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有要紧的事吗“?杨林冲着阿姨疑惑地问道。
李阿姨埋着头用手指快速地翻着她的工作手册,最后停在了中间的一页。她抬起头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看着杨林很真诚地说道:
“也没啥大事,我来了呢也有十天半月了。咱们今个儿开个小会,把前一段的工作捋一捋“!
夫妻俩一听,很默契地对视着。还没等杨林和雅丽反应过来,阿姨接着又对杨林说道:“杨林,你要有事不参加也成,我和雅丽谈就可以“。阿姨像是很理解杨林。
杨林听了刚想站起来,被雅丽在桌子底下急促地踢了一下脚。他知道这是雅丽暗示他别走的意思。他只好又尴尬坐了回去。并故作谦虚地说道:“没事,我也一起来听听,学习学习“。雅丽出国多年,这“开会”一词已经很久没听到了。现在听来倒也分外亲切。难道李阿姨这是想让他们过组织生活吗?问题是雅丽和杨林也不是党员啊。
“阿姨,有事你就直说吧,我们都那么熟了”。雅丽分明很想知道阿姨开会的意图。
“好吧“!那我先开个头啊”。阿姨顿了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主要呢,让你们总结下我这段时间的工作表现,有好的,也有不好的,都来说说。阿姨说得很谦虚也很诚恳。艾玛!原来是这么回事。雅丽总算把心放下了。阿姨这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节奏啊。这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境界让雅丽从心底里由衷地敬佩。她想想有些不好意思。自己刚才差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还以为阿姨要加工资呢。 雅丽心里有着一丝丝的惭愧,但更多的还是感动。
“阿姨,我们都对你挺满意的。你对孩子那么有耐心,我们都看在眼里的”。雅丽微笑着对阿姨说道,转眼又看了杨林一眼。“是的,是的,连我们的朋友郑闯都夸你呢”。杨林在一旁附和着。
“打住,打住。”还没等雅丽继续,阿姨笑着一边摆手,一边打断了雅丽的话,“好的事咱先不说,说说不好的,比如,我需要改进的地方吧“。显然,李阿姨主导着会议,指定着议题方向。掌控着全场。不过阿姨的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说重了阿姨肯定不开心。说轻了又像是在敷衍。老实讲,阿姨要改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呢。例如,阿姨做事仔细是仔细,但动作实在太慢了。扫个地要半天,擦个炉灶要半天。阿姨刚来的时候还抢着用手洗碗,后来看到雅丽周末用了洗碗机,锅碗瓢盆简单冲洗一下,倒扣放好,几分钟轻松搞定了,而且洗碗机洗完后的碗筷是又干净又没一点水渍。打那以后阿姨也开始学会了使用洗碗机。周末的时候碗太多了,洗碗机都要开两次呢。此外,说起做菜做饭那就更别提了。很多时候都是雅丽一起帮忙干的。再如,洗衣服,洗被子的事也是雅丽和杨林自己做的。阿姨只洗自己的衣服。李阿姨还特别爱聊天。有时雅丽下班到家了就想和孩子好好独处玩一玩。阿姨却总是过来和雅丽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雅丽也不好意思拒绝。有时把孩子抱到楼上去,时不时地阿姨就会冲着楼上喊着:“雅丽,豆腐凉拌还是红烧啊”? 家里米不多了,周末记得买米啊”。但总的来说,阿姨对孩子是够上心的。这让雅丽很放心。她宁可自己多干点活,也希望阿姨多点时间休息,白天才能更好地照顾好孩子。
“你们别有顾虑啊,都说说吧。咱都是为了孩子好。”阿姨又补充了一句。态度很诚恳。
