 21 日 七稿

        2013年1 月 9  日 八稿

        2013年4月12日 九稿

        2013年12月29日十稿

        2014年8月7日  十一稿

        2015年7月31日 十二稿

2012年6月发布在CND上的第七稿(《方励之先生物理学论文外文章及文献目录初编》)共收入文章278项。

2012年10月起的第八稿,改变前七稿的上下编方案,以写作或者发表的时间排序。根据网络检索扩充条目,并汇入李平瑾、吴磊所整理的作者合肥时期的文章资料;同时根据文献中的线索,录入了尚未查阅到的文章( 如:要多想,要善于想, 载1960年代初《光明日报》),备考。从该稿起,条目分三类:“文章”、“访谈”、“手书”。第八稿共收入343项。

2013年1月起的第九稿,增入四十余篇网络发现,汇入杨建整理的《方励之先生科学论文及文献汉英对照目录》中的若干科普类条目和李平瑾、吴磊所补充的手稿资料,并将同一文章的译文或增订按子条目列出(如:  a.  b.);同编辑中的电子版《方励之选集》对照,校验文章的写作日期和原始登载。共收入440项(手稿和已发表文章的内容有13项重合)。2013年4月发布在CND上。

2013年4月14日起的第十稿:  转换简体字版;汇入作者在北京存放的部分资料;补充部分日文出版物资料。共收入516项(手稿和已发表文章的内容有38项重合)。

2013年12月30日起的第十一稿:  整合《方励之先生科学论文中外对照目录》的过程中,补进遗缺;补入部分德文文献资料。共收入523项(手稿和已发表文章的内容有38项重合)。

2014年8月8日起的第十二稿,条目改分为三类:“文章”、“演讲-访谈”、“手稿-书作”;补充可以查出书刊的国际书号刊号;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网络检索进行复核与补充;补入部分法文文献资料;补入从中国各馆藏检索得的信函、申请、汇报等存档材料。共收入571项(手稿和已发表文章的内容有39项重合)。此稿收入《方励之纪念文集  人文卷》(ISBN 978-9623620048),香港:明镜出版社,2016年3月第一版。2016年2月12日起的第十三稿,补入新发现的条目。至今(2022年4月2日)已收入582项。

    为了统一和规范中-外文、科学-社科-新闻报道、传统纸本-网络文本等不同文献的标题格式, 文章题目以黑体字符表示;中文书名和刊名采用书名号“《》”,西文书刊名采用斜体字符。以外文发表的文章和所载书刊的中文译名用“()”附在其后;子条目除非变动很大,则不回译题目。文中所加的“[ ]”部分为编者的补充说明。

凡有合作者,或(方)非原文字作者的条目(如访谈),录为“作者:××、××”。

访谈和报告的书面稿(如:方励之答远见问)或者演说的书面发言(如:我们不是孤立的!——在肯尼迪人权颁奖会上的演说),归入“文章”类;由他人后期整理成文的口头文献则列入“演讲-访谈”类。

属于物理学范畴的文章,若非物理学学术论文,如:文集、专著的序言,专业词条,高级科普著述,均收在本目录中。

目录中以字母表示的出版物代码如下:

  1. 《西方宇宙理论评述》(CSBN 13081-910),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组编,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8年12月第一版。
  2. 《赞美我主之後 方励之自选集一》(ISBN 978-9623620048) ,方励之著, 台北:牛顿出版公司, 1988年12月初版。
  3. 《危机感下的责任 方励之自选集二》(ISBN 978-9623620062) ,方励之著, 台北:牛顿出版公司, 1988年3月初版。
  4. 《哲学和物理学 方励之自选集三》(ISBN 978-9623620079) ,方励之著, 台北:牛顿出版公司, 1989年4月初版。
  5. 《中国的失望和希望 方励之自选集四》(ISBN 978-9623620109) ,方励之著, 台北:牛顿出版公司, 1989年4月初版。

四部自选集始为新加坡世界科学公司(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1988 -1989年的初版本;台北的牛顿版为新加坡世界科学公司版授权发行,内容相同。

