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君

描写我的两个小外孙在美国的成长过程
正文

(45)中美隔代幼儿教育--我在美国长大

(2023-05-20 18:00:03) 下一个

Joshua 的话

我的外公,外婆住在中国南京,爷爷奶奶住在美国波斯顿。我都叫他们 grandpa 和grandma..2002年9月我快出生了,外婆因没拿到签证,不能来美国照顾。爸爸只好请波士顿奶奶来帮忙。奶奶一见我,就亲个没完。可喜欢我了。说我长得和爸爸小时候一样,眼睛又大又亮,特别好看。奶奶来了四天教会爸爸如何给我洗澡,搽身,换尿布后,就回家了。妈妈上班后,我就上了家庭托儿所,快两岁时上了现在的幼儿园。

以后爷爷奶奶每年来看我们一,两次。他们住得很远,每次来都是自己开汽车十个多小时,住在旅馆里。到我们家来看一会儿。我们到旅馆去看他们,一起在饭店吃饭。平时,每周爷爷都打电话来和爸爸聊天,我特喜欢抢爸爸的电话机,对着电话筒,高叫:“Granndpa, I  love you! ............Byebye !”

 

两个月前南京外公外婆才办好签证,来美国看我。我一见到外公,就叫“爷爷!抱抱 !”  外公会讲英文,我能听懂。每天从幼儿园一回来,他就从爸爸手里将我抱过去和我亲亲。我脱外套时、外公问我:“Help ? (要帮忙吗?)”我总说:“No Help ! (不要帮忙!)”

然后外公就和我一起玩,一会儿投篮球,一会儿打乒乓球。我左手横捂球拍,对着飞来的乒乓球,急刹过去,你看,我这神态像不像个运动小将?

外公和我还经常在我们屋外的草坪上一起玩橄榄球,我们二人都玩得那么尽兴,快乐。妈妈在旁看了,笑咪咪地对爸爸说:"外公手舞足蹈,返老还童;小骅心花怒放,喜笑颜开。真是一派乐融融的亲情游戏场面?。我得赶快把这欢乐的瞬间拍下。外公还带我天天给花浇水,指给我看花如何长的,说:“给花浇水,施肥,花是不是越长越漂亮了。你要长高,长大就像花一样,要天天好好吃饭才行。”现在我就不像以前那样,不管高兴不高兴,都乐意吃饭了。

外婆只会讲中文,她给我讲百雪公主/Snow White, 小蝌蚪找妈眯......的故事。教我搭积木,画画。教我中国话。我已能和她对话了。不过,是中文,英文一起用上。比如说:Snow 是白颜色。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我都喜欢,但有些不一样。就让我的中国外婆给你们谈谈吧!

 

外婆的话:

我们来美国本想带小骅。他一直在幼儿园长大,受到很良好的教育。才两岁多,凡事都要自己干,不要大人帮忙。在这,让我们来看看小骅洗澡的场景吧!每天晚上琳琳(小骅妈妈)要给小骅洗澡,洗澡前琳琳总要问小骅:“ Take a bath?要洗澡吗?”

小骅说:“Yes !”。如果说:“No!”今天晚上就不洗澡了。

当小骅同意洗澡后,琳琳就和小骅一起准备,小骅自己将塑料洗澡垫子放在大浴缸内,用小手压压紧;自己开始放水,他还会调节冷热水,一边放水,一边玩水,可高兴呐!我有时要帮助他放水,他就不高兴地打我的手,还叫嚷:“No help!不要你帮忙!”。等放满一缸温水,他自己脱衣服,袜子,跨进浴缸。拿婴儿沐浴露往自己身上直喷,还会用两只小手在身上抹抹。这时候琳琳在浴缸外用一大水杯往小骅身上浇水,两人边浇水,边聊天。

洗完了,琳琳问他:“Come out? 出来吗?”

小骅答:“  No! Swimming!不!我还要游泳!”

他马上就趴到浴缸,来起了蛙泳,没一会儿,一个翻身,仰在水面上,又仰泳起来.等玩得尽兴了,说:“Outside”才会出来。

洗澡,这只是一个小例子。吃饭,穿衣,外出,游玩....凡事都要先征求小骅意见,他自己愿意了,才会干。任何事都是边玩边干。这和我们国内老人带小孩大不一样。仍然拿洗澡这例子来说吧:在国内我们老人先准备好一切,对两岁幼儿从来不会征求他意见,不管他同意不同意,总是将他往水中一放,很快就给他洗好,没多话的。从这看出来,我们这些上世纪五十年代过来的老人观念大大落后了,不适于教育21世纪的新生代。