是啊,都是为了孩子。被阿姨这一说,雅丽的思绪又飞快地回到了生孩子的那段忧喜参半的日子。都说第一胎照书养,第二胎照猪养。从雅丽怀孕的头几个月起,她就买了一大堆书回家来看。从胎教到生产,从哺乳知识到婴儿照顾。她特别注重对自己心情的控制和调理。自打怀孕起,凡是紧张刺激的连续剧她一概略过。只要是让她落泪伤心的苦情戏,雅丽也是能避开就避开。每次去产检,当她听到很多准妈妈们都在憧憬着孩子的容貌长相,是否聪明可爱,或是比较着男孩好还是女孩好的时候,雅丽的脑海中总会略过杰米的身影。那个她曾经用心照顾过的自闭症孩子。她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就好。其他都不重要。
怀孕中期,雅丽的花粉过敏很严重。医生建议最好不要吃药,怕影响胎儿发育。所以她都用温盐水调匀来清洗眼睛,鼻子好几次。这样可以让过敏症状减轻。一天几次下来,鼻子都变得干干的了,不得不抹上凡士林才能舒服些。每天上班到公司后,都是泪水涟涟,眼睛红红的。不知道还以为她被谁欺负了呢。最苦恼的是,她那时怕闻油烟味,一闻就想吐。杨林不得不担当了大厨的重任。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杨林从小就不爱做饭。在国内的时候,他们家是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家里的买菜做饭都是奶奶操持的。出国以后,也只是以泡面和外卖为主。直到遇到了雅丽,他才从各种美食中体会到了很多满足和乐趣。慢慢地,他也学着会做一些简单的饭菜。
要说孕妇的口味有时也真奇怪,想着吃啥,就还非得有不可。有一次周六傍晚,雅丽突然心血来潮想吃螃蟹。而且只想吃清蒸的。杨林没办法,只能冒着雨,开着车去纽约的唐人街去买活螃蟹。回到家都快晚上八点了。他说跑了大半个城,大部分店不是关门就是卖完了。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发现一家店还有些卖剩的。他欣喜若狂地买了一打蓝蟹回了家。一阵清洗忙碌之后,上锅蒸了六只。可真的端上了桌,雅丽只是勉强啃了一只,就再也不想吃了。杨林也没办法,浪费可惜。他只好勉为其难地啃了剩下的五只。第二天又吃了六只。他还自我解嘲说,还好雅丽没有要求吃大闸蟹,不然要打飞的回国去买了。这代价太大了。好在从那时起,本来嫌吃螃蟹麻烦的杨林,居然爱上了这口。而且吃螃蟹的技术比雅丽更娴熟吃得也更干净。看来,人有时不逼迫一下,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啊。也许是油烟味熏的,也许是剩菜剩饭吃得多了,那几个月里,杨林的体重蹭蹭地往上爬升。雅丽的体重倒是按照医生的要求的,平稳地过渡。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啊。
雅丽生孩子也是一波又三折。怀胎十月,一朝分娩。虽很期待,但也伴随着紧张和不安。一天晚上,雅丽说肚子开始疼了。杨林赶紧慌慌张张把雅丽送进了医院,一阵忙碌检查后,被医生告知,还早着呢,原来是虚惊一场。杨林开玩笑地说就当作是实战前的演习吧。又过了一周焦急的等待之后,这一次两人都有了点经验,先打电话给医生解释情况,得到了医生的答复后,才不慌不忙地带上了随时住院的洗漱包开车直奔医院。真的战斗开始了,两人却还是慌了手脚。雅丽按医生的指令紧张地做着深呼吸。她把从书里看到的一些生产知识快速地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想看看哪条她可以用得上。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旁边陪伴的杨林更是不知所措地握着雅丽的手,也不停地重复着医生的话:吸气,用力。说了几次后,医生礼貌地请他闭嘴了。一阵疼痛上来,雅丽又用力握紧了杨林的手。他的一只手被雅丽一直抓着疼得都已经麻木了。也许是紧张,也许是力气没用对地方。雅丽努力了很久,也没有效果。休息的间隙,杨林急促地从裤兜里摸出了他的钱包夹,放到了雅丽的手中,他像是恳求又像是建议,他对雅丽说钱包硬得很,抓住这个兴许管用。雅丽也顾不上那么多,只好抓着钱包在手上。其实此时此刻,她更想抓住的是杨林的手,能给她安慰和勇气。
