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斯人已逝 风骨长存
胡森 781
【编者按】
2018年11 月18日,常教授原计划在北京搭乘航班回美国 ,临去机场前突然昏迷过去。虽然他被马上送到地坛医院抢救 ,但因抢救无效而去世。消息传来 ,科大师生纷纷在微信群自发发文悼念和回忆。是什么原因让科大师生事隔几十年仍然记住常教授跨越几十年的朴素平实的教学与学者生涯?
常庚哲是中科大著名数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数学会理事长,中国数学奥委会国家级教练,中国计算几何学科开创者之一,计算几何辅助设计创始人之一。他1958年从南开大学本科毕业后,一直在科大任教直到退休,曾经与华罗庚、关肇直、龚昇等著名数学家在一起工作 ,把毕生奉献给了科大,是人们心目中清廉、正直、敬业的学者和和师长楷模。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绩虽然不少,但出现的问题也足令全社会焦虑。有违师德的事件屡屡发生,博士、教授甚至院士公然造假,教师、学者形象不断受到这些恶性事件的损害,人们对教育的信念开始动摇了。而科大学子对常教授教书育人的回忆,是人们对回归心中教育净士的呼唤。
无论社会如何变化 ,人类的基本价值取向不容动摇 ,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教肓这片净土不容玷污。为此 ,我们特邀常教授前学生、科大数学系教授胡森撰文以示怀念。常教授求真务实、清廉正直和兢兢业业的为人为师风格 ,应该成为科大永远的风格 ,帮助我们在困惑迷惘时找到方向。愿常庚哲教授安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大瞬间》编辑部
本月十八号的下午,我在外地出差时,突然收到一个微信:常庚哲教授在北京不幸去世。前几天他来科大,我却因出差未能与他见面,极为遗憾!收到疆耗,我们都非常震惊。尤其科大781 同学承蒙常老师教诲良多,失去良师,大家尤感悲痛。几位同学一起参加了常老师的追悼会,聊寄哀思。
追悼会庄严而肃穆,来了许多师长与好友,有1958年一起进科大任教的史济怀教授,59级校友严加安院士、孙家昶研究员,中国首位自己培养的数学博士李尚志教授,清华大学胡事民教授,中科大陈发来、邓建松、张韵华,801陈佳董事长等。大家一起送常老师最后一程,敬缅常老师光辉灿烂的一生。常老师夫人汪慧迪老师和亲人们的发言,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常老师的突然去世,对大家是个极大的打击,我们也只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常老师桃李满天下,我们弘扬光大常老师的精神,乃是他所乐见的。
科大781同学进校的第一节课就是常老师上的,同学们还清楚地记得常老师讲的是算术平均与几何平均及Cauchy-Schwarz不等式。常老师和史济怀老师的数学分析课,把我们带进了近代数学。他们合写的《数学分析》是国内大学数学系采用的主要教材。常老师风度翩翩,讲课严谨而风趣,一气呵成。大家都还记得他对连续函数做的解释,"连续的函数一样,不连续的函数则各有各样"。对于极限,我们用"合肥的冰棍,要多难吃,有多难吃"去幽默理解。对于文革时期工农兵学员用一把锉刀就学会了微积分,常老师不以为然,坚持讲求微积分的严谨性,并用许多例子展示微积分的广泛应用,这对我们终身受益。一次课上,常老师讲泰勒级数,算自然对数,突然问起听课的史丰收等于多少,以速算法闻名的史丰收果然几秒钟内给出了正确答案。
据史济怀老师回忆,他本人是九月二十日进的科大,常老师则是十月份到科大报到。他们都是科大的创始人,都把毕生奉献给科大。科大数学系的最早几年,华罗庚、关肇直、吴文俊分别负责58级、59级、60级学生的教学与培养,形成了华龙、关龙、吴龙,为科大数学系奠定了基础。关肇直先生注重数学应用,在泛函分析、中子迁移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等方面颇有成就。在张劲夫的《请历史记住他们》中表扬的两弹一星功臣里,就有关肇直、冯康两位数学家。关肇直先生为59级学生进行一条龙教学常老师当时是关先生的助教。59级培养出了严加安院士、冯克勤教授等杰出数学家。62级也是由关先生负责,是第二条关龙,常老师为同学们开设了《几何与代数》课程。常老师在回忆关先生的文章里写到 :"从1958年到1964年,我度过了我的青年时代,我同关肇直教授的名字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我的一生中,我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1960
在此期间,常老师也经常听华罗庚教授的课,并参加华老组织的综合讨论班和数学竞赛活动。常老师回忆道:"当时我做关肇直先生的助教,华先生上数学系学生的高等数学",但只要课不冲突,我就去旁听华先生的课。华先生上课十分生动,不拘形式。他一边思考,一边推导,有时写了一大黑板,居然会推倒重来,再换一种他认为更好的证法。唯其如此,我感到更有启发。只有大师级的人物,才能有胆识、有能力这样做"。