  1. 《方励之言论摘编》,中共中央宣传部编,1987年1月印发。
  2. 《我们正在写历史 方励之自选集》(ISBN 978-9576210303),《远见丛书1》,台北:经济与生活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7年9月1日初版(各篇的小标题非作者拟订)。
  3. 《哲学是物理学的工具》(ISBN 978-7535703521) ,方励之著,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年2月第一版。
  4. 《民主不是赐予的:方励之政治言论集》,香港中国现代化学会编辑,香港:大地出版社,1987年出版。
  5. 《中国大百科全书 天文学》(ISBN 978-7500000709),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年12月第一版。
  6. Bring down the Great Wall (《推倒长城》,ISBN 978-0393308853), by L. Z. Fang, June 11, 1990, Editor and Principal Translator: James H. Williams, Alfred A. Knopf, 1990.
  7. Die unwiderstehliche Macht der Freiheit (《自由的不可抗拒的力量》,ISBN 978-3926116192), Fang Lizhi, Horizonte Verlag, 1990, Rosenheim.
  8. 中国の終末―中国共産党は死んだ(《中国的结局—中国共产党死亡》,ISBN 978-4311603204),方励之著,米吉作编译,日本学生社,1992年5月。
  9. Abattre La Grande Muraille - Science, Culture et Démocratie en chine (《推倒长城-中国的科学,文化和民主》,ISBN 978-2226057365), Fang Lizhi, Albin Michel S.A., Jan. 1993, Paris。
  10. 中国の失望と希望 (《中国的失望和希望》,ISBN 978-4311603105),方励之著,米吉作译,日本学生社,1990年5月。
  11. 中国よ変われ―民主は賜わるものではない (《中国,变革吧-民主不是赐予的东西》,ISBN 978-4311603168),方励之著,米吉作译,日本学生社,1989年3月。
  12. 《方励之自传》(ISBN 978-9863201878),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13年4月30日第一版。

本目录的贡献者还有:李淑娴、谢克强、方克、李竞、熊伟、胡升华、王作跃、姜淑华、李平瑾、吴磊、阮耀钟、苏淑芳、吴国盛、朱天相、华新民、王芷、周湘、陈健、徐培;特别是杨建为发表在《方励之先生文集-人文卷》的目录定稿做了不少翻译、订正和建议。


[1] 方励之(北大校园里的我): “一九五四年元旦,北大校广播台播送的新年献诗,就是我写的‘举起美酒想四方’”。

[2] 方励之(北大校园里的我): “一九五四年底,李淑娴先於我被批准加入了共产党。在得知这个消息的那晚,照例在大图书馆里自习的我,没有念物理,而是给她写了一首小诗”。

[3] 出版物代码见文后《编订说明》。

[4] 后更名为《自然辩证法报》。

[5]  CND (www.cnd.org):“中国新闻电脑网络”,下同;发表在CND上的文章归入《方励之文集》(http://fang-lizhi.hxwk.org)。

[6] ACIF: Asociacion Pro Centro Internacional De Fisica,国际物理中心协会,设在哥伦比亚波哥大。

[7]  CN: 统一刊号。

[8] 后更名《读者》(ISSN 1005-1805)。

[9] 由原《云南天文台台刊》更名,2004年正式出版。

[10] 据《第一推动丛书》第一辑责任编辑李永平的说明:“当时[1992年]的情况下,我并没有完全采用方先生的原稿,而是将原稿送杨乐先生,请他加以修订,以便出版。杨先生修改并加写了一小段,后来我也做了些许修改。”原序可能另行发表过。

[11] 据李淑娴的说明:“我应当天和第二天记者的要求,手写了一份简单纪事,大约2页纸……,经方改订散发出去,也寄给方克一份,报上也许就是那份稿子”。

[12] 写作日期根据Bring down the Great Wall (《推倒长城》) 一书中该文的按语。

[13] 方励之(我经历的1989―1990中美互动(C)):“中文本中第一条中用单数的‘我’,第二条无人称,第三条中用多数的‘我们’,即表示李淑娴只签了第二、三条。英文本都是第一人称。原因就是由于李淑娴不签字”。

[14] Common Knowledge (《常识》,ISSN 0961-754X),由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出版社出版,下同。

[15] 电子刊物,原说明译为:《尊严》(DIGNITY)是一本显示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人权状况以及其它有关题材的电子通讯周刊。由《自由网络》(Freedom Network)负责出版。该网由一些志愿提倡和促进中国的人权、自由、民主和法治的中国学生和学者组成。

[16] 张永谦则说明所作年代为“2001年秋”,见文以载道自成峰(收入2014年《方励之纪念文集-科学卷》) ;待查核。

[17] UofA:亚利桑那大学,下同。

[18] 原说明:“此文的大部分内容曾于2004年在Human and Human Rights上以英文发表过,现以中文发表。”