 

小骅在这自由环境中,无拘无束成长得生龙活虎,在家又跳又奔,跳累了在地毯上躺一会,马上又爬起来奔。除了画画和搭积木,没有安静的时候。比国内小孩活泼多了,如果整天带,我们实在也带不动。女儿女婿按美国人规矩也希望将小骅仍继续送幼儿园。所以就采取了折中方式。小骅继续上幼儿园,每天晚上我们和小骅玩1-2小时。顺便教点中国话。

 

针对目前国内倡导的"隔代教育"高潮,我想结合美国现实谈谈到底要不要"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在咱们国内是每一个家庭碰到的问题,但又是每一个家庭非常棘手的问题。也不是现在就提出来了,这个问题几百年前就存在,只是要逐步科学化,现代化。孩子被祖父母养大。即使在更原始的文化中,祖父母不会取代父母来抚养孩子,但是他们会与父母一同抚养孩子。整个人类的演化史中,最常见的抚养环境就是大家庭。

隔代培养包括隔代抚养和隔代教育两个层次。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美隔代抚养的现状。

中国一直沿袭了几代同堂大家庭的传统生活方式.在国内隔代抚养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祖辈照顾孙辈似乎天经地义。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大多居住在高楼,三代同堂的家庭减少了。很多人希望祖父母住在附近,而不是与自己住在一起。帮忙照顾孙子。一方面老人退休了,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充裕的时间。另一方面年轻的父母非常忙,基本上都是双职工,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一般的扶养孩子的任务都顺理成章落在了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身上。目前,不论是4、2、1结构还是三代同堂或者是隔代家庭,退休在家的老一辈人大都承担起照顾孙儿的重担。特别老年妇女在家庭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她们是家务劳动,照管、教育、培养孙子女的主要力量。国内认为隔代教育是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开辟了新路。符合我国国情特点。

在美国,很少见到三世同堂的大家庭,祖父母没有抚养孙辈的义务。像小骅奶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孙子女有四个。但他们一个也不扶养。小骅爷爷奶奶和大儿子住在附近只每年照顾两三次。每次几个小时。有时大儿子和媳妇外出旅游时,将孙子送到爷爷家临时照顾一下。对不住在一个城市的孙子女只每年开汽车来看望看望。事实上,有十分之一的美国祖父母照料孙子女,..另外有些妇女为了挽回由于抚养子女而损失掉的获取最低养老金的机会 ,不得不请祖父母代为照顾(因为美国法律规定:要有40个工作点,才能拿到养老金。每工作一个季度才算一个工作点,即至少要工作10年才能拿到养老金)。在十个祖父母中,有九个在一年当中至少会看护其孙子女一次。在祖辈基本不扶养的情况下,美国人工贵,只有极为富裕的家庭才请得起保姆,因此育儿的担子只能落到父母身上。

 

母亲育儿  养儿育儿在美国曾完全被当成母亲的职责。大部分家庭有了孩子后,妻子不工作。在家专职带小孩。有的家庭连着生几个小孩。等孩子们上学后,妻子一边从事些非全日制工作。一边扶养孩子。我们住宅区,差不多有幼儿的妈妈都不工作。这是美国最传统的育儿方式。已婚美国人休闲活动惯常以家庭为主体,周末在购物中心、各种游乐场所,到处可见抱着、用小篮提着、背着或是推着孩子的大男人。甚至在一些学术会议上,也能见到妈妈专心开会而爸爸在旁照顾婴儿的场景。

 

父母亲共同育儿

后来,女权主义者从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的角度出发,呼吁父亲多分担育儿义务。有的爸爸与妻子平分育儿任务。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一本育儿杂志的编辑,特丽莎和弗莱德。他们两人是真正的合作者:两人在杂志上的署名是"联合编辑",在生活中则联合育儿,每人都上两星期班,在家带两星期孩子,两人轮换他们觉得孩子从这种安排中获益良多。孩子吸取双方的优点,充满了活力。 很多父亲在孩子面临挑战和难题时,更倾向于鼓励孩子坚持,而母亲有时则想:"孩子还小,先算了吧!" 父母在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可以互补,孩子在得到鼓励、推动的同时,也不乏耐心的呵护,这样才能既发挥孩子的潜力。又不致伤害孩子的心灵。在父母分担育儿职责的过程中,双方也能更了解对方的想法,更理解对方的行为,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

 

父亲育儿

 近20年来,美国心理学家与儿童发展专家逐渐发现,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某些作用甚至是母亲无法替代的。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因而成为一种时尚,在关心子女成长的中等收入家庭中尤为风行。

有200万美国父亲选择留在家里带孩子,而让妻子去工作养家.有的家庭这么做是因为妻子收入比丈夫高,比如妻子是律师而丈夫是教师。有的是因为丈夫更有耐心,更喜爱教养孩子。这些全职爸爸乐此不疲,还利用互联网互相鼓励,组织"全职爸爸协会"哩!