受苏联数学竞赛的影响,在华老的倡导和组织下北京市1956年举办了首届数学竞赛,次年因反右运动而停止。1962年,随着全国形势好转,北京市也恢复了数学竞赛。华罗庚亲自出任竞赛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是江泽涵与吴文俊。有北大、中科大、数学所、北师大等单位参加,中科大有龚昇、曾肯成、史济怀、常庚哲等参加。华罗庚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主持数学竞赛,从为中学教师和参赛学生作科普讲演到撰写《数学小丛书》,从反复推敲竞赛命题到视察考场,他事必躬亲。1962年由北京市数学会主编的《数学小丛书》,共有十余册,除了华罗庚、吴文俊的作品之外,还有段学复、江泽涵、闵嗣鹤、龚昇和姜伯驹等数学家为中学数学爰好者所写的小册子。在曾肯成先生的鼓励与支持下,常庚哲和伍润生编写了《复数与几何》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现在书店里还经常能买到。当年常庚哲大学毕业四年,就单独写书并和数学大师们一起出版了《数学小丛书》,说明他的数学功底得到了数学大师们的认可。常老师的工作因四清与文革而中断,70年随科大下迁至合肥。不过,他这几年的积累为以后的奋起打下了基础。
1964
1970年中科大下迁合肥后,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人员流失,图书仪器损坏无数。当时整个学校只有从校门通向学校行政楼的一条路是水泥路,其他路一逢雨天便是遍地泥浆。周围的农民牵着牛在学校的草地上放牛,牛粪贴在墙上晒干了当柴烧。这种状况经过相当一段时间才有所改观。从1972年开始,教师们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深入到生产实际部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其中常庚哲、冯玉瑜等深入飞机制造工厂,和当地技术人员一起,推广Coons曲面、 Bezier方法和样条函数的应用,并将其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些为后来常老师开展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CAGD )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改革开放后,常老师赴美访问,把Bezier等人提出的方法从数学理论上建立了起来。
常老师是中科大计算几何研究小组的主要创立者之一,是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曲线曲面造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国内外同行瞩目的成果。1984年3月,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杂志聘请常庚哲为该刊副主编,常庚哲成为该刊编委中唯一的中国学者并担任编委长达16年。
常老师对国内刚入行的年轻人尤为悉心指导。据清华大学胡事民教授回忆,他们做学生时,常老师对他们投的文章都仔细地阅读并提出修改意见,使文章得以顺利发表。常老师开创的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在科大发展壮大,现在仍在健康地发展。
常老师在中学生数学竞赛方面长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从文革前的助手变成了八十年代的主角。常老师是最初的中国数学会奥数委员会委员。科大作为奥数的培训基地,常老师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常老师写的小册子《复数与几何》,《抽屉原则》等,培育了数代学子。1986年,中国第一次正式参加IM0 ( 国际奥数竞赛)并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科大数学系主办的培训。这次竞赛常老师的命题中选,也是中国人的命题第一次被选中。1989年,常老师作为国家队领队,带领中国队获得第二。从那以后,中国队多年获得第一。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受到常老师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学子数以万计。常老师去世前,把他的图书捐给了科大图书馆。他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他的精神风貌将常存于世。
【作者简介】胡森 ,安徽泗县人。1983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硕士学位 ,导师吴文俊院士。1990年获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 ,导师为j.Mather教授和W. Thurston教授。在美国西北大学、法国高工、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纽约市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地访问或任教。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 百人计划 )、2001 年到科大工作。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吴文俊数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作者鸣谢】刘扬和许赞华为本文提供了不少材料与意见,在此致谢。
【编者注】部分资料来自史济怀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50年》
文图编辑 :刘扬,陶李,黄剑辉
排版编辑 :许赞华,俞霄
投稿邮箱:kedashunjian@gmail.com
公众微信号:USTCMomen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