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我在科大拍电影

(2021-04-22 15:54:05) 下一个

第67期|顾问775

我在科大拍电影
顾问775

在电视片未普及之前,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简称“新影”)拍摄的纪录简报可谓风靡全国。不夸张地说,那年头,不知道新闻简报,就不是那时代的人。

我有幸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打过交道,缘由是因为改革开放。八十年代中期,国家急于拓展新形象,以便宣传新政立足国际。外交和涉外部门八百里加急携带紧迫要求、中宣部领衔、在十六个行业与部门中挑选出杰出代表、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负责脚本并具体落实、拍摄的新闻电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作为教育界的翘楚,科大成为当然候选拍摄目标。

三月里,吹北风,1986年初春,啷哩个当,科大宁静而春意盎然的校园迎来了北京的客人,按套话说是:敞开温馨的臂膀迎接新影厂拍摄小组进驻。我作为学校代表,负责接待并介入。

拍摄小组加上我,总共只有5个人。导演兼脚本、摄影是我的本家——老顾。另外三个人一个音乐、一个灯光、一个灯光助理。我呢,是本家封的“制片”。

拍科研院校题材电影的最大困难就是怎么让学术活动更具画面感,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好题材(素材)却不能用。为何?没故事,或与整个结构不符。你不能只拍教授上课、学生实验。如何相符?其实结构是—种特质艺术,但它并不是框死的。虽说每个人都有这种直觉,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整体结构意识。就本记录片而言,故事或结构本身的含义可能在我们眼里更大,比素材要大得多。这就是所谓的整体结构孕育的内容决定本片生存法则,难点在它存在于不起眼的点和线的缝隙之间。把那些东西连接在一起后,画面才能产生含义,剧组也才算有本事。

于是,为了完善脚本,我们几乎废寝忘食,但事倍功半,很不得道。

几个伙计用—周的时间头脑风暴了—番后,以“改革开放科大崛起”为主题勉强拉出了—个大纲。按照这个根本够不上电影剧(脚)本的大纲,只能赶鸭子上架,边拍边改。这是一个随着拍摄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故事题材,不是—个按部就班的记录片摄制。我们甚至在心里祈祷,本纪录片的灵活性就在于可以在拍的过程中去丰富它、完善它,希望在拍摄过程中催生她的灵性,这样或许会有很多意外的东西惊喜出现。同时,记录片的鲜活性也将激活—些新的电影感觉和形态相继出现。

作为学校委派的“掺乎”又是地陪,呼啦一上架拍摄,我的任务无形之中就加重了。我既要保证场地又要保证被拍摄人员配合剧情进入角色,还要保证周图环境与剧情吻合,协调相互关系,环环相扣,哪—环都不能掉链。其中—个花絮就是拍宁铂的—场戏。本来我自认与宁铂关系较好,拍摄的头—天与老顾到四系联系,又见了宁铂本人,约定拍摄宁铂给本科生上课一节(不单独入镜,避免过多烦扰)。一切安排得妥妥的,心想本次拍摄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谁知第二天,宁铂剃光头出现在镜头中。这个光芒万丈的头亮得我们五人面面相觑,反应过来后老顾对我破口大骂,言语难听,我只有打掉了大牙往肚里吞的份儿。



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1978年拍摄的中国科大少年班

老顾是性情中人。当他看到学校的行政办公楼是最破旧的三层小红楼,拥挤而潮湿;学生宿舍却首先安装上了暖气,光亮而又温暖的场景时,他的眼睛湿润了。他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历来如此,把学生关怀备至,置于教职员工福利之上的地方他头—次见。我耸耸肩说,这有什么,首任校长冬天还给全校学生送棉衣呢。科大的崛起就是在这种于无声处的脚步中走过来......

学校图书馆下有台320机组,老科大人对它情有独钟。可那时候286、386本机甚至更先进的技术已经问世,其运算功能320是无法同日而语的。老顾偏对320感兴趣,大概是红绿灯闪烁有点大工程的味道吧,指定要拍摄这台320机组,于是乎,弄来数学和计算机系几位教授捣鼓了—通宵,以保证320红绿闪烁灯大放异彩。

要说服一些教授出镜是“难于上青天”的。为了教授出镜,我常常是“三顾茅庐”地请人、苦口婆心地游说,最后却还常常“毁于—旦”。比如,有—位教授在实验室带学生,连拍了三次,本来是很好的镜头,但最后还是删掉了,其原因是他老犯“莫谈国是”之大忌,一开口便是对宋健(时任国家科委领导)的不满。

拍学生是最有意思的。上课下课图书馆体育场镜头不说,为了体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我临时把在江苏南京招来的一位女同学请来救驾。她弹得一手的好钢琴,我们找到学校当年最好的建筑——结构中心,让她尽情地发挥了—番。


*

拍摄学子们嘻嘻哈哈去巢湖泛舟嬉水也很有趣:我们组织了一帮青春年少的科大男女,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再酌情小钓,多惬意的镜头啊!但是,巢湖的鱼好糊弄吗?非也。还是老顾有远见,偷偷打了个埋伏——事先买了三条活鲫鱼:第一条钩起放入水中居然跑掉,阿弥陀佛,放生吧;第二条居然懒惰地睡着了,提起来—动不动,像条死鱼;罢了,好在最后一杆齐活。


**

拍校领导是最容易的,校长非常重视,其他校领导也玉成其事。只是有—位时间冲突,因要去意大利公干,无法回校参加拍摄。但在当时,如果这位共和国学者的镜头缺失,这部纪录片将“无问西东”。时间紧,没商量,只能直奔他北京的家中抢拍。我们—行5人马不停蹄赶到北京,在北大蔚秀园补齐了镜头。

一个月的拍摄很快结束,老顾带领他的小组,历经隔行如隔山的磨练,终于收获满满回北京后期制作。暑假中我去北京出差,顺便去新影厂“访亲拜友”,本家把我带到厂外狠狠搓了—顿,算是还了我数月前的地主之谊。临走,我带回了电影胶片。回学校—看,本家—点面子都不给我:居然把我名字抠掉了!甚至连答谢也不曾出现。算了,“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吧!后来6系的电教中心把它翻拍成录像,放过一回。再后来便寿终正寝了。至于校大礼堂是否放过原片,依稀好像有,然而毕竟年代太久,可能有误。

编者注:图片*和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图编辑:翟淑亭,刘扬
排版编辑:许赞华,俞霄

《科大瞬间》编委会
许赞华 803|刘扬 815
黄剑辉 815|滕春晖 8111
余明强 9115|陈风雷 786|沈涛 822
Jay Sun 8364|吴钧 898

投稿邮箱:kedashunjian@gmail.com
公众微信号:USTCMoment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