 

家庭托儿所

有的家庭父母都得工作,美国产妇带薪产假只有三个月,产假过后不得不把婴儿送到家庭托儿所。在美国家庭托儿所不能随便开,妇女一定要具有专门婴幼儿护理执照才能开办。美国产妇上班后,不给喂奶时间。没断奶前,只在专用休息间,将奶定时挤出,放冰箱。以后给婴儿吃。这样妈妈很辛苦。小骅就是这样扶养大的。

综上所述,可见美国孩子主要由母亲扶养,父母亲共同扶养和目前流行的父亲扶养三种方式。

现代社会让每个人有机会比以前活得更久,按理,祖辈对于孙辈的影响也可能比过去持续得更久。美国 祖父母们和中国祖父母一样,最大长处是有比较多的时间。可为什么他们不承担扶养孙辈的重担呢?

在美国普遍有一种概念或印象:就是老人们并不适合担当家庭教育方面的角色。原因是他们年纪大了,精力有限,知识更新方面也相对落后。从某种角度讲,美国祖父母们和我一样也了解到自己的这种局限。祖父母经验的传承也是有好有坏,在一个变化较慢的环境里,祖父母在好几十年前的体验可能是珍贵的。但是在美国快速变迁的环境中,可能就是一种妨碍。父母永远会在自己父母的建议中挑出过时的建议,而拒绝接受。避免这些冲突的最佳方式就是分开住。

 

美国近代科技的进步造成了旅游的普遍并开拓了视野,增加了人与人及世界不同角落的接触,导致社会及其他的环境快速变迁。美国的祖父母热仲于旅游,独住或住老人院。要求有自己的空间。结果是祖父母对其孙辈的贡献越来越小。祖父母们所不知道的事情有可能使其孙子女受到伤害 由美国全国安全儿童运动.

所进行的一项新的调查却发现,尽管其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某些安全隐患方面,祖母和祖父往往跟不上形势。在对600多位祖父母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其中有近60%都没有每月

检查烟雾探测器里的电池;54%不知道应当将热水器设定在华氏120度或以下,以防止发生烫伤;56%没有在抽屉和柜门上安装安全插销;77%手边没有吐根糖浆,以防发生中毒。从孙辈安全角度着想,也不希望老态龙钟行动不便的祖辈来扶养。

现在再让我们从中美幼儿教育的观念来看看要不要"隔代教育".

中美幼儿教育区别实质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基本不同点:其关键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中国文化强调和谐与秩序、家庭为个人的主要依归、社会在个人之上。国内为了促进社会稳定,要求安定团结。教育孩子把“爱祖国”放在首位。提倡"子孝父",子女应孝顺父母,服从长辈,服从上级,喜欢听话的孩子。

美国文化强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他们“不可转让的权利”。在美国个人的利益是首要的。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首先是教会孩子如何珍惜自己,设计自己。一个不自爱的人,怎么指望他去爱家庭,爱国家呢?提倡父"孝"子。子女不必服从父母可以表达任何意见和情感。长辈习惯子女不听话,而且喜欢逆反的下辈,认为有出息。这使美国社会竞争更激烈,优势更显著,更有发展潜力。表现更优异。

我觉得在中西方教育孩子虽然存在很多差别,但本质区别就在于此。因此国内对幼儿教育方式上多采取灌输式、管教式;而美国在教育方式上多采取启发式,创新式。

国内在这种幼儿教育思想指导下提倡传统的隔代教育,祖辈扶养孙辈往往是"四二一综合征"病因之一, 四个老人(祖父母、外祖父母)、两个大人(父母)围着一个独生子女转。现在的祖父母大都生长在物质匮乏,不断革命斗争的年代,对子女在物质和精力上都照顾不够,所以他们对孙子女特别想补赏,往往对孙子女百依百顺。培养出了不少小皇帝,小公主。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忧思。

美国在它们幼儿教育指导思想和方式下培养出的小孩生龙活虎,个人主义膨胀,情感丰富多采,潜力尽情发挥,能力无限,意志坚强,灵活机动。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人才要从婴幼儿培养起。美国为了保住世界霸主的地位,需要不断发展发展再发展。而为了发展,就需要有能力的后续人。这样的小孩不正是需要年轻的父母亲自培养吗?年迈的祖父母如何能代替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