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间

跨跃中美文化,勾通双項信息探讨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老好人

(2021-08-21 12:45:30) 下一个
《論語》公冶篇第二十三則記載了一個小故事。魯國有個叫微生高的人,有一天,一個人來他家借醋,估計那家人要吃餃子,臨時發現沒有就出來借。說是借,也就是要一点,不值錢的東面誰也不計較。不巧微先生也沒有醋了,估計他家剛吃完炸醬麵,醋也没了。這位微先生沒有回绝人家,而是客客氣气地叫人家稍等,去去就來。人家以為他內急,上茅房了,原來他從後門溜到鄰居王二家,要了半瓶子醋,拿给了这位朋友。知道這件事的人都說微先生是個熱心腸的人,为人爽直。孔子聽到這個故事,微微一笑,反問一句:“這叫爽直嗎”?
孔子沒有自己正面評論這件事,但他显然不認同微某人的行为方式。他認為真正誠實的人,应該表裡如一,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或許他認為此人心機很重,為以後做鋪墊,說不定哪天吃餃子時要索回兩頭大蒜。
我個人認為孔子對人的要求太嚴了,用聖人的標準看凡人,沒有一個順他眼的。
微生高其实就是个“老好人”。老好人的特點是性情隨和、厚道,臉皮薄不願得罪人,不會拒絕別人,就像歌裡唱的"心太軟",他甚至覺得有人求他幫忙是看得起他。
他願意为别人做点什么,讨人喜欢,给自己加分。
老好人绝对是好人,不招人討厭,不多嘴多舌,不胡言亂語,對有這種毛病的人也不作聲,任人得嗦。
老好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心理學家认为孩子小的時候,多不受大人待見,總是被否定,在同齡孩子堆裡受欺負,漸漸長大後,不是以自強改变自己的劣勢地位,而是以退讓、迎合、買好換取被接納,被平視,最终形成了一個老好人的性格。
從实用角度看,人们喜欢老好人,我們從影視劇裡,文學作品裡,以及我們們看到的這些人都很忙碌,例如,帮朋友搬家,物色對象,买东西,带东西,替鄰人看家,接送孩子上幼儿園,帮孤儿寡母人家修电灯,通下水道,无所不能,上班时抢先打扫办公室,下班回家扶老太太过馬路,这都是优点,當年的活雷鋒也不過如此。但老好人也容易被人利用,所謂 "馬善受人骑,人善受人欺"。
人最好做一个有爱心,同情心,願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不卑不亢,守住人格,遇到不地道的人的無理要求也会大胆地说"No"。
一个美好的社会,有老好人不是坏事,但老好人太多,多得扎堆會助長不好的社会风气。做好人,不做老好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