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根红苗正的贫下中农,我打过工。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打工不能叫打工,有一个高大上的专有名词,叫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虽然工作性质是一样的,也同样是累得像条狗,思想觉悟却有红黑之分。后来我自甘堕落,背井离乡到海外读书,虽然学校给了奖学金,大致也只能混个温饱。咱来自东方古国,心存鸿鹄之志,心里总惦记着能多赚两个零花钱。于是端过盘子,做过收银;当然,学校里还要给老板做TA和RA,不过那算是分内之事,就不多提了。
要说这赚钱的感觉,那就是一个字 — 爽!
每到领薪水的日子,也不管是钱多钱少,银子入了口袋,那种心满意足的体验,真的很难形容。去整一张新上市的唱片,给老婆扯两尺红头绳,颇有些江山我有的自豪感。你说也怪,俺现在赚的钞票,比当年不知道多出去多少倍了,却再也体会不到当时的那种心境了。
我们中国人有个优良传统,那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往往会寄托在孩子身上。升学,竞赛,爬藤,当领导,皆是如此,当然更少不了赚银子。还真别说,关于这一点,我女儿的经历,和我当年还真有些类似。
女儿打工的历史,比我要早许多。从八年级的时候开始,她就给开始做家教,给低年级的小朋友辅导英文。记得当时她小小年龄,已经在写作和辩论比赛中崭露头角,在我们村儿小有知名度。一些华人朋友就开始联系我,希望她能帮帮自己家的孩子。和女儿一商量,她小人家雀跃不已。看来的确是俺的种,一脉相承,也是个小财迷。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定下来的价格是一小时25刀,过了两年,成效卓著,她教的那家小女孩英文水平猛涨,成绩从C一路攀升到了A+。那孩子的家长以为捡到了个宝,于是口头鼓励加物质奖励,时薪涨到了30刀,比我当年端盘子要高出好几倍了。
做家教一周只有两三个小时,她意犹未尽。等到了高中,就开始自己联系私立的培训学校,正儿八经当起了辩论教练。我记得一起步就是50刀的时薪,后来更涨到了60刀。等到了女儿上大学,还有些培训学校想继续请她,却都被她婉言推辞了。
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最主要的是因为大学里的生活太丰富多彩,时间上安排不过来,其实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她想尝试一下在校园打工。
美国的大学校园,打工的机会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做TA,做RA,这些是比较常见的,只要成绩不错,老师喜欢,基本上就可以开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校园里的琐碎工作,比如说她刚入校的时候去应聘做过一个学期的校园服务。这个工作很有些意思,她们学校是个私立老校,不少孩子来自富裕家庭,其中有一些颇有点儿娇生惯养,连洗衣服都不会。于是学校专门提供了付费的服务,学生们可以把需要换洗的衣服床单交到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专门雇佣学生负责清洗甩干,还有专人负责送还到学生的宿舍。
我女儿应聘的就是这最后一项送衣服的工作。我听她说,这份工作每周要工作三四个小时,一个小时15刀,基本上要送到校园里各个宿舍楼,工作强度着实不低。长期读我文章的朋友,一般来说不是学神就是学霸,算账那肯定是第一流的,一看这里,估计心里就会有疑问了:像这样的工作,一个星期辛辛苦苦赚的银子,还没有一个小时当辩论教练的钱多,这莫不是读书读傻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和女儿也探讨过。其实不仅是校园的服务工作,在她们学校里当TA和RA,时薪也并不高,大概是将近30刀左右。女儿的想法是,既然来上大学了,那就要入乡随俗,体验一下真正的校园生活。TA和RA是她的兴趣所在,自不待言。这份送衣服的工作,虽然在体力上面强度很大,可是好在没什么压力,对头脑和精神,都是一个很好的放松,还能锻炼身体。而且更重要的是,她因此在校园里认识了很多的同学,交了不少朋友,第一年就在学校打开了局面。后面的日子更是过得如鱼得水。
看来,这打工和打工之间,还真是有些不同。我当年打工,那是一心想着多赚些银子,贴补家用。我女儿也想赚钱,但是她对自己更有信心,并没有被蝇头小利所束缚。对于她来说,打工的收入,高也好,低也罢,都只是一份经历,和她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相比,都算不了什么,根本不值得去斤斤计较。这一点,也反应在她一直坚持在医院和社团做义工,还花时间给她的学弟学妹们提供无偿的咨询和指导。
女儿的一些好朋友,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开始开公司赚大钱了,有些还拉她入伙,她却不为所动。有一次她还乐呵呵地告诉我和太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她选择的是一条比较艰辛的道路,可是那并不代表她没有乐在其中。
看着她那一张洋溢着青春和活力的笑脸,我和太太相视一笑,心里都是甜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积极向上,有个性,有主见,赞平等性的女儿,很棒!
感觉孩子们的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独立真的挺重要!(第一条删了吧,好几个错字)问好平等兄,周末愉快!
打工做任何工作都是快乐的!赚美金的感觉真好!
美国自由社会的乐趣就是做各种不同的事,幸福的事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女儿的乐趣开始,幸福一生!
“今天搬砖不狠,明天地位不稳”,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