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校教师持刀捅了院党委书记,本来不是一个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案,却被许多海外华人网站报道,许多海外华人博客们和油土博们评论,为何?我看有三个原因。
一是今年是共产党的百年党庆年,各种力量在利用各种机会做文章,杀了一个党委书记,正是好题材。二是今年中美对峙深化,人才争夺显然也是题中之义,这样一个机会,正好杀杀海归潮。三是有些海外华人巴不得看到海归人士在国内混得惨,最好是像文革一样被整死了,以此证明自己留在海外是多么的英明。证明自己正确,似乎是每个人的“修行”。
近日复旦大学作了一个姜案的情况通报。许多事情在这个通报中没有详细介绍,也不可能介绍。读者可能更希望了解首个三年聘期考核为何姜博士不合格, 是教学不合格、科研不合格,服务不合格,还是工作量没有达到要求? 关于精神方面的问题,因为涉及个人隐私,而且目前仍然在司法调查阶段也不便公布。但至少有一点,就是这个通报明确说明,国外传言的什么政审一票否决属于无稽之谈。
其实文学城和万维网上有关姜博士的很几篇所谓内幕或背景的博文,后来被其他网络转载的,我看没有一个不是捏造的。那个什么京都静源刘正教授、李毅、"海攀",还有什么室友、学长,全是“江湖片子”。
姜案,就是一个患有精神病的悲剧。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悲剧,值得探讨。国内日益增长的学术竞争压力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家庭生活、婚姻情感都是可能的原因。从复旦通报的情况来看,王书记并不存在霸占姜的学术成果的事情,而这一点随便做一点文献检索即可验证。结合从网络流出的姜在杀人后受警察盘问时的反应来看,姜患有严重的精神抑郁症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作为一个接受了非常良好学术训练的海归博士落得这样的下场,当然是非常可惜的。如果在苏州大学,他的早期职业生涯中得到较高质量的各方面帮扶,也许他此后的路不至于越走越窄。
但若说姜是一位绝世的数学天才,我倒不这样认为。他在2009、2016以及2020看分别在Annals of Statistics, Statistica Sinica以及Bernoulli上的文章无疑是极具学术水平的。但这三篇文章都是和他的博士生导师合作的。虽然合作本身并不能否定姜的水平,但从姜的独立作者文章来看,他在近十年的研究几乎没有走出过他博士研究的范围,因此要说他的研究能力有多强,至少从同行评议的角度,看难认同。唯一能讲得清的只有他的导师。
姜在2012年回国,可以合理推测,他当年应该也是申请了青年千人计划的。按照他当年的履历,Rutgers的博士,NIH 以及JHU的博士后,还是有些竞争力的,惟一的短板是文章数量。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当年评审时,姜进入青年千人计划,想必今天该是完全另外一番光景吧?
但是你下面的骂人话,直接伤害了他人,你欠我一个道歉!
真的假的?这是多么可笑的三个原因。我关注这个,惺惺相惜+恻隐之心而已。(说三道四(58)恻隐之心,人该有之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971/202106/16358.html)。难道血案之后,不该讨论
我认识涂序新博士,他“32岁海龟博士跳楼自杀”,发生在2009年的浙大。他的遗书写道: “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他没有报复。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9072794/
如果姜博士确属自闭症,他已经是其中社会适应程度不错的了。从小到大未被诊断,从未接受情绪控制的训练,经受过与异性交往不适应的打击,在自己唯一擅长的数学领域,还因为教学不过关不能被继续聘用。这些挫折在正常人也许可以挺过去。但姜博士勉力挣扎数年后仍不能苟且留一张复旦的办公桌。他靠什么维护自己的尊严?我们,有正常共情能力的人,能够理直气壮地对一个病人提超过他自身能力的要求吗?
允许姜博士只做科研,少给些钱他都会开开心心工作。把人逼入绝境,出了血案,总要反省,改进吧?如果复旦或其他大学认为三年到期没有立马把人扫地出门就算仁至义尽,一切照旧,掩耳盗铃,那么血案不会是最后一次。
石油附中啊 发表评论于 2021-06-17 22:33:45
楼下的两个英文账号,您二位好像这五年来,基本上就一直在说.。。。
你们就会这四个字儿?
-------------------------------------------------
想不开1 发表评论于 2021-06-17 15:12:18
如果你相信裆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可交流的了。
之后根据姜某的要求,每年续聘一次,最近的一次一年合同并没有到期,就是说他现在拿的是临时工的合同,按理说学院对他多次延期留用,并不是一次扫地出门,可以说做的算是仁至义尽,至于他为何杀了王书记原因不明。
他好像是统计学方向的博士。方向应该是顺应市场走向的。结局成了这样,很可惜。
即便不是人才,我也觉得可惜。数学领域枯燥乏味,能学完博士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