天都已经亮,一夜无果。雅丽已经筋疲力尽了。因为胎位不正,孩子还没出来。医生发出了通知,再试几次不行就要手术剖腹了,胎儿随时会有缺氧的危险。从晚上进医院到清晨,就这样经过了十个多小时的折腾,雅丽最终还是被架上了手术台。她选择的是半身麻醉,至少自己的头脑还清醒着,至少可以看到杨林也在她身边守着。这让她很宽心。医生护士一片忙碌。一阵紧绷之后,她感觉自己的肚子正在被拉开了一条口子,有点牵扯,但一点儿都不觉得疼。麻药真管用。不多久,随着一阵金属剪子器械的碰擦后,雅丽听到了孩子的一声大哭。顿时,两行泪水瞬时迸出了她的眼眶,从眼角流淌下去。朦胧中,她也听到了杨林的抽泣声。是喜悦的泪水,是初为父母的激动,也是一份深深的感恩。孩子的哭声一浪高过一浪。医生忍不住说了一句:好大声啊!这算是对孩子的夸赞吗?这时,雅丽听到医生好像在问杨林,要不要亲自来剪断脐带。杨林本能地紧紧抓着雅丽的手,另一手忙摇摆着,颤抖地说:No, No“。雅丽满眼噙着泪,虚弱地看着杨林一眼。等医生处理完毕,护士小心地把孩子送到了杨林的手中。雅丽觉得一个粉色的肉团在她眼前晃动着。她想抬起手来,可是一点力气都没有。她感觉自己离孩子很近,又好像很远。由于是剖腹产,雅丽在医院住了五天。杨林更是忙进忙出地每天送汤送饭送菜。医院的饭菜实在太难以下咽了。有意思的是杨林每次来送吃的,都不忘自我肯定一番,说当时要不是他急中生智拿出个钱包来给雅丽抓着,那么等孩子出生后,他的手都可能废了,车都开不了。雅丽也开玩笑说杨林胆小如鼠,不敢挺身而出,连孩子的脐带都不敢剪。要是搁在打仗那会儿,不是逃兵就是叛徒。杨林却说,他还真不敢动手,怕剪不断,理还乱。这种专业的活应该让医生来完成才是。雅丽说是这么说他,其实她自己也没有这个胆量和勇气去做。其实,只要孩子健康平安,有没有这个仪式感真的不重要了。
雅丽的思绪被摇椅里孩子的一声大叫而拉回到了眼前。原来孩子拿在手里的玩具掉地上了。她赶紧跑过去捡起来,把孩子抱了起来。好重啊。雅丽转过身对着阿姨说道,“阿姨,你来了后,孩子都胖了很多。你看她两边肉嘟嘟的脸都快垂下来了。阿姨辛苦了“!雅丽很想转移阿姨的问题。
“是啊,阿姨,辛苦了”!杨林跟着说道。“既然你问我们了,那阿姨也请你也说说看,对我们也提提意见,看看我们哪里需要改进改进”?杨林说完看了雅丽一眼。他一定是在跟雅丽炫耀:看吧,我把这个烫手山芋抛给了阿姨了。雅丽有点恍惚,她只觉得这会开得有点过分友好了,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过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交心会吗?真的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吗?
还没等她转过神来,阿姨开口了:“我没啥说的。都挺好。我跟雅丽咱俩很合得来。不过,既然你们问我了,就有一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商量”。
雅丽很疑惑地看着阿姨,还有啥事阿姨不满意呢?
阿姨欲言又止。
“说吧,没事“。雅丽很想知道阿姨究竟在想什么。
“嗨,其实也没啥,如果你们同意的话,我想搬到你们的地下室去住”。阿姨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原来是这么回事。原来这才是开会的中心议题啊。雅丽有些哭笑不得。阿姨这是何苦绕着这么一大圈啊。
“阿姨,你住地下室不害怕吗”?雅丽笑着问道。
(未完待续)
这李阿姨真是挺逗的。
期待下集!
雅丽生孩子的那段描写好真实啊!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