[19] 录入方励之VS黎安友——有关“中国人权”的辩论,作者:茉莉,载《民主中国》,2006年3月10日。

[20] 张伟国(《纽约举办方励之追思会》):“追思会上,还放映了方励之先生于2007年6月在洛杉矶举行的纪念反右运动50周年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视频。”,载《新世纪网》。发言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3wTjE6A22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u90mIgg49Q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busjG5DF5A

[21]  原作注明“2012, 5.”,为作者准备提交发表的时间。

[22] 根据李淑娴查核方励之日记所记录的浙大演讲日期订正为1985年3月27日。《危机感下的责任 方励之自选集二》上注明的日期(1985年3月24日)和《我们正在写历史  方励之自选集》上的日期(1985年3月25日)均不确。

[23] 由中国科技大学退休教授阮耀钟、福州老干部林祥榕牵头和主编,从2012年8月起到2013年4月止,完成了收入203篇文章的六卷本电子版《方励之选集》。“参与此项工作的是一个34人组成的团队,历时半年多。”引自《<方励之选集>编者的话》。本目录只计首次发表在《方选》中的条目。

[24] 德文版该题目的副标题为: Vortrag und Diskussion in der Jiaotong Unniversität in Shanghai, 1. Novermber 1986, 其中日期有误。

[25] 据《星云日记》(1991年1月22日):“方励之先生曾在《读者文摘》接受访问时,说……”。

[26] RFA:自由亚洲电台,下同。

[27] BBC:英国广播公司,下同。

[28] 方励之(悠闲自在地磨吧):“ 1961年我同李淑娴结婚前数小时,我匆忙刻了一方图章,其中只有我们俩人的名字,即‘淑嫺勵之’。”

[29] 许良英(痛悼方励,收入2015年《方励之纪念文集-人文卷》):“方励之时任中国科技大学讲师……。1978 年1 月,我们几个商量,打算合作写一本专著,名为《爱因斯坦——他的生平和科学工作》。我们共同拟了一个详细的提纲……书的出版计划也就落了空。”

[31] 原注:“第一次访美见到自由女神像而作。”据李淑娴提供的日期:“1980年4月19日,他离开剑桥(赴美)。之後的两个月里,他像风一样(漂游不定)……”。

[32] ICRA: 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下同。

[33] 见陈破空:涛声依旧:追忆方励之(紀念文稿,收入2015年《方励之纪念文集-人文卷》)。

[34] 用于《我们正在写历史 方励之自选集》(《远见丛书1》,台北: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10月25日修订版,取代初版的《序言——一本面对现实,说出真话的书》。该序言非方励之所作,据李淑娴说明:“是我所托朋友所写,因我匆匆交给他,他冒着风险,我当时也不知正式出书的规矩,没有[准备]序”。

[35] 方励之(一九八九爆发前夜的故事):“此信手抄了3份。一份于当日中午投进北京天文台门外的一个公用邮筒,寄往中共中央。下落不明。......刘达,他曾长期担任中国科技大学的党委书记…...愿意帮我把信送到到中央。他是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委员,有有效的送信渠道。刘达转送的那份手写原件,后来曾在军事博物馆的‘平暴展览’上作为暴乱物证展出过。......林培瑞(Perry Link)教授。林是新朋友…我把致邓小平信的第3份手写本给了林。”电子版《方励之选集》中所收的是第3份。

[36] 《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传》系湖南科技出版社未出版书稿,今下落不明。据当年该书责任编辑之一李永平的确认:“我记忆中有序言。”

[37] 见刘大庆:方励之现象(紀念文稿,收入2015年《方励之纪念文集 人文卷》)。

[38] 见王丹: 我记忆中的方励之(《公共知识分子》,ISBN 978-9868764835,2012年第4期)。

[39] 佐藤文隆: Memoir of Fang Li-Zhi (我们的一篇合作论文),紀念文稿(收入2014年《方励之纪念文集-科学卷》, ISBN 978-1940004594)。

[40]方励之(从但丁到屈原):“年初,宾雁过八十生日。我写了一个横幅,抄了几十句屈原的‘离骚’。”

[41] 张同杰(毕生细推物理 万年探索宇宙,收入2015年《方励之先生文集-人文卷》): “2010年在意大利开会期间我代替在老家一个崇拜方老师的同学向方老师求字……。方老师回图森之后把写好的杜甫七言律诗《曲江二首》其一给我寄到了北京。”

 

《科大瞬间》编委会
许赞华 803|陶李 8112
刘扬 815|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余明强 9115
陈风雷 786|沈涛 822
Jay Sun 8364|吴钧 898

投稿邮箱:kedashunjian@gmail.com
公众微信号:USTCMoment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现今的教育制度还能培养出这样有情怀的学人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